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586节

第790章 倒反天罡

  这似是凄苦异常的声音响起,令大厅内的氛围都为之一变,原本正在奏乐的乐师中也似有人是为之所惊,动作一乱,以至于旋律散乱。

  在大厅中间表演着的伶人也随之出了差错,乱做了一团。

  顿时,一众伶人乐师面露惶恐了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满堂达官贵人,显然都不是这些伶人乐师所能得罪的,但凡有人迁怒于他们,丁点的怒火落在了他们的身上,就足以将与他们相干的一切烧成灰烬。

  只是,对于这一切洞若观火的李基,明白这是为自己准备好的一幕。

  料是豫州世家暗中在伶人与乐师之中分别买通了部份人,让他们引起混乱,以配合出言的世家引起李基的注意。

  否则,即便宴中有人哭诉,可李基只需视而不见,不出数息便会有人将哭诉之人给“请”出宴席,引不起半点的波澜。

  可若是伶人乐师都同时出了差池,那便显得难以忽视,李基也不便置若罔闻。

  这一刻,一众世家豪强也是心跳不自觉地加速,暗中观察着李基的反应。

  是愠怒不悦,是视而不见,还是顺势理会……

  李基的种种反应,也将深深影响着豫州世家豪强的未来,更会影响着接下来豫州世家豪强对待刘备的态度。

  而李基的目光一扫,然后落在了那个被推出来哭诉的世家代表郭令身上,看得郭令不自觉地低头,身形微微一颤。

  惹得侯爷厌恶,对于如今的豫州世家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

  即便得了诸多豫州世家的利益许诺,但事到临头之际,郭令还是忍不住心生惊惧。

  无他。

  不仅仅是李基的威名权势太甚,更兼之刘备上承天命之事,便是在世家群体之中也渐渐出现了大范围的认可。

  若是说借得北风一场是巧合,那天狗吞日,那黄天圣人被苍火焚身而亡又作何解释?

  如此种种,如何能让世人不信?

  旋即,李基抬手朝那一众伶人乐师挥了挥,且让他们退下。

  顿时那些伶人乐师如获大赦,面露感激地连忙退了下去。

  紧接着,李基方才故作疑惑地开口道。

  “适才是何人有冤屈?”

  郭令浑身一绷,但也只能暗中借着大袖掩盖扯着自己的嫩肉,以痛激泪,硬着头皮地起身走了出来,拜倒于地,哭道。

  “颍川郭令无意惊了宴席,扰了侯爷雅兴,实乃心中悲苦之极,一时忍不住垂泪,请侯爷降罪。”

  颍川人士?

  当即,李基对于郭令的出身便了然于心了。

  能坐在此处的世家无不是高门大户,那么便唯有颍川郭氏了,也就是郭图与郭嘉的家族。

  或许,这也是郭令被推了出来的原因所在。

  虽说郭嘉已然从颍川郭氏中分了出来自成一脉,但终究还是有着几分香火情,这是在借着郭嘉与李基之间的关系。

  李基叹息了一声,起身道。

  “此乃私宴,我本不欲让公事扰了诸位的兴致,但主公临行返回寿春前对我再三强调须爱民如子方可得人心。”

  “诸位既为大汉子民,吾定不会坐视冤屈而不顾,郭令且将冤屈道来。”

  随着此言一出,在场的一众世家内心又是激动又是拔凉拔凉的。

  爱民如子自是儒家所推崇的。

  可世家也能算是民吗?

  又或者说世家是民的话,那些百姓还能共列为民吗?

  被一视同仁显然不是世家们所想要得到的待遇,但在义理上却愣是挑不出半点毛病来,更是将郭令原本想说的话直接堵了大半回去。

  因此,郭令犹豫了好半晌后,这才再度开口道。

  “侯爷,那黄巾乱贼肆虐之时大量侵占我家祖业田产,还请侯爷做主啊。”

  “竟有此事?那黄巾确是可恶,行这等丧尽天良之事,屡屡坏我大汉根基,端是可恨……”

  李基怒斥着黄巾之时,在场的甘宁不自觉地低头,那憋笑水平一般的整张脸都涨得有些发红。

  而李基再度定了一番基调,让在场的世家心中大安。

  可李基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是让不少世家的脸色都为之一僵。

  “解决此事倒也不难,不仅是郭令,基明白不少世家豪强在黄巾肆虐下可能都蒙受了部分损失。”

  “诸位还请尽快提供相应的房契地契,待我派人一一核实清楚,将尽快让被黄巾所侵占的祖业田地进行归还。”

  可不说世家豪强用各种手段兼并田地多年,自然不可能次次都将各种手续都置办得妥妥当当。

  什么将上田改为下田,下田改荒地,还有许多隐匿田产人口等操作已然成了世家豪强中的惯例。

  更别说其中还有着大量百姓是“被自愿”买卖田产的,世家豪强根本就没有地契在手。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豫州黄巾肆虐“破坏”得比曾经的黄巾起义更为彻底。

  曾经的黄巾起义也曾在豫州蔓延,也攻占了不少城池,霸占了不少世家豪强的家业。

  可那些家业基本都被黄巾将领所瓜分,等黄巾败亡后,世家豪强重回故地,除了一些钱粮物件上的损失,一切都是物归原主。

  可这一次不一样,豫州黄巾不仅仅将大量钱粮田产都分给了当地百姓,就连带着将他们留在府邸的地契房契,以及在当地官府中留存的地契房契都被付之一炬。

  如此一来,明明豫州黄巾败亡了,可一众世家豪强回到故里却发现自家的田地依然还有新主人,他们反倒成了难以自证不是没田没地的流氓了。

  倒反天罡!

  这一切看在豫州世家豪强眼中,无疑是倒反天罡,更为可恨的是他们居然还奈何不了那些泥腿子。

  虽然豫州黄巾是平定了,但武库中的大量武器却是流了出去。

  并且整个豫州官场都来了一次大洗牌,豫州世家一时根本就无处借力,一味用强反倒不是那些得了田产好处的乡里宗族对手。

  因此,李基这一番让世家豪强提供房契地契看似公平公正,但世家豪强眼下显然是拿不出这些东西。

  毕竟要是有理有据的世家豪强,他们又怎么需要求到李基的头上,早就冲着泥腿子们上嘴脸了。

第791章 摊丁入亩

  而此刻,司马懿也紧随着甘宁也低头了头颅,生怕自己憋不住笑。

  黄巾起义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绝大部分的世家豪强非但没有因此伤筋动骨,黄巾亡了,外出晃荡了一圈的世家豪强回到故里后,还进一步加剧了世家豪强对土地兼并以及对地方的影响。

  此次豫州黄巾所掀起的动乱,甘宁在前摇旗冲锋,后方则是有司马懿依据着李基的提醒处理好了一干地契田契的事宜。

  没了地契等左证,又在豫州官场没了门路人脉可走,世家豪强无疑陷入了一个经典的如何证明“我是我”的问题之中。

  而证据显然是拿不出的……

  可在豫州中的祖业田产却是世家豪强们的累代积攒,让他们放弃,无异于一下子将他们都打落为寒门,这显然也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当即,即便是原本敬畏交加的郭令也不禁急了,哭诉着开口道。

  “侯爷有所不知啊,那些黄巾匪贼不仅分了家族田产,就连各类地契房契等等也是付之一炬,以至于让黄巾匪贼鸠占鹊巢,我等却是无家可归矣。”

  而紧跟在郭令之后,其余急了的世家代表也等不了进一步的试探,纷纷出列哭诉了起来。

  “侯爷明鉴啊,那祖业我家传承百年,人人皆知,今被匪贼所占,纵是死后也无颜见列祖列宗……”

  “侯爷只需一查便知,各地官府内留档却被焚毁的田契房契不计其数,那些皆是黄巾匪贼所为。”

  “求侯爷为我等做主啊,我等感激不尽……”

  一时间,原本欢庆的宴席大厅却是一众男子哭成一团,不知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骇人听闻之事,看得李基的眉头也是一皱,轻喝出声,道。

  “安静。”

  一言既出,那一众时刻观察着李基的世家代表纷纷停了下来,但一个个老戏骨依然以着苦主的形象眼巴巴地看着李基。

  而李基故作沉吟,然后开口道。

  “豫州初定,需要着手处理的事务多如繁星,此事基却是不甚了解。”

  “在此,且容基向诸位致歉。”

  说罢,李基躬身行了一礼,惊得一众豫州世家反倒有些受宠若惊了起来。

  旋即,李基方才接着说道。

  “基亦相信诸位所说必有根据,豫州黄巾动乱肆虐一事也是不假,原则上基受主公之命安定豫州,自然该即刻为诸位厘清这侵占之事。”

  “只是,一来此事涉及田地,乃是大汉国本,基亦不能听信一面之词就贸下结论,诸位以为然否?”

  李基所展现的态度,起码一众豫州世家无疑是满意的。

  毕竟田地之事干系重大,一个处理不慎极易引起动乱。

  若是李基一口直接答应了下来,反倒会让豫州世家为之生疑,觉得就算许诺给了李基无数好处,都不可能值得李基如此舍了名声与威望强行将田地给夺回来。

  “那不知侯爷可有良策?”郭令小心且恭敬地追问道。

  李基抬手示意郭令莫急,转而继续开口道。

  “其次,豫州初定而我主麾下可用官吏人才有限,如今各地郡县官府都只是勉强维持运转,一时想要逐一为诸位调查确也是有心无力。”

  顿时,一众世家的神色多了几分急色。

  一众世家代表无一蠢人,很是清楚此事拖不得。

  若是李基没有解决此事,等李基离开豫州后,继任的豫州牧更不可能理会,如此必然是一拖再拖的结果。

  这种官场推脱的手法,对于世家而言可太清楚不过了。

  因此,当即就有世家代表接连开口了起来。

  “侯爷,此事可拖不得啊,我家族数以千人,全凭祖产的几分薄田谋生,若是多拖些时日,一家老小非得饿死不可。”

  “然也,然也。且那些贱民平白占了田地,得了好处,官府名册上也没有名字,种出了粮食却能逃着大汉的赋税,于国大大不利啊。”

  “侯爷明鉴,此事宜早不宜迟,当速速解决之。若是人手不足,我家中人人识字,名声远扬的士子亦有数十,可为皇叔驱使用之。”

  ……

  随着某人开了一个口子,一众世家代表幡然醒悟,相继开口表明了态度,愿意派出家中士子鼎立相助,为刘备驱使。

  这也是世家豪强真正的底蕴所在。

  在没有仁德书院之前,这个时代莫说是教育,就连识字都几乎完全被世家豪强所垄断。

  普通百姓几乎是没有识字的渠道,唯有一些寒门尙能借着祖上留下的交情,还能有着识字明理的可能。

  而连字都没有机会识,又怎么有机会到任一方为官?

  因此,无论是朝廷或是诸侯,治理地方都需要用到世家。

  即便是如今的刘备借助仁德书院培育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人才,但地盘的迅速扩张,无疑是让人才的储备迅速见底。

首节 上一节 586/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