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155节

  朱元璋又立刻补充一句。

  “当然,也不要相信和尚,和尚更不是好东西!”

  朱标苦笑著点点头,道:“是!父皇!”

  朱元璋看向朱檀,问道:“既然那道士已经身死,便算了!

  咱可得用好他留下的这两样宝贝!

  火药已经交给工部去研究火器了,咱们不用管!

  那青霉素,制作起来麻烦吗?

  成本几何?咱只知道这酱菜成本应该是很低的”

  朱檀苦笑一声,道:“若是大规模的制作,以现在的条件确实不太容易!现在的成本的确很高,说是价比黄金甚至比黄金还要贵,都是不为过的。

  不过,儿臣也正在想办法增加这青霉素的产量!

  毕竟这东西对于咱大明来说意义重大,不但可以治疗百姓的病痛,更是在战场上用处巨大!”

  朱元璋点点头,道:“你不妨将这青霉素的制作方法交到太医院和工部!

  咱让他们也一起参与进来!

  这些事情一旦倾了举国之力,做起来便没有那么费劲了!

  你毕竟只是个藩王,手中的力量有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难免束手束脚。

  甚至,有了好东西也难以造福大明!

  以后那些闭门造车的事情还是少做”

  不知为什么,朱檀听到这句话总觉得老朱意有所指。

  他不会真的对我这个火器工坊有些忌惮吧

  但是无论如何,那东西都只能保密!

  想到这里。

  朱檀笑了笑。

  “儿臣遵旨!”

  朱元璋哼了一声。

  “咱知道,你也未必听得进去!

  罢了,闭门造车变闭门造车吧,只要能做出好东西来,到时候别忘了你父皇就是!”

  说完这些。

  朱元璋摆摆手,道:“罢了!你先下去吧!咱接下来要召几位大学士研究科举的事情了!”

  朱檀听到这话,顿时浑身一精神!

  什么?

  科举?

  稍后还有一章!尽量赶在十二点前!

  【麻烦您动动手指,把本网站分享到Facebook脸书,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新69书吧

第116章 父皇!儿臣不能让书呆子毁了大明!

  一提起科举朱檀可是不困了。?? 6?S(h)ux.cOm ??

  对于普通人来说,科举制度就是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祸害。

  但在历史上。

  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和发挥的作用无可比拟!

  是中国独有的人才遴选制度。

  通过科举制度,朝廷给普通人和社会不同阶级之间,提供了一条上升通道。

  无论考生的年龄、地位、家族都有什么条件限制都可以。

  通过这条上升通道进入到官僚体系,参与国家决策,从而维护了当时的社会稳定。

  这也是唐太宗当年得意地说“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的原因。

  同时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无论如何要做官都要读书。

  这就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并且,经过严格的选拔,选出来的官员起码比那些没有文化的人做了官要强得多,也确确实实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官员。

  反倒是后世的元朝破坏了科举考试守则,允许蒙古人不读书也可以当官,而且全都是当主官,地位、权力都在汉人之上。

  这才导致地方上治理混乱、松弛,仅仅九十余年就天下大乱,彻底覆灭。

  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创设的领先世界几百上千年的先进制度。

  本不该被后世定义为禁锢人民思想的落后制度。

  造成这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在朱元璋时期。

  科举考试发生了重大变化!

  开始出现万恶的八股文了!

  单就八股文考试本身而言,其实也不是问题。

  虽然形式死板,文体单一,并且只能规定范围内作答。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筛选人才。

  都说八股文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如果能在科举考试当中将八股文写好。

  不说这个人一定是天下英才,但至少也是十分优秀的人才!

  若是考得了状元,起码也是个智商超群的人物,水货状元还是不多的。

  而历史上考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一直升到朝廷首辅的占比,也是颇高的。

  但明朝科举相比于其他朝代的科举,最糟糕的问题就是,它不单是考八股文。

  而且是只考八股文!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考试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义、论、策等方面,这些内容以儒学为主导,强调的是道德和政治理论。

  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时代发展,就有些不够用了。

  因为主要考试内容局限在人文领域忽视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在这个时代,大明与西方科技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

  并且科举考试还导致社会资源过分集中于考试和做官之上,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风气。

  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逐渐落后。

  这一点。

  是朱檀颇为不认同的。

  毕竟,在之前的唐朝、宋朝时候,科举的考试内容可不止是儒学。

  譬如唐朝,科举时候分为五科。

  分别是“经科”,考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论和书法水平。

  明算科,考察数学和天文知识。

  武科,考察兵法和武学。

  那个时代,只要出身没有问题,只要有一技之长,对朝廷有用,都可以出来做官!

  这也让当时的社会风气远比明清开明。

  同时,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素质也更高,应用范围也更广,更专业,不会只懂四书五经,被时人讽刺为“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会规定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就纯属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他身边能倚仗组织科举考试的,只有读书人。

  而这些读书人又都号称是圣人门弟,自然极端推崇儒学经典。

  再加上元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被那些粗俗的元朝统治者搞得乱七八糟,朱元璋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最终,读书人说怎么考,那便怎么考好了。

  结果,这些读书人也最终得偿所愿。

  科举制度成为了只考察儒学经典的考试。

  儒学一时间大放异彩,成为当时社会上最崇高的学问。

  其他学问则被挤压的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无论是学习什么东西,只要不是跟儒学有关的,甚至只要不是四书五经,都被人们认为是异端和杂学。

  到了明朝宣德年间,朝廷正式规定,只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问题,这也更加禁锢了人们的思维,从此,华夏相比较于西方开始渐渐被追赶甚至落后起来。

  最为明显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制西方的火炮火枪,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国在古代军工科技领域,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独一档的存在。

  至于后世更为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说了。

  而现在。

  对于朱檀来说。

  就是一次改变科举考试的机会!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五级。

  分别是童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而在此之前。

  童试、院试、乡试三级考试已经结束。

  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齐聚应天,主要是在准备会试和殿试。

  这一次的考试已经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举考试还是在洪武四年。

首节 上一节 155/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