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54节

  “两千人,能拿下这么大一片土地,已是尽力了。”山本重幸安慰道,“不过经此一役,山名宗家再也无力觊觎因幡了,这不也是一大收获么。况且,你让出气多郡,我也可以就此要求山名金吾也出让部分利益作为交换,如此一来,回去也算有个交代。”

  “也只能是这样了。”武田国信点了点头,自此,双方算是达成了一致。

  再获取武田国信的承诺后,山本重幸又前往八木城,拜见了山名佑丰,双方又是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山名佑丰答应,将养父郡大屋川以北的三十余个村庄划给因幡山名家,以换取他们放弃对气多郡的领土要求。

  正月初三,三方在八木城举行了会面,正式议和,这场绵延了十天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

第135章 雄踞四国

  虽说名义上还控制着不少领地,但真正掌握在山名佑丰手中的也不过是美含半郡以及气多郡北部,剩余地区则都在垣屋、八木以及一众国人手中。因此,这场仗中,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山名宗家以及田结庄氏,他们麾下的城崎、出石两郡都已经成了武田家的领地。

  对义重来说,尽管衰弱的山名家自是保证今后西线安稳的重要保证,但太过于弱小,也会造成但马内部的不安定,特别是垣屋、八木还都是亲尼子派的情况下,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才能制衡尼子氏在但马的力量。

  因此,他决定和山名佑丰演一出戏。

  正月初四,武田国信按照约定撤军回师因幡,当天下午,义重前往八木城与山名佑丰进行了一番私下交谈,随后便返回朝仓城,对外宣称次日上午也会率军返回丹后。

  可当天夜里,驻扎朝仓城外的武田军一部竟然发生“哗变”,鬼庭雅昭等人以反对与山名氏议和为由,起兵杀向临近的八木城城下町,在其中烧杀放火,制造混乱。

  八木城内的山名佑丰随即召集众人商议,并最终决定,既然是八木氏的城池,就由八木丰信率兵前去抵挡叛军,同时,也命令田结庄是义前往朝仓城,请求义重出兵镇压。

  八木丰信带着原本八木军约一千人来到城下町,本想着凭借人数优势震慑叛军,没成想,城下的叛军似乎并不是一般的农兵,而是混有马廻众的精锐。

  他们似乎早就料到八木丰信会带兵出阵,早就在道路两侧设下埋伏,待八木丰信一进入埋伏圈,立即从四面八方杀出,对八木军展开围攻。

  直到这时候,八木丰信才发现,他们绝不是一般的叛军,并非只为了烧杀劫掠,而是有意对自己的这支军队下死手。而且,这支叛军的数量也绝不仅仅只有田结庄是义口中所说的三百人,光是从四周围上来的叛军,数量就超过一千五百人!

  自觉中计的八木丰信,恼怒不已,可事已至此,只能率军苦战。随着围上来的叛军越来越多,八木军的侧翼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由于狭长街道而被迫摆出的一字长蛇阵,也被叛军拦腰截断成多个小股部队。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激战,八木氏的多名重臣,包括八木丰信的两个弟弟在内都战死军中。

  悲痛欲绝的八木丰信决定率兵突围,但这谈何容易,街道两侧的小巷皆被叛军控制,掉头返回八木城的街道也被叛军截断。情急之下,他只能选择后者,沿着街道向八木城强行突围,毕竟街道路面较宽,突破起来比小巷子相对容易些,也不至于兵力太过分散。

  然而,鬼庭雅昭岂会让他逃出生天,早就率领叛军在路上等着他呢。那些被截断的小股部队也一段一段地被叛军围剿消灭,一千人的八木军,或死或逃,此时也仅剩下三百余人,其中大部分还是八木一族的武士。

  眼睁睁看着自家的一门和重臣相继战死,八木丰信怒不可遏,指挥军势对鬼庭雅昭的防线发起猛攻。可是兵力、兵员素质上的差距,使得几次冲锋皆以失败告终。

  随着周围的八木军被消灭殆尽,绝望至极、愤怒至极的八木丰信决定亲率仅剩的军队,对叛军发动最后的猛攻。

  遗憾的是,抱着必死信念的八木丰信并未创造奇迹,这支八木军并未冲开防线,反而被四周渐渐围上叛军团团包围。

  最后时刻,八木丰信和七八名武士退进一家沿街的药铺。

  听着店外叛军的怒吼和呵斥声,自觉逃生无望的八木丰信选择了切腹自尽,剩余的武士也一并殉死。

  至此经过近一个半时辰的乱战,八木军尽数败亡或逃散,曾经在养父郡呼风唤雨的八木一族彻底一蹶不振。

  好巧不巧,就在八木丰信死后不久,白井光胤奉义重之命来到城下町,“怒斥”鬼庭雅昭的暴行,要求其立即率兵返回朝仓城,听候义重发落。

  毕竟是白井光胤一手提拔之人,鬼庭雅昭只好躬身应允,率领叛军悻悻地离开了城下町。

  随后,白井光胤跟随田结庄是义来到八木城,向山名佑丰等人进行了解释,并代表义重向其表示由衷的歉意。

  听闻八木丰信战死,八木军尽数被灭,山名佑丰“嚎啕大哭”,垣屋续成父子也是惊骇莫名,没想到随随便便一支“叛军”竟能击败在但马数一数二的八木军,不禁对若狭武田氏的凶悍和武运产生敬畏。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山名佑丰一边啜泣,一边哀叹道,“要不是当初在加悦谷,把那鬼庭景次郎逼得太紧,他也不会做出这等事情来。”

  “主公,您看接下来怎么办啊。”田结庄是义在一旁问道。

  “八木一族现在还剩下何人啊?”山名佑丰擦了擦眼泪反问道。

  “臣刚才问过了,丰信大人一门就只剩下一个年仅三岁的幼子了……”田结庄是义回答道。

  “这等乱世,这等年纪,今后该如何生存啊。”山名佑丰摇了摇头,思索良久,最终说道:“我决定了,收其为养子,今后八木家的大小事宜,由我来亲自操持,绝对要让丰信泉下安心。”

  “主公如此仁德,实乃八木一门之幸!”田结庄是义赶忙拜伏下去,“臣替八木一门叩谢主公!”

  见此情形,垣屋父子也赶忙下跪,随着田结庄是义一并颂扬山名佑丰的仁德。

  随后,山名佑丰便决定,在八木丰信幼子成年前,自己会在八木城坐镇处理领内政务,这“领内”指的可不单单是八木氏的,更是整个但马山名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八木城,就成了山名佑丰新的居城。

  正月初五,义重开拔返回丹后,同时再度派人前往八木城,“诚挚”地向山名佑丰表示歉意,并表示回国后,一定会严惩参与这次哗变的将领,同时还会准备丰厚的礼金作为对山名家的补偿。

  至此,这场“但马侵攻”的余波宣告终结,义重带着城崎、出石、朝来三郡全部,以及气多、养父两郡东部领土,心满意足地返回丹后,并于正月初九返回了武田氏馆。

  回去后不久,义重便任命熊谷隆直担任但马三郡的代官,而鬼庭雅昭也因为这次“哗变”,被义重正式“贬”加悦城的城主。

  经此一役,若狭武田氏的疆域再度向西向南延伸,成为横跨越前、若狭、丹后、但马四国的强大势力,这也让临近的丹波、近江乃至播磨等国的豪族和国人心生忌惮。

第136章 迁城

  但马一国,总石高十一万四千石,而义重所占据的城崎、出石、朝来三郡耕地相对较多,石高也就占比较大,合计石高五万七千石。

  加上养父、气多两郡河东地区,义重占据的但马地方的总石高约为六万六千石,占到但马总石高的五成七。

  而义重现在领地的总石高(检地完成前)核算如下:

  若狭八万五千石,敦贺两万石,丹后十一万一千石,以及东但马六万六千石,合计二十八万二千石。

  这个规模的石高是什么概念?以若狭武田氏附近令制国作对比的话,丹波二十六万四千石,摄津三十万六千石,播磨三十五万九千石,就连小小的山城国,也有二十二万五千石!

  由此可见,别看义重现在的领地横跨四国,看似很是广阔,可实际上领内平原稀少,山地众多,因此总石高竟然比不上临近的丹波、播磨等国,甚至只能看作一个稍微大一号的山城国。

  尽管有敦贺、小浜等港口的加持,以贯高折算石高的话,检地前义重手中领地的实高可以达到三十八万石,但这也不过是一个中等大名的规模,不仅比不上细川、六角等近畿强力大名,就连刚刚发迹的三好利长,他也要逊色不少。

  武田领石高不高,但形状尤其狭长。虽说关键关隘都有筑城防守,但是仍存在被从中间截断的风险,且东西相距甚远,难以有效治理或及时传递消息。以东但马举例,若是遭到攻击,战报最快也要两天多时间才能抵达武田氏馆,这对战机无疑是巨大的延误。

  回到武田氏馆后,义重就目前领地防御、治理等问题思考良久,与山本重幸、云峰龙兴等人进行了多次商议,也悉心听取各地豪族国人的意见,最终决定采取多项举措,解决或者缓解当前面临的一揽子问题。

  针对东西过于狭长,消息难以及时传递的问题,首先,义重决定整顿和新建一批道路,比如将丹后街道进行适当的拓宽和整顿,使其更加适合车辆马匹通行,同时,在东但马、西丹后这一平原相对较多的地区,新修一批道路,便于对新领地消息传达和控制。

  其次,决定进一步拆除领内各地之间繁复的关所,降低通行时间。

  最后,决定大刀阔斧地对现有驿传制度进行改革,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降低百姓的负担。

  驿传制度在日本由来已久,最初为了传达朝廷律令而在主要道路上设置驿站、传马,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备的交通体系,维护日本律令制国家的稳定,其框架体系一直被后世沿用。

  然而作为一项完全服务于公家和当权者的制度,其自身也存在重大弊端,比如,凡是公务使用皆要申请,原则上全国的驿马使用都要告知天皇(统治者),公务效率十分低下。

  并且,该制度虽然是服务统治者,但是其成本的支出却不由统治者负担,而是摊派到各个国郡,由当地提供马匹和金钱,育马的劳力和搬送货物的脚夫则由驿站附近的村落提供,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劳役,百姓在担负田税的同时还要承担驿站的诸项杂税并服劳役,变相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义重也是看到了现行制度的弊端,在沿袭了自律令制国家以来的驿传制度的同时,决定在此基础上加以革新,使得原来低下的交通效率得以改善,变得更加灵活和亲民。

  例如,他颁布了名为“御传马之定”的五条文书,将宿场制与传马制合并成为“宿驿制”,让宿场(旅馆)而非百姓承担传马的职责,为来往的旅客提供马匹换乘,货物驮运,以及食宿之便。作为回报,将免除宿场的部分土地地税。

  又如,他还将宿场周围的村落重新规划起来,承担人马继立或者提供住宿服务。相比于原来功能单一的驿站或者宿场,这些新成立的行政区划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应对突发情况的手段也更加完备,这些新的区域也因此被称作“宿场町”。

  “乐市乐座”以及新航线的开拓,为宿场町带来了巨大的客源,由此产生的收益远超过承担驿传制度所产生的费用。因此,宿驿制在武田领内得以迅速施行开来,并随着商业的繁荣而同步发展壮大。

  针对领内防御问题,义重决定在每个郡选择或者新建一座城池,由郡代训练一定数量的常备兵驻扎城内。平时,负责城池的守备,战时负责对郡内或者邻郡的支援。这一制度可以尽可能地快速集结军队应对突发战况,这些常备兵也被看作是“兵农分离”的一个典型。

  不过,为了更好适应当前的周边环境和战争形势,义重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便是在丹后的舞鹤湾东岸兴建新的本城。

  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新建城池,一方面,是考虑到这里到东但马、敦贺的距离大致相等,便于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这里有丹后东部难得的平原和优良的港口,便于城下町的形成以及商业的繁荣。

  同时,这里还位于加佐郡,是武田氏最先占据的丹后领地,周围形势比较安定,且离田边城较近,可以及时监控一色义信及一色氏旧臣的动向。

  修建城池的重任,义重将其交到了山本重幸手中,后者乃是日本有名的筑城高手。义重相信,在他的精心打造之下,这座新的城池,会成为武田氏发展壮大的崭新起点。

  义重此番的一系列内政大动作,对外界造成的震撼不亚于夺取东但马。特别是修拓道路、新建本城,这被周围很多势力看做是即将发动新的战争的一个显著动向。

  特别是将本城迁移到舞鹤湾畔,这让背靠丹后的丹波波多野秀忠切实地感到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他知道义重刚刚完成上洛,调解了细川晴元和三好利长的矛盾,还晋升为幕府的相伴众,是足利义晴、细川晴元眼前的红人。但为了丹波国、为了波多野氏的利益,他还是连忙赶往京都,将自己的担忧告知细川晴元。

  此时的细川晴元也知道义重已经与山名佑丰、山名诚通三分但马,从北、西两面包围了丹波国。但他对此并不以为意,反而认为义重的西进可以阻止尼子氏势力向东渗透,成为近畿的重要防护盾。

  “若狭武卫东拒朝仓、西抗尼子,实为公方在北方的重要支柱。况且你别看他领地横跨四国,实际上总石高也就不到三十万石,有我在,你无需担心。”细川晴元对波多野秀忠安抚道,“不过你若是实在放心不下,我倒是有一计,可以解伱心头之忧。”

  这里和大家说明一下:之前文章中用的石高,都是参照庆长乡帐和正保乡帐的(全国2200到2300万石),这两者的优点是能够知道每个郡的石高,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距离小说发生时间较久,不够贴近当时的实际。

  因此,经过书友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我决定后续采用太阁检地时的石高(1850万,奥羽不准确,后续会说明),至于每个郡的石高,则是采用对比折算的方式加以呈现,力求做到相对准确,请大家知晓。

第137章 嫡子诞生

  听到细川晴元有妙计,波多野秀忠赶忙往他身前凑了凑,甚为感兴趣的问道:“敢问主公,是何妙计?”

  细川晴元笑了笑,问道:“听说吉乃年方二八,尚未出阁?”

  “是啊,这不是等您帮忙张罗么。”波多野秀忠回答道。

  波多野吉乃是波多野秀忠的小女儿,此时年仅十六岁,生得标致,长相灵动,善解人意,可以说是波多野秀忠的心头肉。

  “那你看这样如何,我来牵根线,让武卫殿纳吉乃为侧室,你们两家就此联姻,你意下如何?”细川晴元笑着问道,他心想透过这层姻亲关系,将义重和细川家栓得更牢固一些。

  波多野秀忠听罢心中一怔,有些为难道:“吉乃可是臣最疼爱的女儿,让她去做侧室,臣实在……”

  “做侧室,又不是做侍妾,有啥放不开的?”细川晴元不以为意地劝说道:“伱不知道么,六角家的凛姬,不也是被弹正捧在手心里么,不照样去给武卫做侧室去了,你看看现在过得不也是很好么。”

  确实,六角凛嫁到若狭之后,义重为表重视,专门在武田氏馆东侧,为她仿照京都六角氏的府邸修建了一座京都风格的别院,因临近一片枫树林,这座别院也被命名为“枫月院”,而六角凛也因此被下人们尊称为“枫月殿”。

  不仅修建庭院,义重还将六角凛的侍女全都从京都和观音寺城接到若狭,枫月院中的日常供给一应满足。此外,义重还时常安排专人和牛车护送六角凛前往京都省亲,倒是她本人担心太过频繁,怕引起六角定赖不悦,基本上三四个月才回去一次。

  可以说,义重对六角家这位公主的照顾是真的无微不至、极尽细心,这也让六角定赖心中甚为满意,他时常对细川晴元和六角义贤说道,他对达成这桩婚事,比取得了一两场胜仗还要高兴。

  也正因为如此,细川晴元才决定向波多野秀忠建议,让他将女儿也送去若狭,以成秦晋之好,自己作为波多野氏的主公,也能享受一波联姻带来的福利。

  可波多野秀忠还是有点扭扭捏捏:“我本想让吉乃和荻野家联姻的,毕竟都在丹波,日后走动起来也方便,嫁去武田家,以后想看她就没那么容易了。”

  “你自己来的时候不都说了么,武卫殿在丹后修建新的本城,这座城离你丹波才多远啊,一路向南一天功夫也就到了。况且,想看你也可以去丹后看她啊,说句现实的话,你以去探亲为借口,沿途查探武田氏的动态,也不是不行啊。”

  听到细川晴元这么说,波多野秀忠便也不好继续推脱,沉默了片刻后,只好应允道:“那这件婚事,就拜托主公了。”

  “交给我你就放心吧。”细川晴元欣慰地点了点头,满意地回答道,“只要你能和武卫殿结为姻亲,就不用整日担心武田领地两面包围丹波之事了,况且还有我做这个担保,他绝不敢造次。”

  “可是主公,臣还是有句话要说。”波多野秀忠纵使答应了这门婚事,可心底的担忧却并未完全消除:“这才一年多的时间,若武卫殿就将势力拓展到四国,他绝对不是一般人,请主公对他小心一些,臣以为,他的野心绝不会止于此。”

  “你说的这些我也在留意中,不过你放心,这武田氏的领地是绝不可能这样肆意扩大下去的。你别看他扩张的那么快,可实际上已经到极限了,东面朝仓家,西面尼子家,南面的丹波和近江,分别是我细川氏和六角氏的禁脔。你觉得哪一个是他能惹得起的?”

  细川晴元此刻眼神也冷峻下来,给波多野秀忠分析道:

  “况且他占据的丹后、若狭两国也都是多山之地,看似地域广大,实则半个近江的石高都没有,你不必过于担心。不仅如此,他如今的领地东西狭长,最窄处就在丹波、若狭、丹后交界的三国岳,只要他稍有异动,我们便可从那里直接将其拦腰截断,届时,你觉得他还能蹦跶起来么?”

  见细川晴元早就有了应对之策,波多野秀忠悬着的心总算可以稍稍放下。

  “孙四郎,你放心,只要这桩亲事能达成,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细川晴元信心满满地向波多野秀忠承诺道。

  就在细川晴元忙着给义重张罗婚事的时候,若狭武田氏也迎来了一件喜事。

  天文九年(1540)正月二十八日,一声清脆的啼哭声响彻整个武田氏馆,在众人殷切的盼望中,熊谷渚拼尽全力诞下一名男婴。

  在稳婆的允许下,义重慌慌张张地走进寝室,从稳婆手中颤颤巍巍地接过自己的嫡长子。

  义重慈祥地凝望着怀中自己的骨肉,只见他皮肤如凝脂,眼睫如帘,小手似莲,眉如柳叶,小脸红润,一身粉嫩如花似玉,让人忍不住想要亲亲抱抱。

  义重越看越是顺眼,越看越是欢喜,不经意间竟有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

  这时,他突然想起刚经历完一场“大战”的熊谷渚,赶忙凑到她面前,一只手抱住孩子,一只手紧握住她虚弱无力的娇嫩玉手,颤抖着嘴唇感激道:“阿渚,真是辛苦你了!”

  “殿下,您别这么说。”熊谷渚脸色苍白,却仍强行挤出一丝微笑:“为武田家传宗接代,这是妾身应该做的。”

  熊谷渚挣扎着半坐起身,伸手掀开一块襁褓,看着孩子红扑扑的面容,欣慰而又激动,竟也不自觉地哭了出来,泪水混杂着脸上的汗水滴落在义重的衣襟上,让这位刚经历苦战的武田氏当主也为之动容。

首节 上一节 54/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