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第58节

  “你指的是……白银?”义重试探性地问道。

  王直点了点头:“殿下可能没见过,可在下经常前往博多港,亲眼目睹一船一船装满白银的船只从那里运往大明,给大内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说句实在话,比起白银,俵物什么的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我何尝不知白银的利润,可大内家坐拥石见银山,又掌握‘灰吹法’,自是能产出大量白银输往明国,可我若狭并不具备这些优势啊。”义重并没有透露生野银山的事情,毕竟在掌握“灰吹法”之前,这么做非但没有意义还可能招来横祸。

  事实上,在大规模开采美洲银矿之前,日本一度是全球最大的白银生产和出口国,十六世纪初开始的近百年时间里,日本平均每年向中国出口白银约百万两,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石见银山。

  不过,银矿的开采和精炼是一项高难度作业,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以及战乱的影响,石见银山被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实现有效开采。

  早先的日本,往往是将金银矿石集中到博多港,出口矿石到朝鲜,精炼提纯之后,再进口到日本。由于长途运输的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高,所以数量有限。

  直到天文二年(1533年),博多商人神谷寿帧在大内氏的支持下,招来了两个精通“灰吹法”的朝鲜工匠,才使得银山开采和生产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灰吹法”是一种贵金属精炼技术,在后汉时期由西亚传入中国,后又辗转传入朝鲜。这种精炼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石见银山的白银产量大幅增加。

  听了义重的话,王直也是一脸无奈:“‘灰吹法’的事情好解决,我从大明招揽几个精通此法的工匠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殿下领内没有银山,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件事咱们从长计议。”既然“灰吹法”的问题可以解决,那开采银山便可以提上日程了。但此事不宜广而告之,义重打算日后私下约王直探讨。

  “也罢,先把商路建立起来,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吧。”王直对银山的事情倒也不太在意,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将小浜这个基地建立起来。

  义重对王直倒也十分大方,既然他想把小浜作为基地,义重索性就将小浜湾内一座名叫“苍岛”的小岛借与他使用。

  这座小岛南北走向,占地约十二亩(8200平方米),距离岸边约十町(1公里),岛上有巨大的溶洞可供渔民躲避风浪,若狭“云浜八景”之一的“苍岛渔火”便位于此处。

  义重将这座小岛借给王直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一方面,此岛方便船只停靠,确实适合修建基地;另一方面,由于位于小浜湾内,也便于义重日常的监控,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来自明国的私商一定会恪守商道、安分守己。(本章完)

147.第146章 暂时搁置

  147.

  获得了义重允诺的苍岛后,王直立即带领麾下船员前往岛上进行码头和屋舍的建设。义重这边也动员不少民夫前去帮忙,一时间,本来人烟罕至的小岛,一副热火朝天的热闹场景。

  对于义重的热烈欢迎和倾力支持,王直自是感激不尽,他也决定投桃报李,不仅将船上的生丝、绸缎等货物全部在小浜港卸船,以略低于博多、堺港的价格进行销售,为义重和小浜港集聚商气和人气,还从仅有的六门佛朗机炮中拿出两门“借”与义重,让他用以巩固海防。

  所谓佛朗机炮,是由葡萄牙人(明朝时统称其为“佛郎机”)传入中国的一种后装式滑膛加农炮。早在嘉靖三年(1524年),明朝便仿造出了第一门佛朗机炮。

  这种炮有着独特的“子母炮”设计:使用前得预先将开炮一次所需的弹药装于子炮中,开火后直接将使用后的子炮从母炮后部提出,再填装进新子炮,如此便可减去填装火药、清理炮筒所需时间。

  因此,也便具有四大优点:

  一、射速快。每炮母炮载以炮车,配子炮3门,射时子炮装入母炮,发射完拿出,再装填第二个子炮。根据实际操演,三次子炮发射总共费时不到20秒,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二、散热快。由于后装炮前后相通,空气流通,且炮管较薄,容易散热。这可以使火炮增加持续射击的能力,也减少了火药自燃的可能性。

  三、容量确定。子母炮的设计决定了火药的装填量,因此不会发生因过度填装而导致的炸膛事故。

  四、子炮铁铸。可以承担一部分火药压力,使炮腹寿命增长。此外,即便子炮损坏,也不影响母炮的射击性能。

  不过,佛朗机炮也有其局限性,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朗机炮的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射程不及红夷大炮,按照明朝史书记载:“发及百余丈”,也就是说射程在三五百米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天正四年(1576年),大友宗麟从“南蛮”手中获取的“国崩”,本质上也是佛朗机炮。他也正是凭借此炮在臼杵城之战中击退岛津军,坚持到了丰臣秀吉九州讨伐军的到来,可见此炮即便在战国后期仍然十分“先进”。

  提前三十多年获得这种攻城利器,义重自是欣喜若狂,可无奈武田家此时技术能力不足,仿制火绳枪就已经是极限,仿制佛朗机炮就更是无从谈起。

  退一步讲,就连王直和那名叫作达莫托的佛郎机人,他们自己都没能力仿制此炮,更别说教授义重了。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有了这两门利器,义重心里还是轻松不少的。此时,他也按照之前跟达莫托的约定,挑选了丹后的稻富佑秀父子学习仿制火绳枪。

  之所以选择这稻富父子,乃是因为义重知道,历史上正是他们这一门,对铁炮拥有强烈的热衷和独特的见解,从稻富佑秀开始,其子稻富直秀、其孙稻富佑直皆研习学习铁炮锻造和使用技术并有所成,致使整个稻富家都是铁炮高手,最终开创了铁炮的一大流派“稻富流炮术”。

  毕竟铁炮传来的时间比历史上要早,义重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召见了稻富佑秀父子,希望他们能跟随达莫托学习铁炮的仿制和射击。

  在当时,虽说知道了铁炮的威力,可还是有很多豪族和国人对此物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即便使用铁炮取胜,也是“胜之不武”,身为武士应该对这种“奇技淫巧”敬而远之,以免损害武士的荣誉。

  义重也担心此时的稻富一族会抱有这种思想,因此采用的是商量的口吻,而非强制命令。

  不过,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宿命,当稻富佑秀和稻富直秀得知义重希望他们学习“炮术”时,不仅没有表示为难,反而表现得异常兴奋,他们对于铁炮这一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当即表示希望第一时间开始学习。

  对此,义重深感欣慰,想着不久的将来自己将要拥有日本第一支铁炮队,心里充满了希冀和期待。

  至于义重当前要做的另一件大事,那便是生野银山的开采工作。

  得到王直可以招徕掌握“灰吹法”的工匠的承诺后,义重思忖再三,决定将生野银山的事情据实相告。

  听闻武田领内竟有当时仅次于石见的银山,王直当然十分高兴,但他也看出义重表情很是凝重,便好奇地询问道:“殿下坐拥如此巨大的财富,为何还闷闷不乐?”

  “如果我是尼子氏或者大内氏,那拥有这么一座银山自是可以高枕无忧。可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小大名,这银山不开采还好,一旦开采,免不了受人觊觎。加之银山所在的朝来郡是本家新得的领地,根基未稳,此时公之于众,可能会加剧领内的不安。”

  义重的担忧得到了王直的赞同,他分析道:

  “如果真如殿下所言,那是一座规模仅次于石见的银山,那在下斗胆建议,请您暂时不要开采。在下知道,您急迫地想要从银山开发中获取利润,继而增强实力、富国强兵。

  但您应该也有所耳闻,数十年来,尼子家和大内家没少因为石见银山开战,这也使得我们这些商人,一会跟大内家交易,一会跟尼子家交易,时常左顾右盼、焦头烂额。

  殿下的领地临近尼子家,在能与其抗衡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那座矿山,以免甜头还没尝到,反倒为他人做了嫁衣。”

  “多谢阁下提醒,既然如此,那此事就先不提了吧。”义重颇有些失落地回应道。

  “殿下,在下是商人,做生意自是要权衡风险和利弊,开矿一事暂时搁置,对在下、对您都是最佳选择。”

  王直见义重神情低落,便耐心劝慰道:“路要一步一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办。以武田家现在面临的形势,将海上商路建起来、用起来才是重中之重。一旦这条海上商路和殿下构建的内部商贸网络融会贯通,其间产生的利润将大幅增长。到那时,殿下对开矿之事可能就不那么热衷了。”

  “阁下言之有理,建立海上商路一事,我一定全力配合阁下!”经王直这么一通劝慰,义重的心情也舒缓了不少。

  此时的他,已然将开矿的执念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为了能高枕无忧地在自己的领地内开采银矿,他必须不断强大自身实力,让外部势力没有可乘之机。(本章完)

148.第147章 安艺来客

.

  由于山本重幸正在舞鹤湾监督武田氏新本城的普请,检地的重任也便落在了他的与力香川盛久头上。

  自去年十一月,检地在若狭远敷郡试点推行以来,除去逸见氏叛乱耽误的时间,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香川盛久不负众望,先后完成了对若狭全境、丹后大部以及敦贺全郡的检地。

  这期间,他带领检地官员亲自走进村庄、田野、山林,对照账本并依据田地(水田、旱田、房屋)的面积、等级进行详细调查,调查结果登记造册,后根据石盛(公定的一反地产出的米的量),乘以测定的面积,得出最终也是最准确的石高。

  截至六月底,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测算,若狭一国的石高修正为八万八千石,较之前增长了三千石;丹后一国的石高修正为十二万三千石,较之前增长了一万三千石;敦贺一郡的石高修正为两万五千石,较之前增长了五千石。

  综上,除去东但马尚未进行检地外,武田领内其余三地的总石高由二十一万五千石,增长到了二十三万六千石,涨幅将近一成。

  除此之外,香川盛久还奉命推行“一地一作”以及年贡制度改革,厘清了地方上繁复错杂的税赋,降低了百姓承担的苛捐杂税。

  而农民承担的年贡,也由一开始若狭“四公六民”、丹后、敦贺“五公五民”,统一成了“一公二民”,压在农民肩膀上的重担得到极大缓解。

  盛夏之际,香川盛久行走在丹后熊野郡西北角的一处田埂上,这是丹后为数不多尚未完成检地的村庄。

  香川盛久对照手中的账本和舆图,一边指挥着官员仔细测量避免误差,一边擦拭着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炎炎烈日下,这名曾经皮肤白皙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晒得浑身黝黑,与之前判若两人。

  就在这时,两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挑着一个大木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来到香川盛久跟前。

  “香川大人辛苦了,小人是这三原村的农民,天气炎热,各位大人办差辛苦,俺们打了一桶水,给各位大人解解渴。”两名中年男子一脸堆笑道。

  “多谢。”香川盛久抬头看了看天,思考片刻,觉得众人忙碌了一上午,确实应该休息休息,便抬手招呼远处的检地官员过来稍作休息、饮水解渴。

  香川盛久用竹筒舀了一筒水,“咕噜咕噜”一饮而尽,自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这水冷冽甘甜,应该不是河水吧?”

  一名中年男子笑了笑道:“这是小人专门从山中挑来的泉水,凉丝丝的,给各位大人解暑再合适不过了。”

  “你叫什么名字?”香川盛久紧接着又舀了一筒水,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两人的名字。

  “小人叫弥助,他叫幸助,是小人的哥哥。”那名中年男子恭敬地回答道。

  “你们俩前来,应该不光是送桶水吧,说吧,还有什么事?”谁也不会无事献殷勤,香川盛久觉得这两个村民一定有事相求。

  “香川大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弥助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嘻嘻地说道,“俺们兄弟就是想问问,三原村的检地啥时候能完成啊?”

  香川盛久一听,笑了笑道:“怎么,你俩这么着急么?”

  “能不着急么,”幸助迫不及待地插话道,“小人都听说了,隔壁的两个村子月初都完成检地了,今后便是按照新的检地帐缴纳赋税和年贡,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粮食呢。”

  “要不是你们村的地头一直不配合,我们早就完成了。”这时,一名聚过来喝水的检地官员对幸助说道。

  “他不配合,但俺们这些农民配合啊,您们应该也知道,上个月要不是俺们拿着锄头镰刀去围堵他家,这检地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呢。”想到当时的场景,幸助还是有些气不过,“俺们被他压榨了这么多年,总算有机会出口气了。”

  “确实,有了你们的支持,检地才能顺利推进。”香川盛久点了点头,对弥助和幸助的行为表示肯定,“你们放心,武卫殿已经下令了,只要是今年年内完成检地的村子,一律按照‘一公二民’的比例缴纳年贡。”

  “那太好了!要赶紧回去告诉乡亲们!”幸助兄弟二人听罢兴奋不已,说啥都要再给香川盛久他们再挑一桶水来。

  “大人,检地对这些农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啊。”望着两人乐呵呵远去的背影,一名检地官员不禁感慨道。

  香川盛久点了点头,欣慰地回应道:“是啊,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事,在这乱世,也只有主公才有此魄力推行啊。”

  说话间,香川盛久注意到,不远处的街道上,一支十几人的马队正在烈日之下缓缓行进。定睛一看,这些武士的背后插着印有“四割菱”纹样的旗指物,可带头的中年武士他却并不认识。

  “前去打探一下,是哪里来的武士。”三原村地处丹后、但马交界处,这里突然冒出这样一小股陌生队伍,让香川盛久感到一丝怀疑。

  “哈!”一名检地官员一路小跑来到队伍前方,与中年武士短暂交谈后,便迅速返回向香川盛久禀报。

  “启禀大人,他们不是本家的武士,是安艺武田家的。”检地官员回禀道。

  “安艺武田家的?”香川盛久甚为不解:“安艺的武士,千里迢迢来丹后做什么?”

  “说是有事要去若狭拜访主公,正好途径此处。”检地官员回答道。

  “真是奇怪,我作为本家的轮值家老,竟然不知道此事。”香川盛久不禁纳闷道。

  “大人一直忙于检地,都多久没回若狭了,想必也不是什么大事,主公便没派人通知您。”检地官员从旁劝解道。

  “希望吧,”香川盛久眉头紧锁,“我可听说,最近安艺不太平啊,这时候来若狭,生怕不是什么好事。”

  目光转向这支十几人的马队,行进在队伍最前面的中年武士,乃是安艺武田氏的家老,香川五郎光景。

  之所以造访若狭武田氏而香川盛久不知,并非像那名检地官员所说的“没什么大事”,而是事情太过重大,截至目前只有义重和武田元光知晓。

  “大人,这若狭武田家真是今非昔比啊,西到但马,东到越前,这么辽阔的疆域,在下真是想都不敢想。”一名武士对香川光景说道。

  香川光景点了点头:“谁能想到,那位武卫殿竟有这般手段,不到两年时间,就让若狭武田氏从偏安小小的若狭一国,发展成为横跨四国的强大势力,与之相比,我们安艺武田氏实在是自愧不如啊。”(本章完)

149.第148章 商人乐土

  149.

  要说安艺武田氏,名声虽然不及甲斐武田氏,但与后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千丝万缕,从某个角度上说,他还是甲斐武田氏和若狭武田氏联系的纽带。

  早在“源平合战”期间,武田家举起打倒平家的大旗,武田信义的“甲斐源氏”与源赖朝的“镰仓源氏”、木曾义仲的“信浓源氏”并列当时的几大势力。

  到了镰仓幕府时期,武田信光因为在“承久之乱”时立下战功,受封安艺国守护,武田家的嫡流便迁移到了安艺国。

  南北朝时代,日本再度发生动乱,当时甲斐国的守护由武田家的庶流“石和武田氏”出任,不过“石和武田氏”在内乱中支持镰仓幕府,因此走向了没落。

  足利尊氏不愿让甲斐武田家衰弱,便任命武田氏嫡流、安艺武田氏出身的武田信武返回甲斐国,兼任甲斐守护,武田信武便是战国时代甲斐武田氏的祖先。

  康安二年(1362年),武田信武逝世,甲斐守护由武田信成继承,而信成的弟弟武田氏信则继承安艺守护之职(数年后被幕府解职,后降为分郡守护)。

  永享十二年(1440年),武田氏信的曾孙,安艺武田氏的第四代当主武田信荣,凭借诛杀叛乱的一色义贯的功绩,被任命为若狭守护,成为若狭武田氏的始祖。

  而武田信荣的四弟武田元纲则留在了安艺,并以安艺分郡代官的身份延续着安艺武田氏,直到现任当主武田光和。

  当时有一种说法,人们根据安艺武田氏(后来的若狭武田氏)一直承袭武田信光的官途名“伊豆守”这点来推断,武田氏信可能是嫡子,武田信成可能是庶子,由此得出结论,甲斐源氏、武田氏的嫡流应该是氏信一脉,也就是后来的若狭武田氏。

  当然,现在说这些有点为时过早。总之,现在的甲斐武田氏和若狭武田氏都是从安艺走出去的,安艺对武田氏来说,重要意义不亚于甲斐。

首节 上一节 58/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