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644节

  “李至刚,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今日让你回京,是给你台阶下,你莫要不识好歹!”

  韦白易则坐在一旁,轻轻抚了抚胡须,

  脸上挂着看似温和的笑容,慢悠悠地说道:

  “李大人啊,你也知道,

  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你若执意留在河南治水,怕是会惹来诸多麻烦,

  到时候,不仅治水不成,恐怕连自己都要受到波折啊。”

  李至刚面色平静,淡淡道:

  “刘大人,本官奉朝廷之命前来治水,自当尽职尽责。”

  见李至刚不为所动,刘峰脸色愈发阴沉。

  他缓缓踱步到李至刚面前,压低声音,语气抑扬顿挫:

  “李大人,实话告诉你,

  还有几处堤坝出现了裂口,随时都有可能溃堤。

  若真到了那时,这滔天洪水可不会管你是朝廷命官还是普通百姓,都得被卷入其中。”

  李至刚心中一凛,瞳孔略有收缩,

  他明白刘峰这话中的威胁之意。

  他咬了咬牙,正欲开口反驳,

  却见韦白易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文书,轻轻放在桌上:

  “李大人,你先看看这个。”

  李至刚心中疑惑,走上前去,拿起文书仔细阅览。

  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

  尤其是上面“万民书”三字,让他浑身僵硬

  这是朱仙镇港口商贾以及陈桥镇百姓,还有附近村落的万民书,

  内容皆是请他离开河南,回京求援。

  李至刚的手微微颤抖,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些人定是受了蛊惑,

  但此刻面对这份万民书,他却感到无力。

  韦白易见李至刚神色动摇,趁热打铁道:

  “李大人,你看这百姓们都希望你离开,

  你若再坚持留下,岂不是违背了民意?

  到时候,百姓们怪罪下来,你又能担待得起吗?”

  刘峰也在一旁附和道:

  “李大人,只要你答应回京求援,

  本官和韦大人可以答应你,给你能有的一切支持,一路畅通无阻。

  回京之后,向朝廷如实禀报实情,朝廷自会派人来处理,

  我等也会写信给京中好友,让他们助你脱离难关,

  甚至可能还有大功啊。”

  李至刚心中天人交战,过了许久,

  他长叹了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看向刘峰与韦白易,

  “好,本官答应你们,回京求援。”

  刘峰与韦白易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不可思议,

  怎么会这么轻松?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到了李至刚在京中攀附权势的名声,心中露出了然!

  刘峰拍了拍李至刚的肩膀,说道。

  “这就对了嘛,李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放心,本官这就安排人护送你回京,保你一路平安。”

  韦白易也笑着说道。

  “李大人,你回去之后,

  可要好好向朝廷禀报河南情况,

  争取早日调来援兵和物资,平息水患。”

  李至刚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拱了拱手,说道。

  “多谢二位大人,本官这就回去收拾行囊,

  明日便启程回京,至于相送就不必了,留下人治水吧。”

  韦白易一愣,很快便笑了起来。

  “好好好,李大人心系水患,乃百姓之福。”

  李至刚面色平静,他转身大步走出正堂,

  脚下沾满泥污的脚印又在此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经过亭台楼阁,李至刚离开庭院,漆黑的脚印依旧,

  只不过走到大门处已经变得微不可察。

  走出庭院大门,外面依旧是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只是天空中阴沉的天气有些煞风景。

  他独自一人走了没多久,

  先前那名吏员便不知从何处走了出来,面露恭敬地跟在身后。

  李至刚眼神愈发空洞,

  这里的鬼蜮伎俩与龌龊勾当超乎他的想象。

  他现在有一些懂了,为什么水泥修路、修房子这么快、这么好的法子,

  却只在京城周边几县推行,

  甚至,就算在周边几县都进展缓慢。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被人接受至少需要三年甚至五年时间,一切事情都急不得,时间是世上最强的力量。”

  陆大人的话在他心中响起,让李至刚振聋发聩。

  他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露出果决,

  这一次他太急了,因为意气用事,

  早早就将用应天建筑商行材料的消息透露了出去。

  若是他没有如此松懈,

  那被众星捧月的刘大人与韦大人,可能就换成他了。

  “等本官再回来,一定会将事情办好。”

  想到这,李至刚眼中生出一丝庆幸,

  幸好今年堤坝垮塌的不算太多,能够从容应对,

  若是发大水那几年,根本不会给他重来的机会。

  不多时,李至刚回到了秋叶村西头的空地,来到了马车旁。

  吏员试探着发问。

  “大人,去哪?”

  李至刚刚刚掀开的手顿住,脸色有几分复杂。

  “回客栈。”

  吏员身子一僵,眼神有几分摇晃,顷刻之间就涌出了晶莹,

  不过很快便被他眨眼消化,且神色如常地点了点头。

  “是,大人。”

  李至刚坐回了轿子,只觉得此刻身上的绯袍沉重且湿漉,

  让他十分难受,不过相比于心中悲苦,这点折磨不算什么。

  马车摇摇晃晃离开高地,向着朱仙镇客栈而去。

  “你叫什么名字?是陈桥镇人?”

  离开高地,李至刚开口发问。

  “小人陈德轩,陈桥镇人,早些年随家父前往开封府讨生活。”吏员老实回答。

  “祖宅还在陈桥镇吗?”

  “在,虽然早些年也发过大水,也时常淹没,但父亲每年都要回来整理。”

  “嗯”

  李至刚轻轻点了点头。

  “等本官下次来河南,你跟着本官做事。”

  吏员没有回答,年轻的脸庞上写满复杂,

  攥住的缰绳被他攥得吱吱作响,身体跟着马车轻轻摇晃。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半路而退的治水大臣了,总是这般

  “不愿意?”

  李至刚发问。

  陈德轩轻轻一笑,点了点头。

  “多谢大人抬爱,小人在开封城中做吏员,能照顾家人,

  若是入了漕运衙门,可能会时常奔波,

  而且,命运多舛,大人再回来时,也不知何年何月。”

首节 上一节 1644/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