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25节

  所以李基主动地在此事上推了一把,阻力自然是有的,但却是微乎其微。

  尤其写出了《女训》的蔡邕,在此事上可谓是相当的支持,更是轻易就定下了基调。

  只是,如此絮絮叨叨地说到这里,李基也恍然意识到有些事与李相说还是太早了,干脆便挥了挥手,示意李相下去。

  李相看着双手背在身后的李基,拱手行了一礼后,这才转身离开。

  而李基也待在府中享受着最后的安谧时刻,到了傍晚时分,传令封锁丞相府再不准任何人进出后,干脆光明正大地现身在府中,跟昭姬以及一双儿女用膳。

  不过在丞相府的一墙之隔,外面的局势却是更加的紧张。

  到了傍晚时刻,对外态度均是拒而不见的刘备,派人传令于众文武,着明早召开朝议。

  这一消息,无疑是将城内紧张的氛围推到了极限,人人心思均是浮杂不定,忧虑不止,各做准备。

  这一夜,不知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

  蒋干同样也是如此,几乎是彻夜未眠,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换上官袍,早早就朝着官署赶去。

  随着越发靠近官署,路上相遇的官吏武将也是越多,人人均是面露忧愁,空气就仿佛弥漫着肃杀。

  等蒋干赶到官署之时,发现官署中已站着大批的文武,但气氛却是一片凝重,人人不语。

  这让蒋干越发的紧张,明白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之余,又不免生出了一种看好戏的念头,甚至还有几分自得。

  蒋干自认,若不是自己设法劝说了李基离开寿春,又岂会有今日之事?

  虽说心中难掩对丞相的几分愧疚与磋叹,可蒋干一想到待此间事了,魏王所准备的高官厚禄,便忍不住心潮澎湃。

  待到大汉再度四分五裂,魏王一统天下登基为帝之日,三公九卿中必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也就在蒋干暗自的畅想中,朝议时辰已至,众文武亦是各自站好。

  一身绛纱黑边朝服,戴紫授,佩王剑,王冠加身的刘备走了出来。

  可不等一众站立的文武躬身行礼,那跟着刘备身后现身的李基,却是让一众文武大为惊愕,不少声音几乎是脱口而出地大呼“丞相”。

  在众文武中位列后方的蒋干,更是满脸的迷茫,下意识便以为是不是眼花。

  而走到了御座前的刘备并未落座,反倒是带着李基走到了众文武的前方,环视一圈后,却是骤然拔剑而出,道。

  “今日召诸公至此,仅有一事,那便是……”

  “即日出兵北伐!!”

  这一声,恍若惊雷般在众文武的脑袋里炸响,然后便是一腔热血似不受控制般上涌。

第856章 借首级祭旗

  北伐!

  一统天下!

  不管众文武是否人人都心怀大汉,致力于匡扶汉室,但自始皇帝横扫六合实现大一统后,大好男儿都难以抵挡的诱惑。

  偏安一隅,岂是大丈夫所为?

  当刘备进位汉王以来,人人便都候着北伐的这一日到来,使大汉十三州再归于一统。

  “北伐!”

  随着李基率先高声而呼。

  如梦初醒的众文武无不激昂,这数日来的郁气尽化作豪情齐声跟着高呼了起来。

  “北伐!”

  “北伐!!!”

  直至众人高呼九声过后,刘备方才示意众文武平息,将王剑归鞘后,朝着夏侯博一抬手。

  早有准备的夏侯博双手捧着此前插在汉王府门口的将剑,神色肃穆地送到了刘备的面前。

  刘备双手接过将剑,又当着众文武转身看向李基,朗声地道。

  “自灵帝以来,奸佞频出,神州崩裂,万千黎庶望天下一统,再复盛世久矣。”

  “北伐不仅乃孤所愿,朝中上下文武所愿,更是无数百姓所愿。”

  “今,孤有意请丞相节制天下兵马,总督北伐之事,伐汉贼,讨不臣,兴复大汉。”

  李基躬身行礼,双手再度接过将剑,沉声应道。

  “陇西李子坤尊王命,愿立军令状:北伐之事一日不成,臣便一日不南归!”

  “好好好!”

  刘备语气难掩激动,然后后退了三步,主动朝着李基躬身行礼,道。“诸事便托付给丞相了。”

  有此一幕胜过千言万语,更胜过无数的解释,彻底足以消除了诸多不知内情的一众文武心中忧虑。

  而目光呆滞的蒋干,则是不自觉地重复念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吾定在梦中未醒”、“为何尙未醒”……

  “北伐之事便交由丞相主持了,孤及其下,凡大汉所属,皆由丞相调动,凡有不从忤逆者,先斩后奏。”

  刘备朗声地道了一句,然后退至李基的身后,在御座上安坐,将北伐朝议尽数交给李基主持。

  拱手领命的李基转身看向下方一众文武,那一道道炙热的目光汇聚在了李基的身上,近乎所有人的目光中除了“北伐”外,便是请战,请战,还是请战。

  年轻的士兵渴望功勋!

  这一个年轻的政权下,渴望功勋者更是不计其数。

  只是,李基尙未出言,无人敢先请。

  而李基的目光同样是环视一圈,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后,开口道。

  “丞相长史蒋干何在?!”

  此言一出,蒋干险些当场惊厥昏倒,强抱着一丝侥幸之心,双腿有些发软地连忙出列,应道。

  “蒋干在此。”

  李基俯视着下方难掩惊恐之色的蒋干,问道。

  “北伐之前,尙需祭旗之物,子翼可愿借首级一用,以壮我北伐大军士气?”

  霎时间,蒋干如觉晴天霹雳,整个人再也难以自持地软倒在地。

  而在场文武中,一些反应极快之人,也隐隐意识到了什么,目光凌厉地看向着蒋干。

  只是,脸色发白的蒋干缓了好几息,方才神色呆滞地问道。

  “丞相何时得知?”

  “从一开始,本侯便知汝乃曹贼所遣的奸细,留尔性命至此,不过是为迷惑曹贼,更是借汝之口,使曹贼错判调动大军的原由。”

  李基冷哼一声,这不是为了让蒋干不用当个糊涂鬼,更是顺势向在场文武解释一番刘备纵情享乐又与自己水火不容的真正原因,以维护刘备的名声。

  “如今,大军前部已有十五万囤于琅琊国境内,只待本侯一声令下,即可挥师攻入青州,尔自然也就再无留于左右的必要了。”

  蒋干听罢,满脸的自嘲、苦涩以及绝望。

  感受着不断投来的讥讽、厌恶、嘲笑的目光,蒋干一时反倒是开始平静了下来,没有求饶,也没有痛哭流涕。

  相反,蒋干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向李基躬身一揖,道。

  “干,愧对丞相,愿以首级献于丞相祭旗,祝丞相帅旗所过所向披靡,早日兴复大汉,凯旋而归。”

  说罢,蒋干起身大步朝着门外走去,也自有刀斧手在门外接应蒋干。

  片刻后,一面染血的“李”字帅旗被送了过来。

  李基令人将帅旗立于门外后,又让人好生收殓蒋干的尸体进行安葬。

  至于送回故土,反倒是没有这个必要。

  无他,九江蒋氏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世家,且早早就滑跪了。

  等九江蒋氏知悉了蒋干之事后,只会连夜把蒋干从族谱中请出去,划清界限,以免连累家族也遭到清算。

  因此,一旦将蒋干的尸身送回九江蒋氏,说不准蒋氏为表明态度即便没有进一步破坏蒋干尸身,也只会任其曝尸荒野。

  就地安葬,也算是李基留给蒋干最后的一点体面了。

  旋即,李基的手掌按在腰间的将剑之上,俯瞰一众文武,开口道。

  “此番北伐,意在一举扫平曹吕二贼,诛灭魏赵伪政,兴复汉室,使神州归于一统。”

  “而欲荡平魏赵伪政,我意在先取青州,再灭吕布,最后挥师渡过黄河与幽州南北合围曹操,一举而定天下。”

  “因而,北伐之初需分兵两部,一攻一御。攻者,青州也;御者,吕布也。”

  此言一出,一众文武的目光可谓是更加的热络迫切。

  李基不愿效仿原轨迹中诸葛亮六出祁山而功败垂成,只愿一次北伐就彻底平定这乱世。

  为了此次北伐,李基已然筹备了三年之久。

  而就在诸将下意识就想要开口请战之时,庞统率先出列,反驳道。

  “丞相之策,气吞山河,可谓壮哉。”

  “然,曹操为防备大王,历年来不断耗费钱粮,已然将青州打造得固若金汤,即便一时错判了我军调动形势疏忽防备,但想要于旦夕间攻取青州实属不易,请丞相三思。”

  “统在此斗胆,于吾之拙见,以主攻兖州而御青州,若能趁曹吕不备之际切断兖青二州的联系,便能分而破之,无须担忧二者联合。”

  刚刚及冠的庞统自然是资历尙浅,但早年以参谋的身份参与了诸多军中之事,不少将领对庞统倒是相当的熟悉。

第857章 兴汉北伐讨贼檄文

  且由于庞统整个人说得好听点有点犟之余,就是个混不吝的性子,没什么架子可言,这反倒相比诸葛亮更易得将领们的友谊。

  再兼之,李基不久前才盛誉庞统为“三贤”之一,称之“凤雏”。

  因此,庞统此番开口,却也是引起了不少反响。

  如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徐庶等精于军略的智者,也是迅速就对庞统所言有了几分基本的认可与判断。

  北伐同时涉及魏国与赵国,自然须有个先后主次的问题。

  主攻青州与主攻兖州,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庞统所言,也有几分道理。

  与迅速鲸吞整个青州相比,主攻兖州切断魏赵之间的联系,无疑要简单得多。

  知北伐之大事,当慎之又慎。

  北伐路线,更是涉及成败。

  诸葛亮亦是当仁不让地出口建言道。

  “禀丞相,庞统之忧并非空穴来风,且冬季距今已无多少时日,想要在降雪之前攻取青州实属不易。”

  “一旦于冬季前不能奠定青州大局,给了曹魏喘息的机会,无疑会使前功尽弃。”

  李基微微点头,目光又看向其余人,给了众人足够的时间建言。

  其中,庞统与诸葛亮的反应,无疑是让李基心中甚慰的。

首节 上一节 625/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