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263节

  无论如何,新出现的事物总是混乱无序,

  需要时间和实践来不断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状态。

  深吸一口气,陆云逸沉声道:

  “先这样吧,里面的规划还是有些乱。

  但作为大明第一个大型商业集合体,已经足够了,后续再进行调整。”

  “快开业了,人员培训完成了吗?”陆云逸又问。

  李至刚看向身后一名中年人,介绍道:

  “大人,这是原本工部工坊的掌柜任鸿,

  负责人员调配和工匠培训之类的事,现在负责所有人员培训。”

  任鸿上前一步,躬身一拜:

  “拜见大人,商行共雇佣人员一千三百余人,

  昨日已完成全部培训及岗位分配。

  其中人员大多来自主动退出各衙门的吏员、退伍军卒、宫中工坊的雇员,

  以及从诸多都督府麾下各类衙门抽调来的人员。

  他们原本就有一定经验,所以培训进展十分顺利。

  在开业上工的一月里,

  若他们想留在商行,便可继续留下,

  若不想留下,商行会执行以老带新的策略,逐渐从应天城及周围八县雇佣。”

  “账房和收银员呢?宫中把人调过来了吗?”陆云逸问道:

  “回禀大人,昨日已就位,

  大多是宫中、衙门、以及皇庄中的老掌柜和老账房。

  都察院也派了将近二十名御史前来,准备组建监察机构。”

  “嗯,不错.张玉呢?”

  陆云逸看了看四周,发现这位负责人不见了踪影。

  “回禀大人,张大人正在商行正门位置。

  安排开业的防务以及维持秩序的军卒,另外还有一些场地布置。”

  陆云逸点了点头,说道:

  “下午都督府几位都督和六部几位尚书要来。”

  李至刚眼睛猛地瞪大,呼吸急促起来!

  他现在整日盼着这一天啊,

  毕竟商行这个项目在两个月的忙碌下,

  他完成得不错,现在就等着朝廷来检查了。

  陆云逸瞥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你不用激动,也不用特意准备,一切照旧。

  除非是陛下和太子殿下来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耽误干活。

  而且,本官会跟他们说明,让他们以后少来,

  整日伺候他们,这生意还怎么做。

  对了,下午准备好相应文书,一并跟随。”

  李至刚气血上涌,大声开口:

  “是,大人!”

第589章 立在应天的庞然大物

  临近傍晚,橙红色的夕阳洒下,

  整个应天城都沐浴在金黄之中。

  临近九月,几乎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整个应天城如同一个火炉。

  大街上人来人往,

  散值的官员和下工的百姓脚步匆忙,渴望逃离这酷热。

  但每到府东街,他们都会停下脚步,

  驻足观望眼前这个被巨大帷幕笼罩的庞然大物。

  整条街道的建筑与之相比,显得小巧玲珑,

  就连路对面的三层客栈,也显得没那么气派了。

  不少经常路过这里的行人面露惊叹。

  他们是眼睁睁看着商行一点点变大的,

  只是,它长得也太快了些。

  有着同样感慨的,还有左军都督耿忠。

  他此刻站在昇平桥上,望着已被帷幕笼罩一半大街,面露惊讶。

  他清楚记得,上次来时它还没这么高大。

  不仅耿忠有这样的想法,

  周围一些人看着前方的忙碌场景,也都有些目不暇接,频频点头。

  他们是都督府的都督、都督佥事,

  以及礼部、兵部、工部尚书和几位堂官。

  户部李原名年事已高,一生见识广博,

  各地的宏伟祭祀场所都见过不少。

  但今日看到在喧闹中出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还是感到颇为惊讶。

  “这这是水泥的功劳?”

  工部尚书秦逵站在一旁,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没错,正是水泥与混凝土的功劳。

  原本商行十分气派,如今经水泥修缮,外墙加高、立柱拆除,显得别具一格。”

  说到这儿,秦逵对李至刚不吝夸赞:

  “操持此事的,是虞衡清吏司主事李至刚,

  他四处奔走,才造就了如今这般景象,

  等吏部明年考评的时候,李大人可要美言几句啊。”

  李原名点了点头:

  “不错.是个能干事的,比衙门里那些整日空谈的人好多了。”

  老好人兵部尚书沈溍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此刻他也频频点头:

  “能把这些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工部果然人才辈出。”

  “行了,老东西吹吹捧捧,站在这儿不嫌晒啊。”

  中军徐司马白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说道,随后一马当先朝着昇平桥走去。

  “走,咱们去看看。”

  都督府一行人笑着跟了上去,

  李原名无奈地叹了口气,一边跟上一边提醒道:

  “徐都督,您代表朝廷颜面,注意礼数。”

  徐司马装作没听见。

  李原名对此种情况早已见怪不怪,招呼众人一同前去。

  六部之中,吏部权势最重,礼部最为尊贵,

  他一开口,众人便笑着跟了上去。

  可当众人下了昇平桥,还没走到近前。

  便感受到一股充满生机的繁忙气息扑面而来。

  目之所及,所有人动作迅速,手脚麻利,

  即便满头大汗,却依旧双唇紧闭,满脸坚毅。

  不仅是那些正在进行最后装饰的工匠,

  就连在其中进出卸货的雇员,心中似乎都憋着一股劲儿。

  耿忠与徐司马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们太熟悉这种情形了,

  大军出征前后,整个都督府就是这般模样。

  都督佥事张铨更是猛地瞪大了眼睛。

  他看到了一个熟人,自己儿子张怀安。

  此时张怀安正和几人扛着一个货架,

  小心翼翼地朝商行大门挪动,

  身上灰色衣衫已被汗水完全浸湿,紧贴在身上。

  徐司马看到这一幕,转过头来:

  “那不是你儿子吗?怎么变得这么勤快了?”

  张铨呆呆地点了点头,同样疑惑道:

  “是啊,怎么这么勤快了?”

  在场众人纷纷翻了个白眼,耿忠更是直接出言嘲讽:

  “到底是不是你儿子啊,可别认错了。”

  “滚一边去,这么英俊肯定是老子的儿子。”

首节 上一节 1263/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