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690节

  “我家丞相在此,尔等有何话要说?”

  这一回答,让不少胡人首领面露几分兴奋,目光既是好奇又是贪婪地盯着中东门上许褚身旁那隐隐能看见的一袭青衫。

  步度根见状,不等其余人反应过来,当即出言道。

  “我乃大鲜卑单于檀石槐之孙步度根,今日率领大军已经包围了洛阳,汉庭丞相快快打开城门投降,我以祖父步度根之名立誓,定然会优待足下。”

  “若有不从……哼哼,攻破洛阳后,可就休怪我鸡犬不留了。”

  而东门本就是由步度根所统领的部落进行主攻,当即就引得大量鲜卑人跟着齐声大呼助威,看上去还当真有那么几分气势。

  这也让轲比能、素利等同样有意争夺单于之位的鲜卑人,神色有些不虞,但又碍于东门多是支持步度根的部落,不便开口相争。

  不过李基等那些鲜卑人喊得有些倦了,声音渐渐微弱了下来后,方才开口道。

  “步度根?未闻其名。若要与本侯谈判,还请鲜卑单于出来。”

  这一言,令步度根的脸色微微有些泛黑,尤其是其余不同派系的鲜卑首领也是趁机不加掩饰地嘲笑了起来。

  步度根那一句句都不忘提祖父檀石槐,为的就不是趁机邀名,最好能够让汉庭丞相误判步度根就是鲜卑单于。

  于鲜卑而言,那是对大汉万分觊觎,但骨子里却还始终保留着三分敬畏。

  只要汉庭丞相如此开口且承认步度根对等的身份地位,那么足以让步度根在鲜卑内的威望随之大为拔高。

  可同样对鲜卑内部矛盾颇有了解的李基这一句回答,却是将步度根赤裸裸地架了起来,还顺手暗中激化一下鲜卑三部之间的矛盾。

  步度根很是渴望单于之位,但也明白这时候贸然开口自领,说不得其余两部会当场翻脸,反而会成了个跳梁小丑。

  就在鲜卑内部的场面似乎一时僵住之时,韩遂连忙朝着南匈奴单于于夫罗递了个眼色。

  在诸多胡人中,于夫罗无疑也算是个文化人,由于南匈奴内附大汉多年,于夫罗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精读汉籍,轻易就明白了韩遂的意思。

  当即,于夫罗往前策马行了几步,自报家门道。

  “我乃匈奴单于于夫罗,汉丞相可识我名?”

  于夫罗?

  这个名字,李基自然是相当的清楚。

  说起来,于夫罗能够就任南匈奴单于,与李基还有几分间接的关系。

  由于李基协助幽州平定了张纯张举联合乌桓之乱,让于夫罗没有如原轨迹那般被朝廷下令出兵前往幽州,才让于夫罗顺利留在了部族中继承了单于之位。

  且李基还相当清楚于夫罗的后人刘渊,可就是原轨迹中发动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

  这让李基的身子往前倾了些许,想要看清些于夫罗的样貌,然后开口道。

  “南匈奴不在河套为我大汉牧马,怎与这些贼寇搅合到了一起?莫不是忘却了的大汉之威,有意一捋虎须?”

  于夫罗神色隐隐凝滞了一下,心中闪过一丝犹豫。

第967章 死战奏疏

  自南匈奴内附后,暗中不乏劫掠汉民之事,且多次与羌人出兵攻伐三辅之地,但明面上却仍是以汉庭为尊的。

  可当真让于夫罗正面开口向着大汉丞相承认反叛之时,却是让于夫罗骨子里隐隐渗出了几分恐惧。

  那是对于匈奴人而言,深入骨髓的惧,被打得不得不主动归附以求活路的恐惧。

  只是,此刻在于夫罗的身后还有着羌人与鲜卑人在看着,犹豫与恐惧一闪而逝,于夫罗就涌出了底气,高声道。

  “今日我于夫罗就是在此向大汉复仇,为历代单于一雪前耻,让大匈奴的威名重新洒遍阴山南北的每一处角落。”

  李基听闻此言,嘴角露出了一抹冷笑。

  有于夫罗的这一句话,却是极好。

  南匈奴名义上是大汉附属,常理而言就是再造大汉,刘备也是需要承认这一点的。

  可在承认这一点的基础上,李基想要彻底解决掉南匈奴,其中所涉及的阻碍可就数不胜数了。

  屠灭附属,这可是大大有损朝廷威信,也是会饱受争议的。

  今日于夫罗如此说了,那他日李基有机会清算南匈奴的时候,可就没有再喊冤枉与饶命的资格了。

  而于夫罗似是感受到了后方其余胡人们带着几分敬佩的目光,胸膛一挺,生出一种叱咤风云,再复曾经巅峰匈奴统率四十万大军的威仪风姿,朗声道。

  “今日有我四十万大军闪击洛阳,此处已成孤城,顷刻便可破城而入。”

  “汉丞相若不想城毁人亡,血流成河,现在即刻打开城门投降还来得及,否则等我大军一动,城破之日便是屠城之时。”

  李基闻言,俯视下方,回应道。

  “区区背主之犬,也敢口出狂言?昔日冒顿单于今何在?”

  “且让尔等得意一时,他日本侯定与尔等一一计较,使尔等身死族灭,不留一野种在世。”

  此言一出,却是让一众胡人只觉得一阵冷风吹入股间,忍不住打了一阵冷颤。

  汉人的报复心,那可是奉行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曾经的匈奴是何等的辉煌强大,最后落得了个什么下场,人人可知。

  不过恐惧过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忿怒。

  明明被围困的是洛阳,是这个汉庭丞相,居然还胆敢出言报复威胁?

  这简直就是不把围城的四十万大军放在眼里。

  除此之外,那隐藏在愤怒之下的,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畏与怯。

  汉庭丞相如此公开所言,就必然会履行此言。

  倘若不能除了此人,早晚部族必会被其所清算报复,直至族灭。

  “狂妄!简直狂妄!”

  “汉狗猖獗至此,破城后一定要屠城……”

  “杀汉人!”

  “攻城!即刻攻城,我要拿汉丞相的脑袋拧下来充当酒器!”

  顿时,一众部落首领群情汹涌,纷纷督促着大军即刻开始攻城。

  下一刻,一声声急促的号角声再度响起。

  四面围困洛阳的胡人,攻城了!

  李基看着中东门下那一个个涌过来的鲜卑人,拂袖转身,看向主要负责着东面城墙的周瑜,开口道。

  “公瑾,东面就交给你了?”

  此刻同样披甲的周瑜倒是少了三分儒雅,多了五分锋芒毕露地拱手应道。

  “丞相放心,区区胡狗罢了,定教他铩羽而归。”

  “好。”

  李基应了一句,然后又看着那一面立了起来的大纛,道。

  “大纛也留在此处。”

  旋即,还不等李基走向城楼,身后那整齐的弓弦震颤声就传入到了李基的耳中,拉开了这一场洛阳攻防战的序幕。

  洛阳四面城墙,每处皆有精锐一万五千之数,还有一万则是被李基当做后备军掌握在手中。

  敌我数目相差悬殊,不过依仗洛阳城坚以及城内百姓相助。

  李基有十足的信心坚守到底,且明白这一场守城战持续的时间不会短。

  李基适才的有意激怒,再兼之胡人一致的利益所致,让城外胡人断然不会放弃攻陷洛阳的念头。

  而回到了官署后,李基一边坐镇官署总揽着各处城墙的形势,一边则是在推演着北伐大军的动向。

  依据锦衣司的速度,这个时候洛阳被围的消息应该也已经传回到了寿春。

  一并通过锦衣司被送回寿春的,还有李基一时遭遇危急形势萌生死战之心,又不免得担忧大汉的未来而匆匆写了一封奏疏留给刘备。

  那一刻,李基骤然深切地理解了诸葛亮写下《出师表》之时的感觉,那是生怕自己一去不归,而萌生出江山社稷难以放下的担忧。

  因此,李基一时仓促之下,下意识在那一份奏疏中留下了不少的交待,以免再无引导刘备的机会。

  一念至此,李基不免失神,然后发出了一声叹息,喃喃道。

  “主公……”

  而也与李基所预估的时间相近,且恰好今日是刘备召开朝议之时,正在官署之中与群臣商讨着国事。

  此刻,大司农糜竺在汇报了近来北伐钱粮支出损耗后,又接着在汇报着建业城的修建进度。

  只是坐在上位的刘备却是有些失神,这几日来的心神越发不宁,即便是依照惯例召开朝议,仍是心不在焉。

  就在这时,一近侍往着光禄勋夏侯博递了一张纸条。

  那是锦衣司的一员。

  这让夏侯博的神色一凝,明白若非十万火急之事,锦衣司不可能急得在朝议就通过这个方式来传递信息。

  夏侯博匆匆打开纸条看了一眼,赫然写出一句:洛阳送回丞相奏疏与急报,大急。

  夏侯博见状,朝着刘备以动作示意进行请示后,几乎是双手提着朝服下摆就朝着官署侧门冲了出去。

  刘备目送着夏侯博的离去,还不等思索是发生了什么事让夏侯博如此焦急。

  不到顷刻间,夏侯博整个人几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回来,大呼。

  “大王,洛阳告急,韩遂说动鲜卑、羌人、南匈奴联合南下,四十万大军已围困洛阳。”

  霎时间,整个朝议变得鸦雀无声,一众文武近乎是不可思议地盯着夏侯博。

  刘备的身子几乎是明显地一晃,然后失态地站了起来,瞪大着双眼急问道。

  “子坤,子坤如何了?可已经撤离洛阳?!”

第968章 江山可复得,国士世无双

  “丞……丞相恐一走,则洛阳失,继而关中之地彻底沦陷于异族铁蹄之下,仍留守洛阳……”

  听着夏侯博那不乏悲痛担忧的回答,刘备只觉得双耳一阵嗡嗡发响,眼前的一切出现了片片残影,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断回荡着。

  ‘子坤,子坤被四十万胡人在洛阳给围了,危在旦夕,危在旦夕……’

  下一刻,刘备整个人晃了一下,往前一栽,惊得满堂文武纷纷惊呼出声。

  只是,往前栽了一下的刘备双手撑在了桌案后,却是猛然抬头,那眼神透露而出的却是极度的忿怒与凶狠,气息粗重,牙关紧咬着喝道。

  “发……发兵!孤要亲往洛阳救回子坤,但凡子坤有一丝损伤,孤要屠尽胡人,孤要让草原寸草不生!”

  或许是刘备收敛锋芒太甚,又或是刘备素来以仁德示人,亦或是刘备对待臣民一向宽厚温和。

  以至于诸多文武渐渐都忘了刘备乃是从草根中一步步杀出来的,忘了刘备的性子实则是再弘毅刚烈不过了。

  多年以来,只不过是在李基督促之下,刘备方才卸了甲,熄了亲临战阵的念头。

  这一幕,也惊住了不少人。

  只是丞相被胡人围困于洛阳之变,也令不少文武心急如焚,但随着众人反应过来,对于刘备亲征之事却是大为反对。

首节 上一节 690/6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