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681节

  马车内的温度似乎一下子下降了许多。

  “将名单都记下来,日后再算,这几日抓人,谁抓的最多?”

  “回禀老爷,是陆云逸陆大人,

  从名册来看,他已经在京中抓人一万一千三百余,尽数送至刑部大牢。”温诚回答道。

  “刮了多少钱?”

  朱元璋脸色没有丝毫波澜,像是在说一件不上心之事。

  温诚再次迟疑,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

  “老爷,老奴仔细探查,并没有发现索要钱财之事。”

  “不要钱?那他这么大费周章作甚?”朱元璋问道。

  温诚抿了抿嘴,额头冒出一丝冷汗,觉得有些难以启齿。

  “有话就说。”朱元璋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吓得温诚连忙躬身,轻声道:

  “陆大人似是在给刑部杨大人添堵。

  在最开始抄家之时,陆大人就曾在刑部衙门放话,

  他所抓之人都是与逆党有染之辈,

  让刑部好好查好好审,都督府每日都会来拿卷宗。”

  “而在刑部,一些与逆党有瓜葛但并不亲近之人只是问两句话就会放了,

  甚至因为人手紧缺而不会留存记录,

  只有一些真正牵扯之人才会仔细审问盘查.

  陆大人如此做,倒是让刑部衙门很难做,

  听说杨大人暴怒如雷,在衙房中将自己最喜欢的砚台都摔了,还说陆大人这是在捣乱。”

  温诚细声细语的解释。

  闻言,朱元璋干笑两声,眼神莫名:

  “杨靖做户部尚书得罪了不少人,

  现在成了刑部尚书,也别怪旁人找他麻烦,自作孽不可活。”

  温诚听后恭敬地低了低头,识趣地没有接话,

  事关六部尚书,不是他一个太监能插手的事。

  马车摇摇晃晃,很快就离开了应天中城,来到下城。

  来到这里,能明显感到地面都变得不平整,

  马车走在上面摇摇晃晃,

  远没有中城的青石板路平顺。

  温诚坐在马车中抓紧一旁的扶手,小声提醒:

  “老爷,城外工坊所做的水泥是铺路的好物件,

  东西不贵,铺上后三日就能用。

  城中一些百姓都在埋怨朝廷,

  为什么只修城外的路,不修城内的路。”

  “城内的路一修就要修全部,

  否则修了这边那边不修,朝堂上又要吵吵闹闹。

  可修全部,朝廷哪来的银子?”

  朱元璋说道,顿了顿,他轻笑一声,眼帘低垂:

  “等事情过后再修吧。”

  温诚连忙躬身一拜:

  “老爷,百姓必然对老爷歌功颂德。”

  “朝廷有钱了就要抓紧花,攥在手里变不成军械、变不出用度。

  这次抄家能抄出多少银子?你来说说?”朱元璋问道。

  “呃”

  温诚神情一滞,仔细想了许久后,缓缓开口:

  “老爷,名册上收录有人员将近十万,

  但最后能够定罪的,可能只有两成到三成,

  若是个个身家富贵,加上其田产土地,可能要有千万两。”

  即便是朱元璋,听到这个数字也有了一瞬间的停滞,有些感慨地叹了口气:

  “千万两啊.整个朝廷结余也才八百万。

  温诚啊,

  你说

  这天下剩余百姓家中,加起来有没有千万两银子?”

  听闻此言,温诚瞳孔骤然收缩,

  只觉得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连忙道:

  “老爷,国朝百姓万万且藏富于民,必然是有的。”

  “有个屁。”

  朱元璋言简意赅,

  “朕当年在老家时,整个太平乡孤庄村,

  也就刘德与刘继祖两位老爷家中有些钱粮,其余百余户,不倒欠就不错了。

  大明与民休戈,兴水利、修沟渠,俨然是一副太平盛世,但百姓手中的银两却没有多少。

  看看京畿八县,若是没有商行带他们赚银子,

  多少村庄都要荒废,让他们拿出十文钱,都能要他们的老命。

  只可惜,朕不能与天下人为敌,无法将那些大户银钱尽数抢夺,

  否则黄河治水不过千万两,

  将整个开封大户刮一刮就足矣,何至于朝廷出钱。”

  温诚扑通一下跪倒在马车中,瑟瑟发抖。

  原本能与陛下隐秘出行的窃喜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到这等陛下心迹,让他心神紧绷,

  此话若是传出去,整个天下又要大乱了。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冷哼一声:

  “起来,到地方了。”

  温诚连忙爬了起来,不停地擦拭额头冷汗

  “礼金准备好了吗?”

  “回禀老爷,已经准备好了.”

  温诚从车座下拿出一个小木盒,捧在手里。

  “嗯”

  马车缓缓驶进下城新天街,

  这里距离聚宝门很近,是一些外地商贾来到京城,第一个散货的地方。

  一进入这里,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商铺,

  锅碗瓢盆、瓜果蔬菜等一应用度样样皆有,

  不少商贾会来到这里采买,再带回中城、上城去卖,赚取差价。

  马车摇摇晃晃,朱元璋掀开车窗,

  看着周围人声鼎沸的模样,坚硬的脸庞一点点柔和。

  很快,他看到了不远处一个门头,那里摆放着几个巨大花篮,洋洋洒洒的红色纸片铺陈。

  门口有十几人站立,前后忙活、接待客人,一股喜气开始弥漫。

  马车停稳,朱元璋理了理衣物,起身走下马车,

  打开帘幕,喧闹声在这一刻涌入耳廓,

  他抬头一看,匾额上挂着大红花,“李氏牙行”几个大字尤为显眼。

第764章 李老爷大驾!

  “呦,这位老爷许久不见,快快请进,敢问是哪家掌柜?”

  毕云站在门口,

  见从马车上下来的两人气度不凡,身上隐隐有一股威势存在,

  连忙迎了上来,稚嫩的脸上也带上了娴熟笑容。

  朱元璋在原地站定,上下打量着眼前孩子,

  十六七岁的年纪,相貌平平无奇,但一双眸子炯炯有神,最为显眼的是其黝黑粗糙的皮肤,像是干惯了重活。

  他身上还穿着一件朴素灰色衣裳,胸口位置有“李氏牙行”四个大字,

  绣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

  朱元璋笑着指了指:“字是自己绣的?”

  毕云一愣,低头看了看身上衣服,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大方方承认:

  “这位老爷,小店刚刚开业,能省一点是一点。”

  朱元璋点了点头,提醒道:

  “刚开业的小店是该省,

  但人靠衣裳马靠鞍,不该省的地方绝对不能省。

  做生意出门在外不能寒酸,

  你穿这等衣裳出去拉生意,会被人轻视,还要费尽心力解释,徒增困难。”

首节 上一节 1681/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