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01节

  三年后,刘备将开始迈出一统天下的脚步。

  封侯拜将,便在其中。

  ……

  而刘备倒是不知麾下一众文武被无形中注入了大量鸡血,与李基同车返回了寿春的府邸后,便派人从城外的庄园中取来一坛桃花酿。

  似是由于当年桃园结义的关系,又或是被当年李基从荆州带回了一枝桃花赠予蔡昭姬。

  时常需要留在后方坐镇的刘备倒是因此受到了启发,亲自酿了一批酒埋于城外庄园中的桃林之下,每逢李基、关羽、张飞回来,刘备都会取出一坛与之共饮。

  与李基对坐的刘备,此际没了外人,也不加掩饰,眉目里有着欣喜,也有着未去的忧愤。

  不过,刘备脸上还是挂着喜意地为着李基倒酒,道。

  “来,子坤且尝尝今年的桃花酿是否更为香纯了。”

  “主公,请。”

  李基也不啰嗦,将盏中美酒一饮而尽。

  而同样满饮的刘备叹息了一声,道。

  “可惜云长需坐镇荆州,翼德也还留在阳夏领兵,若不是有急事将子坤唤了回来,备便是欲借酒消愁也无人能伴。”

  对于刘备而言,信任之人不少。

  如糜竺、赵云、夏侯博等等,皆是信任有加。

  可仅有伴随着刘备从涿县起兵的李基、关羽、张飞,是旁人所难以替代的,也唯有在李关张的面前,刘备才会不加掩饰地表露着真性情。

  顿了顿,明明身为主公的刘备反倒以着几分孤寡老人似的语气,恍若无意地问了一句。

  “子坤此番能留在寿春多久?”

  李基笑着反问道。“莫非主公不愿在寿春见到我?”

  “自然不是,子坤不在,备就是饮酒也是倍感乏味无趣。”刘备答道。

  “既然如此,那基便留在寿春时时陪主公饮酒,如何?”李基问道。

  刘备先是一愣,然后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子坤无须回豫州坐镇新政的推行?”

  李基在豫州所推行的一系列计划,刘备自然不会不清楚。

  正是因为清楚,刘备才下意识地觉得李基不日就得匆匆返回豫州了。

  “豫州一应新政都已初步走上了正轨,有亮儿、文和盯着,又有大军布置在豫州,基是否在豫州并无差异。”

  顿了顿,李基笑着说道。

  “再者,大汉不仅仅一个豫州。若是事事都须我一直在地方坐镇,待主公一统天下后,基总不能时时也在地方上跑,同样也该放权出去了。”

  顿时,刘备的脸上满是喜意,甚至比此前听闻李基的三五年之论还要高兴。

  “好,好好……”

  刘备连声道好,亲自起身继续为李基倒酒,说道。

  “今日定要与子坤不醉不归。”

  “主公这可就难为我了,基这可是途径家门而未入,总不能醉醺醺地回去吧?”

  “那子坤今夜留宿府中不就是了?待明日酒醒再回去……”

  而李基话里话外带着几分婉拒,但此番也知刘备心中仍然为吕布当街弑君之事而忧愤交加,为了让刘备心中痛快些,李基也可谓是舍命陪君子,奉陪到底。

  等不知何时没了意识的李基再度醒来之时,已是第二日正午,且身旁是衣不解带地伺候了多时的蔡昭姬。

  随后,李基在府中算是歇息了几日,好好地与昭姬温存了些时日之余,又接见了不少上门拜访的宾客,细细地了解一遍徐、荆、扬、交、夷、瀛洲等地方的情况。

  只不过,说是将豫州新政都交给了贾诩与诸葛亮进行后续的推动,但在寿春重新点卯当值的李基实际上只会更加的忙碌。

  坐镇于寿春的李基,不仅仅需时时关注着豫州新政的变化,其余初定的州郡之事同样是如雪花般不断涌了过来。

  尤其是各地官吏人手都相对紧缺,这让寿春府衙内的大大小小官吏终日都是连轴转。

  而尽管刘备以大局为重,不得不暂灭了出兵伐吕的念头,但对外的表示自然也不会是毫无反应。

  在李基的建议下以及锦衣司暗中的推动,一场大汉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舆论战随之打响。

  即便吕布再如何刻意掩盖,当街弑君之事迅速就传遍了整个大汉。

  尤其是在吕布的治下,不仅仅是一些世家豪强的野心之辈趁机作乱,许多义士都选择高举义旗反吕。

  以着刘备、刘虞、刘璋为首的无数汉室宗亲,自然也是纷纷声讨吕布,将吕布打入不共戴天的汉贼之流。

  直至此刻,吕布方才意识到当街弑君引发了何等严重的后果,当真是引发了世人集体的唾弃与厌恶。

  可局势至此,大义上完全没有半点办法的吕布,只能采取着强势的态度,不断派兵镇压司隶兖州各地不断冒出的叛军义军之余,亲率并州狼骑与凉州联军激战。

  也正是并州狼骑与西凉铁骑的再一次激战,一名刚刚及冠的小将凭借着与吕布厮杀上百回合未分胜负的战绩,继而名声大振,被盛誉为西凉锦马超。

  一些目睹了吕布马超激战过程的羌人,更是诚惶诚恐地将马超称呼为“神威天将军”。

  可还不等世人又为一名绝世猛将的出现而侧目,在又一年的冬季将至之时,一则来自于冀州的惊人消息迅速卷席了整个大汉。

  以雷霆之势平灭了袁氏残党的曹操,于邺城挖出了九鼎之一,得天命承泽,曰“代汉者当涂高也,涂高则魏”,继而称“魏王”开府建制。

第818章 名存实亡的大汉

  整个大汉可谓是一片哗然!

  自高祖皇帝立下“白马之盟”,便定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约。

  曹操此举无疑是继王莽之后,又一个违反“白马之盟”的人,一如曾经的黄巾之乱那般举起了反汉的旗帜。

  然而,曹操所选择的这个时机却不可谓不巧妙。

  在吕布已经遭受了大半年的激烈舆论声讨后,曹操这借着九鼎之名,又高举流传了数百年的“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反倒得到了一部分的支持。

  ……

  “砰!!”

  怒不可遏的刘备忍不住拔剑将周遭的物件尽数砍倒,宣泄着心中的愤怒。

  “曹贼!安敢如此?!!”

  若是说天子被弑的事情,吕布还一直有所遮掩,民间百姓也只知几分风言风语,不敢确信。

  可曹操这一称王,无疑是让无数百姓顿生出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改朝换代感。

  这是将大汉仅存的一丝遮羞布彻底扯了下来,然后狠狠地踩在了脚下。

  某种程度上,由光武中兴再立的大汉在曹操称王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是既定事实上的亡了。

  “主公息怒!”

  徐庶与夏侯博连忙上前试图安抚刘备。

  刘备将手中汉剑狠狠地往着地面一插,有几分披头散发地说道。

  “这让我怎么息怒?曹贼如此自立为王,无疑是在昭告天下:大汉已经亡了,亡了!!”

  就在这时,脚步匆匆的李基从门外走了进来,朗声道。

  “只要主公在,汉室宗亲在,汉人在,谁言大汉亡了?”

  “子坤也已知晓那曹贼之事?”刘备问道。

  “曹贼主动将此事昭告天下,广发文书,莫说是寿春,怕是用不了多少时日传到交州都不难。”李基叹息道。

  “安敢如此?!”

  刘备气得浑身都在发抖地说道。“那曹贼为何如此,莫不是嫌留在史书上的骂名还不够多?”

  “曹贼之心性,又岂会在乎那身后骂名?”

  李基一边说着,一边上前直接就夺过刘备手中的汉剑,看得一侧的夏侯博与徐庶愣愣的。

  直至李基将汉剑往着徐庶递了过去,徐庶才如梦初醒般连忙上前接过归鞘。

  “曹贼此举所图的,便是大义耳。”

  李基并没有开解刘备,而是为刘备分析了起来,道。

  “自天子被弑,洛阳所置朝廷已是名存实亡,吕布只能不断掩饰,不敢再立新帝……”

  顿了顿,李基接着开口道。

  “而吕布所遭困境,亦是有目共睹,似是人人皆心向大汉,以至于吕布遭世人唾弃,治下反旗不断冒出。”

  “正因如此,有吕贼的先例在前,那曹贼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刘备反倒是越发的不解。

  “声音是会被压制的……”

  李基叹息着说道。

  “世人中并非不是没有想看到大汉坍塌之人,只是他们的声音都被心向大汉的声音给掩盖了过去罢了。”

  “且吕布之恶名流传得越广,对于大汉仅存不多的威严无疑是进一步的打击,如此不知不觉中反倒是在暗中不断助长着反汉的声音。”

  归根到底,还是当街弑君太过于恶劣了。

  有汉一朝以来,不是没有天子被外戚宦官弄死的先例,相反,那可有太多天子死在深宫之中了。

  可对于百姓而言却都是不曾知晓的秘密,在百姓们看来天子仍然是天命所归的存在。

  一旦听闻“当街弑君”之事,百姓们无疑会不断产生对天子的质疑。

  “因而,曹操选了如此一个时机称王,无形之中却也是迎合了相当一部分人……”

  “更重要的是,唯有如此,曹操方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种种大义。”

  说到这里,李基的声音多了几分凛然。

  何为大义,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行事有名,能得人心支持。

  譬如后世骤然出兵攻伐岛国与出兵攻伐天竺,所能得到的人心支持程度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这无非便是攻伐岛国于后世之人而言,天然就有着复仇大义,自然就是人心所向,争相支持。

  而此前曹操为了在乱世中争取生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在大汉之中的名声早已糜烂透顶,行事处处都有着桎梏。

  可一旦曹操自立为王,不仅仅将彻底摆脱大汉所带来的规矩,也能迅速笼络一部分人心。

  这就如,若遵循着同样的“大汉”规矩争霸,相对比刘备,曹操显然已经极度的不利。

  继续“尊汉”,于曹操而言只会不断地在“大义”上持续被刘备所压制。

  因此,曹操如此也是彻底扯下那形同虚设的掩饰,直接自立为王,欲在大汉中划出一个国中之国。

  而听着李基如此直指本质的分析下来,刘备反倒是惊奇地迅速冷静了下来。

  刘备此前的愤怒,更多的是对曹操同为汉人为何要背刺大汉的愤怒。

  可此刻刘备如何不明白曹操如此作为,终究是为了利益,是为了争取“大义”。

  “子坤,断然不能对此事坐视不理,可有良策?”刘备沉声问道。

首节 上一节 601/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