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公,私是私,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
对于这一点,陆云逸倒也没有感到意外。
一个坐镇都督府,手握重权。
一个坐镇边地,统领军队。
二人若是联合起来,难免会引起他人猜测和遐想.
只是,他心中暗自咒骂朱棣不厚道!
放着自己的小舅子不找,却来找自己,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虽然心中这样想,但陆云逸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
“这次授课会有外邦人旁听,
下官会讲一些新东西,以此来震慑。
至于燕王麾下的将领们能学到多少,就要全凭他们的悟性了。
当然,如果他们心中有什么疑惑,可以随时前来询问,
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了陆云逸的话,朱棣顿时笑了起来:
“好!既然陆将军把本王当成自己人,那本王也不藏着掖着了。
本王麾下的燕山护卫中有一个人叫柳升,应该是陆将军的亲族。
在来之前,柳升已经因功晋升为燕山左护卫千户。
这次北征,本王打算任命他为中军侍从,让他参与军机要务。”
“对了,还有那个张玉,听说他最近在操持商行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都督府的许多人都对他称赞有加。
如果年前商行的事情能够忙完,北征的时候也把他带上。
他的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多积攒一些功勋。”
陆云逸听后,面露愕然,他看了看周围,生怕隔墙有耳。
朱棣明白他的顾虑,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这里是后军都督府,自己家,放心吧。”
听到这话,陆云逸笑着拱了拱手:
“多谢燕王殿下。”
说到这里,燕王朱棣脸上露出了几分惋惜,缓缓摇了摇头:
“这次进京主要是为了操持北征诸事,没有把本王的几个儿子带来。
要是带来了,一定要让陆将军见一见。
他们在军事上都有几分天赋。”
陆云逸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记得朱高炽等人也就十岁上下,眼前这位燕王,脸皮还真是厚啊。
“下官日后可能会到大宁,到时候有的是机会相处,也不急于这一时。”
燕王朱棣有些诧异地看着他:
“陆将军舍得京城这繁华之地?”
陆云逸坦然地摇了摇头:
“我们身为军伍之人,在年轻力壮、能够征战的时候,
就应该身处边陲,身先士卒。
这京城虽好,也繁华,
但会消磨人的意志,也会让人失去进取之心。”
朱棣眼中精光一闪:
“好!陆将军有如此鸿鹄之志,本王佩服!”
朱棣不由自主地压低了声音,继续:
“京城繁华.许多大人对此流连忘返。
不知陆云逸对于迁都关中一事,你有什么见解?”
陆云逸轻抿嘴唇,语不惊人死不休:
“关中地贫,应往北平。”
第527章 今人不见古时月
“关中地贫,应往北平。”
朱棣听闻此言,手中茶杯险些脱手滑落,脸上震惊之色溢于言表。
他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陆云逸。
在当今大明,迁都是一个极为敏感且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触碰的话。
尽管宫中有意迁都关中,并且在一些场合或多或少地给出了些许暗示,
但无论是朝堂大臣,还是皇亲勋贵们,
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无视。
而仅有的一小部分支持者,也都倾向于迁都关中。
只因关中作为十三朝古都,长久以来都是政治中心,地位尊崇。
而且,关中山河环绕,地势险要,
在军事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占据关中,便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有效地掌控中原地区和整个西北。
但应天地处大明南方,商贸繁荣昌盛。
相较于北方严寒,这里气候温润,风调雨顺,宜人宜居。
朝堂上的官员以及勋贵,都不愿意前往北方。
然而此刻,眼前的陆云逸不仅支持迁都,还要迁都北平,
这实在大大出乎朱棣意料!
朱棣满心诧异,不禁问道:
“陆将军,你当真如此认为?”
陆云逸神色凝重,郑重地点了点头:
“在甘薯未被发现之前,对于迁都关中一事,下官也曾心存疑虑。
毕竟关中土地贫瘠,朝廷若迁至那里,
需依赖四方物资供养,仅仅是运输中的损耗,便难以估量。”
“哦?那如今呢?
甘薯已经出现,关中即便土地贫瘠,
也应有足够的粮食供应,为何这反而让陆将军改变了主意?”
燕王朱棣饶有兴致地紧盯着陆云逸,满是好奇。
陆云逸稍作停顿,沉声说道:
“北平地处边陲,在军事防御方面不比关中差。
但与关中相比,无论是人口繁华,还是经济底蕴,都要远远胜之!
况且北平距离北元残余势力较近。”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肯定,这也是他一直担心的事。
他就藩这几年没干别的,一直在与北元的旧有势力你争我抢
陆云逸眼神陡然一凝,语气坚定地说道,
“正因为如今有了足够的粮食,天下万民皆能吃饱。
此时,朝廷更应采取激进策略,主动对抗北元残余势力。
不仅要肃清大明境内隐患,还要将目光投向大明之外!
而定都关中,只是在清除北元残余势力、保住北方局势的一种妥协之举,绝非最佳选择!”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与陆云逸志同道合的赞许之光。
“说得好!本王亦是这般想!”
朱棣知道,必须趁着大明立国之威尚存,一举扫清北元残余势力,
如此方能确保大明长治久安!
定都应天,一旦国力衰弱,必将陷入南北割裂的困境!
“殿下您长期镇守北平,对北平优势了如指掌。
北平扼守北方要冲,交通极为便利,定都北平不仅能够更好掌控北方军事,
还可借此加强与辽东地区以及蒙古各部的联系。
通过发展贸易,化敌为友,从而稳固大明北方统治。”
“至于经济方面,故元曾定都北平,彼时商贸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河运疏通与完善,南北方物资交流日益频繁,
北平完全有潜力成为新的商贸聚集之地。
而且,迁都北平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不出数年,北方必将彻底回归我汉人掌控,
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外边光里面糙。”
朱棣静静听着,神色逐渐从震惊转为思索。
然而,迁都乃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中涉及各方利益的激烈博弈。
如今能将此事摆上台面讨论,都已经是难之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