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 第406节

  在刘备的吩咐下,侍从驾着马车驰入大营。

  将入大门时,兵吏持矛而阻,逼停了侍从,沉声说道:“依军法所言,营中不得奔驰。如欲奔驰,请陛下、都督修改军令。”

  御手欲发怒,却被刘备所阻,说道:“此非宫舍,需依军令所言,且按辔徐行。”

  顿了顿,刘备吩咐说道:“来人,兵吏履行职守,以钱粮赏之。”

  “诺!”

  有了刘备开口,御手按辔徐行。近臣亦是压低速度,跟随在刘备车骑之后。

  随着车驾缓缓行驶入大营,乐手敲鼓吹乐,鼓乐声响彻军营;兵将分列左右,高呼万岁。

  刘备则是向左右列队的兵将招手,陈到为避免意外,率骑控卫两侧。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听着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刘备甚是满意,谓霍峻说道:“观军势,体格魁梧,是为精锐;听其声,士气高涨,可以大用。朕听闻仲邈所将淮兵是为国中翘楚,与禁军兵马不分上下。今日见之,所言不虚。”

  “禁军为四方之精锐,淮兵尚不敢与其并论。如陛下怜将士勇猛,或可抽调些许精锐入京。”霍峻拱手答道。

  “江淮临近中原,岂能无精兵控卫?”

  刘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仲邈率此锐士,可用于北伐。若居武汉,当有荒废之感!”

  人群中的于禁,望着肃杀的江淮军营暗叹不已。

  他自以治军严明著称,今见霍峻所治的营寨渐有自愧不如之色。他本以为霍峻能常胜他们曹魏,多有赖其兵略过人。然一路下来,他才明白在军纪上,霍峻所部亦胜过他们。

  冷不丁,刘备在车驾上问道:“文则,霍督所将之兵,比你如何?”

  于禁被关羽所擒以来,在南汉好吃好喝供着,常作为刘备的魏军顾问出现。今刘备东巡江淮,于禁依旧制跟随左右。

  于禁策马上前,拱手说道:“禀陛下,臣自以为军纪严明,当今见霍督所将之兵,窃以为军纪当胜在下所部。盖曹公所统兵马,或能与江淮兵马并论。”

  别被刻板的印象所迷惑,别看曹操屠徐州,但论军纪之严明,汉末诸将中除诸葛亮外,几乎无将可比。

  甚至人们印象中总以为蒙古军队杀烧抢掠,毫无军纪可言。实际上其蒙古军纪之森严,远超众人的想象。

  蒙古军中有十一斩,最著名的有两斩,是为抢物及纪律无统。

  何谓抢物,即在战争结束之前,所有人不得抢占战利品,如有违令者,斩。

  纪律无统,即在行军、扎营时,不得损害附近的农田与骚扰百姓。有放牧羊马踩踏田禾,啃咬果树;或擅入百姓家中宰鸡,夺财物。违者士兵及军官,全部处以重罚。

  故而蒙元军队拥有极大的反差,一方面是杀人无度,一方面是军纪极其严明。甚至你能在蒙古军身上看见,无军令下达,天下大雨,蒙古士兵宁可淋雨,亦不敢强行入屋,抢夺雨具。

  当然游牧民族的尿性自是无法乖乖顺从,因而蒙古还有军令,以功抵罪,即罪当死者,录其功则免。

  听是于禁的话语,江淮诸将面露不屑。他们与许多汉将一样,对求荣投降的于禁非常看不起。

  丁奉冷笑几声,抽出鞭子,说道:“降虏何敢言军纪严明?又岂敢与陛下、霍督齐驱?”

  闻言,于禁看了眼丁奉,顿感羞愧不已,慢下马速,不敢与车驾齐驱。

  见状,刘备沉声呵斥,说道:“于君是为大汉上卿,卿怎敢这般怠之?”

  丁奉见是刘备发怒,不敢多说什么,唯有告罪退下。

  “文则莫要在意!”

  刘备好生安抚了下,则就让车驾继续前行。

  于禁弱弱应道,再也不敢说什么话了。

  自他投降大汉以来,纵刘备再三强调礼待于禁,始终有人看不起他,但于禁也渐渐习惯了。今被比他小了许多的丁奉辱骂,他也不敢言语反击。大概是跪多了,站不起来了。

  车驾前行,霍峻告罪说道:“丁奉目不识丁,为人粗鄙,望请陛下息怒。”

  “无事!”

  刘备没有在意,笑道:“军中武夫多是如此,见降人高谈阔论,岂能不怒乎!”

  这章卡文,望见谅!

  (本章完)

第541章 歼灭战

  从上午至中午,刘备领着众人,不仅巡视军营,而且还在校场上检阅了兵阵。

  一番功夫下来,刘备对江淮兵马赞不绝口,更是谓左右说道:“若大汉军士皆如淮营,何愁汉室不兴。”

  喜悦之余,刘备下诏犒劳诸军。诸军将士闻言,纷纷高呼‘陛下万岁’。

  从马车上下来,刘备活动腿脚,刚想说些亲近话,想起身后的众人,说道:“今巡营多有劳累,诸卿暂退下休息。”

  “诺!”

  江淮武人迟疑少许,与众人一同退下。

  刘备手扶腰带,感叹说道:“二十年前,朕率军至博望,仲邈随军献南北分立之策,朕大感惊奇,遂从仲邈之言。朕率军下江东,入荆楚,平巴蜀,安交岭,全据长江上下。”

  “至今思来,朕多有感怀。若无仲邈献策,恐无大汉之今日,亦无朕当下之业。”

  “陛下盛赞!”

  霍峻与刘备同行,说道:“彼时陛下龙入浅滩,纵无峻奏策,亦有他人相助陛下。”

  刘备摆了摆手,笑道:“以君与我之情,何需谦让。我常谓近臣言昔败曹操,拓有吴楚,皆因仲邈。时仲邈在外,孔明在内,二君是以天授我,无二君辅佐,我不为帝矣!”

  因无法明说霍峻阴侍之事,刘备常是向众人细数霍峻战功,而无言及博望对,故而今朝中认为首提南北策之人是诸葛亮、鲁肃二人。但即便如此,霍峻因战功之卓著,与迎奉刘备入楚首功,亦是被众臣所推崇。

  “伯乐与君相辅相成,无伯乐安有千里马!”霍峻委婉答道。

  刘备寻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问道:“南北对峙多年,去岁北伐,朕本欲从效孔明之奏对,下关中,与卿共图中原。然惜阻长安,兵马不得进,无奈而归。幸仲邈下二郡,马超据陇右,致使曹丕东西不得兼顾。”

  “故以南北之形势,除孔明取关西之策,不知仲邈可有他对乎?”

  十几年前,诸葛亮在江上对中指出,建议刘备在全据长江之后,再取关西为基,而后据兵东出。配合襄樊大军,直捣洛阳。江淮所部作为偏军,从而克复中原。

  那时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认可从江淮北伐,而是诸葛亮认识到江淮的凋敝,以及面临曹魏大军的巨大压力,北伐起来困难重重。故而建议从混乱的关西用兵。

  随着襄樊战役的结束,刘备袭取长安,实际上是遵循了诸葛亮的大战略,而非是盲目用兵。袭取关中战役的不成,让刘备重新思索怎么北伐。

  关西属于三方角力当中,若无变故怕是不易打开局面,而江淮是为数有战功的战区之一。尤其是霍峻提出复兴江淮,北伐青徐的战略,这让刘备转而重新斟酌南汉的国策,是否继续执行诸葛亮的江上对。

  霍峻坐到交椅上,说道:“复中原,兴汉室,东西皆是可行。孔明之策,欲以巴蜀取关西,后东出洛阳,兵下洛阳,北望河北。”

  “若以江淮为基,取齐地西进,合江汉之兵,席卷河南,再取河北,与孔明有异曲同工之妙。然欲取关西,亦或是下齐宋,需观今之形势而后图之。”

  刘备微皱眉毛,问道:“如欲取关西,当如何进军?取齐宋,又当如何取之?”

  霍峻沉吟良久,说道:“昔高祖之所以能下关中,是因关中三分,无力合战。今欲取关西,需观马超事变,寻机北伐取利,而后徐徐图之。”

  “今魏人主力犹存,欲下河南,难如得天。故欲克齐宋,当先大败贼兵,重创精锐,取寿春。江汉兵出许洛,江淮兵进齐宋。”

  刘备捋着白须,感叹道:“取关西,亦或下齐宋,皆非易事。如以仲邈之见,当行何策?”

  霍峻思索良久,说道:“陛下可知秦赵长平之战乎?”

  “岂能不知!”

  刘备捋须而思,说道:“昔秦兵锋正盛,六国中能与其抗衡者,除赵外,再无他国。故秦伐上党,与赵战于长平。赵以廉颇、赵括据之,秦出白起。白起大破赵国,坑尽赵兵,是役之后,秦一统六国。”

  霍峻点了点头,说道:“今陛下欲兴汉室,唯有寻重兵出征,与曹丕决分胜负。如能重创贼军大部,届时不论谋关西,亦或下齐宋,皆易如反掌。”

  闻言,刘备眉头微皱,说道:“贼骑骁勇,步卒矫健。如行水战,我军尚能胜之;若野战而分胜负,怕是不易。且贼人多年守而不攻,以坚城而耗我军,再出兵马击之。襄樊之役,若无山水相助,怕是难以取胜。”

  说着,刘备看向霍峻问道:“仲邈可有详细方略?”

  霍峻露出苦笑,说道:“欲重创贼军,须观地利,察敌将谋略,且知己势,天地人三者具备,方能重创贼军,否则又谈何容易!”

  顿了顿,霍峻说道:“话虽如此,但纵观南北千里之地,淮水利我而不利敌。如欲重创贼军,不如择机北伐寿春,看能否借淮水,以破贼军。”

  统一与混乱的政权最大的区别,你打赢了一场战役,对方还有兵力守家。而混乱的政权在于,你赢了一把,对方就亡国了。

  历史上姜维打出洮西大捷,放在混乱关西,那一场战就能席卷陇右。但面对统一的北方,姜维需两三场,才有机会攻克陇右。然绝大部分将领打赢一场战役已经是困难重重,更别说接连大胜。

  听着霍峻希望在淮水重创贼军,甚至说打歼灭战,这让刘备陷入沉思当中。

  他已经理顺了霍峻的战略,霍峻试图在淮水打歼灭战,然后趁着曹魏空虚之际,攻略寿春。届时再北进青齐,或是说观望关西局势。

  “仲邈有几分把握?”刘备反问道。

  霍峻摇了摇头,说道:“我军若是北伐,或有取胜之望,但若想重创贼兵,怕希冀不足一层。若贼兵南征,我军取胜不难,然想重创贼兵,需观敌军用兵,以及天时、地利。”

  歼灭战永远是最难打的战役,但也是收获最大的战役。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敢在双方未出兵之前,敢打包票一定能全歼对方。

  闻言,刘备深吸吐气,说道:“我虽岁数渐长,精力不支。但北伐用武,我岂能不愿。今下朕需以国事为先,之后如要出兵北伐,朕欲从仲邈之言,再伐寿春。”

  “哈哈~”

  刘备拍着霍峻肩膀,大笑说道:“今后江淮若有所缺,尽管上疏。昔仲邈能破曹操于金口,何不能再破贼兵于淮水!”

  “诺!”

  君臣交心谈事,听着霍峻大战略,刘备心情甚好,起身拉着霍峻同行。

  行走间,刘备想起什么,犹豫问道:“如朕不幸离世,仲邈有何打算?”

  霍峻愣了愣,反应过来,说道:“陛下精力充沛~”

  “不必客套,如实而言!”刘备打断道。

  霍峻朝着刘备拱了拱手,说道:“如陛下易世,峻当遵奉遗诏,辅佐太子,内修政事,北伐中原,竭尽全力,以报陛下器重之恩。”

  刘备微叹了口气,说道:“翼德粗鄙急躁,难以大用。如若朕离世,以太子之龄,唯君与孔明可托大事。惜孝直不幸早丧,否则尚能与二君协力。”

  扬州刺史是步骘,我老打错

  (本章完)

第542章 为大事计

  在糜皇后的催促声中,刘备让霍笃、徐盛二人率兵马护送糜皇后及糜氏兄弟归乡祭祖。

  刘备则是在广陵巡视两三日,遂带着霍峻南下江左,在秣陵(南京)与扬州刺史步骘、丹阳太守蒋琬会面。

  秣陵虽山秀水俊,龙腾虎踞,有帝王之气。但在南汉朝中仅是丹阳郡治所,为一郡的军政中心,远不能不能与后世的六朝古都相提并论。

  秣陵,东巡行宫。

  大堂内,刘备坐于榻上,霍峻、步骘、马良等高官分坐左右。

  翻阅扬州户籍,刘备露出满意神色,说道:“诸郡户籍数目,较朕离扬时多有变化。我与丞相言及扬州治理,丞相对君赞赏不已。多言子山任扬州刺史以来,户籍岁岁渐增,所纳赋税仅次荆州,甚是难得。”

  按江州拆分前的计算,因徐淮人南下之故,扬州的人口、赋税实际上是多于荆州,是为南方第一大州。

  在襄樊战役结束,随着江州设立,扬州失去了四郡,户籍人口减少有六、七万户,加上江淮的长期吸血,导致扬州元气大伤,从第一大州跌落到第二大州,户籍、赋税少于荆州,与江州不分上下。

  “臣不敢贪功,扬州能有今时之绩,实因陛下、丞相择选太守得当。自陛下远赴荆楚尔来十二年间,诸长官平贼寇,抚汉夷,编民户,臣仅居治所,督邮四方,委布政令,厉行法制而已。”步骘自谦道。

  “且扬州内有山越盘踞,山岭万重,幽藏民人,自铸甲兵,偶有袭扰。臣不能制,亦不能招抚,当多愧陛下。”

  “山越?”

  闻言,刘备迟疑几许,问道:“丞相领兵征讨五溪蛮时,朕曾派将军黄权领兵征,时搜山检野,所得山越民众甚少。众皆言山越内迁,莫能穷尽。不知今下何如?”

首节 上一节 406/5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