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83节

  “我知你名,此番伯符及其麾下士卒能在死中求活,甚至最后成功堵住了黄河缺口,全蒙足下相助……”

  说到这里,李基起身朝着太史慈拱手行了一礼,道。

  “请足下受我一礼,聊表感激。”

  太史慈被惊得下意识躲开,想要上前扶起李基,又怕冒犯了李基,反倒显得手足无措了起来,连连摆手道。

  “当不得侯爷大礼,就算换做旁人,也定会竭力阻止曹贼行那天怒人怨之事,此乃应有之义。”

  “好一个应有之义,若是人人如此,乱世何至于此?”

  李基先是赞叹,然后又生出了几分感触地感慨了一句。

  而孙策则是趁机开口向李基推举太史慈,这也是孙策此番求见,除了请罪之外的主要目的。

  只是,太史慈却是表明宁为孙策家将,却不愿为了富贵而离了孙策而去。

  这让孙策极力劝说起了太史慈,但即便是当着李基的面,太史慈却还是坚持要为孙策的家将。

  显然,这不是孙策与太史慈之间的第一次争论。

  这让李基一时甚至产生了原本与孙策形影不离的周瑜不在此处,莫不是因为见不得太史慈这个“第三者”的存在?

  即便李基相当的欣赏太史慈,但太史慈仅愿为孙策家将,自然也不会去勉强。

  太史慈为孙策的家将也好,又或是成了李基帐下的部将,肉都是烂在锅里,无甚区别。

  而李基特意将孙策喊了回来,自然还有着其他的吩咐,那便是让孙策一方面小心安顿军中将士,以及举办一场宴席以感谢诸多同僚与世家豪强们的寻找。

  并且,李基还让孙策对外放出消息,那就是李基到时候也会出席这一场宴席。

  对此,孙策有些不明所以,不解其中深意,但还是牢记了李基的吩咐下去进行起安排,且将这场宴席定在了三天后。

  这也是为了给一部份还在城外寻找的人得知消息,然后赶回城内的时间。

  随后,李基又陪了阿斗以及李相兄妹小半天的功夫后,便让人打开县衙的大门,一边在县衙里处理政务,一边等待了起来。

  正如李基所料的那般,半个时辰后便有人来禀,县衙外有一自称“乌角先生”的道人求见。

  李基让许褚贴身陪同护卫后,便让人将左慈给请了进来。

  左慈进了李基所在的议事厅后,主动地行礼道。

  “天柱山左慈,拜见侯爷。”

  李基抬头打量着一副世外高人模样的左慈,心中同样也在盘算着。

  以政治的角度来看,此前左慈现身相助阿斗与李相,不管是表露想要收李相为徒也罢,亦或是将车队引往山坳中躲避风雪也好。

  本质上,却是一种示好的举动,为的便是向李基的示好,以及在未来可期的阿斗与李相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而当李基选择在县衙大开正门,左慈也果然是随之而至。

  种种念头在李基的脑海中生灭,转而也起身朝着左慈回了一礼,道。

  “承蒙道长于风雪中助我儿脱困,基在此拜谢了,且为道长准备了些许谢礼以表心意,请勿推辞。”

  旋即,李基掀起了摆在桌案一旁漆盘上的黑布,显露出一块块堆放整齐的金砖。

  三千金。

  左慈仅仅是扫了一眼,就明白了数目大小,更明白了李基所暗藏的意思。

  李基仅仅是以着父亲的立场在进行着答谢,可这不是左慈想要的。

  以左慈的手段,想要的又岂是俗物?

  这一点,左慈不信国士侯会不清楚,可国士侯眼下所表面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隐晦的拒绝?

  “谢侯爷重礼,只是贫道知豫徐二州初定,正是需要钱粮稳定人心之际,这三千金便劳烦侯爷代贫道捐给百姓了。”左慈答道。

  “道长倒是心念苍生。”

  李基笑着道了一句,眼底深处却是暗藏着几分杀意。

  这个时代的道人们太能搞事了,心念苍生可不是句好话,而是一条取死之道。

  左慈自然听得懂,也正因清楚这一点,若不是对李相有着小恩,左慈甚至不敢在李基的面前现身。

  可,左慈有着不得不现身的理由。

  就如同世家走到了尽头开始谋求变化一般,如今在黄老之学的影响下发展的道人们,同样也在谋求着变化。

  在这个真正的道教尙未真正形成的时代,道人们各自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

  南华传道于张角,张角以此而创立太平道是一条道路;

  继承着五斗米教的张鲁,选择了政教合一占汉中一郡自治也是一条道路;

  于吉那厮选择在扬州传道,也是一种选择,然后很不幸地撞上了国士侯,当场就身死道消了……

  而原本还没有想好的左慈,不久前意外看到了扬州治下规规矩矩地宣扬真善美的佛学居然活了下来之时,骤然找到了所认为正确的发展道路。

  再兼之随着刘备势大,已成一统天下的霸主之姿,李基更是借用太平道根基为刘备奠定天命所归后,左慈不禁急了。

  道学想要进一步发展,左慈所认为的不是如太平道那般造反,也不是如五斗米教那般政教合一,更不该是于吉那厮发展下层,而是该如佛学那样为大汉所用。

  简而言之,那便是走上层路线。

  也便是……

  左慈一咬牙,放弃了在国士侯面前故弄玄虚,直言道。

  “侯爷,其实道学也能如佛学那般为皇叔与侯爷所用。”

  ?!

  李基。

  所以,左慈这也是想吃上皇粮了?

第786章 这道法很自然

  在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让李基一开始对于左慈意图的判断出现了不小的偏差。

  不过李基一番细想下来,发现左慈的做法在本质上倒无差异,所走的都是接触权贵上层的路线。

  差异无外乎面对曹操之时,选择的是玄乎的装神弄鬼。

  且有趣的是,李基记得在原轨迹中左慈或许私下接触过曹植,以至于曹植在所书的《辩道论》中写下:左慈善修房内之术。

  如今,左慈选择接触权贵上层的路线没变,但具体的做法似乎发生了不少变化。

  ‘想吃皇粮了?’

  李基略加琢磨过后,脸上却是流露出几分不解地问道。

  “道长所言,基不甚明了,还请细说。”

  左慈自然明白李基哪里是不懂,分明是太懂了,只是想要掌握主动权罢了。

  不过,左慈更清楚若不是借阿斗与李相的机会,自己怕是连在李基的面前开口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与其余的诸侯权贵不同,刘备那纯粹就是打黄巾起家,换而言之就是太平道踩下了大汉朝廷,刘备则是踩着太平道站了起来。

  再兼之于吉的下场,令无数道人如今闻刘备之名都是闻风丧胆的,甚至不敢在刘备的治下过多的冒头或逗遛。

  可刘备一统天下的霸主之姿已成,以及佛学在刘备治下的转变发展,令左慈看到了希望所在。

  “侯爷,那佛学自西域传入不过短短百余年,根基不稳,信众寥寥,兼之诸多僧众广诈信众钱财而兴寺庙,致使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不知多少……”

  一身道人装扮的左慈,谈及佛学的许多不足与污秽之处却可谓是如数家珍。

  若是一懵懂孩童听来,或许就要觉得祸国殃民,致使大汉坍塌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那佛学了。

  只是在这个时代,佛学那还是水土不服的幼童,反倒是道人们才是最跳脱的,处处惹事搞事。

  因此就是李基也不禁为左慈的厚脸皮而生出几分惊讶,然后轻飘飘地打断道。

  “可如今的佛学上感天意,已大肆修改不足,广引信徒求得真善美,非往昔可比。”

  左慈躬身一拜,道。

  “侯爷,道学也可以改,道学也是能够匡扶汉室的。”

  听着这句话,李基的眉毛不自觉地一挑,即便知晓左慈这是想吃皇粮了,但还不是不禁感到几分魔幻感。

  太平道为汉室死敌,如今左慈却是一脸真挚地表明道学也能匡扶汉室。

  “太平道。”

  李基道出了一个名字。

  会意的左慈连忙解释道。

  “太平道乃是南华所传道统,其用心可诛,贫道亦曾多次设法劝阻破坏,但终究是力有不逮。”

  顿了顿,左慈毫不犹豫地送上投名状,道。

  “不过贫道已知南华道人平日里三处清修所在,若是侯爷愿借一百精锐,贫道定能为侯爷将其擒来。”

  “传闻那南华可是精通神仙道法,有神鬼莫测之能,百人能擒?”李基笑着说道。

  “谓曰:道法自然!”

  左慈正色地开口道。

  “不为大汉所用的道法,已无天意庇佑,自然就不再灵验。只需侯爷军令一下,晾南华的道法再高,也惧怕刀兵加身。”

  这道法……果然很自然嘛……

  此刻李基对于左慈的道心灵活程度,很是满意。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左慈无疑就是一时俊杰。

  李基对于左慈的自荐,也不禁为之心动。

  与还算是个水土不服幼童的佛学相比,自黄老之学中脱胎而出的道学,在大汉之中无疑是有着深厚的根基与受众的。

  太平道能掀起黄巾之乱,张鲁能在汉中实现政教合一,于吉在原轨迹中的扬州尽收人心无数,足可见道学的影响力。

  即便李基此番在豫州借着日蚀,破了黄天将代苍天之说,大大破坏了太平道的根基。

  可在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在另一个程度上加深了神鬼之说的影响力。

  与不断打压道学,以及让这个时代主要掌握神鬼之说的道学不在掌控,还不如接受左慈的投诚。

  魔法对轰,才是打破魔法的最好办法。

  同理,让道法对轰,才能让道学渐渐变成李基所接受的,大汉所需要的,百姓所喜爱的存在。

  再者,如今的佛学确实听话,但一家独大绝非好事,早晚也是需要扶持一下道学与之相互制衡的。

  除此之外,李基也不得不承认道学才是这个时代最接近科学的学统。

  什么观天象、研药理、造火药以及通过各种物理现象在信徒面前装神弄鬼,这些无疑都是道爷所特有的手段。

  片刻过后,想到了什么的李基幽幽地问了一句,道。

  “道长可会炼丹?”

  “这是自然。”

首节 上一节 583/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