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118节

  公是公,私是私,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

  对于这一点,陆云逸倒也没有感到意外。

  一个坐镇都督府,手握重权。

  一个坐镇边地,统领军队。

  二人若是联合起来,难免会引起他人猜测和遐想.

  只是,他心中暗自咒骂朱棣不厚道!

  放着自己的小舅子不找,却来找自己,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虽然心中这样想,但陆云逸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

  “这次授课会有外邦人旁听,

  下官会讲一些新东西,以此来震慑。

  至于燕王麾下的将领们能学到多少,就要全凭他们的悟性了。

  当然,如果他们心中有什么疑惑,可以随时前来询问,

  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了陆云逸的话,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好!既然陆将军把本王当成自己人,那本王也不藏着掖着了。

  本王麾下的燕山护卫中有一个人叫柳升,应该是陆将军的亲族。

  在来之前,柳升已经因功晋升为燕山左护卫千户。

  这次北征,本王打算任命他为中军侍从,让他参与军机要务。”

  “对了,还有那个张玉,听说他最近在操持商行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都督府的许多人都对他称赞有加。

  如果年前商行的事情能够忙完,北征的时候也把他带上。

  他的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多积攒一些功勋。”

  陆云逸听后,面露愕然,他看了看周围,生怕隔墙有耳。

  朱棣明白他的顾虑,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这里是后军都督府,自己家,放心吧。”

  听到这话,陆云逸笑着拱了拱手:

  “多谢燕王殿下。”

  说到这里,燕王朱棣脸上露出了几分惋惜,缓缓摇了摇头:

  “这次进京主要是为了操持北征诸事,没有把本王的几个儿子带来。

  要是带来了,一定要让陆将军见一见。

  他们在军事上都有几分天赋。”

  陆云逸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记得朱高炽等人也就十岁上下,眼前这位燕王,脸皮还真是厚啊。

  “下官日后可能会到大宁,到时候有的是机会相处,也不急于这一时。”

  燕王朱棣有些诧异地看着他:

  “陆将军舍得京城这繁华之地?”

  陆云逸坦然地摇了摇头:

  “我们身为军伍之人,在年轻力壮、能够征战的时候,

  就应该身处边陲,身先士卒。

  这京城虽好,也繁华,

  但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让人失去进取之心。”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

  “好!陆将军有如此鸿鹄之志,本王佩服!”

  朱棣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继续:

  “京城繁华.许多大人对此流连忘返。

  不知陆云逸对于迁都关中一事,你有什么见解?”

  陆云逸轻抿嘴唇,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中地贫,应往北平。”

第527章 今人不见古时月

  “关中地贫,应往北平。”

  朱棣听闻此言,手中茶杯险些脱手滑落,脸上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他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陆云逸。

  在当今大明,迁都是一个极为敏感且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触碰的话。

  尽管宫中有意迁都关中,并且在一些场合或多或少地给出了些许暗示,

  但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皇亲勋贵们,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无视。

  而仅有的一小部分支持者,也都倾向于迁都关中。

  只因关中作为十三朝古都,长久以来都是政治中心,地位尊崇。

  而且,关中山河环绕,地势险要,

  在军事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占据关中,便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有效地掌控中原地区和整个西北。

  但应天地处大明南方,商贸繁荣昌盛。

  相较于北方严寒,这里气候温润,风调雨顺,宜人宜居。

  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勋贵,都不愿意前往北方。

  然而此刻,眼前的陆云逸不仅支持迁都,还要迁都北平,

  这实在大大出乎朱棣意料!

  朱棣满心诧异,不禁问道:

  “陆将军,你当真如此认为?”

  陆云逸神色凝重,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甘薯未被发现之前,对于迁都关中一事,下官也曾心存疑虑。

  毕竟关中土地贫瘠,朝廷若迁至那里,

  需依赖四方物资供养,仅仅是运输中的损耗,便难以估量。”

  “哦?那如今呢?

  甘薯已经出现,关中即便土地贫瘠,

  也应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为何这反而让陆将军改变了主意?”

  燕王朱棣饶有兴致地紧盯着陆云逸,满是好奇。

  陆云逸稍作停顿,沉声说道:

  “北平地处边陲,在军事防御方面不比关中差。

  但与关中相比,无论是人口繁华,还是经济底蕴,都要远远胜之!

  况且北平距离北元残余势力较近。”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肯定,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

  他就藩这几年没干别的,一直在与北元的旧有势力你争我抢

  陆云逸眼神陡然一凝,语气坚定地说道,

  “正因为如今有了足够的粮食,天下万民皆能吃饱。

  此时,朝廷更应采取激进策略,主动对抗北元残余势力。

  不仅要肃清大明境内隐患,还要将目光投向大明之外!

  而定都关中,只是在清除北元残余势力、保住北方局势的一种妥协之举,绝非最佳选择!”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与陆云逸志同道合的赞许之光。

  “说得好!本王亦是这般想!”

  朱棣知道,必须趁着大明立国之威尚存,一举扫清北元残余势力,

  如此方能确保大明长治久安!

  定都应天,一旦国力衰弱,必将陷入南北割裂的困境!

  “殿下您长期镇守北平,对北平优势了如指掌。

  北平扼守北方要冲,交通极为便利,定都北平不仅能够更好掌控北方军事,

  还可借此加强与辽东地区以及蒙古各部的联系。

  通过发展贸易,化敌为友,从而稳固大明北方统治。”

  “至于经济方面,故元曾定都北平,彼时商贸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河运疏通与完善,南北方物资交流日益频繁,

  北平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商贸聚集之地。

  而且,迁都北平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不出数年,北方必将彻底回归我汉人掌控,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外边光里面糙。”

  朱棣静静听着,神色逐渐从震惊转为思索。

  然而,迁都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中涉及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如今能将此事摆上台面讨论,都已经是难之又难。

首节 上一节 1118/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