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24节

  由于萧夏对相权放得比较彻底,相国们权力很大,也极为尽职,有时候一些重大的议事往往会意见相左,就会出现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时间就比较漫长,一般每隔半个时辰就要各自回房休息一刻钟时间,重新整理思路,准备资料等等。

  比如今天的税制改革商讨,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议题,涉及很多重大利益,一个月前草案就提供给各相国,大家都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787章 摊丁入亩

  房玄龄站在圆厅中间的汇报席上,对众人道:“这次税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把田税二十税一再减为三十税一,商税由收入税改为获利税,并由五厘税降为三厘税,同时改为固定税制,其次就是废除户税,第三将劳役制改为招募制,之所以取消户税,是因为户税最高年份只有四百万贯,而去年我们盐酒糖茶四税已经突破千万贯,所以完全可以把户税取消,减轻百姓负担。”

  这时,大厅里‘当!’一声轻响,余音绕耳,众人都一起向天子望去。

  天子萧夏放下玉槌笑道:“各位请容朕补充两句!”

  大厅彻底安静下来,萧夏缓缓道:“取消户税,有个具体的说法,叫摊丁入亩,这不光是减轻百姓负担,更重要能有效促进人口滋生,一对夫妻生三个孩子,一家人一年交五贯钱户税,如果只生一个孩子,一年只要两贯钱户税,人口越多,户税越高,这就会严重抑制百姓生育意向,所以摊丁入亩的本质,就是只对财产征税,而不对人征税,相信只要十年,我们就会恢复开皇年间的最高人口水平。”

  停一下,萧夏又道:“实际上我们盐税等四税就是对人征税,只是更公平,就算是宰相也要吃盐,也要和平头小民一样买盐交税,户税只会导致减少人口,或者藏匿人口,让我们治理天下不利,我们刚刚经历乱世,人口锐减,北方满目疮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尽快恢复被战争摧毁的人口和民生。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算是彻底明白天子的真实意图,取消直接人口税,而是用间接的方式征税。

  房玄龄又道:“再说说商税改革,以前的商税是以收入来定税,听起来五厘税好像不多,但实际上税负很高,比如一百贯的货物,最后能获利十贯钱,但收税五厘就是要收五贯钱的税,一半的获利就被收走了,谁也受不了,商人只好千方百计逃税,又导致官府拼命设关卡,天下光税吏就有几十万人,不但限制了物资流通,收的税还抵不上税吏支出。

  之前我们是免商税,这只是暂时办法,不可能一直免,我们要改革,商税改为获利税,只对商铺征税,而且每年税额固定,自己去县衙交,这样不需要设关卡和税吏了,省下了每年几百万贯的支出。”

  苏威不解问道:“如果只征商铺的税,那岂不是最后税都落在买货人头上了吗?”

  房玄龄笑道:“启禀苏阁老,不管商税怎么征,只要商人交了税,最后肯定都会落在买货人头上,商人从来都是把商税视为本钱的一部分,逃税的目的也是为了降低本钱。”

  “原来如此,看来我还是孤陋寡闻了。”

  元孝矩有些担心道:“大量削减税收,会不会影响朝廷运转?”

  大厅内又一声玉磬声响起,再度安静下来。

  萧夏缓缓道:“元资政的担心恐怕也是很多人的担心,我再解释一下,现在我们税收的大头是盐酒糖茶,已经占据税收的六成,所以免除户税、降低田税和商税,对我们影响并不大。

  其次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收入,比如官田收租,官地出售,比如市舶司对海外货物的征税,比如我们畜牧司大量出售羊肉羊皮的收入,比如我们船舶司制造的船只收入等等,这些官府的收入已经和税收相匹敌了,而且这些收入实际是官府抢了豪商巨贾的利益,对中小商人和普通百姓影响不大。

  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我们军费却在下降,原因是所有拿军俸士兵都退伍返乡,现在我们的七十万大军全部都是府兵,用土地换兵役,每年就减少了两千万贯的军俸支出,军费从来都是朝廷开支第一大头,占据了全部收入的七成以上,如果能大大降低军费,我们就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用于各种技术研发,提高农作物产量、用于医药研制,大大降低孩童和孕妇的死亡。”

  税制改革当然不是一次政事堂议事就能解决,需要好几次的反复讨论、拉锯,最后才能达成各种妥协。

  但天子已经定调,‘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不管税制怎么改,都必须围着这个八字个来进行。

  另外还有时间上的要求,萧夏要求在十一月推出,然后通报天下各郡县,在明年一月正式实施,但取消户税这一块,今年就开始临时实施,由天子令颁布,今年的户税全部取消。

  当取消今年户税的消息传遍各郡县,顿时天下沸腾,天下百姓人人笑逐颜开,而且各地官府也暗暗松了口气,户税地方官府拿不到,但事情要地方官府做,各种得罪人,各种耗神费力,每年也让官府疲惫不堪。

  取消户税,大家皆大欢喜。

  这天上午,萧夏正和平常一样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秘书舍人谢凌在门口禀报,“启禀陛下,裴相国有要事求见!”

  萧夏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裴矩匆匆来到御书房,躬身道:“陛下,微臣刚刚得到消息,突厥始毕可汗已经在两个月病逝了。”

  萧夏一怔,问道:“消息可靠吗?”

  “回禀陛下,是一支回纥商人带来的消息,微臣又找了其他草原商人,把各种消息汇总起来,事情大概清晰了,突厥始毕可汗带着五万直属骑兵准备偷袭河套,但在过阴山时病倒,随后返回了王城,据说在回王城的路上就死了,只不过隐瞒了消息,不久由义成公主主持,他兄弟处罗可汗上位。”

  萧夏点点头道:“这才符合常理,隋军驱赶突厥驻军,又抢夺了他们的仓库,把他们的战利品全部抢走,突厥可汗岂能善罢甘休,他率军大军南下才是正理!”

  裴矩着实惭愧道:“微臣之前的分析,完全错误了!”

  萧夏笑了笑道:“你的分析其实也没错,你是用启民可汗时代的经验来分析,确实正确,但你不知道始毕可汗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直属卫队,不需要再召集各部落出兵,他可以直接率领五万直属军南下!”

  裴矩叹息一声道:“陛下说得对,微臣确实不知突厥组建了直属卫队!”

  萧夏负手走了两步问道:“新上位的处罗可汗,你了解多少?”

第788章 全面备战

  “回禀陛下,处罗可汗应该是启民可汗的第三子,阿史那俟利弗设,此人一向仇恨大隋,对大隋野心勃勃,他这次上位,据说得到了强硬派的支持,为了巩固其汗位,也为了回报突厥强硬派,这位新可汗明年极可能会大举南侵,为死去可汗举行丧礼之时,就是他和各个部落谈判的好机会!”

  萧夏点点头,“我有些不解义成公主的立场,她是隋朝公主,我登基时,她却没有表示祝贺,现在新可汗登位,她又是新可敦,她依然没有派使者前来通报,朕就不明白了,她到底还是不是大隋公主?”

  “陛下,义成公主已经在突厥生活二十年,指望她还和从前一样忠心大隋,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突厥强硬派占上风,她为了明哲保身,只能屈从于保守派,不和大隋联系。”

  “那就把她忽略!”

  萧夏冷冷道:“上天帮我们一次,不会再帮第二次,我们必须要全面备战,主动出击,好容易才安靖的大隋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再来侵犯!”

  萧夏当即任命李靖朔方行营总管,带御史大夫头衔,屈突通为副总管,统帅十万大军进驻灵武郡,又任命裴行俨为云中道行营总管,徐世绩为副总管,同样统帅十万大军进驻马邑郡。

  同时出动二十万头骆驼向朔方郡和马邑郡各运送粮食五十万石,肥羊各三十万只,其他各种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在所有的运输工具中,萧夏最推崇船和骆驼,北方用骆驼,骆驼载重大,一头强壮的骆驼能负重五石粮食,而且适应力强,又容易养活,还轻易不会生病。

  所以这些年,萧夏一直全力发展骆驼,隋军的骆驼从最初的五万头增加到十几万头,又通过战争兼并,现在整个大隋的骆驼总数量已达三十万头,为隋军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向边境运送粮食,用人力运输的话,从江南出发,运输二十石粮食,到边疆就只剩下两石,其他都在路上被运输人吃掉了。

  但用骆驼运输就不一样,根据粟特人的经验,百头骆驼为一队,只需要两三名驼夫,而且从长安出发走秦直道,十天左右就能抵达河套。

  另一支驼队从太原出发,也差不多十天左右抵达云中县。

  而沿途有水料供应点,提供人和骆驼所需要的清水、粮食、粗细草料,骆驼很好养活,七成的麦秸配上三成的紫花苜蓿以及野豌豆饼,加上充足的清水,就足够了。

  隋军曾经大量种植野豌豆,原本是用来赈济灾民的,后来山药大量种植成功后,赈济赈济灾民就改用山药了,每年出产的上百万石的野豌豆磨成粉后便成了喂马和骆驼的上等精饲料。

  备战不光是运输粮草物资那么简单,还有各种新式装备要拿出来,除了箭雷外,火器火药司还发明了爆响箭,这是针对战马的一种惊吓火器。

  当火器在战马耳边爆炸,巨大的响声极容易使战马受惊,这种箭造价很低,也易于制造,可以大规模制造,用弥补箭雷的产量不足。

  另外,弓弩署还发明了一种投掷器,是一架十石弩,重量在两百斤,一头骆驼便可以背负。

  他们用砂模铸造成铁管,当然这种铁管不是枪炮那种无缝铁管。

  将铁管安装在强弩上,作为引导槽的一部分,直接用来弹射铁火雷,就像一支小型弩砲,可将三斤重的铁火雷弹射到两百步外。

  当然,这和箭弩的射程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威力更大,迸射出的毒钉杀伤距离达十丈,是箭雷威力的五倍。

  火器将成为这次隋军和突厥之战的主力军,数千名火器工匠正昼夜不停进行大规模生产。

  尽管隋军已经开始全面备战,但也得益于之前储备了大量物资,所以并没有影响到民生。

  相反,随着天下统一,战乱平息,商业开始迅速发展,市场活跃,天下各地都开始恢复生机。

  十一月中旬,一场小雪悄然来临,给洛阳上了薄薄的一层素妆,还有一个半月就要到新年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刚被任命为鸿胪寺少卿的柴绍迎来了一支远道而来的朝觐队伍,从遥远的于阗国而来,领队正是国王尉迟跋质那。

  当年灭吐谷浑时,尉迟跋质那跟随隋军来长安学习佛教绘画,五年前老国王病逝,尉迟跋质那回国成了新国王。

  他在今年六月从粟特商人那里得知萧夏登基,八月初便启程来洛阳朝觐,路上足足走三个月,抵达洛阳时已经冬天了。

  “尉迟国王的汉语很流利啊!”柴绍惊讶道。

  尉迟跋质那微微一笑,“我在长安住了五六年,我妻子也是长安人,儿子也出生在长安,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原来如此!”

  柴绍把他们领到鸿胪寺贵宾馆,安排两个大院子给他们住下,他随即赶去向裴矩汇报。

  裴矩是大隋礼相,出任礼部尚书,外交也他的管辖范围,裴矩也连忙带着柴绍去见天子。

  听说于阗国王来觐见,萧夏大喜,于阗国当年可是他亲自拿下来的,没想到现在还是大隋的属国。

  “朕认识尉迟跋质那,当年他还是王子,现在也成国王了。”

  萧夏感叹时光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又问道:“他有没有提到驻军和若羌郡?”

  柴绍躬身道:“回禀陛下,微臣问过他了,他说若羌郡还在,曹太岳将军率两千军队驻扎若羌郡,另外五百士兵驻扎于阗。”

  “难为他们了,都是老兵了!”

  萧夏长长叹息一声,当即对裴矩道:“朕后天将在则天门接受于阗国王的朝觐,并赐宴,相国安排一下!”

  “微臣遵旨!”

  萧夏又对柴绍笑道:“柴少卿明天可带于阗国王在洛阳各处走一走,让他感受一下新隋朝的风范。”

  “微臣一定安排好!”

  第三天上午,随着钟声响起,天子萧夏在则天楼举行朝觐仪式。

  于阗国王尉迟跋质那踏上了规模宏大的则天楼,向大隋天子献给玉石、泥土等国礼,并行大礼参拜。

  萧夏在下方赐坐,和尉迟跋质那亲切交谈,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同时了解若羌隋军以及驻军的情况。

  从尉迟跋质口中,他得知了袁守诚带着张觉在今年三月达到于阗国,又继续向遥远的西方而去了。

  西域,萧夏确定了解决突厥后的下一个方向。

第789章 任人为才

  这天一早,匠作监令何稠前来面见天子,不多时,陆邈将他领进了御书房。

  “微臣参见陛下!”

  萧夏笑眯眯问道:“何监令是不是给朕带来什么好消息了?”

  何稠躬身道:“微臣带来一些纸张样品,请陛下过目!”

  几名从事将一叠纸呈上,这是造纸署在南方工坊制作的纸张,由于水力机械的大量应用,像舂米、磨面、轧绵、造纸等等产业都转到了南方,甚至矿产冶炼也转到南方,主要是大型水力鼓风机的运用。

  北方冬天结冰,水力驱动就无法进行,所以需要水力驱动的行业都纷纷南迁。

  造纸也是一样,造纸业最重要也是最累的一个工程就是捣浆,将植物纤维捣融成浆,现在全部用水力自动进行,造纸工坊节省了一半的人工。

  造纸术一直就很不错,魏晋时代造出的麻纸细腻光洁,吸墨但不渲染,是非常高级的文书用纸,圣旨和各种官府牒文都是麻纸。

  但这种纸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成本高,造成价格昂贵,难以在民间普及,所以萧夏便责令匠作监研制出成本低廉,易于普及的纸张。

  萧夏接过纸张细看,虽然没有麻纸那么光洁细腻,略微发黄,但也很不错,他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没有出现渲染现象,完全可以用来写字。

  “不错!不错!这样纸多少本钱一张?”

  “回禀陛下,如果大量制作,大概两文钱一张!”

  “这么低!”

  萧夏愕然,同样的黄麻纸要十文钱一张,“为什么会这么低?”萧夏不解问道。

  何稠躬身解释道:“启禀陛下,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是原料本钱低,我们是用芦杆、稻杆和竹子以五比三比二混合制成,而南方河边湖边和海边都是芦蒿,然后使用煤饼做燃料进行蒸煮,加上捣浆这一步是用水力捶打,我们工匠也少了一半,各方面加起来,本钱就低了,但一定要量大,本钱才能摊薄。”

  芦杆在南方地区极多,之前都是用来当燃料,随着蜂窝煤的普及,烧芦杆的也越来越少,正好用来造纸。

  萧夏点点头,“放心吧!以后用纸的地方会很多。”

  何稠躬身行一礼,“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微臣告退!”

  “等一等!”

  萧夏想起一事问道:“上次朕要求研制计时钟的事情,进度如何?”

  “回禀陛下,目前大钟是由少监云定兴负责,微臣可以去问一下。”

  云定兴也算命运多舛,几次起伏,萧夏虽然和他有私怨,但随着他登基,云定兴在他眼中就和蚂蚁一般,以前的事情就懒得计较了。

  包括韦冲也是一样,萧夏并没有因为韦冲而敌视京兆韦氏,相反,韦冲的儿子韦挺目前出任礼部郎中。

首节 上一节 424/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