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岁濠州发生旱灾,让家里的田地颗粒无收,父母兄长先后去世之前,
他也一直帮著父母打理田地。
所以对于水稻自然不陌生。
大明的水稻稻穗颗粒非常小,大概只有眼前稻穗的一半,而在数量上更是远远不及。
一株水稻结的稻谷,恐怕不足这里一株稻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这些就是你们最新培育的品种吗?亩产能多少斤啊?”
季赫开口问道。
“今年秋季稻一季是876公斤。”
“只有800多公斤?我听说试验田都有1000多公斤吧。”
“季总说笑了。”
周主任笑道:“能达到1000多公斤的试验田也很少,往往都是特别情况。而且现在想单靠育种突破产量还是非常困难,所以最近这些年育种方向都以抗病抗灾的方向发展。”
“原来如此。”
“矣,老先生对种地也感兴趣?”
周主任注意到朱元璋蹲在地上,正摸索著稻穗,原本平静的脸上似乎充满了激动。
“小时候种过地。”
朱元璋慢慢平复了心情,站起来又恢复了之前的从容,轻声说道:“以前的稻穗都很小,结的也不多,小时候总吃不饱饭,现在看到这样的稻穗,让我很感慨。”
“是啊。”
周主任亦是感慨万千道:“袁老也说过,那时候吃不饱饭,是要饿死人的啊。”
说罢他又满怀希望的看著那稻田里的穗花,笑著说道:“不过现在终于不会这样了,虽然常规稻还不能达到杂交稻的要求,但杂交稻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研究所的毕生心愿,就是完成袁老的遗愿,研究出更大更高更多的稻穗,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袁老这位领路人虽然走了。
但留下的,却是无数农业学子,前仆后继,继续朝著他的梦想前进!
禾下乘凉的梦。
终有一日。
我们会走向那一天。
第75章 青天大老爷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底,太子殿下以雷霆之势,扫平朝中胡惟庸党羽。
数日功夫,他下令处死胡惟庸为首的数余高官。
这些官员或是贪污受贿数额巨大,或贪赃枉法残害百姓,或侵吞国家利益,
比如赈灾粮款,罪不容诛。
他们的家人也皆被流放。
但这还只是开胃菜,因为后面还要继续深挖,把胡惟庸党羽扫得一干二净,
所以还有大量的官员尚未处置。
事实上按照朱标的估算,这次光要处死的官员怕是得上百。
而剩余的数百名官员,至少也得是罢官、流放、坐监的下场,并且还牵扯了不少没资格上朝,或者外地的地方官员。
只不过要继续深挖并不是那么快的事情,因而先把胡惟庸处死以震镊天下,
再继续抓捕牵连之人。
“该回去了吧。”
临近新年,朝野上下都仿佛平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乾清宫内,朱棣依旧躺在书房的长椅上,他现在有点焦躁了,虽然有没联网的手机和平板玩,但已经没什么意思。
“是时候把石碑移回去,跟那边联系一下了。”
朱云峰也想走。
马上就过年了,他得回尚峰山。
“嗯。
朱标就说道:“那先去看看吧。”
三人随即来到乾清宫外广场,屏退了侍卫们后,他们下到地宫里。
朱棣兴奋地第一个走过去,将石碑稍微移动一下归位。
“滋滋滋!”
忽然他感觉到手上一麻一痛,瞬间倒退好几步,骇然地看著石碑。
朱云峰异道:“怎么了?”
“这石碑好像长了刺。”
朱棣惊魂未定道。
“有电吧。”
朱云峰用食指尖碰了一下,果然感觉有刺痛,便摇摇头道:“估计那边正在充电呢,能量可能传输了过来,以前没有这种感觉,很可能就是工业电,现在过去的话,咱们直接要被电死。”
“那怎么办?”
“等吧,反正这边石碑已经归位,他们那边会过来的。”
“哎呀,还得等多久,父亲母亲不会在那边过年吧。”
朱棣情绪略显焦躁,已经快抑郁了。
没有网的日子难受啊。
“还是先回去处理一下国事吧。”
朱标摇摇头道。
三人只能又回到了乾清宫书房,反正离得不远,就几步路的事。
事实上现代离大明也不远,就摸个石碑的事,比从乾清宫到交泰殿还近。
可一旦没有能源,那就是天地的遥远,只能等那边把电充好再说。
朱棣原本要回现代的高昂兴致一下萎靡不振,跟抽不到烟的老烟枪一样瘫软在长椅上。
朱云峰其实也差不多,毕竟没几个现代人能接受没有网,没有现代方便生活的世界。
不过他比朱棣好的一点在于对于大明的未知还是很感兴趣,因而倒也勉强能坐得住。
回到书房后,朱云峰看著最近上奏的奏折,摇摇头道:“一堆破烂事,每天要做那么多事,真是会累死人,等老祖宗回来了,早点建内阁吧。”
“其实我倒乐在其中。”
朱标笑道:“看了一下查出来的证据,目前够得上处死的也就一百来人,他们的家人流放,加上其余犯官以及他们的家属,涉案人员也就数千人,而且处死的人很少,其余多是流放、坐监以及罢官,比后来父亲造成的影响小了太多,而且如今上的奏折,多是举报胡惟庸案或者称赞我英明的折子,连李文忠都上书胡惟庸罪有应得,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
“那是,权力捏在手里肯定不一样,现在你可是真正的大明皇帝。”
朱云峰笑了笑道。
“对了,这是我对六部以及御史台其余各个主要部门的安排,你觉得如何?”
朱标把拟定好的名单拿给他。
虽然他已经准备了一部分官员进行替代,但这次涉案官员非常多,除了中央的官员达近三百人要处置,地方上很可能也要出现波动。
因为胡惟庸可不仅仅在中央朝廷安插亲信,在地方上很多布政司、州府衙门也有他的党羽。
所以到时候还得进行很大变动。
毕竟朱标也不知道哪些人会被查出来,目前就只能先把中央的空缺补上,等地方上有了缺额再想办法替补。
朱云峰把名单接过来,太长了,懒得看,就问道:“你怎么平衡淮西官、浙东官和故元官?”
朱标沉吟片刻道:“中书省六部各取其二,其余浙东官稍微多一些。”
“不行。”
朱云峰摇摇头:“中书省六部当中淮西官与浙东官可以多一点,让他们人数差不多就行,互相牵制,但下面那些官员大都应该选取政绩出色的故元官。”
“为何?”
“因为老祖宗要看的是朝堂局势平衡,故元官没有形成集团,也没有领头人,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他们多是实干出身,追求政绩,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多安排一些,至于淮西官和浙东官,他们的官场生态可以在高位,互相争斗以不威胁皇权,这样上面形成角力,下面也有人做事,而且还能扶持一小帮故元官与他们三足鼎立,朝堂局势基本上就能平衡了。”
“原来如此。”
朱标这才明白朱云峰的用意。
“报!”
就在这个时候,毛骧进来单膝下跪道:“殿下,我们已经对胡惟庸府进行了查抄。”
“抄家我还真没见过,一起去看看不。”
朱云峰笑了笑道。
“你去吧。”
朱标摆摆手:“我得处理剩余的事情。”
他脸色略显憔悴。
不是人人都是朱元璋那么丧心病狂到处理了胡惟庸后能每天处理二百多封奏折,四百多件国事。
就最近几天下来,朱标已经忙得够呛,所有的事情都要他处理。为此他不得不从上午到晚上一直召见朝臣,处理奏折,批阅国事,可谓焦头烂额。
朱云峰虽然偶尔也会给他出点主意,帮忙看看奏折什么的,但也就在旁边看看,真做决定还是得他自己,因而实在没什么心情去看胡惟庸府。
“老四,你去不去?”
见朱标不去,朱云峰问朱棣。
朱棣无精打采地道:“不去,我就在宫里等。”
“行吧。”
朱云峰知道他在等什么,就点点头道:“我去看看。”
他随即出了宫。
胡惟庸府就在皇宫西南角,出了西华门往南不远就到了。
在诸多仪弯卫的簇拥下,朱云峰大摇大摆地穿过大通街,来到了这栋连绵豪宅门外。
此刻大门打开,内外侍卫把守,他跨入其中,就看到进门就是个巨大的庭院,庭院十分宽敞,有影壁,有草坪,林木森森,绿化非常不错。
从前庭顺著青石板铺成的道路穿过两侧花坛、林园以及一道拱门院墙,走了近百米才到气势恢宏的前厅。
前厅挂满了名人字画,摆了很多名贵家具。
再自前厅至中庭,过中庭到了后院,才发现这般奢华,有假山、池水、拱桥、竹林,各类偏厅、侧房、亭阁、楼台不计其数,甚至连养马的马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