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机如此凑巧,不免得令人生疑其中有没有曹贼的推动。”
司马懿也跟着补充道。“曹魏在并州大开互市,确有联系到塞外其余乌桓部族的能力。”
更为深知李基谋算所在的诸葛亮,说出了李基真正的顾虑所在。
“是否是曹贼所暗中推动,不甚重要,眼下却是幽州这一乱,不说还能否指望得上白马将军给曹贼施以压力,而是要不要派兵前去救一救幽州。”
旁人并不清楚顾维的动向,但诸葛亮却还是明了的,明白原本李基所划出的一张大网,乃是同时让马腾、公孙瓒两人袭击魏赵二国的背后。
眼下这幽州一乱,对于李基的安排无疑是影响颇大的。
“孔明所说正是吾所虑也,诸位以为如何是好?”李基开口问道。
不救幽州,就怕公孙瓒那性格过度逞强,即便是形势不妙,碍于面子也没有及时传信求救。
一旦幽州沦陷于异族铁蹄,再想派兵去救,那无疑是来不及了。
若救幽州,朝廷倒还有几分余力,只需传书回寿春派遣一支船队北上就是了。
可一旦抽调兵马北上幽州,官渡之战出现了什么变故,后方再想调动兵马来援可就千难万难了。
此言一出,帐内一众谋士面露思虑,却也是难以做出选择。
就在此时,一道身影匆匆冲入帐内,赫然是本该随赵云出征的郭嘉。
论对幽州与公孙瓒的了解,当数刘虞、赵云与郭嘉三人为最。
因此,在召开军议之前,李基就派人去紧急将暂在中牟县休整的郭嘉给召了回来。
而郭嘉见众人一副肃然的模样,询问了一番缘由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道。
“不救!”
“为何?”庞统问道。
郭嘉笑了笑,调侃道。
“诸位纵是小看白马将军,为何要小看幽燕男儿?”
顿了顿,郭嘉的神色一肃,多了几分正色地解释了起来。
“白马将军不仅已然从界桥之败中振作了起来,甚至暗中摩拳擦掌地整军备战多时,就为了再度南下征伐冀州一雪前耻。”
“而幽州境内的乌桓人脊骨断了十年,纵使有多个塞外乌桓部落相助,又岂是一朝就能直起来的?”
“依我之见,反倒需要担心的是白马将军止不住杀心,趁机大开杀戒彻底了屠灭乌桓一族,使得我大汉少了一群养马奴。”
郭嘉的这一论断,令帐中诸多未曾见过公孙瓒的参谋们颇为诧异。
不过,李基倒是不怀疑公孙瓒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
内战,公孙瓒干不过袁绍不假,但也得看对手是谁,公孙瓒生生吃了多少计谋才有了界桥惨败。
外战,那无疑是公孙瓒的舒适区。
李基所担忧的更多是公孙瓒的状态,这一点不是亲眼目睹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因此李基继续追问了一句。
“对于公孙将军的状态,奉孝可有足够的了解?”
“事关幽州安危与北伐成败,嘉不敢有一丝夸大。”郭嘉答道。
这也让李基脸上多了一丝笑容,算是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中的好消息。
只要能保证幽州无恙,那么北伐即便少了公孙瓒这一支助力,也影响不了局势的倾斜。
第928章 破局所在
有了郭嘉的建言,也让李基对于乌桓叛乱的走向多了几分判断,暂缓了直接调兵走海路北上驰援幽州的想法之余,重点关注着幽州局势的走向。
很快,一份份从不同渠道传来的幽州情报陆续地送来了官渡,也让李基暂舒了几分眉头。
那一位白马将军,确实还没有彻底在界桥一战被打没了心气。
面对着乌桓叛乱,公孙瓒没有一味死守抵抗,反倒是主动率领白马义从进行反击,短短三日就是初战告捷,斩首五千,打溃了一支三万之数乌桓骑兵。
纵使此番乌桓叛乱的声势仅比十年前弱上三分,但幽州却也不是昔日那般的困苦,或许没办法跟扬州的变化相提并论,但钱粮足以轻松支持公孙瓒用兵。
对公孙瓒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判断后,在李基的推演中,公孙瓒平定乌桓叛乱不难。
不过随着传回的情报渐多,部份细节不断浮现,前来汇报的司马懿语气多了几分阴冷地说道。
“老师,这乌桓叛乱不是巧合,确实是早有预谋。”
司马懿将手中文书递给李基浏览的同时,开口道。
“此次从塞外而来的乌桓部族几乎是同时在代郡、渔阳郡、辽西郡三个方向南下,并且皆有着塞内乌桓人配合,这才一举攻破了多次长城关隘……”
“初步汇总的消息,塞内的乌桓人也有一十三处聚居地同日叛乱斩杀监督汉军,正因如此才会打了公孙将军的一个措手不及。”
李基合上了手中的文书,将其丢到了桌案上,鼻息略显粗重了三分地冷哼一声,道。
“刘伯安当年终究还是太过于仁慈了,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若不是刘伯安放松了些许乌桓人的项圈,何至于此?”
十年,已经足够上一代的乌桓人忘记汉威,也足够新一代的乌桓青壮初步成长起来……
更重要的是,刘虞放开了些许项圈,公孙瓒又手段略显粗糙地收紧……
人性使然,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乌桓青壮为此不满而爆发叛乱,倒也不足为奇。
不过,这终究掩饰不了乌桓人这一群体,本质上就是一群白眼狼。
昔日劫掠,不以为耻;拔其爪牙不过十年,复生,不过恩露有所变化便生反叛之心。
司马懿低声提醒道。“老师,若仅仅是乌桓人内外勾结,难以做到这般地步,或就是曹魏所暗中串联。”
对于司马懿的这个结论,李基反倒是稍加思索后,略显犹豫地推断道。
“曹操此人为达目的,行事不择手段不假,但其对待异族的态度,不应有这般作为才是。”
“昔日如何,今日不一定仍是如此。”
司马懿难得地出言反驳李基,认为必然是曹操在背后所推动。
人性,最是经不起考验,也是最容易变化的。
纵使昔日曹操为良家子,如今这一代枭雄为了霸业,还会介怀一些底线乎?
不过此事是或不是,于大局而言无甚区别,本质上确实是大大缓解了曹操所面临的压力,暂时无须担心背腹受敌。
也就在此时,诸葛亮从大帐外走了进来。
司马懿抬眸看了诸葛亮一眼,眸光隐隐一动。
诸葛亮反倒是神色平静地朝着司马懿点了点头,走到李基的面前,开口禀报道。“老师,西面有急报送回。”
本来这等事情平日里都是顾维负责的,如今顾维不在了,倒是暂归到了诸葛亮一并处理。
此言听在司马懿耳中……
西面……荥阳?
司马懿有些不解,但也是识趣地主动行礼告退。
待司马懿离开后,看罢了急报的李基脸上流露出一丝喜色,道。
“这个顾维倒给我带来了几分意外之喜,借势压人,竟顺势说服了张鲁出兵。”
“老师的眼光向来不会有错的,更何况顾维在老师身边听训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岂是易与之辈?”诸葛亮说道。
旋即,李基起身走到了一侧的沙盘,拿出了一支小棋插入汉中郡北部的斜路。
如此一来,只待顾维说动马腾,那么就有两路兵马一南一北进军司隶,直逼长安。
如今的董贼残党,屡经败战,兼之在七八年时间的洗礼下,董卓曾经的威望也渐渐消弭一空,早不复曾经的兵势不说,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在这两路兵马的进逼之下,没有抵抗之力的董贼残党唯有彻底败亡出局一途,彻底打开这两路兵马进军洛阳的通道。
“以时间估算,维儿理应已经抵达马腾处有几日功夫了,倘若一切顺利,那么马腾也应该出兵了。”
“这两路兵马,短则七日,长则十日便能兵临长安城下。”
李基不断地推演着各方动向,眼前的沙盘就似是活了过来一般,自行就出行着种种变化。
长安一破,大军只要能够直接威胁到洛阳,那么吕布的败局便已注定。
吕布一破,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足以大大影响官渡之战的走向。
而吕布唯一破局的可能,仅有一个。
那便是及时得知三辅之地落在马腾与张鲁之手的消息,意识到洛阳有被威胁的可能,果断撤回虎牢关内,以虎牢关抵挡北伐大军,再集中兵力先破马腾与张鲁这两路兵马。
不过,李基并不准备留给吕布这么一个机会。
炎炎夏日,即便是晚上也颇感闷热,让李基下意识地摊开折扇缓缓扇风,也吹得周围的烛光跳动了起来,让李基的半张脸庞随之隐于黑暗之中,让人难以看清。
当晚,有不少战将与谋士在李基的大帐中进进出出,离开之时脸色也是各异,或凝重,或兴奋,或深思……
翌日。
就在曹操也稍慢些许得知了乌桓叛乱的消息之时,原本烈度渐渐有所下降的汉军再度动了起来,甚至到了有些不计伤亡的程度。
原本就压力颇大的曹军,一时都被打得有些措手不及。
在短短一日内,就连三处营寨被攻破。
这也使得当晚曹操的军帐中甚是热闹。
“汉军疯了不成?这般不计伤亡的进攻完全不是昔日的风格。”
“仅仅这一日,伤亡已近五千之多……”
“汉军也不好过,伤亡也绝不在五千之下,并且据探子回报不少汉军都出现了暍病(中暑),折损只会更多。”
第929章 反客为主
这阵阵争论之声,随着曹操抬手方才有所平息。
“或许,汉军一改昔日做派,原因便在其中。”
曹操将关于幽州送回的情报交给众将传阅后,开口道。
“想来子坤此前不急不缓地对我军施压,且大多是以杀伤士卒为主,并没有强行攻城拔寨,其目的便在于牵制消耗我军兵力,给公孙瓒制造南下良机,使我军首尾不能兼顾。”
“直至我军迫于公孙瓒的威胁,不得不撤军退回冀州之时,再衔尾追杀,奠定胜局。”
“只是如今随着乌桓叛乱,公孙瓒无力南下,显然子坤已经指望不上幽州的公孙瓒,自然是有些急了。”
此言一出,军帐之中面露喜色的文武不在少数。
眼下的官渡形势,仍然是汉军占优不假,但在荥阳方向汉军却只是在勉强牵制住了吕布与并州狼骑。
一旦等吕布腾出手率领并州狼骑强行南下断了北伐汉军的一条主粮道,那么北伐汉军反倒会陷入被动之中。
这一消息,也让曹魏文武的士气随之大振,明白汉军越是焦急,也就说明距离局势改变更近了。
在曹操的安排下,进一步地加固防线,抵挡着汉军开始不计伤亡的进攻之余,也紧急向吕布传信。
这段时间被赵云、张飞烦得不行的吕布收到传信之时,脸上倒是难得地浮现出几分喜色。
旋即,吕布抬头看向充当使者而来的戏志才,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