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630节

  沈藻见他如此落寞,一下子又变得活泼起来,

  拿着两根粘在一起的油条,说道:

  “大人,您知不知道这油条的来历?”

  “不知。”

  “大人,南宋绍兴十一年,

  岳飞遭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致死,百姓听闻后义愤填膺。

  说是临安有位卖早点的摊贩,

  用面团捏成秦桧和其妻王氏的小人形状,然后面人背对背粘在一起,丢入滚烫的油锅中煎炸,以解心头之恨,并称其为油炸桧。

  后来,这个法子便迅速流传开来,

  百姓纷纷效仿,慢慢地过了百年,就是今日的油条了。”

  李至刚拿着油条左右端详,

  两根粘在一起的确像是两个小人,不过他摇头一笑:

  “坊间传闻听听便可,都是一派胡言。”

  “假的?”

  沈藻一下子反应过来,

  李至刚点了点头:

  “让你平日里多看书,你偏要出门玩乐,要不然也不会连这等坊间流言都信。”

  “大人,我看旁人说的都是有鼻子有眼的,还能是假的?”

  李至刚搅动着胡辣汤,淡淡开口:

  “岳飞死时,天下纷纷叫好,哪有为民请冤一说?”

  沈藻目瞪口呆,这与自己听得好像有些不一样啊,

  李至刚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窝深邃,继续开口:

  “秦桧在世时位列宰辅,加太师,进封魏国公,

  你若是百姓,敢用这油条来骂他吗?

  若有人破口大骂,府衙不管吗?”

  沈藻愣住了,他想到了京城中整日无所事事的那些巡街衙役,

  虽然看着清闲,但京中一旦有什么流言蜚语,

  抓人比谁都快,

  大明朝是如此,大宋朝应当也差不到哪去。

  他摇了摇头:

  “应该是不敢的。”

  “那不就成了,秦桧善终,死后追赠申王,

  这可是单字王啊,堪比亲王,就是魏国公也才是中山王。

  所以啊,就算是秦桧死了,骂他都要小心脑袋,

  所以你说这油条一说,至少也要开禧二年之后。”

  “为何?”

  “开禧二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秦桧所做之事才被挖了出来。

  不过到了嘉定元年便又要小心一些。”

  “大人,这又是为何?”

  “嘉定元年,权相史弥远恢复其王爵和谥号,

  因为他与秦桧的做法一般无二,都是选择对金屈服妥协,

  他还主持了嘉定和议,规定宋金世为伯侄之国,

  宋向金增加岁币、犒赏军银,

  所以.在这个时候骂秦桧,就相当于骂丞相史弥远,

  油炸桧或许有,但应当还远远不够人人熟知的火候。”

  沈藻此刻已经意识到,油条是油炸桧之事或许是真的,

  但应当不是如传闻中那般,

  百姓听闻岳飞冤死,便制作其物,

  而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

  见他呆愣模样,李至刚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如何?多读书还是有些用,

  你经常将百无一用是书生挂在嘴边,以逃避课业,

  但你爹与我,又怎么会害你呢?

  你若是不读书,连修建河堤的图纸、字都看不懂,岂不是更没用?”

  沈藻神情郑重,陷入沉思,

  过了半晌,他猛地站了起来,躬身一拜:

  “多谢大人,小侄受教了。”

  “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李至刚十分满意他的表现,对于这个侄子越看越是喜欢。

  不过,下一刻,

  沈藻撇了撇嘴,嬉皮笑脸地坐下,小声嘀咕:

  “要是不读书就能当官就好了。”

  李至刚的脸唰一下就黑了下来:

  “你在做什么春秋大梦,

  我告诉你,咱们大明的学堂越修越多,识字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以后莫说是当官,就算是当个父辞子替的吏员,都得识字。”

  “啊”

  沈藻有些震惊,不过很快他又开心起来,美滋滋地吃起油条:

  “大人,您不用担心我,小侄识字的。”

  李至刚愣在当场,嘴唇嗫嚅,手掌搓动筷子,想要丢在他脑袋上。

  沈藻笑嘻嘻地及时找补:

  “大人,您快尝尝这胡辣汤,可贵了,

  吃完早些歇息,明日还要去堤上呢。”

  李至刚拿他没有办法,只得平复心绪,尝试了一番胡辣汤

  入嘴有一股酥麻传来,还有一股怪异的香料味,

  十分黏稠,汤料顷刻皆化,美味在味蕾炸开,

  李至刚眼睛一亮,对于这等味道有些不可思议,

  又舀了一勺品尝,他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怎么样,大人贵有贵的道理吧。”

  “嗯味道极好,四十文若是用了足够的南洋香料,倒也不贵。”

  正当李至刚品头论足之时,敲门声轻轻响起,

  “进。”

  房门被推开,一名吏员走了进来,面露恭敬:

  “大人,有一位自称故人的中年人留下了一封信件,

  让小的无论如何都要拿给您。”

  李至刚脸色一冷,坐直身体,重重叹息:

  “本官不是说了吗,一应信件一概不收,

  你去告诉来人,修建河堤一应用度工部早有测算,

  与之合作的是应天建筑商行,并不会从外采买用度,

  让他们不要在本官身上使劲,

  去京城,找建筑商行的大人钻研!!”

  越说,李至刚心中怒火便越大,声量也渐渐拔高,

  一旁的沈藻也恢复了凝重,不再嬉皮笑脸。

  吏员手持信件站在那里,面露难色,

  “大人,来人已经走了,

  而且他说您看了信件就懂了,一定会见他。”

  李至刚嗤笑一声,摇了摇头,伸了伸手:

  “来来来,拿来,本官倒是看看是哪路神仙。”

  吏员长舒了一口气,连忙将信件递了过去,

  当李至刚手拿到信件的一刹,他的脸色就有几分凝重,

  手指在信封上用力搓了搓,

  哎?

  信封触感细腻,拿在手中十分有韧性,还十分干燥,

  分明是官方文书、典籍抄写常用的皮纸,

  而不是民间常用竹纸.

  “是谁?”

  李至刚拆开信件,拿出信纸,

  触感与刚刚一般无二,甚至质地还更加精良,

首节 上一节 1630/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