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91节

  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这几百人几乎全部被肃清,加上他们的家属、仆从、邻居、朋友,凑齐了大概三万多人的人头。

  朱云峰的马车停在了奉天殿外侧门,他下车后进入殿内,看到朱元璋正在大殿内看奏折,朱标则坐在旁边烤火。

  “才起来?”

  朱元璋警了他一眼,这小子太懒了。

  “老祖宗,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可以,精力旺盛,就非得要求别人也这么搞吗?”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废胡惟庸后,朱元璋每天可以批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从早上四五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几十年如一日,简直是机器人。

  但他能做到不代表别人也能做到。

  换个普通人像他这么搞,身体迟早要累垮,根本活不到71岁。

  “不要为懒惰找借口。”

  朱元璋冷哼一声。

  朱云峰翻了个白眼,跟这老登讲科学是真讲不通。

  “当!”

  “咚咚咚!”

  外面先是传来一声钟鸣,接著又是三声擂鼓的声音。

  “父亲,到时间了。”

  朱标说道。

  “嗯。

  朱元璋放下奏折站起身,徐徐向殿外走去。

  此刻钟鼓司的宦官已经鸣朝钟,敲朝鼓,文武百官分左右排序等候在广场下。

  广场上方高台上处已经放了一把椅子,朱元璋走了过去。

  “陛下到!”

  “陛下万岁!”

  随著唱礼官一声大喊,百官鞠躬行礼。

  没有下跪,也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以前有的。

  后来朱元璋嫌万岁万岁万万岁不好听,就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结果这么喊大家喊的不整齐,便又改了回去,把三声万岁缩减成一声。

  只有新年大朝贺一类才会是三声。

  “陛下有诏。”

  内使监监令王东举起圣旨,高声说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膺天命十二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近觉身体抱恙,需调养休息,怕倦怠国事,太子标仁明孝友,天下归心,今日起监国理政,燕王棣、吴王云峰辅之,望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臣等遵旨。”

  下方百官齐齐高喊。

  常朝与内朝不同,四品以下都没资格跟皇帝聊天。

  四品以上也是皇帝问了才会上去奏事。

  如果今天朱元璋没什么想问的,那就早点散朝,具体内容会在内朝谈论。

  所以很多时候常朝都是朱元璋颁发圣旨,告知百官事情的时候。

  下方诸多官员站齐,66岁的李善长为文官之首,立于最前方,其次则是一名50多岁,穿著绯红大袍的威严男子,正是左丞相胡惟庸。

  而在李善长对面则是武将之首李文忠,至于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将则并不在此。

  徐达坐镇北平,常遇春洪武二年就病逝了,汤和在山东练兵,其余勋贵武将也都各有镇守的地方,目前在京的勋贵只有几人。

  分别是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永昌侯蓝玉、南雄侯赵庸以及汝南侯梅思祖。

  也正是大量的明初功臣勋贵目前正在边境镇守,手中握有大量兵权,使得朱元璋必须想办法把兵权从他们手中夺回来,便确定了塞王政策。

  所以虽然朱云峰说分封制将来会危害到他的国家,但至少眼下朱元璋是不会取消这个政策,先以藩王取代这些勋贵再说。

  “有事奏事,无事退朝。”

  颁布圣旨之后,王东再次高喊。

  片刻后下方有人出来,向朱元璋奏事。

  朱元璋便一一处理。

  朱云峰和朱标、朱棣站在他左右两侧,跟三门神似的,让人直打哈欠。

  不过虽然发困,但朱云峰还是对朱元璋怎么处理国事的很好奇,便站在旁边认真听著。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

  东南有倭寇来犯,他说:“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河南夏秋遭灾,他说:“减免半年赋税,让当地官府治理好灾情。

  云南元人残部不安分,招大明的降军、藏匿大明的罪犯,他说:“让曹震和顾成清剿边境元人残部西番。”

  北方又有番人投奔,他说:“安置在边境,让徐达经营好北平,随时准备进攻北元。”

  基本上处理方式直白易懂,而且效率相当快。

  难怪明朝初期能够那么快稳定下来,杀那么多人也没事,合著老朱对国事的处理方式相当干脆。

  不过或许也正是需要这样,大明刚刚创建没多久,正是需要这样雷厉风行,

  哪怕粗暴了点,但也比磨磨唧唧,一道政令下达到执行要老半天强得多。

  早朝持续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天还没亮的时候朱元璋就宣布散了朝会,然后回了乾清宫。

  往常这个时候他会去吃早餐,然后批阅奏折,等到上午八九点钟再召集李文忠、李善长、胡惟庸、陈宁、曾秉正以及六部尚书等高级官员开内朝议事。

  但今天早上却并没有这样。

  回到乾清宫的时候,马皇后已经起来在那等著,而且穿的还不是凤服,而是朱云峰送的老年冬装。

  她觉得身上暖烘烘地,特别舒服。

  “妹子穿这衣裳还不错,端庄得体,也很漂亮。”

  朱元璋上下打量了一下。

  马皇后用了朱云峰送的护肤品,身上还有股香气袭来。

  听到老朱的话,马秀英捂著嘴笑道:“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哪还能说是漂亮。”

  “妹子在俺心里,一直是最美的。”

  朱元璋上去环住了马秀英的腰,目光满是深情。

  忆朱云峰浑身打了个寒颤。

  这狗粮撒的。

  “别贫了,孙儿在看著呢。”

  马秀英把老朱推开。

  她旁边还站著个粉嫩嫩的五岁小孩,正好奇地看著朱云峰。

  作为大明皇长孙,朱雄英很得朱元璋宠爱。

  不仅时常探望,亲自教导,甚至连皇子们的严苛军事化教育都不用。

  要知道朱元璋对儿子们还是非常严厉。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吴元年十二月,也就是朱元璋创建的西吴政权第一年,为公元1364年,他就让儿子们开始体能训练。

  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七个儿子,除了老五老六老七还不到三岁不需要参加以外,其余人都要参加。

  朱棣才五岁,就得跟著哥哥们穿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

  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才锻炼了现在的身体素质。

  反观朱雄英的待遇就强多了,根本不需要那么辛苦。

  只能说老朱区别待遇有一手,对儿子们严苛,对孙子倒是溺爱不已。后来朱雄英死了,朱允就成为了他的心头肉。

  当然。

  现在已经知道后来历史,朱充大抵已经从老朱的爱孙序列里剔除了。

  “我们过去吧。”

  朱元璋拉著马秀英,马秀英则拉著朱雄英。

  众人出了乾清宫,到了地宫里。

  朱云峰上去把石碑归位,朱元璋对朱标说道:“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我过去之后,大权就交予你了,你也别松解,我会时常过来的。”

  “父亲放心,孩儿必不负所托。”

  朱标说道。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切记,务必要让为父满意,不可妇人之仁,遇到该动手的时候,也需杀伐果决!”

  “是。”

  “那行,我先带你娘和你儿去看看身体如何。”

  说罢拉起马秀英摸向了石碑。

  马秀英非常好奇。

  她其实去过几次现代,但就是给朱元璋和朱标送饭,也没有多做停留,今天就要正式去了。

  朱云峰说道:“老祖宗,让季赫带您去大城市看看,长沙那边有几家不错的豪华私人医院,那边不要身份证,告诉季赫不要怕花钱,太奶的身体最重要。”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紧接著空间波动,消失不见。

  三人走了。

  朱云峰上去就把石碑移开,还摸了一下圆球,确定不能穿了之后才站起来,

  朱棣愣然道:“你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当然是让老祖宗多休息休息了。”

  朱云峰拍了拍手掌。

  朱标皱起眉头:“云峰,别胡闹了。”

  “没胡闹。”

  朱云峰笑道:“老登走了,以后大明就是您掌权了,您不高兴?’

首节 上一节 91/1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