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682节

  毕云一愣,有些茫然地眨了眨眼睛,不知眼前之人是谁,为何又说这等话。

  不过他觉得,眼前之人应当是哪家的大掌柜,说起话来都中气十足,带着不容置疑。

  “这位老爷,我等小店卖的是省心、服务,注重内里,不注重外在。”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了看门头以及周围热闹场景,说道:

  “做生意最忌讳解释,

  像不远处的应天商行,

  他们穿着应天商行的衣服,旁人一看就知道财大气粗,绝对吃不了亏,可以直接谈生意。

  而你们去谈生意,旁人不知你的底细,也不知你的财力,

  你们每次解释都要费上一番口舌、精力。”

  “这位兄台言之有理!”

  几人看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掌柜在一旁含笑点头,慢慢走了过来。

  毕云一看他来了,连忙迎了上去。

  眼前之人是新天街最大的瓜果贩子,销路遍布应天城,

  李氏牙行很大一部分生意是依靠眼前之人,

  “陈老爷您来了,快快请进。”

  “哎~不着急。”陈老爷站在门口,看了看毕云身上装束,点了点头:

  “这位兄台说得对,今日之后就要将这身衣服换了。

  不说穿得气派,也要规整。

  李氏牙行这几个字要大一些,现在太小了,还歪歪扭扭。

  若是不知道你们的底细,与你们做生意,我也含糊啊,哈哈哈。”

  见两人都这么说,毕云也郑重起来。

  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

  但无论如何,眼前两位老爷总会比自己厉害。

  想明白了这点,他连忙向着两人躬身一拜:

  “多谢两位老爷指点,小人记下了,稍后小人就给掌柜说。”

  “哎~不用说了。”

  陈老爷笑着摆了摆手,而后看向身后。

  身后两名侍者连忙上前,将手中捧着的两个盒子递了过去。

  “赶快拿着,我从古道轩给你们定做的,与应天商行一个料子,只是款式有些不同。

  跟你们掌柜说,既然开了店,就不能像以前那般邋里邋遢,会被人看不起。”

  毕云接过两大箱衣裳,尚处在震惊之中:

  “多谢,多谢陈老爷!”

  温诚见到这一幕,眼中有些古怪,凑近了一些,低声道:

  “老爷,这李氏牙行的人缘不错啊,在场的看着都是非富即贵。”

  朱元璋扫了一圈,轻轻点了点头:

  “为人厚道,总能交上一些朋友,进去吧。”

  说罢,朱元璋便迈步往里走,温诚躬了躬身,端着盒子跟随。

  这一情景让陈掌柜看在眼里,若有所思.

  “这人是谁?”

  他看向停在门口的马车,虽然看着平平无奇,

  但他做瓜果生意,接触最多的就是车马。

  眼前这辆马车可谓是奢华内敛,仅仅是那两个大轮子,就值几十两银子,更何况上面还有精美雕刻。

  陈掌柜觉得,家中若是没有个万两银子,根本用不起这等马车。

  想到这,陈掌柜抿了抿嘴,跟了过去

  李氏牙行里面不大,只是寻常的三房小屋。

  进门第一眼便是挂在墙壁上的一个个小木牌,十分显眼。

  朱元璋停在木牌前,仔细打量。

  上面写着运送的货物以及要送达的时间,还有一些对车马的要求:

  “漕米二十,孟夏望日前抵淮安仓,需备双轮牛车三辆,牛具油毡悉备。”

  “茶百篓,旬日抵丹阳,备骡车五,驭者善山路。”

  “贡品荔枝三百筐,两日内速抵扬州,每五十里换马不换人。”

  朱元璋静静地看着,越看脸色越怪。

  他指了指上面的牌子,问道:

  “这些事不都是九江在做吗?”

  温诚落后半个身位,看着前方一个个牌子,脸色古怪到了极点:

  “老爷,您说的没错,这些生意大多是新马商行所做,难不成这李氏牙行也有通天的门路?”

  说话间,温诚若有所思地看向身旁的老爷,其中意味明显。

  “我并不知此事,是请帖送来后,咱才知道李武开店了。”

  “那小人就不知道了。”

  朱元璋看了看四周,屋内已经摆上了几张长桌,不少人坐在那里谈天说地,气氛喜庆。

  他又看了看通向后院的道路,

  能看到后院摆上了一个个大桌子,

  李武正双手夹着两张板凳,抱着一个大筐忙前忙后,满头大汗。

  “去,把李武叫出来,

  小店开业,掌柜不在前台躲在后院,成何体统。”

  温诚连忙点头,窜了过去。

  在他离开后,两名护卫立刻上前,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等情形让跟随而来的陈老爷面露震惊。

  那两名护卫手掌粗大,上面全是老茧,裸露在外的半个手腕还有几道伤疤,一看就不是好惹的。

  他站在原地,迟迟没敢上前,在心里来回嘀咕:

  “这人是谁?莫非是中城哪家商行的掌柜?怎么如此大的排场?”

  不多时,掌柜李武急匆匆地从后院跑了出来。

  他身上也穿着李氏牙行的衣裳,只不过破破烂烂,被洗得发白,一看就是原本的衣裳。

  他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柜台前之人,眼睛都亮了起来,连喊带叫地窜了过来:

  “李老爷!您来了!”

  见到他,朱元璋终于露出了笑容,上下打量一番,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错,一年未见都已经成了掌柜。”

  李武站在原地嘿嘿直笑,不停地挠着头:

  “李老爷,这一年忙,赚了些小钱,这才盘算着开个小店面,以后生意也好做。”

  朱元璋频频点头:

  “你人能干,是个赚钱吃苦的好手,

  但以后就是掌柜了,要做掌柜应该做的事。

  看看外面,这么多人前来围观,你总要接待一二。

  不论能不能做成生意,多认识一些人也是极好,

  等你日后发达了,凭借这一面之缘,就能做出不少生意。”

  李武听得很认真,脸色来回变换,有些局促,又有些拘谨。

  他自问不是当掌柜的材料,也不知该做什么,

  这么一说.他觉得十分有道理。

  “李老爷,您说得对,是我太蠢笨了,不知该干什么,我这就去门口。”

  “嗯”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挥手。

  一旁的温诚上前一步,将手中木盒放在身前:

  “李掌柜,接礼吧。”

  李武愣在当场,看向朱元璋:

  “李老爷,您人来小人就已经万分感激,怎么还带礼物。”

  “哈哈哈哈。”朱元璋大笑出声:

  “乡里田间但逢喜事还要拿一块肉,

  在应天城中,怎可忽视礼数,

  拿着,用得上。”

  几次劝说,礼物这才战战兢兢地接过木盒,入手感觉沉甸甸的。

  “李老爷,这东西这么重,太贵重了。”

  “不贵重,打开看看。”

  “好。”

  李武将木盒放在柜台上,将其打开,眼睛略有瞪大。

  一旁的掌柜们也凑了过来,踮脚查看,看看是什么礼物。

  朱元璋上前,沉声道:

  “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账。

  账做好了,哪些生意该做,哪些生意不该做,一目了然。

首节 上一节 1682/18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