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曹仁的脸色是沉重,李典的脸色则可谓是难看之极。
曹仁在曹魏是什么身份,李典又是什么身份……
在丢了临淄后,李典所剩不多的就是这些兵马了,一旦手中连部曲都损失殆尽,那么本就是一个败军之将的李典怕是再无统兵的机会。
旋即,见密林外的汉骑在孙策的指挥,隐隐有分成三队进入密林探查的趋势,曹仁急问。
“曼成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显然,假如没有,那曹仁可就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留李典在此断后了。
且打心底的,曹仁压根就没有正视李典这么一个声名不显的小将,如此开口问上一句,而不是直接开口下令让李典断后,已然算是曹仁看在了李典刚刚出言相救的恩情了。
李典如何能不明白曹仁的意思,心中一动,连忙唤来一员亲卫语气急促地吩咐了起来。
此前李典大多都是帮着叔父李乾与大兄李整治军,未有独领一军的机会。
但在率军撤离临淄至今,李典却也通过恩威并施,从中收拢了二百余可用精锐充当亲卫,借此牢牢掌控部曲。
当即,眼见孙策即将命令汉骑进入密林探查,李典深知不能被看破虚实,为今之计也仅有继续虚张声势。
情况如此危急之下,李典顾不得向曹仁请示,在向亲卫下令后,在曹仁还没有反应过来前,李典豁然起身高呼道。
“全军听令,勿要走脱了贼子孙策,不可让其回去向汉军报信泄露大王所布置的埋伏!”
随着李典的话音落下,李典主动就往着密林外冲去,一众亲卫也是纷纷在密林中摇旗呐喊,多造声势,仿佛在密林内藏有千军万马一般。
更让孙策为之心惊的,则是李典那急促焦急的言语中仿若无意透露的信息。
大王布置了埋伏?!
难不成是曹操……
再兼之密林内似有兵马源源不断涌出,这等状况也容不得孙策有一丝犹豫,连忙调转马头迅速退走。
等周瑜见到一脸急色的孙策,听着孙策陈述在五里开外似有曹魏伏兵之时,周瑜脸色先是一凝,转而满脸的无语,朝着战场一指,道。
“曹军大部已尽数溃败,若当真是设下埋伏,莫不成是准备拦截伏杀退走的溃兵不成?”
孙策一怔,然后诧异地问道。
“难不成我中计了?”
“伯符多虑了,‘难不成’三字可放心舍了,若伯符此刻再派人返回那处密林探查,必然是再无一人。”周瑜有些无奈地说道。
此刻,孙策的脸色黑得仿佛跟张飞都没啥两样,完全没有一丝大胜的喜悦。
身为国士侯弟子,孙策最为忌讳的就是自己中计了,这简直就是在败坏了老师的名声。
第893章 药从何来?
而李典在将孙策惊走后,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连忙就护着曹仁退回乐安郡之内。
只是,偌大的乐安郡就是算上李典带回的五千兵马,守军也不足八千之数,根本就不可能阻挡李基的北伐大军。
此刻,曹仁很清楚青州已然在事实上彻底失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返回乐安郡的曹仁甚至不敢歇息一晚,连忙就安排继续撤离乐安郡之事,并且对乐安郡内带不走的器械、钱粮、公文等等进行焚烧处理。
青州再无坚守的可能下,曹仁自然也没有了留下青州的必要,在将诸多青州未尽之事都交由了李典负责后,曹仁便先行返回邺城请罪去了。
……
而在邺城之中,经过多日的讨论,曹魏也初步找出了一个如何驰援青州的法子。
那便是等候黄河结冰,直接步行通过冰面。
为了保证冬季驰援青州士卒不会被大量冻伤,曹魏正大量收集皮毛、柴薪、小火炉等物,以等待合适的步行冰面过河时机。
尽管这个时机全看天意,据相关记载中的黄河结冰时间差能高达两个月,但这已然是多次讨论下惟一可行的法子。
且今年初雪来得也比往年早得多,这也让曹操安心不少。
这大雪来得早,对青州守军有利,更对黄河结冰有利。
因此,曹操便准备传信给曹仁,让曹仁尽可能坚守一个月,一个月后援军必至。
只是,给曹仁的信都还没有递出去,曹操反倒先一步看到了曹仁,且还是以着与不久前的曹洪如出一辙的神态动作跪在了面前请罪。
乃至于,就连开口的第一句话都是一模一样。
“大兄,我对不住你啊。”
曹操双手按在桌案,身体微微前倾,怀抱着一丝希望地问道。
“难不成子孝做了什么荒唐事,偷嫂子去了?”
曹仁一怔,一时没能反应过来曹操为何这么说,下意识地解释道。
“是,是青州丢了!”
曹操的身形隐隐晃了晃,轻轻地问道。“青州丢了?”
曹仁不敢抬头看向曹操,跪伏在地上,道。
“丢……丢了。”
“十万余精兵,六千虎豹骑,钱粮器械无数,你还提前经营了两年布置防线的青州……”
曹操越说越怒,拍案而起,质问道。
“一个月出头,就连两个月都不够,青州就丢了?!”
远在邺城的曹操,对于青州战事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东朝津遇袭以及安丘、昌安一线被攻破,正在淳于城下相持。
在曹操看来,青州战事或陷入了不利,但远远还没到溃败的地步。
可这不过是眨眼的功夫,青州怎么就丢了?!
曹仁也是满脸苦涩地应道。
“末将无能,请大王责罚。”
技不如人,步步都似是落入到了李基的算计之中,让曹仁感觉到的近乎是一种无力感。
安丘、昌安失守,能说是一时不备;
朱虚城沦陷,能说是淳于琼无能;
东朝津遇袭,能说是泰山郡的过错;
淳于城告破,能说是天时不利兼之汉军有保暖奇物相助;
甚至就连临淄被攻破,曹仁都能掩饰说做了无可挑剔的安排,却是曹休这小子急功近利,以至于被汉军攻破。
可溉水被半渡而击,葬送了青州最后的守军与希望,这无疑是曹仁难以推脱的责任所在。
曹仁不敢看曹操那直欲噬人般的眼神,不安地等待了足足数息,却是没能等来曹操的处置,反倒是先一步听到了曹操栽倒在地的声音。
“大兄!”
曹仁脱口而出地喊了一句,连忙与周围的近侍上前去搀扶曹操,却见曹操整个人脸色铁青,双手捂头,冒汗不止,紧咬牙关。
这熟悉的一幕,赫然就是曹操的头风症发作了。
“快快快,传唤医师……”
不等曹仁说完,曹操猛然睁眼一把扯着曹仁的领子,将曹仁拽到了自己的面前,艰难地低声开口道。
“青州失守之事,暂不可泄露!”
“是!是!”
曹仁连忙表示清楚,曹操这才难耐痛疼地松手,捂头低声痛呼不已。
在请来了医师好一阵小心翼翼的处置下,喝了汤药的曹操这才缓解了些许,暂且睡了过去。
只是尽管曹操吩咐了曹仁暂时不能泄露青州失守的消息,但曹仁匆匆返回邺城之事,不少人都看在眼里。
王府之内,同样也是人多眼杂。
因此,不少人心中都有所猜测,甚至不乏直言追问曹仁青州战事如何,以及为何曹仁会忽然返回邺城之人。
对此,曹仁不敢直言,只得躲回了自己的府邸。
一时间,随着曹操头风症再犯不得不休养,曹仁闭门不出拒不见客,整个邺城却是有些谣言四起,各种言论都在邺城之内出现。
一连五天,直至青州战事的消息通过其余渠道逐步传到了邺城,曹操仍然以着养病为名,躲在王府之内没有现身。
而与刘备把军政诸务尽数交由丞相李基不同,曹操自立魏王,开府建制,自然不会设下丞相一职限制自己。
尽管仍也维持着三公九卿制,但实则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尚书令为尊。
而担任曹魏尚书令之人,则是荀攸。
荀攸也在第六日,天降小雪之时,前来求见曹操。
这段时间以来,求见曹操的文武官员不止荀攸一人,甚至荀攸都可以算是曹魏高官中前来相当迟的人了。
当荀攸走近曹操的榻前,除了闻到了一阵浓烈的汤药味,便见躺在榻上的曹操脸上还少有血色,额头盖着一条白巾,一副重病的模样。
“大王。”
荀攸跪坐在曹操的榻前,一板一眼地行着礼。
“啊……是公达啊……咳咳……”
曹操有些勉强地睁开眼,似是有气无力地道了一声,然后问道。
“孤旧疾复发,一时……咳咳,难以理政,公达前来求见,莫……莫不是署中出了什么事?”
此刻,荀攸脸上仍有愚色,但一双眸子却是深邃幽远,轻声道。
“大王何必如此相试?荀氏与曹魏已无分离之理,对大王也唯有死忠一途,且为大王治病之方子,臣亦有一副良药。”
下一刻,曹操细眸一凝,豁然坐身,哪里还有一丝病态,急问。
“药从何来?”
第894章 联吕南下,合力破刘
荀攸对曹操有多少的认可与忠心?
谁人也看不透那满脸愚色的荀攸暗里的心思如何。
群臣不知,曹操同样也是不知。
可荀攸很清楚一点,那就是在荀彧决堤黄河之事泄露了出去,以至于被刘备广发檄文声讨,留在颍川的荀氏也尽数被下狱问罪,三族斩首,九族连坐后。
幸存的荀氏族人实则也无任何退路可言,唯有依附曹操一途。
刘备如此广发檄文问罪,大汉实则也无荀氏容身之所,纵使投降,也是必死无疑。
如荀攸这种与荀彧是三族内的近亲之人,一旦被李基所俘虏,下场是立斩无疑。
且沾了曹魏奠定立国之基决堤黄河所侵染的血,荀氏本身就再无改换门庭的机会了。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幸存的荀氏族人,即便荀攸心中对曹魏没有多少归属感,却也唯有与大汉站在对立面上。
在荀彧自杀后的不知多少个日夜,荀攸都不知暗骂了多少回,自觉自己乃至于整个荀氏也都被荀彧给算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