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人若参与进去,岂不是自找麻烦?
再想想吧,现在还不着急。”
“是,臣明白。”
“应天商行筹备得如何了?能如期开业吗?”朱元璋又问,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商行弄的那个抽奖活动很有意思,宫中的孩子们也想去抽一抽。”
说到抽奖,李原名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嘴角都微微抽搐:
“陛下,那抽奖的卡片您见过了?”
“见过了。”
“那,上面的字您看了吗?”李原名有些难以启齿。
“看了,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陛下,锦衣卫虽臭名昭著,名声不好,
朝堂上下对其厌烦至极,
但再怎么说也是朝廷衙门啊。
现在可好,应天商行的声势有多大,锦衣卫的名声就有多狼狈,实在有失体面。”
李原名面露愁容,
一番接触下来,也只有在这件事上,
他能感受到陆云逸是个年轻人,
有仇必报,充满意气。
“行了,随他去吧,
他这么大张旗鼓地骂锦衣卫,朕还放心些。
要是他默不作声,暗地里耍什么手段,锦衣卫可就头疼了。”
李原名经过今日一番接触,已然深信陆云逸的手段,
其真正目的往往隐藏极深,
甚至藏在水下的泥地里,让人难以看透。
这等本事若用来算计人,那可不得了。
只是
“陛下,臣觉得还是收敛一些为好。”
“哈哈哈,原名啊,这事可不是只有你找过朕,
不少人上疏为锦衣卫说话,他们的心思朕清楚。
一方面是怕百姓骂锦衣卫,顺带把朝廷各个衙门也骂进去。
至于另一方面,他们是想让朕产生猜忌之心啊。”
“陛下,臣绝无此种想法。”李原名猛地站起身,躬身一拜。
朱元璋似笑非笑,连连摆手:
“坐下坐下,朕知道你忠君爱国,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随它去吧,
锦衣卫做得不好,也该骂。
礼部不能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就对商行加以掣肘。
其他衙门你也要帮朕看着点,别让它们在背后使绊子。”
“臣明白。”
朱元璋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朝内殿走去,声音远远传来:
“行了,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
咱们这些人啊,心思重,觉也少,
躺在床上要好久才能睡着。”
“臣告退。”
李原名脸色凝重,踱步走出武英殿。
今日这一番交谈,他明白了宫中的不少想法,
对于之后衙门的行事也有了一些谋划。
可当他走到门口,原本值守的武定侯郭英突然走了过来,叫住了他。
“李大人。”
“拜见武定侯爷。”
郭英笑意盈盈,上下打量着他,问道:
“咱们是老相识了,本侯问你些事,如何?”
“武定侯但说无妨。”
郭英点了点头:“今日去商行了?筹备得可好?”
“极好。”
李原名如实回答,他知道,宫中的郭宁妃也出了钱。
“有赚钱的可能吗?”
“观陆云逸的所作所为,必定大赚。”
“那就好,本侯这就放心了。”
郭英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继续问道:
“新商行的事你们也知道了吧,礼部打算出多少钱?”
对于郭英知晓此事,李原名并不意外。
整个朝廷消息最灵通的,
除了毛骧,可能就是眼前这位长官皇城的侯爷了。
李原名长叹一声,面露愁容:
“武定侯爷,不瞒您说,礼部没多少余钱,
只能从明年的预算中挤出几万两。”
郭英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这么多?”
“礼部代天教化万民,如今有了好机会,礼部又怎能袖手旁观呢?”
郭英笑了起来,连连点头:
“行了,有你这话本侯就放心了,本想着劝你别多管闲事,
既然你们也参与进来了,倒省了本侯一番口舌。”
“哦?”
李原名凑近了些,压低声音:
“武定侯爷,咱们相识少说也有三十年了,
您跟我说说,侯府准备出多少钱?”
“侯府也没多少余钱,五六万两吧,趁着那些老家伙不在,多抢些份子。”
李原名愣在原地,陷入思索,而后躬身一拜:
“下官知道了,多谢武定侯爷,下官告退。”
“走吧走吧。”
送走李原名,郭英手扶长刀,踱步走进武英殿。
原本应该在后殿的洪武皇帝重新坐到上首,
看着手中的文书,眼皮都没抬,只是声音传了过来:
“走了?”
“回禀陛下,走了。”郭英脸色古怪,继续说道:
“陛下,臣没打算掏钱啊。”
“哎~”朱元璋抬起头来:
“让你说你就说,明天不管谁来,你都上去问问,跟他们说一说。”
“这”
郭英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口:
“陛下,臣觉得.陛下和臣似乎成了集市上的托。”
“对,就是托。”朱元璋大方地承认:
“拿六部的钱去修路、建房子,这是劫富济贫啊,
要是不让他们多些紧迫感,等他们缓过味来,能这么容易掏钱吗。
明天你得说得好点,别让人看出破绽。”
“是臣要不要也出些钱?”
“你?你那点钱自己留着吧,
别辛苦了一辈子,最后钱财都没剩下。
至于商行份子,朕会掏钱让宁妃多买些,
到时候你们这些老兄弟们分一分,你也有份。”
郭英眉头一挑,嘿嘿地笑了起来:
“多谢陛下,臣定然好好骗一骗这些老家伙!”
第592章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洪武二十二年八月三十一日清晨,
晨曦刚刚露头,应天城四方城门刚刚开启,便有大批百姓涌入。
其中,除了每日固定进出应天城的商贾和上工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