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22节

  朱云峰脸色不变。

  他没有因为得到朱元璋的夸奖而多高兴,反倒心事重重。

  死两个人可不是小事。

  虽然人不是他杀的,就他和季赫在李肆身上划拉的那点伤口,要是李肆不死,两三天就愈合了。

  但他已经骑虎难下,被迫做局。

  而且这个局也并没有多高明,反而处处漏洞。

  简单来说,整个局其实就是让朱元璋父子假扮张叁和李肆,让他们最后消失的地点不是在他家里,而是在离开派出所之后。

  这一点有好几个警察作证。

  只是为了掩饰容貌,朱云峰除了打了朱棣一嘴血以外,还让他们戴了帽子,出派出所也是低著头走路。

  好在那俩偷狗贼在作案的时候,大概率不会在监控下明目张胆,开车路过监控区域的时候应该也会下意识遮挡容貌。

  并且乡村地区监控画面,那像素低得可怜,看不清楚很正常,所以在监控方面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

  后面家属来找估计已经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乡村监控更新换代速度比不得城里,很多监控都因资金问题而老旧,保存时间不长,等那个时候早就没了张叁李肆来偷狗时的道路监控。

  如此应该能将张叁李肆过来时穿的衣服与在派出所警察看到的衣服不同掩盖过去。

  但即便如此,朱云峰也通过电话指挥,让他们从派出所离开之后,没有前往监控多的镇子,而是从派出所北面出来,绕过整个小镇,从没有监控的镇东北往镇中心而去。

  现在的乡镇都有太阳能照明灯和太阳能监控,很多监控也都有备用电源,即便停电了也能正常工作,所以朱云峰并没有奢望停电的时候可以大摇大摆。

  而镇中心那边有一个大超市,朱云峰把车停在了超市后面的监控盲区,前往超市购买了一些东西,以此来证明他一直处于监控区域下。

  买完东西出后,在超市背面的田里迅速接走了朱元璋父子,让他们躲进后备箱然后回家。

  沿途监控全都会清晰地拍到他的行动,除了在超市后面监控盲区开车停车的那短短几分钟以外,就没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这样一来,整件事情从外人视角看就会是这样。

  张叁李肆两个偷狗贼来朱云峰家偷狗,结果被发现,双方大打出手,户主朱云峰将二人制服,找来警察。

  可由于偷狗只是件小事,加之警察认为朱元璋父子在装疯卖傻,想要获得受害人赔偿,于是决定尽快结案,双方最终在派出所调解下互相不赔偿。

  接著朱云峰作为受害者做完笔录先行离开前往镇上超市买点生活用品,没有作案时间,有监控、超市人员和小票作证。

  俩偷狗贼则接受了派出所批评教育之后,离开了派出所,自此消失在茫茫人海。

  而且面包车、弓弩、毒针以及小母狗做为作案工具,也会被没收,省下了朱云峰还得处理面包车的问题。

  到时候就算两个偷狗贼的家属第一时间察觉到不对劲,马上报警,并且顺势找到蓝沙镇来,路上的监控都没有消失,可监控下也只会表现得很正常。

  当然。

  疑点肯定还是会有。

  朱云峰只有不到六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整个布局,根本无法做到细致入微。

  比如朱元璋父子的穿著长相与偷狗贼家属描绘的不符。

  他们在监控下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容貌。

  从派出所出来后他们又为何不去小镇坐车回自己县,而是绕开监控离开。

  消失的两人到底去了哪里等等。

  但等到那个时候,朱云峰早就已经把家里的一切痕迹都已经处理干净。

  两个偷狗贼尸体也被扔去了明朝喂狗。

  连尸体都找不到,真真切切地死无对证。

  到时候即便是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布局,基本上也算是完美犯罪了。

  唯一可惜的是朱云峰都没有犯罪,他是被迫的。

  结果就成为了帮凶。

  这让他上哪说理去?

  可没办法。

  那种情况下,敢告发朱元璋就是死。

  连带著季赫也一起死。

  到时候就不止俩偷狗贼被送去明朝喂狗,还有他们两个难兄难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朱云峰只能做出抉择。

  “那现在你可以保证,你们的国家不可能找到那块石碑,从而来到我大明了吗?”

  朱元璋反问。

  朱云峰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确定,这件事只要过去,就不会再引起官方的注意,而且我帮你们毁尸灭迹,又设计把你们的痕迹抹除,基本上算是从犯,你也可以相信我们了。”

  朱元璋盯著他看了许久,目光中略有些意味深长。

  这种东西其实说不准。

  朱云峰之前愿意帮,是因为朱元璋和朱棣手里有刀,之后又让季赫当了人质。

  但现在没有把柄,谁知道对方会不会出尔反尔。

  毕竟虽然朱云峰确实做了从犯,可这种能够在古代来回穿行的东西上交给国家,那立下的功劳有多大想都不用想。

  反正如果在大明有人发现那石碑,交给朱元璋,能够让朱元璋带著大明士兵去征伐秦汉唐宋,创建一番更加伟大的功业,那这个人必然要大大的赏赐,哪怕犯罪了也能赦免。

  似乎是察觉到了朱元璋的想法,朱云峰说道:“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皇权至上,赦免一个人只是皇帝的一句话。但现在新时代,国家依法治国,很难再这样了。而且网络信息时代,被发到网上,就要被大众舆论监督,没你想的简单。而且我和季赫也拿刀划拉了,虽然是被胁迫的,但也是犯法,只是罪责会比直接杀人轻一些。”

  “无妨,你是俺子孙后裔,是我老朱家直系后人,俺信得过你。”

  朱元璋说道。

  “那现在重新认识一下。”

  朱云峰便站起身,走到客厅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泛黄的族谱说道:“这份族谱一直是我家世代保留,我不叫虾仁,叫朱云峰,是朱元璋第二十七世孙,这是我家族谱。”

  说著他给了季赫一个眼神,季赫就连忙点头哈腰,谄笑地说道:“老祖宗您好,我叫季赫,您就叫我小季吧。”

  “你好小季。”

  朱元璋笑了笑,从朱云峰手里接过族谱,一边打开一边说道:“云峰,好名字。如此你也算是认祖归宗,我想要的你也已经清楚,你想要的俺也明白,双方各取所需,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

  朱棣也凑了过来看族谱。

  这份老族谱除了记载朱家坪第一代世祖朱慈焙如何逃难至此,并且开枝散叶,将每一位族人都登记在册以外,同时还往上倒腾祖宗。

  上面第一页就是老朱家能够找到的第一位先祖,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

  接著是朱元璋爷爷的爷爷朱百六,然后是太爷爷朱四九,爷爷朱初一,老爹朱世珍,第一页最下面才是朱元璋。

  然后到了第二页开头朱棣就有点绷不住了。

  上面明晃晃写著成祖棣。

  因为前面的几个人除朱仲八以外都是被朱元璋追赠了皇帝庙号的。

  如朱百六是明德祖,朱四九是明懿祖,朱初一是明熙祖等等,族谱上自然也要写清楚,只是没有那个朱字和明字。

  包括朱元璋写的是太祖元璋。

  而且族谱代数要么写几世祖,要么就是按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九祖来排列,可没有成祖这一说。

  所以这个成祖写在上面就很玩味。

  朱元璋早就知道了朱棣后面也是大明皇帝,似笑非笑地对他说道:“成祖,老四看来当皇帝干得不错,都能有成祖这庙号了,你的后人也孝顺,修的族谱把俺放在第一页末尾,把你放在第二页首个。”

  “那肯定的啊,永乐帝在明朝皇帝评分里仅次于明太祖,就算放历史所有皇帝都能排前十。”

  季赫想也没有想地说道。

  他本意是想拍一下朱元璋和朱棣的马屁,毕竟他之前是真去了一趟大明,看到了那宏伟的大明宫殿,充满了震撼,所以立场开始往朱元璋这边转移。

  但他却忘了一件事——朱棣可不是朱元璋钦点的皇帝,上位也不怎么光彩。

  朱云峰拧了他大腿一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道:“你这情商怎么考上公务员的?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一旁的朱棣,额头冷汗直冒,已经汗流浃背了。

第17章 朱元璋想易储?

  屋子里寂静无声,朱元璋没有再看朱棣,只是保持著似笑非笑的表情,继续低头翻阅著族谱。

  季赫也意识到了自己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识趣地闭上了嘴。

  朱棣只觉得脚底板凉意升腾,目光看向朱云峰,眼神可怜巴巴,投来求助的信号。

  朱云峰本想摇摇头表示爱莫能助,但想了想好歹自己也是朱棣这一脉,是他的直系先祖,不能见死不救。

  于是沉吟片刻,他对朱元璋说道:“老祖宗,每一代人的身份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包括我们朱家坪现在三百多族人,都能往上追查,确认无误了吧。”

  “嗯。”

  朱元璋就放下族谱点点头,这一点他其实是认可的,除了族谱以外,最开始朱云峰自己也说过他是朱家后裔。

  那个时候他可没有暴露身份,哪怕他说自己是朱元璋人家也不信,因此那大概率是真话无疑。

  除非朱家坪那位鼻祖朱慈焙造假,否则朱家坪的朱姓子孙身份是可以确定的。

  而造假这件事就更不可能。

  一是在清朝时期造假,表面上自认“陈姓”,暗地里却留暗本表明朱氏后裔身份,那无异于找死,嫌满清的屠刀杀得不够快。

  二是石碑。

  石碑可以确定确实是大明皇宫里的东西,出自那个地坑当中。

  这也就意味著那块石碑确实是随著吉王朱见浚去了长沙,明末随著吉王府崩塌到了朱慈焙手中,最后辗转来了朱家坪。

  这一点是做不了假的。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朱家坪这三百多号朱姓子孙,全都是他老朱家的后裔没错了。

  “既然已经确定,那我也算是认祖归宗了.......”

  朱云峰自己都觉得有点怪异,但还是继续说道:“老祖宗心里在想什么,我也明白,请老祖宗放心,我肯定是会竭尽全力帮助老祖宗,特别是朱.......”

  他看了眼朱棣,就改口说道:“特别是二祖也在这里.......对了,二祖确定是马皇后的亲生子吧。”

  朱元璋觉得不理解,说道:“这是自然,为何有此疑问?”

  “没有,就是一些野史说二祖不是马皇后所生,现在确定了就没有任何疑问了。”

  朱云峰就说道:“作为太祖和二祖的直系子孙,我们肯定要为大明江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到时候我会做大量准备,为大明江山的兴盛奠定基础。”

  朱棣顿时投来感激的目光。

  朱云峰被朱元璋重视,如果朱云峰愿意拉他一把,那么看在朱云峰的面子上,或许朱元璋就不会再揪著这事不放了。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却沉吟片刻,说道:“这件事先不谈,我一直都在想,我意属的从来都是标儿,怎么后来皇位又到了老四手里,靖难又是何事?”

  朱棣又后背开始发凉了。

  朱云峰苦笑道:“这件事真的说来话长,现在我觉得不是聊这个的时候,过段时间就把前因后果给您老人家说清楚。”

首节 上一节 22/1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