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44节

  “就算汉军奢侈得就连运粮青壮都有那保暖衣物,但一旦遭遇降雪,路有积雪的情况下,仍有粮道难以维持的可能。”

  “更何况,将军熟知青州地利,一旦汉军的粮道不断拉长,于将军而言破绽也将越多,判断出汉军运粮的路线并不是什么难事。”

  听到这里,曹仁已然彻底明白了毛玠的意思,豁然起身,目光灼热地开口道。

  “或汉军能纵横多时,但本将只需成功断其一次粮道,足以让这北伐大军尽数葬送在青州之内。”

  “正是此理。”毛玠应道。

  “好计!妙计!”

  曹仁顿感到几分拨开云雾见天清的感觉,迅速就下定了决心,道。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这北海郡便让予李基,本将这便率军开始退往乐安郡……”

第889章 以牙还牙,以水还水

  当即,曹仁一边加派斥候紧密监视淳于城方向的汉军动向之余,一边迅速地整备都昌城内的兵力与粮草物资准备退往乐安郡。

  之所以曹仁萌生过死守都昌城的念头,那便是都昌城作为如今的青州治所,其中同样囤放了不少的粮草物资。

  在临淄城告破的今日,都昌城内的粮草物资是曹仁维持大军所不能放弃的。

  所幸,据斥候所探,淳于城的汉军同样也在休整,并没有急着发兵往都昌城而来,否则曹仁只能连带这一部份的粮草物资都跟着舍弃了。

  只是,时刻紧盯着淳于城方向的曹仁,并不清楚的是同样有好几双眼睛埋伏在都昌城外,监视着都昌城的一举一动。

  他们并非是还远在两百余里外的李基所派斥候,而是孙策所遣的心腹。

  早在五六天前,孙策所率领的舰队便抵达了都昌城北面的海域。

  只是在沿海的一些登陆地点,曹军都设有烽火台戒备汉船,为避免打草惊蛇,孙策并没有贸然登陆,而是趁着夜色派遣一支斥候绕开烽火台上岸探查情报。

  且为保万无一失,这一支斥候小队还是由熟知青州地形的太史慈所率领。

  作为与北海郡相邻的东莱人士,太史慈对于北海郡的地形相当的熟悉,轻松就带着这一支百人数量的斥候进入抵达了都昌城的周边。

  都昌城一系列的变化,自然瞒不过太史慈,甚至太史慈凭借着青州口音,还冒充溃兵顺利地混入到了城内进行探查。

  自然,这也让太史慈准确地判断出了曹仁打算放弃都昌城的结论,再兼之大量溃兵逃回,让太史慈也从侧面了解到当下青州战局。

  这种种情报,也迅速地传回到尙在海面上的孙策与周瑜等人的手中。

  这也令孙策整个人有些急得跳脚地开口道。

  “这才多久的功夫,丞相所率领的北伐大军已即将兵临都昌城下了,我等却是连寸功未立,这可如何是好?”

  而相比过往的锋芒尽显,此时的周瑜更显得内敛沉稳,看罢了太史慈所传回的密报后,笑道。

  “伯符莫急,这大功已在眼前矣!”

  “功从何来?”孙策问道。

  周瑜放下密报,开口道。

  “若我所料不错,那曹仁放弃都昌城,必是清楚丞相之势不可硬挡,准备退往乐安、济南,乃至于平原郡一带。”

  “以丞相过去曾在书院之中所提的说法,曹仁十有八九便是准备以纵深空间来换取时间,尽可能地迫使我军拉长战线,以谋求这个过程中我军暴露的破绽,再觅机反击。”

  以孙策的智慧,自然是听得懂周瑜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连起来背后所透露的瞬息万变的战局,却是一时间还理解不到位。

  “嗯……”

  孙策仿佛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问道。“所以呢?”

  “所以,伯符以为丞相为何让我等千里迢迢率军从海上绕至此处?并且伯符可还曾记得丞相让我等至此的目的何在?”周瑜反问道。

  孙策自然不会忘了军令,脱口而出地应道。“与老师所率领主力夹击北海,合围都昌。”

  周瑜见孙策还是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干脆更为直白地开口道。

  “若是让曹仁从都昌走脱,还谈什么合围都昌?因此,丞相亦清楚一旦北伐大军势如破竹,曹仁很可能会做出舍弃都昌的选择。”

  “纵有棉衣之利,但对于北伐大军而言,冬季后勤终究是个大难题,这一点丞相想必在战前便已经庙算得明明白白。”

  “故以,令我等率领一支偏军至此的目的之一,便是阻止曹仁弃走都昌!”

  由于战局乃是瞬息万变,在孙策率军出发前,也无人能准确预料等孙策所率领的偏军抵达之时,青州局势发展到什么阶段。

  不过,周瑜显然彻底明白李基所谋算的关键所在。

  而如今经由周瑜以着当下局势进行一番详细分析,孙策如何还不明白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地图!”

  在孙策的一声令下,随军所带的青州地形图便被送了上来,上面还标注出了几个将会阻止大军登陆的烽火台位置。

  不过,在太史慈率领的斥候摸清了那几个烽火台的准确位置后,完全能够奇袭烽火台,使之丧失示警传信的作用。

  登陆条件,已然具备。

  而眼下既然曹仁这条大鱼想逃,那么孙策需要做的自然就是堵住让其逃至乐安郡的缺口。

  “公瑾,只是据子义所探,曹仁手中的兵力约莫在三万左右,何不半途设伏,一举奠定青州战事终局?”

  孙策的语气难掩几分豪气地说着。

  北伐大势,人人争先!

  封侯拜将,就在此刻。

  孙策知赵云、魏延这两支偏师都已经立下大功,更是不愿落于人后。

  若能一举大败青州这最后一支曹军,甚至擒获主将曹仁,那无疑将会是大功一件。

  如此既能洗清曾经的青州之败的耻辱,更能向世人佐证我孙伯符能位列“五虎上将”,凭借的绝非是老师的关系。

  周瑜脸上浮现着笑意,应声道。“正有此意,故而才让伯符此前一直勿要轻举妄动。”

  眼下,曹仁在明,而孙策在暗,设伏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至于设伏的地点,却是需要斟酌一番。

  只是,都昌城至乐安郡一带却俱是一片开阔无比的平坦地形,就连一处利于设伏的山地丘陵都没有。

  不过周瑜显然早有腹稿,手指径直往着从都昌城通往乐安所必经的溉水一指,道。

  “子义所探查而知,如今都昌城内还在不断对大量粮草物资进行装车,曹仁必然准备携着粮草物资转移乐安郡,如此行军速度必然不快。”

  “曹仁所率大军需渡过溉水才能抵达乐安郡,那么十有八九会选择从溉水这一处桥梁通行而过。”

  “既然地形无从设伏,当半渡而击,一举将其覆灭在溉水之内,以报你我兄弟曾在青州险些被淹之仇。”

  周瑜素有气度恢宏,雅量高致的美名,但却少有人知周瑜对于某些事的心眼却是小的吓人。

  这君子之仇,当以牙还牙,以水还水。

第890章 一骑当先

  都昌城内。

  曹仁再三确认了李基所率领的北伐大军还在淳于城后,不敢再有丝毫迟疑。

  即刻便率领着近三万的大军,押运着装着钱粮物资无数的大小车辆上千,趁着路上的积雪化了不少,徐徐往着乐安国的方向而去。

  只是看着大军蔓延十里之长的曹仁,心中莫名闪过了几分忧虑。

  即便对于淳于城的汉军派遣了大量斥候时刻关注,每隔半个时辰都有一次禀报,但曹仁还是不由得生出了不安的感觉。

  大军在行军途中押运大量车辆,队列拉得过长过于松散,这都是兵家大忌所在。

  可在临淄城粮草被焚的当下,为了确保粮草的充足,这却又是曹仁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没有足够的粮草,什么都是空谈。

  “或是过于敏感了?自己吓自己……”

  曹仁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稳之余,尽可能地平复着心中生起的异样感。

  淳于城据此有足足两百余里,纵使汉军也有斥候暗中探查都昌城,可等汉军斥候将情报传递回淳于城,李基再匆匆派遣骑兵前来阻拦也是无妨。

  时间上,这已然有充足的时间让曹仁率领大军渡过溉水。

  之后,便是有汉军轻骑追兵赶至,曹仁也能充足借着溉水阻挡骑兵的追击。

  眼下,虽在入冬之时有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大降雪,但终究还是处于初冬时分,接下来的天气反倒是渐渐回暖了不少,起码还不足以让溉水结冰。

  不过纵使心中如此所想,隐隐的不安,还是让曹仁选择不断催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

  只需渡过溉水,那么距离乐安郡便不远了,也能借着溉水暂且阻拦汉军可能派出的轻骑追兵。

  而都昌距离溉水说远不远,不到五十里,但在大量钱粮物资的拖累下,却是直至第二日都还没有赶到溉水。

  不过在行军的第一晚,曹仁几乎是彻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淳于城的斥候回报,做好了随时舍弃部份钱粮物资,尽可能保全兵力的准备。

  直至第二日清晨,曹仁的内心才彻底安定了下来。

  原因无他。

  便是最新的斥候回报,淳于城内的汉军派遣出了三千轻骑出城,正往溉水的方向追赶而来。

  有时候,未出鞘的剑往往给人的压力才是最大。

  此时汉军如预料那般得知了都昌城被舍弃的消息后,匆匆派出追兵,这反倒是曹仁感到了心安。

  汉军轻骑的速度再快,比之先行送达情报回来的单骑斥候相比,也还需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才能赶到溉水。

  可对于曹军而言,溉水已近在眼前。

  最多一个半时辰,足够大军渡过溉水。

  “传令各部,加快行军速度,渡过溉水后进行休整,赏肉汤!”

  对于粮草紧缺的曹仁而言,眼下能给出的最大激励承诺便是一碗热腾腾的肉汤了,即便里面不会飘着多少的肉丝。

  可对于在初冬中日夜兼程地赶路的曹军而言,这已然足以激起相当一部分的士气。

  当即,曹军的速度隐隐提高了一截,加快速度往着近在咫尺的溉水赶去。

  等赶到了附近百里范围里度过溉水的必经桥梁后,深知追兵距离不远的曹仁一边督促着大军渡河之余,一边提前安排人手断后之时便迅速破坏桥梁,以阻挡汉骑追兵。

  曹仁就如此看着一辆辆大小不一的满载车辆,缓缓地开始通过桥梁,暗中不忘估算着时间,确认着时间的充裕,脸上终究不自觉地流露出一抹笑容。

  对于撤离都昌城而言,最为凶险的一环即将安然度过,接下来只需等待退到乐安国,便能依毛玠之计徐徐图之,寻觅使放弃的青州疆土失而复得的机会……

  忽然,一声凄厉的鸣镝之声响起。

  这让曹仁一怔,还来不及探寻谁人放的响箭之时!

  “咚咚咚!”

  汉军那激昂澎湃的鼓声从溉水西侧远处响起,这令曹仁非但感觉不到丝毫的热血上涌,浑身反倒是随之如坠冰窖。

  眼下,一辆辆大小不一的车辆正堵在桥梁上缓慢而行,三万大军也只通过了不到一半的数量……

  此刻突遭敌袭,这令精通兵法的曹仁瞬间就明白了这是半渡而击!

  一时间,曹仁来不及梳理汉军为何会不可思议地出现在溉水西侧,几乎是疯了似的催促着大呼“整军列阵!”

首节 上一节 644/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