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22节

  “岳父大人,您说的放过我们,是指维持现状,还是对方退兵?”

  “都不是!”

  李渊摇摇头,“我们已经没有资格提要求,他来决定我们的命运,我想知道,我们最好的结局是什么?”

  李萍终于忍不住道:“父亲,我们还有七万大军,完全可以拼死一战,为什么连决战的勇气都没有,却要去求他们饶命?”

  “闭嘴!”

  李渊恼火地怒斥女儿,“你懂什么?七万大军是我们安身养命的根本,没有了七万大军,我们李家就是一群案板上的羊。”

  李萍痛苦地闭上眼睛,“我宁可战死,也绝不做苟且偷生的羊!”

  “混蛋!你再敢说一句。”

  柴绍连忙拉住妻子,不准她触怒父亲了。

  “我明白了,岳父放心,我会不辱使命!”

  李渊点点头,“等你平安回来,我会把广利酒行还给你!”

  “谢岳父!”

  从王府出来,李萍冷冷对丈夫道:“你就那么想要那家酒行?”

  柴绍摇摇头,“送给我都不会要!”

  “那你为什么还答应去洛阳?为他们效力,他们羞辱你还不够多吗?”

  柴绍回头注视妻子,“这是我最后的机会,我早想离开长安,却无法成行,这次我可以名正言顺地走!”

  李萍大怒,“儿子还在长安,你就不回来了吗?”

  柴绍仰头笑道:“我当然要回来,我说的离去并非抛妻弃子,而是我要出去找一条生路,为我自己,也为儿子,乃至我的子子孙孙。”

  李萍目光变得温柔起来,挽住的丈夫的胳膊,“我跟你一起去!”

  洛阳,冶炼署内,天子萧夏站在高处,下面是一座高炉,焦煤燃烧正旺,一只巨大的坩埚烧得通红,坩埚内是一炉铁水,十几名冶炼工匠站在坩埚上方木架上,用带长木杆的铁棍搅拌铁水,旁边一名老工匠紧密注视着铁水颜色。

  “炭不够,再加两斤!”

  有工匠将炭粉倒入铁水中,工匠们继续搅拌,每个人都满头大汗,下方的水力鼓风一前一后推动风箱,这就是靠连杆把左右运动变成了前后运动。

  “可以了,火候已到,倾倒铁水!”老工匠见颜色和流速都已到位,连忙大喊。

  十几名工匠一起拉动铁链,铁水从坩埚内倾倒出来,倒入下方的另一个坩埚内,然后从坩埚底部流出来,冷却后便是最优质的精钢条,含碳量0.8%。

  精钢铁条运走,他们继续炼下一锅钢。

  萧夏满意地点点头,从汉朝流传下来冶炼技术,已经达到后世十八世纪的水平,可以大量炼制出优良的精钢,为和突厥的决战做准备。

  他回头问工部侍郎崔桓道:“这些技术有规范吗?”

  “都有明确的规范,作为特级机密,目前有三十人掌握了冶炼技术,每个人我们都会严加保护,绝不会让长安和胡人学了去。”

  萧夏摆摆手,“长安不用担心,关键是突厥人!”

  萧夏已经不把长安的李渊放在心上了,他们的五万大军龟缩在天水郡和陇西郡,不敢出战和隋军一搏,由此可见李渊心态已经崩了,生怕触怒隋军。

  对付李渊不用着急,还是用自己的既定战术,一步步将他们绞杀。

  萧夏考虑的是突厥,突厥才是隋朝最大的敌军,也是最大的威胁,不出所料,明年或者后年,突厥必将大举进攻隋朝。

  这一战萧夏也憋足了劲,一定要将突厥彻底打残,为下一战灭突厥做准备。

  但灭突厥并不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而是国力,充足粮草补给,给力的运输,强大的武力,精细的后勤保障,一样都不能成为短板,只要有一块短板,整个蓄水桶都没有用。

  这时,一名侍卫来报,“陛下,长安那边有最新消息,已经送到御书房。”

  萧夏点点头,吩咐道:“回御书房!”

  很快回到了御书房,萧夏坐下,拾起桌上的三份情报细看,第一份情报是李渊已经决定分配土地给士兵了,开始第二轮没收关陇贵族的田庄,这次要没收一万四千顷,涉及八个家族,其中独孤家族是大头,约七成的土地被没收,之所以没有全部没收,因为独孤家还有三个庄园在冯翊郡。

  李渊还真下得了手,连独孤家族都不放过了,估计也是急眼了,既然独孤家族跑掉了,那就没收土地,另外还有侯莫陈家、李家、赵家、豆卢家、贺若家、长孙家和于家,一共八个家族,好像窦家逃过一劫。

  这当然是好事,萧夏肯定全力支持,借李渊的手来打击关陇贵族,进一步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这样一来,关中又多了七万户自耕农。

  这也是萧夏迟迟没有全面打击李渊的原因,逼他不断去获取资源,他能获得的资源,大部分都是关陇贵族的资源。

  关陇贵族囤积的兵甲铁器,之前囤积的钱粮,现在囤积的土地,这些都是珍贵的战略资源,到最后,关陇贵族的积累都被耗光,再也没有能力兴风作浪,政治资源、军事资源都统统枯竭,只剩下了钱,自己再善加引导,逼他们投资到矿山或者制造业中去,他们就由食利阶层转换成实业阶层。

  用不着武则天收拾他们,自己就把他们收拾得差不多了。

  萧夏又看第二个消息,消息说长安粮价爆炸,已经斗米涨到三百文了,这在萧夏的意料之中,大部分百姓应该都有一定的存粮,少部分贫困百姓只能靠赈粥来解决,这件事可以交给寺院来做比较合适。

  其次就是房价大跌,现在的房价只有最贵时的两成了,这倒是一个很多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囤积一批官房,以后长安是西京,肯定也要回去住上半年之类。

  想到这里,萧夏把房价大跌的情报批示给了刘文静,让刘文静安排。

  这时,萧夏拾起第三份情报,李渊派特使柴绍出使洛阳求和。

  萧夏微微笑了起来,李渊终于知道不能谈判了,只能求和,自己倒是可以开价,就看他能不能结束了。

第783章 最后通牒

  长安,李建成做了恶人,他也豁出去了,启用了一批小吏,开始大规模没收关陇贵族的田产,首当其冲便是独孤家族的田产。

  关陇贵族几乎占满了关中的田产,这句并不虚,大大小小几百座庄园,其中以元家最豪强,吞并田产超过万倾,其次便是独孤家,吞并田产八千顷。

  还有超过五千顷的侯莫陈家族和窦氏家族,这四大家族便占据了关陇贵族所有良田的七成,不过这次李渊特别交代,不动窦家。

  窦家是李建成的娘舅家,这个关系当然不能动,其他家族就难以幸免了,尤其是独孤家族,从刚开始全力支持李渊,到后面放弃跑掉,这种最让人恨,还不如一开始就敷衍。

  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给多了最后反而遭人恨。

  独孤家族最大庄园在武功县,叫做云游庄园,占地足有五百顷,面积和一座小县城差不多了,这也是关中的三大庄园之一。

  庄园有六百户佃农,这个庄园的五万亩土地就是由这六百户佃农进行耕种。

  这天上午,一千士兵进驻庄园,宣布庄园收为官有,废除庄园的田契,佃农们纷纷跑来打探消息,当他们听说这座庄园的农田准备分给两千五百名士兵时,佃农顿时炸开了,男女老幼拿着锄头木棍上阵了,要和官兵拼命。

  这就是李渊家族决策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个重大问题,把土地分给士兵,原土地的佃户们怎么办?

  之前元家土地能够顺利卖掉,就是执行了一个佃户优先的策略,先让佃农购买,能买多少买多少,价格还优惠,只是市场价的一半,剩下的土地再按照市场价分割成小块出售,很顺利就解决了。

  但这一次不一样了,土地全部都分给士兵,那直接剥夺了佃农们懒以生存的基础。

  李建成闻讯赶到云游庄园时,士兵和佃农已经打起来了,到处是哭声、喊声和惨叫声,李建成急令增加军队到三千人,佃农的反抗终于被压制住,但已经造成了二十几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的后果,其中死亡中包括了七名士兵,还有三十余名士兵受伤。

  与此同时,其他各个庄园也发生了佃农抗争事件。

  李建成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急忙赶回长安向父亲汇报。

  李渊听完长子李建成的汇报,沉思片刻问道:“之前元家土地是怎么处理的?”

  “之前是将一部分土地便宜卖给佃农,剩下的土地就很顺利的拍卖了。”

  李渊点点头,“这件事也一样处理,留两成土地给佃农,其余八成没收归官有,然后分给士兵。”

  “孩儿明白了!”

  “这件事要加快处理,不要再耽误!”

  李建成当即答应,开始转变方式,开始分割土地,分了两成土地给佃农,之前闹事被打死的佃农可以多分一些,同时免十年税赋。

  这个办法确实有效,每户佃农大概能分到二十亩土地,佃农们拿到送给他们的两成土地后也不再闹了,关中的良田大概十贯钱一亩,二十亩土地就要两百贯钱,佃农们倾家荡产也买不起。

  土地分配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收回土地很容易,一个庄园一个庄园没收,废除旧地契,制作新地契,短短十天半个月能完成,但到了分配土地阶段就麻烦了,主要是丈量土地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首先要安置好佃农,把他们的土地分割出来,制作新地契,再开始分割丈量剩下的大片土地。

  当然,只要耐心做下去,肯定能完成,但问题是,隋军会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萧夏的态度很明显,支持李渊没收关陇贵族的土地,但到了分配阶段,那就由不得他了。

  柴绍夫妻二人日夜兼程,很快便抵达了洛阳,萧夏让刘文静安排贵宾馆好好接待他们。

  当天傍晚,萧夏和妻子设家宴款待了柴绍夫妇,完全是私人交情,和公事无关。

  席间他们回顾了往事,众人不时大笑,整个家宴其乐融融。

  结束了家宴,柴绍夫妻又去探望了安宁王杨昭,萧夏这才安排马车送他们夫妻回贵宾馆休息。

  马车内,李萍头靠在丈夫肩上叹息道:“我觉得天子是看重亲情和旧情之人,夫君看他怎么对自己大哥和侄子就知道了,你为他效忠更有前途,最差也能做到一郡刺史,若混得好,还能升为尚书,你就别回去了,我一个人回长安。”

  柴绍摇摇头,“做事须有始有终,我这件事做完,给你父亲一个交代,我就不管了,我们再想办法全家一起来洛阳,天子不是说,明天单独接见我吗?我就趁机和他谈一谈。”

  李萍轻轻点头,“这样也行!”

  次日上午,萧夏接见了柴绍,这是谈公事了,政事堂五相都要在场。

  陆邈将柴绍带进御书房,柴绍躬身道:“卑职参见陛下!”

  萧夏笑眯眯请柴绍坐下道:“还没有到时间,我们先聊一聊!”

  柴绍在椅子上坐下,萧夏问道:“听说你和李神通家族关系不好,是怎么回事?”

  柴绍叹口气道:“我有三个妹妹,其中小妹嫁给了李神通的儿子李孝义,没想到这个李孝义是个花花公子,整天在外寻花问柳,我妹妹有了身孕,他也不闻不问,结果我妹妹难产死了,如果他们家但凡关心一点,请产婆好好护理,把胎位矫正,我妹妹也不会难产,后来又发生了抢占我妹妹陪嫁财产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但让我心寒的是岳父完全偏向李神通,把妹妹的陪嫁判给了李神通。”

  “朕记得以前李渊待你也不错,怎么变得寡薄起来了?”

  “以前他并不倚重家族,现在他对家族越来越看重,我是他女婿,妻子也不是嫡出,彼涨此消,对我看淡也很正常。”

  萧夏点点头,“如果有一天李家迁走,你会跟他们一起走,还是留下?”

  “我当然是留下,我妻子也要跟我留下,我们态度已经很明显,我是最后替他们做这件事而已。”

  “我知道了!”

  这时,陆邈在门口小声道:“陛下,相国们都到了!”

  萧夏其实笑道:“私事谈完,我们该谈正事了!”

  议事堂内,刘文静带着四名相国和柴绍相对而坐,萧夏则坐在一旁。

  刘文静平静道:“现在已经没有谈判余地了,只有我们给唐王的最后通牒,唐王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和隋朝对抗,那么就以战场来决定他的命运,要么接受我们的安排,我们给他一条出路。”

  “能否请刘相国具体说一说什么出路?”柴绍问道。

  刘文静缓缓道:“我们可以准许他去海外建国!”

第784章 步步蚕食

  关中的西面是一条巨大的山脉将关中和陇右隔开,这条山脉北面是六盘山,南面是陇山,两座大山连为一条,成为西域了和中原的分界线。

  但这条长达千里的山脉上又有很多峡谷通道,形成了大大小小七八座关隘,比如南部陇山的安夷关、大震关和安戎关,北部六盘山的木峡谷、六盘关、陇山关、制胜关等等。

  李孝恭率领七万大军部署在陇西郡和天水郡,他又担心退路被切断,所以又在大震关部署了三千军队,在安夷关和安戎关各部署了一千军队,以保证自己退路,以及粮草运输安全。

  就在朝廷通过柴绍对李渊下了最后通牒之时,尉迟恭和侯君集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在夜间的掩护下,从长安南面飞驰而过,向扶风郡疾奔而去。

  紧接着,裴行俨又派副将徐世绩率领率领两万军队赶往扶风郡,两万大军也是夜间过了长安,赶往扶风郡,只比骑兵晚一天左右。

  两天后,大军抵达了雍县,雍县县内有一座占地千亩的行宫,叫岐阳宫,是隋文帝时修建,在行宫旁又修建了一座占地千亩的仓库,又叫岐阳仓,相比广通仓,这座粮仓小得多,最后能存放五十万石粮食。

  目前岐阳仓有二十五万石粮食,专门供应给李孝恭的七万大军。

  李孝恭当然也考虑过搬运二十万粮食到陇西,但李渊反对运送粮食去陇西,主要是陇西本身不稳定,一旦和隋军达成协议,需要放弃陇西郡和天水郡,大军退回关中,那粮食怎么办?

  岐阳仓有五千军队驻扎,主将李孝慈,正是李神通的儿子。

首节 上一节 422/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