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120节

  “除太子外,宗室与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陛下立下的诏书!”

  吴伯宗正义凛然道。

  “你想问政?”

  朱元璋问朱云峰。

  朱云峰摇摇头:“不想,真就是刚睡醒,闲得无聊问一句。”

  “以后吴王问什么,你们就答什么!”

  朱元璋看向诸多大臣道:“尔等可知,朕病重之时,就是由吴王辅佐太子监国,胡惟庸亦是吴王令人暗中调查查到的罪证。你们当中,甚至很多都是吴王举荐提拔。”

  众人心中一凛,以前只觉得吴王殿下跟燕王殿下就是太子身边的吉祥物,每天都跟在太子身边,现在才知道吴王居然是为太子出谋划策之人。

  一时间个个汗颜,忙拱手说道:“是,陛下。”

  “嗯,告退吧。

  朱元璋摆摆手,又道:“云峰,跟朕来。”

  “喂喂喂,老祖宗,干嘛呀。”

  朱云峰跟著朱元璋进了大殿,等没人了才抱怨道:“我真就是随口问问,嘴贱,下次不会了,有必要这样吗?”

  “哼。”

  朱元璋轻哼道:“既然你这么喜欢问,那就让你问个够,多给你找点事做,

  也免得整日无所事事,以后每天上午来这儿开朝会吧。”

  我焯。

  朱云峰浑身一颤,现在真恨自己嘴贱了。

  他开公司开得好好的,眼瞅著赚大钱了,凭什么过来给你打工哦。

  “不来,起不来床。”

  朱云峰翻著白眼拒绝道。

  “那就下午来。”

  朱元璋带著他去了书房,坐到书桌后道:“反正你闲著也是闲著,些许小事,帮忙出谋划策一下有什么。”

  朱云峰明白了。

  这内阁搞起来了,但缺少能够提供建言的人才。

  虽然老朱已经见识到了后世的东西,也看了史书,知道应该做哪些政策,如何调整。

  可在见识多广方面,还是差了太远。

  毕竟朱云峰已经接受了二十多年现代信息化冲击,而朱元璋和朱标才几个月,积累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他们已经能够自己制定政策,然而其中的细节,以及不同时期产生的后果却无法预测。

  因而需要个人给他们把把关。

  好嘛。

  自己要当阁老了?

第85章 活阎王与活菩萨

  书房内,朱元璋坐在书桌后。

  朱云峰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比较随意地倚靠在上面。

  季赫在负责处理公司的事,朱棣在家里打游戏,朱标跑去皇庄视察农业去了。

  恰好朱元璋在处理国事,朱云峰跑过来,这壮丁不拉白不拉。

  老朱笑嘻嘻地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刚好帮我参考参考,大明南北分裂严重的事你知道吧。”

  “这事啊。”

  朱云峰来了兴趣,说道:“当然知道,这可是您最大的功绩之一呀。”

  “喉。”

  老朱叹气道:“自金人南侵,淮河以北大片江山沦落,南宋偏安江南,以至于南北自此分裂。蒙元看似统一,实则加速了这种分裂,以至于如今南人北人互视为仇寇。”

  “嗯。

  朱云峰点点头,这一点他是知道的。

  后世有人为了抹除老朱的功绩,就说蒙元才是弥补了这种分裂,朱元璋只是在蒙古人的基础上捡了便宜,实际上是扯淡。

  因为蒙古人搞种姓制度,一等人蒙古人,二等人色目人,三等人汉人,四等人南人。

  这其中的汉人就是北方汉人,南人则是南方汉人。

  把北方汉人的地位高出南方汉人一等,这怎么可能有利于弥合南北统一呢?

  以至于元人孔克齐在著作《至正直记》记载:

  盖讥色目、北人来江南者,贫可富,无可有,而犹毁辱骂南方不绝,自以为右族身贵,视南方如奴隶。然南人亦视北人加轻一等,所以往往有此消。

  意思是南方人讥讽北方人穷,北方人讥讽南方人是奴隶,双方互相轻视敌对,更加加剧了这种分裂情况。

  等到大明的时候这样的问题非常严重。

  民间南北分裂就算了,官场上分裂也非常严重,南人做官多,排斥北人,以至于官场上北方人非常少,就算有北方人,也被南方人抱团排挤。

  今天朱元璋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想找一个解决的方法。

  而历史上他做的是更改南北更调用人之法。

  把南方人都派去北方做官,把北方人调到南方做官,想以此让南北官场先融合。

  同时也能防止北人治北人,南人治南人,导致更加分裂。

  但这显然治标不治本。

  因为南北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

  经济、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导致南北割裂严重。

  后来的南北榜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他不得不找朱云峰问问,看看有什么好主意。

  “你有什么办法吗?”

  朱元璋问。

  朱云峰想了想,思考了很久,才出声说道:“办法有很多,比如迁南方富户去北方,多在北方创建学堂,倾斜教育资源,尽量平衡南北的教育、经济差距。

  但说实话,都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没有询问,而是看著他,静等下文。

  朱云峰继续说道:“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构建民族认同,把南北汉人真正融合在一起。说实话,后世对于民族主义争议很多,我不评论。但在古代,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因为古代民众缺乏教育,对自己的由来和身份往往被上层权贵统治和给予。五胡乱华后,胡人把汉人当猪狗。很多汉人就真的把自己当猪狗和奴隶了。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但仍然有大批汉人前仆后继,坚守者民族本心,不愿意被胡人融合,牢牢守住底线。”

  “冉闵的杀胡令先不提。”

  “北方胡人肆掠,衣冠南渡,延续汉人文明。刘贵只是说了一句汉人的命只值一铜钱,就被高敖曹追著砍了几条街。”

  “这就在于大汉先赋予了汉族共同体这个身份,有了最初的汉人民族这个价值观。”

  “到了大唐时期完善了汉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感,西域行商胡人施舍大唐乞弓,乞弓都觉得羞耻。”

  “在汉人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仍然不放弃汉人身份,将血脉和民族融入到上层胡人当中,汉民族这才能屹立不倒。”

  “我们不推崇汉族高人一等,可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这就是价值共识,不说所有汉人,只要把南北绝大多数汉人的民族认知提升上来,就不会分裂了。”

  民族主义浪潮在二十世纪初大量觉醒,激进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不可取是共识。但民族主义不是民粹,是团结民族的重要价值观。

  古代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系统性建设。

  只是大汉、大唐、大明国家强盛时期,民族自发性有荣誉感。五胡乱华、南北朝、金、蒙、清,等胡人猖时期,民族自发性团结抗争。

  现在正处于明初,蒙元刚刚结束。在民族构建与认同感上,汉人还没有从蒙元的分裂当中走出来。

  如果不加干涉的话,恐怕要很久才能弥合。

  因此这个时候,正是重新构建民族认同,把自金人南侵,蒙元灭亡汉人江山之后南北民族割裂现状进行修复的好时机。

  听了朱云峰的话,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所谓民族主义在古人的思维当中是没有被具象化,也就是将具体含义诠释出来的,因为这个词汇以及意义是近代产物,

  但没有被具象化不代表没有这个思想和概念。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其实就是最早的民族主义思想。

  因而朱元璋能够迅速理解民族主义是什么意思。

  只是怎么构建,如何重塑,就不是他能够想得出解决办法的了。

  毕竟历史上他只能用很粗暴的处理方式。

  比如南北官员调任,南北榜案处死大量阅卷考官安抚北方考生,南北卷,强迁南方富户、百姓至北方等等。

  虽然这样做能有利于南北融合。

  但怎么说呢?

  过程当中死了很多人。

  这对大明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有什么办法做到吗?”

  朱元璋消化理解了民族主义之后,开口询问。

  “这得从教育、法制、经济上入手。当然,也不是没有捷径。”

  朱云峰想了想,然后又道:“最快的方式其实是塑造意识形态,我们国父孙先生提出的三民纲领就是影响极大的意识形态塑造。”

  “意识形态?”

  朱元璋又不理解了。

  朱云峰给他稍微解释了一下,然后说道:“其实老祖宗您喊的“驱逐胡虏,

  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就是个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塑造方式。”

  “您其实可以从这一点上著手,在教育上把五胡乱华、南北朝、金人南下、

  蒙元时期汉人遭受的屈辱作为必学课。”

  “然后树立民族英雄形象,把卫青、霍去病、祖逊、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事迹广为传播。”

  “不许北人南人称呼,统一称呼为汉人。再把蒙元故意分裂南北的阴谋公之于众,树立蒙元这个汉民族敌人,让南北汉人团结一心共同抵制。”

首节 上一节 120/1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