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第331节

  崔浩站了出来,并力挺拓跋焘亲征柔然!

  他也同样以天文,向其他反对的人说道:‘阳为德,阴为刑,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

  夫王者用刑,小则肆诸市朝,大则陈诸原野。

  今出兵以讨有罪,乃所以修刑也。

  臣窃观天文,比年以来,月行掩昴,至今犹然。

  其占,三年天子大破旄头之国。蠕蠕、高车,旄头之众也。

  愿陛下勿疑。’

  当然,对方并不会轻易认怂。

  于是,双方就在拓跋焘面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由于崔浩在天文方面也是极为权威的人士,所以张渊改变了策略,道:

  ‘柔然乃是荒外之地,得到了他们的土地不能耕种,他们的人民愚笨,不听教化,得之也是无用,为何要兴师动众的讨伐呢?’

  张渊的这种论调,其实在历史中非常常见,

  这种话,往往就是那些迂腐的文人用来劝阻帝王的陈词滥调。”

  “崔浩当然不会惯着这种人,于是针锋相对地反驳道:

  ‘今汝等所言,乃汉世腐儒之陈言耳。

  忆往昔,蠕蠕臣服之时,亦尝受命于朝廷,何今日不能使其复归此态乎?’

  紧接着,崔浩使出了他的杀手锏:‘世人皆誉张渊、徐辩之术数精,天文之道深。

  吾欲问之,于统万之时,汝等觉夏国之将亡之兆否?

  若不觉,则何以自称‘明天文’?

  若觉之,何以不谏于夏主?

  岂非不忠于夏主乎?’

  意思就是说:世人都称赞你们张渊、徐辩精通数术,深谙天文之道。

  那么,我倒想请问,在统万城的时候,你们是否察觉到了夏国即将覆灭的征兆?

  如果你们没有察觉,那又有何资格自称‘明天文’?

  如果你们察觉到了,却为何没有向夏主进言?

  这岂不是对夏主的不忠?’

  不得不赞一句,虾仁猪心啊!”

  观众们顿时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崔浩这番话,确实是犀利至极,直戳人心啊!”

  “话说回来,即便是‘通数术,明天文’,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准确的预言吧?”

  “不管怎么说,崔浩的这番言辞,确实将张渊、徐辩彻底踩在了脚下。毕竟,他们是降臣啊。”

  “啧啧啧!这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威力!”

  “笑死人了!崔浩说的没错,你俩这么能,怎么还做了降臣?”

  ……

  视频继续直播,苏治解说道,

  “有大臣面带忧色地向崔浩问道:‘如今南朝正暗中蠢蠢欲动,而我国却将注意力转向北伐,忽略了对南朝的防备。

  倘若柔然再次逃逸,我们劳师远征却无所获,而南朝趁机发动北伐,我们岂非要陷入险境?’

  但崔浩却胸有成竹地回应道:‘此事绝无可能。’

  随后他解释道:柔然长期以来侵扰我朝边境,若不先将其制服,我们又怎能安心应对南方之敌?

  南方军队以步兵为主,而我军则以骑兵见长,他们的行军速度岂能与我军相提并论?

  再者说,即便在征讨柔然之际,南朝趁机发难,侵占我国领土,他们也难以长期据守。

  回想往昔,刘裕那是何等英勇?

  他北伐之后,留下爱子镇守,再辅以大将率领数万精锐之师,尚且不能守住疆土,最终全军覆没。

  更何况刘义隆的才干,已经远不及其父!’”

  “最终,崔浩大获全胜,拓跋焘终于得到御驾亲征的机会。

  而拓跋焘的北伐之路亦走得颇为顺畅,

  惊慌失措的柔然部落再次被打得溃不成军,

  另一支游牧部落高车则与魏军联手,趁此机会大肆掠夺,令柔然雪上加霜。

  魏军一路追杀柔然至涿邪山,诸将却害怕补给不足,以及柔然可能的反击,于是纷纷劝告拓跋焘撤军。

  随行的‘国师’寇谦之,以出征时崔浩的言论来劝诫拓跋焘:‘柔然在夏季习惯于分散行动,因此并无大规模军队可供战斗,此次我们定能取得全面胜利,只是我担心诸位将领不愿冒险深入敌后。’

  但拓跋焘并未采纳此建议,而是决定班师回朝。

  十月,大军抵达首都平城。

  此次魏军战果辉煌,以至于全国的马、牛、羊及毡皮价格都大幅下降,达到了毡皮为之价贱的地步。

  但在回到平城后不久,拓跋焘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个令他追悔莫及的消息:柔然的纥升盖可汗愤恨而死,留在涿邪山的残余部落已四散而逃,藏匿于山谷之中,各种牲畜遍布原野,却无人看管。

  若是追击的魏军再前行两日,则柔然将被彻底灭亡。

  各种结果,屡次三番的被崔浩言中,

  拓跋焘终于信了崔浩的厉害。

  于是,他将崔浩提拔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

  并亲自向各位尚书颁布诏令:‘凡军国大计,汝曹所不能决者,皆当咨浩,然后施行。’

  也就是让他们凡是涉及到军国大计,且你们无法决断的事宜,都应当咨询崔浩,然后再去执行。

  可见,崔浩此刻已经深得帝心,属于他的巅峰时刻也即将到来!”

  "平定柔然后不久,刘宋朝廷突然派遣使者前来,想要索回刘裕昔日所占、后被北魏占据的领土。

  这种交涉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毕竟谁会把吃进肚子里的肥肉再吐出来?

  所以,这不过是刘宋皇帝刘义隆的先礼后兵之策罢了。

  果不其然,

  北魏延和二年(公元430年)三月,

  刘义隆在做足外交礼数后,借着春夏之交河水上涨之际,下诏展开北伐。

  面对来势汹汹的宋军,魏军选择战略性撤退,渡河向北,主动放弃了河南地界。

  只到七月,宋军就已顺利达成预定目标,完全占领了西自潼关、东至碻磝的大片区域。

  宋军将士对北伐的顺利进展感到十分意外,

  因为北魏几乎没有作出有效抵抗,宋军就全面达成了既定目标,

  因此全军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唯独只有王仲德心中忧虑,

  他在担心,要是入冬后黄河冰封,魏军趁机南下,他们将如何自出?"

第311章 统一北方

  “王仲德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这正是崔浩与拓跋焘定下的计策。

  不过一开始,这个计策差点被中止,

  因为那些从河南撤回的将领们,非常急切地请求出兵,想要直接与宋军开战。

  不过崔浩还是及时阻止了这一变故,他向拓跋焘分析道:

  ‘朝廷西北之兵,前役数建殊勋,致南将之心生艳羡,欲挥师南侵以掠之。

  然当此盛夏之际,我军或受制于天时,宜固守前策,俟冬季至而后可挥兵南下。’

  正是在崔浩的力劝下,拓跋焘得以坚持下来,并下令河南驻军渡河而北。

  但崔浩劝得住一次,却还是劝不住第二次。

  河南将领们返回河北后,

  他们再次提议利用在魏的东晋宗室司马楚之等人的名义,引诱南朝国内民众,并建议调动幽州以南的所有军队,大规模建造船只,为南渡做准备。

  崔浩再次出面劝说道:‘诸将欲以盛势示威,速复河南。

  然若借复晋之名,则刘义隆惧而必全力与我战。

  如此,非但不能速复河南,反将致战祸之扩大。’

  可朝廷重臣、公卿们都认为河南将领的提议是可行的。

  拓跋焘难为众议,于是最终下令:‘冀、定、相三州造船三千艘,简幽州以南戍兵集河上以备之。’“

  “就在宋、魏双方重兵云集黄河两岸,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

  夏国君主赫连定却暗遣使者至建康,与刘宋密谋共击魏,意图瓜分河北之地:恒山以东归宋,以西则属夏。

  拓跋焘眼见曾经的手下败将又跳了出来,并大放厥词,不禁大为震怒。

  即使面对群臣劝谏,以及南朝的兵锋威胁,他依然做出了看似赌气的举动:“治兵,将伐夏!”

  拓跋焘之所以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决地要攻打夏国,其实是因为崔浩的分析给了他信心。

  崔浩分析:刘义隆和赫连定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谁都不敢轻易出兵。

  当初刘义隆出兵时,我以为宋军会在抵达河南后分兵两路,一路从黄河中游渡河进攻邺城,另一路则从青州渡河攻打冀州。

  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陛下您就应该立即亲征河北,以抵御宋军。

  但现在看来,宋军沿着黄河布下了长达二千余里的防线,每处的守军却仅有数千人。

  由此可见,刘义隆实际上非常懦弱,他只是想守住自己的防线,根本没有进攻河北的意图。

  因此,陛下您现在无需急于应对宋军,而应该集中精力先铲除在关中盘踞的赫连定残余势力。

  一旦关中平定,再挥师东出潼关,

  届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将归入我大魏的版图!”

  观众们看到这儿,顿时忍不住惊叹起来,

  “崔浩对人心的把握,也太可怕了一些吧!”

  “跟这样的人做对手,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吧?”

首节 上一节 331/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