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陆大人之命前来北平,找北平右布政使曲大人商谈要事,
还请兄弟通融通融,让我等快些进城。”
“大宁?”
军卒接过印信仔细看了看,神情中的轻佻敛去了不少,
不论如何,品级的差别摆在这里。
“等着,我去禀告大人。”
“多谢通融!”
不多时,城门守将从城门洞里钻了出来,
手中拿着印信,似笑非笑地看着唐兴邦:
“唐将军,你们大宁可是神气了,
一言不合就要修路,弄得现在人心惶惶,
往来商贾都嚷嚷着让咱们北平也修路”
唐兴邦脸色一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住心中怒火:
“这位将军,此事乃都司大人决策,我无力干预,敢问我等能否进城?”
“走吧走吧.”
守城将领面露不耐烦,将印信与文牒还了回来,嘴里不加掩饰地嘀咕:
“神气什么啊,现在有了事还不得来北平!”
唐兴邦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恼火,
身旁亲卫则有些着急,猛地将手抓在腰间刀柄上!
“怎么?你还想动武?”
见到这等情形,守将眉头一竖,骂道:
“这里是北平,可不是大宁,尔等要注意分寸!”
“你!”
“行了!”
唐兴邦低喝一声,淡淡瞥了一眼守将:
“入城!”
“大人,他们狗眼看人低.”
“入城,别耽误正事。”
“是”
亲卫嘴唇嗫嚅,这才偃旗息鼓。
一行人经过插队检查后,匆匆入城,向着北平布政使司衙门而去!
走在北平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
他们脸上写满了麻木以及木讷,见到战马前来,
要反应好一会儿才会躲开,
城中集市同样热闹,叫卖声不绝于耳。
随着深入,一行人离开了城池的主干道以及集市,来到了衙门密布的地方,不少吏员散衙。
唐兴邦忽然发现,这些吏员与先前所见百姓一般无二,
毫无生气,像是活死人,
而且,街道上虽然人潮涌动,
但说话嬉笑之声很小,只有马蹄声在阵阵响起,
一股诡异的氛围开始弥漫,像是整个街上只有他们一行十余人是活人一般。
唐兴邦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不解。
北平是元大都所在,也是如今大明北方的经济核心,
但不知为何,见过吵吵闹闹的大宁城后,眼前的北平城似乎也就那般,
空洞、死寂、到处都是对生活没有盼头的百姓、吏员,
仅仅是散发出来的气息,就远没有大宁城强大。
如今的大宁城,一到散衙散工时间,
整个城池吵得人心慌,
各处集市、饭馆、酒楼人来人往,
若是跑得慢了,根本占不了桌。
以往,唐兴邦觉得那里太吵闹了,都是一些关外蛮夷,
但见到北平这般模样,
他忽然觉得.吵吵闹闹也极好。
一阵思绪之中,唐兴邦来到了北平布政使司衙门,
此刻有不少吏员正在走出,步伐僵硬,脸上没有笑容,根本没有散衙的喜悦。
唐兴邦来到门前,找到守门之人递上拜帖:
“本官大宁中卫指挥佥事,特来拜见曲大人,劳烦通禀。”
“大人稍等。”
布政使司衙房内,右布政使曲嘉瑞端坐在长椅上,
苍老的脸庞充满褶皱与担忧,
五十多岁的年纪已经头发花白,
脸上皱纹如同山川沟壑一般纵横交错,
他此刻眼神空洞,若不是胸口微微起伏,可能会被人以为是一具尸体。
曲嘉瑞手中拿着一封信件,
信件是大宁都司所写的、关于他儿子曲清风的罪状,
虽然信件已经来了有些日子,
但他得空还是要时常拿出来看看,
每当看到严刑拷打的字迹,
他都觉得心脏一阵抽搐,哀莫大过于心死
儿子行叛逆之事,一旦事情水落石出,
他这个右布政使也自身难保,
从如今位置上离开,也只剩下时间问题.
曲嘉瑞看向身旁方桌上的凉茶,神情复杂,
人走茶凉尚有余温,他如今还没走呢,茶就已经凉了。
这时,轻轻的敲门声响了起来,老吏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曲大人,大宁都司来人了,想要见您,
是大宁中卫的指挥佥事,名为唐兴邦。”
如石头一般的曲嘉瑞眼眸有了一些转动,
像是恢复了一些生机,他深吸了一口气,淡淡道:
“让他进来吧。”
“是!”
曲嘉瑞看向空空如也的书桌,慢慢站了起来,
从一旁书柜中拿出了一些作废文书,依次放在桌上,
很快书桌就变得满满当当。
可当曲嘉瑞坐下后,他发现自己不用直腰就能看到屋中一切,嘴角生出一阵自嘲。
一月以前,桌上密密麻麻的文书还将他淹没,
时过境迁
第729章 尊荣依旧 蛛丝马迹
曲嘉瑞很快就在衙房中见到了自大宁城而来的唐兴邦。
“下官唐兴邦拜见曲大人。”
曲嘉瑞坐在上首,端着茶水,面色平淡地看着他,上下打量一番,轻轻点了点头:
“找本官何事?”
唐兴邦将脑袋微微抬起,看向门口站立的老吏,轻声道:
“还请曲大人屏退左右,此事机密。”
曲嘉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猜到了眼前之人可能是为了儿子在大宁城的事情而来:
“老何啊,你先出去忙吧,将门带上。”
“是,大人。”
老吏离开后,房门关闭。
“现在可以说了?”曲嘉瑞发问。
唐兴邦抿了抿嘴,没有任何隐瞒,便开始自报家门:
“曲大人,下官的叔父是延安侯,这次前来是想请曲大人帮一个忙。”
“延安侯?”
曲嘉瑞心中一惊,神色稍稍凝重了一些,凝重地看着他:
“什么忙?”
唐兴邦说出了一路前来,早就想好的说辞:
“曲大人,唐某与清风兄交情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