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大汉,要从董卓做起 第116节

  因为饿死的人,也是粮食!

  所以杨彪知道,一旦真正发生大旱,那便是再多的粮食撒下去也不够!

  刘协便是将他们全都抄家,将地窖中藏着的粮食全部挖出来,也依旧不够!

  所以杨彪一半私心,一半大义:“真到了那时,便是募集再多的粮食,恐怕都难解关中的灾情啊。”

  “朕知道。”

  ?

  刘协平静的回答:“朕知道。”

  “朕也没有说,要募集粮食,来度过这一次的灾情。”

  只要往死里压榨杨彪这群朝官,多多少少肯定是能够压榨出来一些油水的。

  那这些油水,够用吗?

  现在关中的真正问题,是天灾!是粮食减产!而不是分配不均。

  若是关中总共有一百份粮食,需要九十份能养活百姓,而杨彪等人手中有三十份,朝廷手中有七十份,那刘协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去抢杨彪等人的粮食。

  但现在是,关中只有五十份粮食,朝廷手中只有三十份粮食,杨彪等人手里或许只有二十份。

  而养活百姓所需的粮食,依旧是九十份。

  正所谓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这个时候,就算将杨彪他们的粮食抢过来,也依旧不足以养活关中百姓。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去做这种杀鸡取卵的蠢事?

  杨彪不确定的看着刘协:“陛下不募集粮食?”

  “不募集。”

  抢劫杨彪这些人,依旧解决不了问题。

  粮食,终归是要靠着从荆州、从冀州、从兖州这些地方进口来解决。

  “太尉难道以为朕是强盗吗?”

  更令杨彪没有想到的是,刘协竟然堂而皇之的将这本不该拆穿的言外之意拆穿。

  这令杨彪有些尴尬:“臣不敢。”

  刘协叹了口气:“朕其实能看出来,太尉终究还是不愿相信朕,不愿意相信太师的。”

  “之所以愿意将粮食捐赠给朝廷,给太师的士卒提供粮草。不过是因为袁绍另立朝廷,让你们害怕关东的士人不再承认你们的身份、家世而已,并不是真的想要为朕这个天子着想。”

  刘协摆摆手,让杨彪、韦端不要着急否认。

  “但朕一向这样,观人用人,都是论迹不论心。”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朕知道,太尉等人是真心想要讨伐袁绍、平定伪朝。”

  “所以,朕现在已经将太尉当成了自己人。”

  “既然是自己人,朕又怎么会去想着抢夺太尉的家产财物呢?”

  刘协声音煌煌,犹如光芒普照。

  “故此,朕今日也和太尉交个底,想让太尉彻底安心。”

  “无论之前太尉与朕,与太师之间有过什么龌龊,都一笔勾销。”

  “从今往后,朕与太尉的目标都是剿灭汉贼、平定伪朝、中兴汉室。”

  “若太尉能够真的明悟朕的心思,那想必太尉以后心中也不必再惶恐了。”

  杨彪此刻,早已羞愧难当。

  天子之言,可谓光明正大!

  而且天子明明没有想要强取豪夺自己的家产基业,自己却反倒是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让向来都是清誉满身的杨彪如何能不面红耳赤?

  “臣惶恐!”

  “那就不要惶恐。”

  “臣羞愧!”

  “那就不要羞愧。”

  “臣……”

  杨彪一时语塞,不敢再言。

  “臣日后,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排忧解难!”

  “善。”

  刘协见得到了杨彪的承诺,至少是在消灭袁绍、平定伪朝一事上达成共识,也颇感欣慰。

  “既如此,朕还真有一些事物,需要劳烦太尉帮忙。”

第125章 输出!狠狠地输出!

  “太尉可知,袁绍为何敢行汉贼之事,另立刘和为伪帝?”

  “自然是袁绍仰仗其手中兵马!”

  “是,也不是。”

  袁绍真正敢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背后的汝南袁氏,是盘踞在各地的关东世家,是那层用了两百年编制而出的人脉网。

  看看现在骂袁绍的人都是谁?

  公孙瓒除外。

  剩下的刘备、刘表、刘繇,其实都是汉室宗亲。

  而公孙瓒是以军武起家,自然不在关东世家的体系之内。

  其他的大多数,如袁术、曹操、陶谦、孔融、孔伷这些人,这些真正出身世家,仰仗世家的诸侯,则或沉默,或干脆直接接受河北朝廷的册封。

  ……

  “袁绍的强盛,不在于他夺取了冀州。而在于其身后的士族啊!”

  “那些士族之所以投靠袁绍,是因为袁绍此人一向虚伪狡诈、沽名钓誉,擅长扭曲黑白,擅长将别人的功劳加在自己的身上,将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

  “太尉出身的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的功勋之家。若论及在士人中的影响,其实并不弱于汝南袁氏。而太尉的清名更是自己修行得来的,不同于袁绍是伪装出来的名声。那太尉何不站出来号召天下士族,共同唾弃袁绍呢?”

  杨彪听到天子称赞自己,不由老脸一红。

  他已经明白了刘协的意思。就是想让关中世家发力,在名声和法理上压制袁绍为首的关东士族。

  如此一来,自然会令关中世家和关东士族产生敌对。

  可敌对又如何?

  难道不是袁绍先将他们排斥在外吗?

  既然如此,那关中世家又何必在乎面皮?在乎曾经的情谊?

  只是……

  杨彪欣喜之后又面露难色。

  “陛下,自马季长过世后,关中经学逐渐没落,恐怕难于关东经学相争锋啊。”

  要在名声和法理上压制对方,那肯定是要从经学入手。

  可自从关中大儒马融故去后,关中经学便逐渐没落,反倒是关东经学名家辈出,涿郡人卢植、北海人郑玄,以及汝南的袁逢、袁傀……

  这并非是关中人弱于关东人。

  而是边境羌人、鲜卑,不时侵犯关中,使关中不得安定。

  读书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清净。

  关中环境如此,便是真有大才,也或投笔从戎保卫边疆,或关注民生实用治世,谁还会去研习那些没用的经学?

  可不管怎样,关中的经学毕竟逐渐没落,难于关东经学争锋也是事实。

  “太尉误会朕的意思了。”

  “理这个东西,是辩不清的。”

  刘协没那么天真,从来就没有指望过能用嘴炮和大道理让关东士人乖乖就范。

  “便是现在将孔夫子从坟里挖出来,他都不能够说服那些士人。”

  毕竟道理是虚的,可利益却是真的。

  “但倘若挖出来的不是孔夫子,而是将孔门三千弟子全都挖出来,那就又不一样了。”

  杨彪和身边的韦端对视一眼,有些不解其意。

  陛下……当真想要去挖坟?

  “臣愚钝,不知陛下何意。”

  刘协抚摸着桌案上的竹简:“与其想着用更好的道理去说服少部分人,那为什么不用更浅薄的道理说服更多的人呢?”

  “不需要那么多大道理,只要将袁绍做过的事情如实写出,令世人不再受到袁绍的蒙蔽,不就自然可以揭露袁绍的真面目了吗?”

  这回杨彪听懂了。

  可他哪里能够做到?

  关东士人何其多也?想要在舆论上占据上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若是世间有一种,造价比竹简的十分之一还要低,并且不用人抄写,只需工匠印刷就能印出文字的书册呢?”

  “用这样的书册,可以迅速将关西的经学散播开来,辩驳关东士人的经学。难道有这样的助力,太尉还是没有信心压制关东士人吗?”

  学艺不精?没关系。

  人数不多?没关系。

  造纸、印刷。

  用技术,将高贵的知识,变成不值钱的土壤。

  关东士人既然能靠着人多势众掌控话语权,那关中世家也能够靠大量不值钱的书籍去操控舆论!

  杨彪立刻意识到,这是对关中世家的一个机会!

  不仅是报复袁绍的机会,更是一个让关中经学压过关东经学,让关中士人压过关东士人的机会!

  但前提,是刘协说的那个东西,真的有。

  “自然有。”

  刘协朝身旁的贾诩问道:“朝廷可还有闲置的匠人?”

  “除去冶炼铁器、制作军备的,大致还有数百人。”

  “令他们效仿龙亭侯(蔡伦)制纸之法,全去煮制纸张。”

首节 上一节 116/6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