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79节

  相当于把学生们拉到前世高中生的水平上。

  在徒弟们继续研究的过程中,自然能够验证这些知识的准确性。

  不需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就让他们去走准确严格的分析、论证、验证流程。

  因为这些知识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如果自己掌握的现代知识,全都按照这样的流程传授,他们一两年内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知识。

  现在眼前这些还在上学的孩子,就像前世的中小学生。

  他们会下意识的接受老师提的前提条件,本能的以为那就是公认的真理了。

  然后在这个条件上开始发散思维。

  他们意识不到,朱简烜讲的这些东西,在当前的自然科学圈子内,很多都前沿到了完全未知的领域。

  而这正是朱简烜想要的结果。

  台上的工匠继续抄写的,直接就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朱简烜没有写的太详细,但直接明确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三大项。

  同时说明还有其他稀有气体,但是没有直接列出来,要求学生们未来自己去寻找和验证。

  而后就直接以空气成分为基础知识,用现代化学命名法讲氧化还原反应。

  比拉瓦锡几年前写出的燃烧概论更加的全面而且明确。

  同时说明分子、原子、电子的基本物理概念,顺便介绍了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的现象。

  之后又回去讲酸碱和置换反应,进而又转到了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本质。

  朱简烜这是把物理和化学知识,糅合串联起来快速的讲解,一般的普通学生可能会感觉乱套。

  但现场的三十二个孩子,是大明最富裕地区数百万人中选出来的,就算不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也是最顶级的水平了。

  这样成体系的讲解,互相关联着讲解,反而让他们能够更快的吸收。

  学生们大部分都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些知识都解释了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都非常有意思。

  但是工匠们却都憋得浑身难受。

  朱简烜的每一句话,他们都觉得应该做个实验来验证,甚至值得深入的做几年研究。

  但是却被朱简烜当做理所当然的真相,直接灌输给了这些最聪明的孩子们,并以此分析各种自然现象。

  朱简烜让工匠抄抄写写,自己断断续续的讲解了三个多小时。

  每过一个小时,朱简烜都会让弟子们休息二十分钟,自己也会坐在会议室侧上方的圈椅上闭目养神。

  这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除了光学、电学、声学之外,大部分初中级别的物理化学基本知识,都被朱简烜一口气讲完了。

  由于牛顿爵士的贡献,经典力学是本来就颇为成熟了。

  所以朱简烜基本没有讲解力学,只是让学生们平时自己自学这些常规知识。

  实际,初中阶段物理和化学课程,大多是常识和基础性质的,没有多少真正足够深入的研究。

  整体上是让学生了解了有这么回事,熟悉这些概念和逻辑就行了。

  如果放弃各种演示,跳过各种引导思考流程,纯粹的知识量是非常少的,介绍起来自然也很快。

  傍晚时分,朱简烜结束了今天一下午的教学,站起来对所有的学生和工匠一起说:

  “好了,基本知识介绍就先到这里,接下来三到五天都不会再讲课了。

  “现场每一个工匠,搭配一个弟子,一起设计科学实验,验证今天的这些基本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请诸位工匠认真负责,将我整理后的科学实验法,传授给与你们负责的弟子。

  “等大家全部消化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咱们继续下一阶段的全新知识教学。”

  弟子和工匠们立刻一起答应着:

  “谨遵师父教诲”。

  工匠们相当于有经验的外门弟子,现在也是默认把朱简烜当成老师了。

  虽然朱简烜年龄小,但知识却是公认的渊博,工匠们喊个老师没有心理障碍。

  工匠们憋了一下午了,听到朱简烜说让他们带着弟子做实验,终于都稍微松了一口气。

  没有不管不顾的让他们强行记住并接受,精神终于不那么难受了。

  教物理和化学最好是配合实验进行,朱简烜的船上自然也带着各种实验设备。

  原有吴王实验室的机器也直接搬了很多能用的上船。

第94章 有线电报能有多简单?

  朱简烜所在的船队驶出长江口后,首先在崇明岛附近汇合了第一批小规模护航船队。

  护送移民船队继续向南航行,在舟山军港与等待的主力护航舰队汇合。

  同时加入船队的还有詹姆斯·库克船长的两艘探索船。

  大明虽然已经与英国签署了和约,但是和约还没有被英国国王和议会正式批准。

  所以大明非常强硬的没有马上释放俘虏,理由是大明还没有正式接受北美的魁北克、蒙特利尔等地区。

  英国代表团对此虽然颇为恼怒,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先回伦敦。

  库克本人曾经在应天府常驻,但他的两艘没有停在应天府的内河码头,一直放在更加宽敞的舟山军港。

  朱简烜的船队启程前往北美之前,库克就得到了朱简烜的许可和命令,带着自己的随行翻译提前返回了舟山。

  库克船长未来会是朱简烜的臣子,所以被皇帝许可直接跟着朱简烜去美洲。

  未来会从美洲再回伦敦,向英国海军交流差事之后返回美洲,以后就会永远追随朱简烜了。

  库克拿着皇帝给的批示,接收了自己原有的属下,接收了自己原有的探索船,然后等着朱简烜船队到来。

  全面的战争毕竟已经停止了,这次移民船队的护航舰队只有二十艘三级以上主力舰,四十艘四级及以下护卫舰和辅助战舰。

  总体规模只有北美船队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些战舰抵达北美后,就不会再次返回大明本土了。

  大明皇帝已经决定成立北美都督府,这支舰队将会加入北美都督府船队,长期驻守在中美洲地区。

  移民船队与主力护航船队汇合后,朱简烜也带着仆人、弟子、工匠、护卫们搬到了护航船队的旗舰长风号上居住。

  长风号是大明最大的十几艘战列舰之一,舰体的排水量超过三千吨。

  内部的空间是当今时代最大的,居住条件自然也更加舒适,也更方便朱简烜讲课做实验。

  船队离开舟山之后,朱简烜在长风号会议室再次召集了所有学生和工匠,开始上第二堂自然科学原理课。

  这次正式上课后之后,朱简烜的弟子们都非常的兴奋。

  毕竟都是十一二岁的男孩子,在课堂上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做实验的过程更像是玩闹的过程。

  而工匠们明显都比上次冷静了很多。

  因为经过了实际验证,朱简烜的理论都是正确的,最起码现在还没有证伪。

  这只能说明,朱简烜以前自己早就验证过了。

  朱简烜提出的东西不是单纯的假说,而是经过了实验和计算得出的科学理论。

  宋问道为首的工匠们已经意识到,一套全新的更加全面的自然科学理论,正在朱简烜的主导迅速建立起来。

  自己这些人都是这个过程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再次上升了,也再次庆幸自己追随朱简烜的决定。

  宋问道为首的工匠们已经全都迅速转换了心态,开始把自己摆到一无所知的学生的位置上。

  朱简烜第二堂课的内容,他们真的几乎一无所知了。

  朱简烜这次直接从电磁感应开始讲解,用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把电磁学入门知识全部通了一遍。

  这一次工匠们全程都是懵的了。

  电和磁这两种东西,竟然还能放在一块建立联系吗?

  电的理论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如果说以前的热学和化学基本知识,工匠们还能跟着展开探讨和加入证伪过程,那电学的知识真的几乎都是全新的了。

  绝大部分认知都是直接超越当前时代的。

  在电学历史的早期研究中,最大的困难是电流没有实体,最大的限制是没有稳定安全可控的电源。

  所以虽然电学的原理相对简单,但是早期的电学研究进度却非常缓慢。

  现在电学上最重要的应用是避雷针。

  可以让雷电提前释放,避免摧毁建筑物,但雷电根本不可控。

  朱简烜前世历史上,富兰克林的风筝引雷实验,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编造出来的。

  但不是新时代的知音读者意林们编的,而是富兰克林自己编的。

  富兰克林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实中的水基本都是导电的,用丝带也不可能隔绝电流。

  由于相关知识匮乏,历史上还真的有人信了。

  俄国有个科学家按照富兰克林的说法做实验,直接被雷电给劈死了。

  直到1800年伏打电堆问世,世界上有了第一种稳定的发电器,电学研究才进入了新时代。

  现在朱简烜直接拿出了完全成熟明确的电磁感应理论。

  进而直接拿出了电机原理图。

  发电机和电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同一种设备。

  用其他机器带动转子旋转就能发电,为接上外部电源就能直接驱动转子旋转。

  朱简烜还讲解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同时也直接拿出了简易的机械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图。

  朱简烜不知道怎么制作机械式电表,但可以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推导出设计思路。

  电流通过金属,会让金属产生磁性,放进一个凹型磁铁里面,金属就会自行旋转,这时候用弹簧固定住金属,不让他转圈。

  确定金属的尺寸重量,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指针和一个表格,就能以通电后指针的偏转程度标记电能强度了。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串联在电路中就是电流表,与电器并联就是电压表。

  不过电压表内部要串联一个大电阻分担电压,否则电压表会直接烧坏。

  电表的原理其实是与电机一样的,电表就是一台超小型的电机,但是一直处在启动状态,却始终转不完一圈。

  电机的轴上固定了一个指针,指针背后再加个表格背板,就能够用来标记电力强度了。

  和电压表类似,正常工作就需要并联在电路中的电机,若是通电后一直无法旋转,也会迅速烧毁。这一天的主要课程结束后,朱简烜再次安排了实验或者说作业,让工匠们带着弟子们分头制作电机和电表。

  朱简烜的船上带着吴王实验室用过的机床和各种工具设备。

  这些机床设备是这个世界上精度最高的。

首节 上一节 79/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