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当!”
潼关军营内警钟敲响,一万大军迅速起身,开始集结了,这一万军可是唐王军的精锐,他们部署到了最关键的潼关。
潼关里面是一座板式军营,用泥土和木头夯制而成,很多城墙也是用泥土和木头夯制,这种板式军营和城墙的最大区别有两点,一是薄得多,城墙一般有两丈厚,中间是沙子、泥土等填充料,而板式军营泥墙只有五尺厚,上面没法站人。
其次就是品质比较差,夯筑一座城墙要一到两年时间,而夯筑一座板式军营只要几天时间,品质自然差了很多,所以板式军营最多只能维持两三个月,而城墙要维持二三十年,品质差距很大,难度也完全不一样。
不过板式军营也能在城墙上进行防御,那就是在里面搭建木架,大家都站在木架上。
此时足足一里长的板式军营上方站满了士兵,手执弓箭或者弩箭,四万隋军从西面杀来了。
与此同时,张须陀也从东面开始向潼关发起攻势,九道关卡都空无一人,士兵全部被调回关内,庞大的潼关防御体系变成一道单纯的关隘,只剩下关隘上方的几百人。
张世隆已经顾不上张须陀的大军了,关内的四万大军才是他们目前最大最直接的威胁。
第780章 危机初至
天渐渐亮了,潼关东面的天险显示出了强大的防御能力,虽然只有几百人,却将两万隋军死死压制在上山的羊肠小道上。
隋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上去一步,张须陀无奈,只得下令军队暂时停止进攻。
因为西面也在进攻潼关,所以天子给张须陀的伤亡指标是一千人,伤亡不过一千人,他拿下潼关算他大功,如果伤亡超过一千人,那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张须陀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目前伤亡已近七百人,张须陀也明白了,他可以拿下潼关,但至少要付出五六千人的代价,这个代价他也承受不起。
关中内,四万大军在距离潼关两里处列队,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裴行俨骑着战马上,冷冷望着两里外的大营,和他得到情报完全的一样,板式军营,他将战刀一挥,喝令道:“令箭雷军出列,巨盾士兵掩护!”
三千巨盾军出列,每人手执高五尺,宽四尺的大盾,后背战刀,他们不是上阵厮杀的刀盾军,而是协助军,专门用来掩护箭雷手的新军种,刚刚才开始出现,裴行俨的军队是第一批配置这种巨盾。
这种巨盾是用反复浸油再晒干的细藤条编成,制造一面盾牌要三年以上,重量只有普通盾牌的一半,却坚硬如钢,可以抵御普通弩箭的射击,不过抵御不了重弩。
这种巨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韧性强大,箭矢不会钉在盾面上,会被弹开,不像普通盾牌,一面盾牌钉了几十支箭,根本就举不动了。
在三张巨盾的背后是两名箭雷手,他们用的蹶张弩必须两人躺下才能上弦,箭雷射程可达三百步。
在他们后面还有五千骑兵跟随,防止敌军杀出来。
巨盾兵和箭雷兵渐渐靠近了军营,军营上方万箭齐发,向他们射来,密集的箭矢在天空黑压压一片,俨如雨点般射向他们。
三百步外,三千张巨盾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盾网,把敌军的弩矢全挡住,而弓箭射不了这么远,大部分箭矢都提前落地。
待守军的箭雨刚刚停下,隋军的反击开始了,‘咚!咚!咚!’鼓声敲响,三千面盾牌同时放下,露出了他们身后的一千支箭雷弩,旁边的士兵点燃了火绳,只极短的片刻,一千支箭雷射出了,目标是敌军军营的高墙。
火光迸射,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轰!轰!轰!”硝烟弥漫,一千支箭雷几乎全在墙上爆炸,一片片高墙俨如破布般倒下,后面木架也大片大片被震翻倒塌。
待硝烟散去,敌军的板式高强出现了一段长达两里的空白,军营内一片混乱。
裴行俨战刀一挥,“骑兵出击!”
“呜——呜——”
一万五千骑兵在尉迟恭和侯君集的率领下奔涌而出,向敌军军营缺口杀去,与此同时,隋军射出了第二轮箭雷,箭雷的猛烈爆炸彻底击碎了敌军重建防御体系的企图,守军几乎崩溃了,再也没有一箭一矢射出。
隋军目前有三支骑兵,分别是李靖手下的苏定方和罗成,罗士信手下的薛氏兄弟,还有就是裴行俨手下的尉迟恭和侯君集,其中侯君集是裴行俨推荐,别看侯君集武艺一般,但骑兵统领确实很有水平,在裴行俨的极力推荐下,萧夏便任命侯君集为三级骠骑将军。
侯君集也确实不负裴行俨的推荐,在灭刘黑闼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率五千骑兵大破刘黑闼的三万步兵,被萧夏加封云麾将军,并赐宛城县侯。
一万五千骑兵在硝烟刚刚散去,便冲进了潼关大营的缺口。
仅仅半个时辰,潼关战役结束,潼关易手,张世隆在最后关头下令全军放下兵器投降,避免了一场骑兵对步兵的单方面屠杀。
一个时辰后,随着潼关易帜,张须陀的两万五千大军也终于进入了潼关。
孙雷的大军也进入关中,三军会师,隋军在冯翊郡的驻军超过了十万,唐王军损失兵力三万人,冯翊郡失守。
与此同时,李靖和罗士信的十五万大军也掉头,兵压天水郡和陇西郡,给李孝恭的五万大军带来巨大压力。
除了李孝恭的五万大军外,李渊就只剩下保卫长安的两万军队了,由李神通统领。
此时,长安一片混乱,粮价爆涨,小麦由每斗七十文一下子涨到每斗两百文,其他物资价格也跟着暴涨,相反土地价格却暴跌,长安朱雀大街沿街地价已跌破每亩五百贯,要知道仁寿二年,这里面的地价还是每亩五千贯。
一座五亩的宅子只诚心想要,讨价还价,两千贯就能拿下来,但就是这样,还没有人买,商人不敢买,按照大隋律,商人宅最高不得超过三亩,而且必须要六级贡献值以上,目前达到六级贡献值的商人只有一人,巴蜀药材大商人沈琨,他从云南、巴蜀运送战略药材三七,前后超过了十万斤,平价支援给隋军,被萧夏授予仪同勋官,定贡献值为六级。
这个规定长安富商们也知道,房宅再便宜也没人敢买,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生儿子,然后分家,每家买一座一亩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支援隋军,获得贡献值,但他们也不敢,会被李渊收拾。
此时,唐王府内也是一片混乱,官员纷纷不辞而别,官员数量由两百余人锐减到不足百人,各种危机接踵而来。
军心危机、民心畏惧,但最要命的是粮食危机,当隋军占领广通仓后,官员们才忽然惊觉,他们的长安仓存粮只剩下十万石,如果加上凤翔仓的军队存粮,也只有三十万石。
七万大军每人可分四石粮,但还有百姓呢?京兆府和扶风郡,近百万人口啊!
唐王府长史裴寂不得不硬着头皮向李渊汇报了。
“什么!”
李渊瞪大了眼睛,“长安官仓只剩下十万石粮食?”
他顿时急了,“怎么会只有这么一点点,我记得不是有五十万石吗?”
“回禀王爷,原本是有五十万石,紧急向凤翔军仓调去了二十五石,又向潼关和武关各调去五万石,还有五万石投放了市场,所以目前只剩下十万石。”
“那为什么不从广通仓及时调补?”
裴寂心中暗暗叹口气,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谁又会知道隋军突然发难,占领了上洛郡和冯翊郡,关中彻底失守。
“找各大关陇贵族要粮,我知道他们都有存粮,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全部拿出来!”
裴寂很无奈道:“卑职可以去找他们,但王爷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为什么这样说?”
“王爷,在隋军发动攻势前三天,长安市场上突然有人大量抛售粮食,应该就是这些关陇贵族。”
李渊眼睛顿时眯了起来,这帮家伙知道隋军要发动攻势。
第781章 被迫求和
不多时,大将军窦威被李渊找来质问。
李渊冷冷问道:“我就想知道,窦家的存粮卖了吗?”
窦威连忙摇头,“启禀,窦家从无存粮!”
“是吗?那之前你们支持军队的二十万石粮食从哪里弄来的?”
“那个.卑职的意思是说,从那以后,窦家就没有存粮,田庄的粮食收获后便直接卖掉,不留存了。”
李渊哼了一声,“五天前,在西市窦氏商行前,你们以每斗四十文的价格甩卖了十八万石小麦,你又怎么解释呢?”
“这个情况我不太了解,我需要去调查一下,也或许是今年新收的小麦,存放不了,所以赶紧卖掉!”
“砰!”
李渊重重一拍桌子,怒容满面道:“你当我是三岁小孩,那么容易糊弄,我就明说了吧!隋军袭击冯翊郡,你们提前三天便知道了,是不是?”
窦威还是摇头,“这么重要的机密,隋军怎么可能告诉我们,是元孝则发鸽信告诉我们,建议我们把粮食卖掉,如果不卖,也会像元家一样,土地、粮食都被没收,我们觉得有道理,所以才把粮食都卖了,如果王爷要没收窦家的土地,那我没有话说!”
窦威把他内心对没收元家土地的不满,也借此机会说出来了,虽然大家都退出武川会了,从此不再是一个集团,但毕竟都曾是兄弟,李渊连最强大的元家百万亩土地都卖了,别的家族呢?还不是随手捏拿,这就叫唇亡齿寒。
“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今天你可以直说!”
“既然如此,我就明说了,长安街头流行一种说法,现在长安是一个鸡卵,大隋是一把铁锤,什么时候铁锤砸下来”
“滚!给我滚出去!”
李渊心中的怒火再也抑制不住,拍着桌子咆哮起来。
窦威铁青着脸行一礼,转身就走了。
李渊用手摁着额头,半晌长叹一声,对一直沉默的裴寂道:“裴长史,我真的到了穷途末路了吗?”
裴寂沉默半晌道:“隋朝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关键是王爷还有七万大军,这是王爷最后的本钱,所以隋朝一定会用粮食作为武器,甚至会用攻心之战,千方百计瓦解我们的军队,在我们军队瓦解大半之前,他们不会进攻长安,所以王爷这个时候还有机会!”
“那我该如何是好?”
“我给王爷三个建议,第一,一定要稳定住军心,如果王爷手中还有土地,赶紧分配给士兵,把士兵和王爷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第二,我建议王爷放弃天水郡和陇西郡,大军退回到扶风郡,王爷对军队控制力能加强一点,李孝恭还是年轻了,他在军中的威望不足以控制军队,一旦隋军用攻心战,很容易导致士兵大量逃亡。”
李渊点点头,“第三个建议呢?”
“第三个建议就是谈判,这次谈判不是王爷提要求,而是听一听对方的条件,什么情况下能保证王爷家族的性命,卑职建议让柴绍夫妇去谈,他们和萧夏私交不错,或许萧夏能给他们一些面子。”
裴寂告退走了,李渊在房间里负手来回踱步,之前劝自己拿下西北两郡的是裴寂,但现在劝自己放弃西北两郡的还是裴寂。
李渊现在对裴寂有点信不过了,他又一次召开了家族议事。
果然不出所料,家族内部一致反对从天水郡和陇西郡撤军,包括李世民也反对,他认为陇右两郡是他们的战略退路,绝不可轻易放弃。
李建成也认为,如果隋军要出兵攻打陇右两郡,那他们还不如直接攻打长安,反正都是最后翻脸。
不过李建成和李世民都认可攻心战一说,对付攻心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裴寂提出的第一条,分土地给士兵,让士兵和李家结成利益联盟,就算对方用攻心战也不会有效果。
但土地是个大问题,关中是土地兼并最高的地区,官府根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有城中有一些住宅地。
但办法不是没有,李神通提议道:“王兄,众所周知,关中有三大地主,第一是关陇贵族;第二是大隋皇族;第三就是关陇士族,要么没收皇庄.”
“不可!”
李神通还没有说完,众人异口同声反对,“动皇庄,就给了对方出兵的借口,十万大军立刻会兵临城下。”
李渊也深以为然,他其实就没有想过动皇庄,皇庄是萧夏的产业,动他的田庄,后果太严重,他其实想再没收其他关陇贵族的庄园。
李渊缓缓道:“既然已经得罪了元家,也不在乎再得罪其他人家了。”
众人都一致赞成李渊的思路,既然已经得罪一家,那就不怕再得罪第二家、第三家。
李渊对李建成道:“建成,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统计一下,距离长安近的,凑出一百四十万亩,然后每个士兵分给二十亩土地,这件事不能拖,要尽快!”
李建成着实有点头大,但他没有办法,只得躬身道:“孩儿这就着手!”
谈判之事,李渊也赞成交给柴绍,但柴绍没有参加议事,他派人去把柴绍夫妇找来。
柴绍在李家有点被排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得罪了李神通家族,原因是柴绍的妹妹嫁给了李神通的儿子李孝义,柴家给的陪嫁是广利酒行,长安最大的酿酒商家,这是李渊赏给柴绍的,柴绍给了妹妹。
去年柴绍的妹妹因难产去世,孩儿也没有了,加上李孝义本身是个花花公子,对妻子很不尽心,没有请产婆对妻子进行各种胎位矫正,导致最后出事,所以柴绍对妹妹难产去世自然也极为不满。
虽然李家对柴绍妹妹不尽心,但对广利酒行却很上心,按照惯例,妻子去世,陪嫁要还给了妻子娘家,但李家不肯还,柴绍也不肯让步,这个官司就打到了李渊面前。
李渊最终还是维护了家族的利益,判决把酒行给了李孝义,理由是酒行并非柴家祖产,柴绍妹妹嫁给李孝义的同时,酒行产权就归了李家。
如此偏心的判决让柴绍心中不满,但也没有办法,从此柴绍和李神通家族翻脸。
其次还有军权的争夺,柴绍本来出任武侯卫大将军,掌握一万军队,这一万军队是他和妻子招募的。
结果在李神通兄弟的怂恿下,李渊便任命柴绍为吏部尚书,把武侯卫大将军给了李神符,等于剥夺了柴绍的军权。
柴绍妻子李三娘在父亲面前哭诉一通也没有,还被父亲严厉批评她不识大局。
柴绍出任吏部尚书才三个月,朝廷便解散了,柴绍的吏部尚书没有了,李渊也没有给他安排新职,柴绍便一直失业在家,俸禄也没有,夫妻二人就靠三家店铺的租金度日。
这会儿,李渊终于想到了柴绍。
第782章 战争准备
柴绍夫妇坐在李渊对面,听取李渊对他们的嘱咐。
“这次你们去洛阳不是谈判,而是求和,我们已经没有资格谈判,只是恳求对方放过我们,我们必须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你们的私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