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岐阳仓还有十里,骑兵便停了下来,主将尉迟恭宫下令全军在一片空旷地休息,耐心等待斥候的消息。
半个时辰,几名斥候回来了,为首斥候李瞻禀报道:“启禀尉迟将军,对方军营位于粮仓北面,距离粮仓约三百步,四周有营栅,初步估计守军在三到四千人左右。”
尉迟恭看了看天色,中午刚过,他当即下令道:“大军出动,包围敌军军营!”
侯君集大惊,连忙道:“将军,不如晚上偷袭更容易得手!”
尉迟冷笑一声,竖起大拇指问道:“它会偷袭蚂蚁吗?”
侯君集脸一红,“将军说得对,卑职太小心了!”
尉迟恭指着草图道:“为防止敌军退入粮仓,侯将军可率五千骑兵切断敌营和粮仓之间的通道,并和我一起行动!”
“卑职遵令!”
目前侯君集是一级虎贲中郎将,而尉迟恭是二级虎贲将军,他要比侯君集高两级。
一万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出发,很快便抵达了敌军军营,尉迟恭一声令下,一万五千骑兵将敌军军营团团包围,其中侯君集率领五千骑兵从南面穿穿插,切断了军营和粮仓之间的联系,也切断了军营前往粮仓的退路。
粮仓内有五百当值士兵,由一名郎将统领,尽管隋军背对着他们,但这名郎将不允许士兵放箭,郎将心里很清楚,不放箭他们还有活路,一旦放箭,他们不但灭不了敌军,反而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祸。
这虽然是最起码的常识,但很多人却在关键时刻搞不清,还在这名郎将很清醒,他拔出刀恶狠狠对手下道:“谁敢放箭,老子砍了他的脑袋扔出去谢罪!”
五百名士兵都战战兢兢望五十步外的隋军,没有人敢举起弓弩。
这时,整个大营的士兵手执弓弩站在营栅前,格外紧张,李孝慈大喊道:“准备听我的命令射箭!”
副将郑旭低声道:“实力太悬殊了,一旦敌军骑兵冲锋,我们就完了,不如投降吧!”
李孝慈大怒,拔出剑指着郑旭道:“再敢言降,我必宰了你!”
郑旭铁青着脸转身走了。
这时,一名骑兵奔上前,将一支箭信射进军营内,士兵把剑信交给了李孝慈,李孝慈拆开信,上面只有一句话,‘限一炷香内投降,否则必将斩尽杀绝!’
李孝慈把信撕得粉碎,大吼道:“弓弩手准备,和敌军拼了!”
郑旭慢慢走到李孝慈身后,手中长矛忽然刺向他后颈,李孝慈身披重甲,只有后颈是唯一的破绽,可怜李孝慈措不及防,被一矛刺穿了后颈,矛尖从咽喉透出。
郑旭一刀砍下了李孝慈的人头,他根本不怕,他身后有数十名手下。
郑旭举起人头大喊道:“想死的人可以留下,要活命的人跟我投降!”
他的手下开启了军营大门,郑旭率领本部一千士兵出营投降,其他守军见势不妙,纷纷跟随在后面,在保住性命面前,傻子真不多。
隋军骑兵拿下了粮仓,第二天,徐世绩也率两万步兵赶到了岐阳仓,军队稍微休息半天,徐世绩便率领两万军向西出发了,他的任务是拿下大震关和另外两座关隘,安夷关和安戎关,切断五万唐王军的撤退之路。
实际上这就是裴寂给李渊第一个建议,从天水郡和陇西郡撤退,就是为了防止后路被切断,但李氏家族还是抱有某种幻想,总觉得他们还有退路,退路就是陇右两郡,所以坚决反对放弃陇右两郡,也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葬送了五万军队。
徐世绩分兵三路,他命令中郎将赵吉和中郎将王师安各率三千军去夺取安夷关和安戎关,这两座关隘一方面驻军少,每个关隘只有一千军队,更重要是这两座关隘从东面很容易拿下,东面毫无防御。
难的是大震关,它在东西各修建了一座关城,三千驻军就驻扎三里长一里宽的峡谷内,两边都很险要,很难攻打,徐世绩亲自率领一万四千军队攻打大震关。
不过相比西面进攻还有一条三到四里长的峡谷,东面进攻稍微好一点,大军开过去就能直接看见关城了。
毕竟它是防御西方的关隘,不是防关中的关隘,守军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麻烦,逃跑也必须要方便一点,一开后门就可以直接跑了。
一万四千大军直接兵临城下,关隘城墙高达三丈,还在地势高处。
隋军现在攻城的手段有很多,但徐世绩自有他的攻城方法,徐世绩的才华在这个时候便显示出来。
第785章 彻底摊牌
入夜,隋军在距离关城一里外搭建二十几座发射台,这种发射台是用来发射火鹞子。
大震关的地形有个特点,北边是悬崖峭壁,南面则是斜缓的大山,大山上密林遍布,几乎都是松树林,下面则是灌木丛,在东面或者西面,这座长满树木的大山却又是悬崖峭壁。
入夜,一只只灌满了火油的火鹞子向山林中飞去,在夜空中就是一只只燃烧的火凤凰,关城内的守军大喊大叫,争先恐后把大帐拆除,唯恐被隋军的火攻击中。
但隋军的目标根本不是峡谷而是南面的山林,很快,山林开始迅猛燃烧起来,随着火鹞子越来越多地落在山林内和灌木丛中。
烈火的燃烧范围也越来越大,烈焰滔天,浓烟滚滚,热浪炙烤着周围,大量颗粒较大的烟尘下坠到谷地,山谷内浓烟弥漫。
士兵们几乎要被热浪烤干了,更要命是浓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了,关城门终于开启,无数士兵从关城内冲出来,大口大口呼吸空气,很多士兵浑身无力,索性瘫软在地上。
一群群逃出来的士兵都被押解到空旷处,这个时候,就算当战俘也是那么美妙的事情。
烈火烧到次日中午便渐渐熄灭了,一场中雨不期而至,雨水淋灭了山上的烈火,整面大山都被烧得黑漆漆一片,到处是烧成黑炭的树木,随着烟雾散尽,数千隋军进入了大震关。
这场大火七百余人被呛死和烧死,不少士兵上山救火,再也没有能回来,逃出的两千二百多名士兵全部成了战俘,包括主将陈规,他是李孝恭的心腹将领,奉命守大震关,但也是他最先开启关城逃出来。
隋军用了三百架火鹞子便拿下了大震关,这是徐世绩的个人爱好,他喜欢用火,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冒充前往陇西的送粮队过境,还可以用大型铁火雷直接炸毁关城。
都能比较轻松地拿下关城,在攻城和水战上,隋军已经完全呈碾压态势。
士兵们清理了被烧毁山林,防止第二次燃烧,隋军就地驻扎下来,两天后传来消息,安夷关和安戎关都被拿下,自此,隋军彻底切断了五万大军的东归之路,也切断了粮食供给。
裴寂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生了。
消息传到了长安,但这一次却很平静,远没有隋军战略冯翊郡那么恐慌,或许是大家都躺平了,反正占领冯翊郡是占,占领扶风郡也是占,无所谓了,也或许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冯翊郡被占,扶风郡一样跑不掉。
但李渊却绝望了,他唯一的筹码就是手中的七万军队,现在筹码没有了,只剩下一个京兆府和两万军队,那他还能坚持多久?接下来是不是只剩下一座长安城?
对方步步紧逼,把他的筹码一块块抢走,最后把他推下绝望的深渊。
这时,李神通奔进官房嚎啕大哭,他最心爱的儿子李孝慈被杀,他几乎要崩溃了。
李渊头大如斗,一阵阵心烦意乱,他忽然厉声大喝,“别哭了!”
李神通哭声噶然而止,不敢再哭了,李渊半晌叹息一声,“有什么好哭的,接下来我死了,你再好好哭吧!”
李神通抹去眼泪小声道:“大哥,没有一点希望了吗?”
李渊摇了摇头,“我实在看不到希望在哪里?他们故意留下陇西和天水两郡,其实就是两个陷进,我们踩进去了,分散了军队,否则我十万大军集中在关中,尚有余力一战,现在被切割得什么都不剩了。”
现在李渊才知道裴寂说得完全正确,但已悔之莫及。
此时,只能等柴绍夫妇从洛阳回来,带回来最后的消息。
就在隋军拿下扶风郡的三天后,柴绍夫妇二人从洛阳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大隋天子发布的正式旨意,也是最后通牒。
旨意写得比较含糊,实际上他们有三条路,一是顽抗到底,玉石俱焚,二是全部投降,全家被迁移去岭南,就像其他投降的首领一样。
第三条路是准许他们去海外建国,但必须承认大隋为宗主国,这第三条路却李渊有了几分兴趣。
只是旨意写得比较含糊,没有细节。
官房内,李渊一家人,还有长史裴寂,司马高士廉、录事参军武士彟等等高官,还有李神通兄弟等等二十余人济济一堂,听取柴绍讲述第三条的细节。
“刘文静专门给谈过海外建国的细节,他说海外有很多小国,都有百万国民,甚至还有千万人口的大国,都武力都极为落后,隋朝允许我们带走一千军队,兵甲之类都可以带走,家族财富也允许带走,大隋水军会送我们到异国上岸,并留下一部分粮食,剩下的事情就由我们自己奋斗,自己建国。”
李建成担忧道:“才有一千士兵够吗?”
柴绍缓缓道:“刘文静说,海外小国军队极为落后,百人就足以击溃他们一万军队,汉人完全可以一战十,天子的意向是把我们送去锡兰国,那里是去大食的必经之地,盛产昆仑奴,人口上百万,都信奉佛教,它的北方就是天竺,目前处以分裂状态,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和我们这里的孩童差不多,天子说,我们去锡兰,可以通过贸易立国,成为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李渊点点头,“事关重大,大家再好好考虑。”
众人离去,李建成和李世民留下,李建成问父亲道:“我不太理解天子的意图,别的豪强首领诸如窦建德、杜伏威都送去岭南或者建安郡,唯独我们却准许去海外建国,父亲能理解吗?”
李渊轻轻点头,“我大概能懂一点点,我们和别的造反枭雄不一样,别的人出去是继续当海盗,或者当强盗,我们出去是真正的建立王朝,有朝廷和各种制度,会用礼义仁孝来建立秩序,会把汉人的统治向天下扩张,这是天子所希望的,天子的思路要比我们更广阔。”
李世民小声道:“父亲动心了?”
李渊叹息一声,“就这样被灭亡,我实在不甘心,我做梦都渴望建立自己的王朝,既然天子给了我这个机会,哪怕是去遥远的西方,我也愿意!”
李渊回头注视着兄弟二人缓缓道:“这是我们李氏家族建立王朝的唯一机会,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抓住!”
第786章 改元中兴
五天后,李孝恭得到李渊的命令,向罗士信投降,此时,李孝恭军队粮食已尽,无力再支撑,只得将五万大军移交给了隋军,李孝恭带着数十名手下黯然返回长安。
就在柴绍返回长安的第六天,也就是七月初十,李渊正式表态,接受大隋朝廷的第三条和解措施,放弃长安。
十天后,资政萧琮受天子萧夏委托,率领太常卿崔弘舟、吏部侍郎魏征、鸿胪寺卿李敏等二十几名骨干官员来到长安,正式接管长安。
天子萧夏同时任命崔弘舟出任西京留守,李敏出任京兆府尹。
萧琮和李渊私交极好,李渊特地将萧琮请到自己书房,置酒款待。
“叔德都准备好了吗?”
李渊点点头,“我的家族一共两百余人,加上部曲武士一千三百余人,另外还有手下属僚七十余人和他们家人,工匠六十余人和他们家属,总人数在两千人左右。“
萧琮微微笑道:“天子指示,可以携带总人数三倍的兵甲,你们可以带六千副兵甲,足以在锡兰建国了,另外天子会送一些船只给你们。”
“锡兰是什么样子!”
“我听天子说,锡兰是一个岛国,外形像鸡卵,面积比关中还要大一些,再加一个上洛郡,气候炎热多雨,土地富饶,粮食可以一年三熟,人口过百万,信奉佛教,性格温顺,它的北面隔一座海峡就是天竺大陆,天竺大陆是一座半岛,面积相当于隋朝的三成,人口过千万了,但据说武力极低,我们一个隋朝士兵可以打他们十个人。”
李渊又问道:“锡兰国有历史记录吗?”
萧琮点点头,“我们史书有记载,称它为狮子国或者僧伽罗国,晋朝高层法显还去那里游历。”
“原来就是狮子国!”
李渊恍然,“我听说过,那里盛产宝石!”
“一点没错,就是那里,你可以找到法显所著的《佛国记》,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就大概有所了解了。”
“多谢萧兄,我心里有一点底了。”
就在李渊和萧琮座谈的同一时刻,在长安平康坊的小青梅酒楼三楼雅室内,李建成也宴请了好友李敏。
李敏见李建成情绪有些低沉。便笑着安慰他道:“你要想一想,如果你们选择第二个方案,愿意降为平民,那可是要去岭南荒蛮之地,想回洛阳、长安终身无望,还会被当地土司欺辱,呆在人口稀少的岭南和去海外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是,去海外你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国度,并不是每个世家都有机会去海外建国,这是你们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放弃,子子孙孙都会后悔。”
李建成叹息一声,“就是离故国太远,难解思乡之情!”
“这倒不一定,将来大隋的人口增加到五千万户,造船业大发展,肯定会大量向海外扩张,你们就会看到一船船满载移民家庭的大船来到锡兰国,当锡兰国的汉人越来越多,他乡就是故乡了。”
李建成将酒一饮而尽,“那时,大隋会不会重新吞并我们?”
李敏沉默片刻道:“临行之前,天子让我转告你们父子,将来大隋在海外的诸侯国不止一个,你们李国也好,唐国也要,只要秉承建国不称帝的原则,那么你们的王国就能延嗣千年,可如果你们称帝,天子一定会让另一个家族来取代你们,建国不称帝是海外建国的基础,千万不可动摇。”
李建成点点头,“我明白了,希望总有一天,我们能再次相逢!”
李敏举起酒杯笑道:“就算我们见不了,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代替我们重逢!”
七月二十日,李渊家族和部属、家兵、工匠等两千余人乘坐两百艘大船离开长安,沿着渭河前往洛阳。
八月初三,李渊在洛阳觐见天子,萧夏正式封李渊为锡兰郡王,并册封李渊的十六岁的小女儿李宜兰为昭仪。
八月初十,李渊一行两千余人乘船南下了,他们先去江都,再换海船去南海郡,九月中旬,大隋水师三千人护卫着三百多艘巨型海船组成的船队离开番禹港浩浩荡荡前往南洋。
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李渊的两千余人只占了三十艘万石海船,其他海船都是商船,其中一半是要前往大食经商。
十一月初,艰苦跋涉了四个月的李渊队伍终于抵达了锡兰国。
隋军和平接收了长安,这就意味着大隋重新统一了天下,萧夏九月来到长安巡视,拜祭祖父杨坚的泰陵,下旨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中兴,这一年史称中兴元年。
但中兴不是改一个年号就能实现,朝廷需要踏踏实实做很多事情。
这天上午,政事堂举行税制改革议事,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议事,草案由户部侍郎房玄龄提出。
政事堂的议事厅俗称圆厅,实际上是一个椭圆形大厅,正南面是放有五张宽椅,是五名相国的位子,每个相国身后有三个助理座,两边还有旁听座,资政以及获得中书门下行走的官员,都有资格旁听政事堂议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但他们没有决策权,最后表决时由五名相国进行投票。
圆厅的正北面上方是天子位,天子当然也有资格旁听政事堂议事,但天子一般不会参与讨论,只是聆听。
在圆厅外面一圈叫做外厅,外厅就分布很多官房,相国房、五曹房、中书舍人房、给事中房、紧急联络房等等,所以一次政事堂议事,并不是五个相国的事情,至少有上百名官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