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00节

  “贫嘴。”

  李基笑骂了一句,然后又给司马懿交待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尝试借着袁术的名义,去跟袁谭、袁熙麾下的文臣武将接触。

  如今的袁谭、袁熙毫无疑问是有着叔父公路之姿,将成冢中枯骨。

  也就是曹操一时腾不出手,正在大力地整顿治下,恢复民生,所以也不得不给了袁谭、袁熙些许的喘息之机。

  不过,那也就是覆灭的倒计时罢了。

  早则今年,迟则明年。

  曹操必然会尽快解决袁谭、袁熙这两个袁氏残党,继而彻底一统黄河以北除却幽州外的所有地盘,以准备迎战刘备这一大敌。

  可袁绍留下的那一大票文臣武将,不乏可用之材,尽落在了曹操手中无异于资敌。

  与其资敌,不如尝试通过袁术这个名头搭个梯子,能拉拢一个便算一个。

  想着这天下局势的走向,李基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激荡。

  这乱世来得快,但去得似乎也比所有人预料的都快。

  从董卓乱国所开始的乱世,至今也还没有五年的时间,一些人甚至都还没有做好大展拳脚的准备,乱世似乎已经要出现一统的趋势。

  ‘这个时间……快了……’

  ‘待在治下完成一应的改革后,便是挥师一统天下之日。’

  一念至此,李基抬手轻轻地覆盖着桌案上未干的水渍,一抹而去。

  而李基在汝阳城待了五日,确认了豫州书院与自然书院都开始走上正轨,也便返回了谯县。

  不过在返回谯县后,来自刘备的一纸命令就迅速将李基召回了寿春。

  这一纸命令,也在李基的预料之中。

  无他,却是距离洛阳更远的刘备,已然得知了天子被吕布所弑杀的噩耗。

  六神无主之下,刘备几乎是下意识就选择急召李基返回寿春进行商议。

  早有准备的李基将贾诩留在豫州,名义上是让贾诩主持局势,实际却是将这一州之地都交给诸葛亮继续负责,然后方才带着刘禅、李相、李曦开始踏上返程。

  离开寿春又是一年,寿春在这一年间似乎又发生了许多变化,变得更加的繁华热闹,没有半点乱世该有的萧条。

  只是李基来不及好好欣赏,甚至刘备都等不及让李基先将刘禅、李相等人送回家中。

  在李基刚刚下了船,刘备便派了赵云率领白马义从前来相迎,截了李基就往着寿春城外的大营里送去。

  等李基进了大营,发现整个大营已是一片肃杀之状。

  当然,这肃杀所针对的并非是李基,而是已然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

  李基一路直奔中军大帐,还不等目光在其中扫视一圈……

  正站在一舆图前,领着一众谋臣武将在激烈地商讨着什么的刘备似有所感地抬头一看,当即抛下手上的东西,快步地奔着李基走了过来。

  “子坤!!”

  刘备的面容除了激动外,比之过往多了几分疲倦忧愤,但还是努力挤出了笑容,道。“你可终于回来了。”

  “劳主公费心了,基迟矣。”李基行礼道。

  “不迟不迟,回来得正好……”

  一身戎装的刘备拉着李基往着舆图前走去,帐内的其余谋臣武将纷纷反应了过来向着李基行礼。

  而被拉到了舆图前的李基,故作不解地问道。

  “主公是准备出兵?”

第816章 三五年之论

  被李基如此一问,原本正欲向李基问询出兵计划的刘备神色一顿。

  刘备自然不相信以李基之智,还没有知悉吕布当街弑君之事,更不可能还不清楚自己准备出兵的目标是谁。

  明知故问,就是反对。

  刘备微微沉着脸地追问道。

  “子坤难不成也要反对出兵不成?”

  在刘备不可置信地再三确认了弑君的情报,暴怒之下,便准备尽起大军挥师讨贼之时,寿春之中的所有文武全然都是反对之声。

  包括徐庶、夏侯博这等心腹,也是屡屡出言相劝。

  无他,明眼人都能看出扬州兵连年征战之下,也已经相当的疲乏,储备的粮食也已经出现了紧张。

  且刘备吞下了豫、徐、荆三州之地不久,都是需要时间才能消化的。

  因此,刘备一意孤行要出兵伐吕,自然是由上到下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

  可反对之声再多,显然都动摇不了刘备的决心,顶着压力开始筹备出兵事宜,甚至刘备本人都直接搬入军营以表伐吕的决心。

  刘备紧急将李基召回,除了是心里同样对伐吕没底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李基的支持,继而能说服一众文武。

  此刻,李基迎着刘备的注视,正色道。

  “若是说主公决意伐吕之事,子龙已在途中告知,但……”

  李基的声音渐高,拱手而问。“基还是斗胆想问一句主公此番出兵伐吕是为私欲,还是为大义。”

  同样的举止,出发点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李基对于暗中推动吕布弑君之事,所为的就是大义,而非私欲,所以即便是背着刘备所为,亦是俯仰无愧天地。

  对于大汉帝国的复兴而言,刘协只会是阻碍。

  李基的心中有着与刘备的君臣之谊不假,但所追求的却是这片土地再现辉煌,永不再遭异族铁蹄所踏。

  因此,李基不会忌讳于对刘备有所隐瞒的小节,而不去作为。

  而此刻面对着李基的询问,刘备几乎是脱口而出地答道。

  “吕贼当街弑君,视我大汉于无物,视汉室于无物,若不出兵讨伐诛杀,岂非人人效仿?当是为了大义。”

  “主公岂不闻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若主公乃为大义而兴兵讨贼,何举强兵、刚兵、逆兵而往?”

  “一旦势逆,折戟沉沙,主公将成大汉之罪人矣!”

  与其余文武面对刘备只能小心劝说不同,李基几乎毫不客气地开口进行着沉声驳斥。

  这一番话令刘备脸色一僵,感到有几分挂不住,反驳道。

  “何以言罪?”

  李基朗声而道。

  “今汉室倾颓,前有董贼,后有吕贼行那大逆不道之事,败坏朝纲,视汉室如无物,今甚行那当街弑君之恶。”

  “四百年之大汉已是千钧系于一发之间,全赖主公之崛起方护着几分大汉之名。”

  “可主公不顾百姓疲乏治下不稳便因怒兴师而攻,必是徒劳无果不说,一旦出了差池,这勉强维持的四州之地将在顷刻间分崩离析,大汉何存?”

  “若主公所为的是大义,而非一己私怒,为了汉室,也为万民,当暂断兴兵之念。”

  随着李基的话音落下,帐内其余人等连忙也是跟着纷纷拱手而拜,齐声复述了起来。

  “为汉室,为万民故,请主公暂断兴兵之念。”

  片刻后,刘备抬起着还有几分颤抖的手,抓着李基的手臂,不甘地再度问道。

  “当真不能伐吕?”

  李基给出着自己的答案。

  “不伐吕,五年内,主公或能平定乱世,兴复汉室;”

  “一旦伐吕,最好的结果也不外乎与吕布两败俱伤,甚至再出几分差池,这乱世或要拖十年乃至于二十年都未尝不知。”

  此前,吕布被刻意在边境陈兵的李基吓住,不仅没敢以朝廷的名义驳斥“摊丁入亩”,甚至以一系列的官职爵位来安抚刘备。

  可那是因为吕布不愿丢了兖州罢了。

  如今吕布治下已是叛军四起,西侧又有凉州联军举兵来犯,一旦刘备再度兴兵而攻,吕布只能放弃兖州退缩虎牢关等雄关。

  如此一来,同样是后方未稳的刘备能有多少兵力强行攻破虎牢关,最好的结果无外乎与吕布两败俱伤,耗费大量治理地方的时间与精力不说。

  蟠踞在黄河以北的曹操,说不准会趁机掺一脚,兴兵而去的刘备因此复现原轨迹中的赤壁夷陵之败都不是不可能的。

  届时,无疑将会大大地挫败刘备集团的锐气,甚至要因此耗费不知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了。

  曹操因赤壁之败萎了多少年,蜀汉又因夷陵之败耗费了多久才勉强缓过来,这对于李基而言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越看似临门一脚,往往越是容易走岔了道。

  如今的刘备渐成一统天下的气候,若是也经历这么一下,李基说不准也得被气当场吐血不可。

  幸好,对于刘备而言,或许听不进旁人之言,但李基的话却是能够听得进去的。

  更重要的是,刘备欲兴兵伐吕所为的确实是大义,怒的也是吕布对于汉室的欺辱,而不是与刘协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此刻,刘备已然彻底被李基说服,放弃了当即兴兵的念头,但心中尤有几分不甘地问道。

  “那子坤觉得何时才能伐吕?”

  “三年!”

  李基竖起了三根手指头,斩钉截铁地答道。“三年,三年后主公不仅是兴兵伐吕,更将是一统天下的开始。”

  三年!

  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只要给李基三年的时间,凭借着乱世中制衡极少的铁腕手段,李基不仅仅能将豫徐荆三州彻底消化,更是能将一系列的改革真真切切地推行到治下的每个角落,为大乱后的大治打好切实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有三年的时间慢慢积蓄兵力,届时可用的就不仅仅是扬州兵了,而是真正意义上能够一次性横推的大军,以雷霆之势扫灭群雄,避免汉人需要遭受连绵的战乱之苦。

  这一句话,不仅仅说得原本有些不甘的刘备满是振奋,帐内一众文武亦是忍不住目露激动之色。

第817章 称“魏王”

  天子尙存,那么刘备一统天下后是否会称帝还不一定。

  但如今天子都没了,如今的刘备无疑像极了曾经的光武帝,从方方面面都没了一统天下后称帝的阻碍。

  也就是说,这将会是从龙之功。

  三年!

  李基当众说出此言,同样也是间接地向一众同僚传达着某些信息,继而激起凝聚力。

  随后,消了兴兵之念的刘备拉着李基,先行离开了大营。

  可经历了如此一场近乎是闹剧的事件,一众文武不仅没有对刘备生出不满,反而人人皆面露着亢奋之色目送着刘备离开。

  从龙之功,谁人不想要?

  又有谁人不愿如云台二十八将那般,得以留像立传,受后人敬仰?

  从李基道出了那“三年”之言,一个赤裸裸的机会已然摆在了众人的面前。

首节 上一节 60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