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第95节

  这次李秀成比历史上还惨。从渡了长江在江北登陆,就没抢到过粮食。

  皖北圩子密布,哪个都不好打。就算费劲巴力打下一个,一个圩子能有多少粮啊,二十万大军不够塞牙缝的。城市就更难打,一旦顿兵坚城之下,湘军再扑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往西有湘军主力堵截,李秀成率大军一路向北,居然所有地盘全部坚壁清野,建满了圩子。待兵至寿州,已经粮尽,部队哗变,散伙了,散伙了……

  胁从溃散,李秀成率主力仓皇南逃,跑了。

  邵全忠算计了下时间,赶回凤阳,“走!出发去四川!”

  一万六千大军上船,在口岸铺换乘蒸汽货轮,海昌号打头,溯长江而上,奔四川而去。

  刚行至熟悉的无为江面,发现江面上密密麻麻,千帆竞渡,正赶上李秀成败兵渡江回南岸。

  “呦嚯,这都能让我赶上?马汉,开炮,揍他丫的!”

第156章 目标安顺场

  第156章 目标——安顺场

  马汉当军舰舰长,可比廖容合格多了。

  邵全忠战斗的命令发布,马汉指挥有方,经过他的培训,船员也比过去更熟练。主机前进三、后退三,仅仅一分钟,海昌号就完成了转向,侧舷的炮就打响了。

  可是,刚打完第一轮炮,还没等检视战果,马汉紧急指挥海昌号,又把船头转回来了。

  邵全忠不明所以,江上那么多船都是战功,打啊。

  打不了了,赶上百年不遇的洪峰到达,洪流已经过来了。

  邵全忠部的船都是超过一千五百吨的大船,海上一般的巨浪都不怕,更不怕长江上的洪峰。

  李秀成的渡江部队可倒了霉了,小舢板一个个被洪峰掀翻,江上损失了两千人。李秀成只带着三万最精锐的亲军到了南岸,十万饿得发晃的普通士兵被隔到了北岸。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邵全忠下令,“靠岸,抓俘虏!”

  “南岸北岸?”

  邵全忠对马汉的严谨表示愤怒,“当然是北岸,柿子捡软的捏,咱们去南岸跟李秀成的精锐拼命么?”

  俘虏不用抓,听说投降给饭吃,全体都坐地下交枪了,一个跑的都没有。

  邵全忠挠头了,这一下子添了十万人吃饭,我还怎么去四川啊?

  想了会儿,“恒忠,你带左翼四营押着俘虏去海陵,我干爹那儿有粮,吃他去。叫邵伊古派人挑强壮的去徐州开矿,剩下的让干爹处理,咱不管了。”

  出兵四川的淮军一下子少了六千人,不明真相的吃瓜士兵们都有点担心。剩下一万人,还能打过石达开么?别没抓到石达开,被人反推了。

  只有邵全忠信心满满,我就是自己去——那不行,至少得带上田大哥,这石达开就一定能收来。

  你们是不知道石达开现在面临的局面……

  为了运淮军这一万六千士兵,尤四海派出了十艘蒸汽货轮,运盛一号到运盛十号全体出动,连长江货运都暂停了。

  这损失得十万银子以上,尤家场面大,够狠,居然还是不收钱。

  收嘛钱啊?以前的奉献,已经给尤四海换来了举人出身和县令官职,举人这玩意可花十万银子也捐不来啊。

  你没看见邵全忠火箭一样的升官速度?胡雪岩怎么发的?人家现在投了左宗棠,有两千万白银,比尤氏富裕多了。

  左宗棠就那么一个,咱这边有邵全忠啊。尤氏已经下定决心,抱住邵全忠大腿不放松,跟着邵老大有肉吃啊。

  邵全忠并没有给邵恒忠留船,让他走陆路押运俘虏去海陵。

  陆地上各圩子里都有粮,那是邵全忠的地盘。不够这些俘虏吃饱的,吃半饱维持走到海陵就够用了,海陵有的是粮。

  马汉对运兵船一下子空了六千人相当不理解,你这不是浪费运力么?

  邵全忠拍拍他肩膀,“小马,等回来的时候,你就嫌运力不够了。走了六千人啊,空出来的位置不一定够用。”

  马汉跟邵全忠同岁,比他小几个月,叫小马没毛病。

  话说马汉奉命“借调”到大清,来的路上就开始主动学中文。

  从华盛顿出发绕巴拿马陆路穿地峡再到旧金山一个月,从旧金山到上海一个月,他就跟通译学差不多了。

  马汉可是比埃默里更优秀的优等生,人家能精确地每次考试都考全校第二,这可比考第一更难…..

  这又半年多过去了,马汉已经成为比在南海海面不幸故去的亨利.华尔更厉害的大清通。

  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直接就叫马汉,他甚至知道这是一位宋朝的公职人员的名字。

  马汉知道邵全忠一定是有什么没告诉他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也不问,指挥船队走就是了。

  船至宜宾,入岷江,至乐山,已经开了二十天,马汉说啥不干了。

  “报告长官,大渡河的水文情况不明,看现在的河流状况,不宜通航一千五百吨级的船只,走到半路,有搁浅的危险,请部队在乐山下船行军。”

  邵全忠从善如流,“那什么你们下船吧。”

  然后,田星、海青带着侦缉队两个行动队下船了。

  “剩下的人,在船上等着。”

  “长官,有小船接应么?”

  “没有。”

  “那等啥啊?”

  “我夜观天象,大渡河会涨水。”

  马汉挠挠脑袋,对邵全忠大搞神秘主义表示不满。

  你又没有去大渡河上游观察气象,在这好几百里外观什么天象,就能判断出上游会来洪峰涨水?这也太不靠谱了。

  邵全忠会夜观天象么?会个屁。

  识天文地理是名将的本事。邵全忠吧,是个合格领导者,算不上名将,不会这门学问。

  将来要是有了庞大的参谋部,肯定有专人负责气象情报,现在当然没有。

  邵全忠靠的还真是神秘主义。他清楚知道,石达开被困大渡河,就是因为华夏的龙王不保佑信洋教的。石达开渡河,正碰上大渡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还连续好多天,没过去。

  田星和海青领着人消失,不知道干嘛去了,海昌号和运盛船队就停在了乐山。

  一停就是十天,大渡河没有丝毫涨水的迹象,后续运粮的蒸汽船运盛十一号倒是到了。

  乐山这里供应不了一万大军的粮食,邵全忠早有准备,自己运。

  蒸汽船带来了意外的消息,淮军因为“击溃李秀成二十万北征大军”,“活捉李秀成十万部下”两项大功,又被封赏了。

  咳咳,邵全忠有点囧,我基本什么都没干好吗?李秀成大军是因为缺粮自己崩溃的,俘虏是赶上长江发大水,顺手抓的啊。

  这就是邵全忠不如乔松年的地方了,人家对官场可比他了解。

  乔松年上的折子也没说谎,是这么说的。

  淮军将领吴子义、乐森未雨绸缪,在皖北道辖区大建圩子,坚壁清野,造成李秀成大军无处觅食,士气跌落到极点。

  邵恒忠军容严整,携带的格林快炮威力无双,军至寿州,李秀成望风而逃。

  李秀成率部渡江期间,遭遇淮军海昌号代理舰长洋将马汉的炮击,船只大乱,被洪水冲走,邵恒忠部以六千部队对阵江北岸十万太平军,取得大胜,将对方全部俘虏。

  就问你是不是都是事实?李秀成北征大军是不是被淮军抓的吧,十万俘虏为证啊。

  湘军都在雨花台被李秀成打得损失惨重,胆战心惊。淮军一出手,李秀成二十万北征大军冰消瓦解,只跑回去三万,是不是事实?

  朝廷看到这个战报,真的被震惊了,这淮军也太能打了,这功劳大了去了啊。

  当然没抓住李秀成是个遗憾,俘虏的太平军也不是精锐,都没有屠杀的价值,全拉去劳动改造。但人数多啊,那也得赏不是?不然何以服众啊?以后谁还给朝廷拼命啊?

  上次的封赏,只照顾了邵全忠,宋老三跟着喝汤,这次可是普惠。

  乔松年以漕运总督加右都御史衔,升了一级,成了从一品大员。

  邵全忠擢安徽布政使,晋一等轻车都尉,邵树才爵位不能比儿子小,授一等轻车都尉。

  邵全忠已经可以穿二品文官官服,也成了准封疆大吏。好像不久前,他还恭喜干爹荣升江宁布政使呢,现在他自己也是布政使了。

  邵恒忠擢宿州知州,武将跟邵全忠一样破天荒封了文官,都追上张之洞这个举人出身的了,属于大幅度大跨越升官。

  洋将马汉升副将,吴子义、乐森坚壁清野有大功,吴子义升寿州知州,乐森升亳州知州。

  邵全忠被意外的封赏砸得直蒙。这是啥?这就叫天命,运气也是能力的一种。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这边封赏的消息一出,大家一起欢呼,然后,大渡河发洪水了。

  邵全忠意气风发,“来人,开船,目标——安顺场。”

第157章 驱虎吞狼

  四川宁远府,越西厅,马鞍山。

  华夏有三十六个叫马鞍山的地方,此马鞍山位于大渡河南岸,现代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境内。

  湖南巡抚、赏头品顶戴、赐花翎、太子少保骆秉章率一万湘军精锐驻扎于此。

  骆秉章是湘军宿将,深谙军略,马鞍山扼制了太平军石达开部通过越西山小径获得后方补给的通道,乃兵家必争之地。

  再有一天,湘军就能追上在紫打地的太平军。

  “朝廷廷寄到!”

  海青一身太监标准打扮,昂然进入骆秉章的大帐。身后是他师傅老太监童林,再后面,八个技勇太监,全部身穿黄马褂。

  骆秉章接旨。这份廷寄可是真的,只不过是给邵全忠那份,但里面提到了两家交换战区的事情,给骆秉章看也适合。

  “命骆秉章部即刻赴金陵,参与围城。”

  骆秉章都七十岁了,可谓老奸巨猾,立刻就理解了朝廷这份调令的含义。

  这是曾伯涵打压淮军的小心思嘛。曾帅这个加兵部尚书衔的两江总督,在朝廷里关键岗位上,还是有人的。

  不过从大义上讲,灭洪秀全确实比灭石达开优先得多。

  骆秉章对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和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不大信任淮军的战斗力。

  不过即使淮军被石达开打败了也无妨,只要金陵拿下,湘军主力腾出手来,流窜没有根据地的石达开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不足为虑。

  想通了这些,骆秉章欣然接旨,命部队立刻开拔。

  至于淮军能不能及时赶到马鞍山接过这里的防务,石达开不会不会因此获得补给变强——哼哼!我不管,淮军败了才好,曾伯涵不就高兴了?咱们湘军得保持一致嘛。

  反正石达开这个流寇再蹦跶,最终也逃不出湘军手心。

  …………

  紫打地,大树堡,石达开营地。

  紫打地是大渡河河道七场之首,后来才改名安顺场的。邵全忠不知道,不过好在从乐山雇的本地向导是知道的,也不驳这位将军的兴致,反正把船队带到这里就好。

  石达开背手望着滚滚大渡河,愁眉不展。

  他手下本来确实有四万人,可自打骆秉章占了马鞍山,断了自己的后路粮道,军中缺粮已经相当严重。

  只能保证自己的七千精锐吃个半饱,一路上胁裹的大军就顾不得了。然后,四万人就散伙了,都跑了,跑了——

  现在紫打地这里,只剩下饿肚子的七千精锐老营了。

  当然,骆秉章还不知道自己粮缺到什么程度,更不知道,大渡河突然涨水了,自己过不去了。不然一旦打过来,自己就要困死在这个死地了。

首节 上一节 95/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