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何之后又爆发了齐国之战呢?
这其中的关键点,也是蒯彻说服韩信继续攻齐的主要论据: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
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言下之意就是,
郦食其说服齐国纵然功劳很大,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人。
之前虽然也有使者成功说服燕国归降,
但那位使者是由韩信派遣的,
所以那份功劳自然应归于韩信。
但郦食其此次虽然也是受汉王刘邦之命,却更多的是他主动请缨前去的。
所以郦食其此次成功说降齐国,可谓是以一人之力夺滔天之功!”
“蒯通是韩信的谋士,他劝韩信继续攻打齐国,无关对错,更多的是为了韩系一脉争取利益。
其实,这不仅是蒯通的主意,
更多的还是是来自军中中高层,甚至是军中基层将士们的意志,
蒯通更多扮演的是个军中意志传达者的角色罢了。
韩信个人极有野心,政治考量自然更倾向自身。
为了照顾自家将士们的情绪和未来发展后,韩信最终采纳了蒯通的建议。
而这一决定,也导致了两个后果:
其一,郦食其因此遭遇了不幸。
因为劝降有功,齐王田广将他视为上宾。
为表示自己是真心诚意的投降,齐国还特意撤去了边境上的士兵。
可韩信却趁机发动攻击,直逼临淄,这让田广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于是他在逃亡之时,便残忍地将郦食其烹杀。
其二,这一决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扭转了楚汉之间的局势。
齐王田广在逃至高密后,派人向楚国求援。
项羽在围攻刘邦之时,派遣大将龙且救援齐国。
这场原本只是汉楚两国间的一场局部战役,
却因其战略意义的重要性,演变成了汉楚之间的提前决战。
在这场决战中,
韩信与龙且分别代表了刘邦和项羽,
提前展开了一场汉楚之间的激烈较量。”
“说到龙且,这里需要多提两句。
历史上,
龙且战败后被灌婴所杀,
而龙且的死,也成了项羽衰落的前兆。
我们都知道,项羽麾下,谋士只有范增一人。
武将虽有龙且、英布、钟离眜、曹咎、季布等人,但他们的力量都太过分散。
英布在彭城之战后叛楚归汉,
而钟离眜、曹咎、季布等人,则难以独当一面。
纵观整个楚汉争霸时期,
多次离开项羽独自领军外出作战的,好像也就只有有龙且一人了。
由此可见,
以项羽为核心搭建起来的团队,其内部结构存在着明显缺陷。
智囊团只有一个范增,而能独挡一面的武将也仅有龙且。
相比之下,
刘邦的团队则显得更为均衡和强大,
文有萧何、张良、陈平等人;
武将则有韩信、曹参、周勃、郦商等人。
而且刘邦深得人心,所以他即便屡战屡败,也能迅速恢复并变得更加强大。
而项羽却因为种种不合时宜的做法,导致人心渐失。
所以即便他能取得十次、百次的胜利,
可只要他输一次,便会迅速衰落。
因为他得不到新的补充,
所以说他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共混帝王秦始皇嬴政的世界里。
混杂在人群中的项羽、范增二人见此,尽皆沉默不语。
之前,项羽特意派人去调查过刘邦,
发现他真的只是一个痞子而已,
心里对自己会输给这样的人,感到疑惑、愤怒和不屑。
可现在苏治的一番分析,让心高气傲的项羽,终于开始认真审视起了自己。
秦始皇得了百年寿命,
再加上苏治“赐予”的土豆,和苏治、视频传授的无数治国经验,
这个时空里大秦,应该不会再变成历史上那般了。
“我项家该如何自处?”
“今后,又该何去何从?”
……
视频继续直播,
“韩信无视齐国已投降的事实,
‘乃渡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因入临菑’,强行攻打齐国。
由于齐军毫无防备,
且韩信军队是绕道平原进行突袭,
齐军的华毋伤、田解部很快就全军覆没。
随后,韩信的军队继续东进,直取临淄。
面对韩信军队的凌厉攻势,
齐王田广在杀害掉使郦食其后,采取了分兵四路的策略。
齐王田广前往高密,
齐相田横前往博阳,
齐守相田光驻守城阳,
而齐将军田既则直奔胶东。”
第298章 秦失其鹿,楚汉相争!
“当韩信率军抵达高密以西时,
西楚的援军也已适时到达,由主将项它和裨将龙且率领。
西楚援军虽然号称二十万,但实际上也就差不多十万上下。
因此即便齐王与田广合军一处,齐国总兵力也不会超过十五万。
但由于韩信此次带来的军队也就只是十万上下,
所以双方的兵力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双方的目标都非常明确,
韩信一方为了军功誓要以武力灭齐,
而齐国则为了自保,不得不拼死一战,
高密之战,一触即发!
从齐军的部署来看,
他们是想让韩信军队再次陷入齐国的战争泥潭,
就像当年的项羽一样,
纵然齐国无法正面与之相抗,也要利用四面围攻的战术来拖垮韩信军。”
“大战开始后,
韩信利用了楚军对地理情况不熟悉的情况,
先在河水上游筑坝蓄水。
等到下游势减弱,易于渡河时,他便派出先头部队过河。
龙且见状,
便趁韩信军半渡之际,展开攻击。
韩信于是假装败退,以此诱使楚军全面出击。
没错,又是‘示敌以弱,诱敌深入’,
这招在韩信手上已经被使得出神入化了。
可偏偏有人不信,还是赶着给韩信去送人头。”
“韩信大军分为了两路。
其中一路埋伏于水畔,
另一路则由韩信率领,渡河展开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