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举杯品茗,对于李儒的话不置可否。
“我确实后悔,毕竟是我看错了天子。”
“但我也不觉得跟随孙权便是错误。”
“若是真的图谋封国,想要成为大汉的诸侯,可不是在当时大局已定的时候投诚能够获得的。”
“真正最好的时机,是当年汉室侵颓,风雨飘零的时候……我若是能够看清局势,毅然决然的前往老师处,借助老师的关系辅佐天子,那才是真的从龙之臣。”
蔡邕身为董卓的好友,同时也是天子的岳父,若是顾雍真的去投靠蔡邕,现在恐怕保底也是一名六部尚书。
“但那种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
汉室最为危难的时候,莫说前去辅佐天子,只要心里没有什么僭越的念头,那都属于对得起汉室了。
当时的顾雍,在江东前途无量,又怎么可能真的一腔热血,往关中去跑?
“是啊。”
李儒没有反驳。
“所以如今,大汉地位最隆的,权势最盛的,便是西凉人士还有刘备麾下的那些人。”
西凉本就是当时朝廷的基本盘,所有人都没得选,哪怕是天子也没得选。
但刘备,却是真的心向汉室,咬着牙关前往了关中,所以其麾下的关羽、张飞等人都荣升柱国……
“所以天下只有一个刘玄德。”
顾雍对于刘备也不眼热,只是钦佩。
“其他汉室宗亲,要么如刘焉刘宠,心怀二意;要么如刘岱刘繇,能力不足……刘备这个偏远宗室,实属异类。”
“所以我虽然羡慕如今大汉分封诸侯的国策,却也知道此事注定与我无缘。”
“但文优你可不同。”
顾雍紧盯着对面的李儒,想要从其表情上看出破绽。
“你虽然鸩杀了弘农王,但自从当年身为西园八校尉的淳于琼揭露当年何进与何太后篡改孝灵皇帝的遗旨后,无论是董卓还是你李文优,都洗清了身上的污点。”
“你当时若是留在长安,说不定你现在的地位不会弱于那贾诩……难道你就真的甘心这样吗?”
顾雍说话期间,一直盯着李儒的双眼,想要察觉李儒面部的波动。
但李儒自始至终宛若一汪深潭,表面看着祥和,实则里面却是根本看不到底的深渊。
“有什么好后悔的。”
“正如元叹你知道你当时一定不会去关中辅佐天子,那我也知道,我当时一定不会留在关中。”
李儒谈及此事时,表情淡然。
“当时我的处境,不是你能想象的。”
“若是不出来,恐怕我根本等不到淳于琼在洛阳揭露的那一天吧。”
顾雍见李儒似乎当真对此事不在意,也就放弃了试探。
“文优的心胸当真宽广。”
顾雍作势要走,却被李儒叫住。
“元叹连正事都没有与我说,为何现在就要走呢?”
顾雍摇头道:“没有什么正事,今日前来,不过是与文优叙旧罢了。”
……
随后,顾雍便离开李儒住处,前往孙权的府邸。
“吴候,臣已经试探过李文优。”
“他心中对于汉室和天子没有半点记恨,恐怕不能说服他前往长安,为吴候请封了。”
方颐大口的孙权如今成为江东之主后,贵气愈发逼人。
即便是身为合伙人的顾雍也不得不承认,孙权果真是有人主之象。
只可惜那位天子统一的速度实在太快,不给天下继续纷乱下去的机会,也不给孙权能够崛起的时间,让孙权只能是如履薄冰,苟延残喘。
“李文优当真一点都不记恨朝廷?不记恨董卓?不记恨天子?”
孙权听到顾雍没有说服李儒,也是有些失望。
“李儒明明是为董卓抹去最后一块心病,为天子除掉最后一个障碍,之后却和块被用过的抹布一样丢弃出来,他竟然对朝廷没有恨意?”
孙权摇摇头,决定不再去想李儒的事情。
“如今朝廷,当真愈发强盛。”
“自天子平定公孙度,改辽东为辽州后,青州海运贸易逐渐繁荣,甚至已经有船队抵达江东的渡口,换取江东的货物。”
“之后又在长安总是弄些新奇的东西,听说很多医者、匠人都被吸引,汇聚长安……就连一些之前对钱财名望并不看重的董奉都在前不久去往了长安。”
“还有西域……虽然早料到朝廷会在西域势如破竹,却没有想到天子竟然真的会将曹操派去西域,彻底覆灭那些西域小国。”
“不过最重要的是……”
孙权谈及此事时有些焦躁:“还没有弄清楚当时炸破襄平城的东西是什么吗?”
“没有。”
襄平城的惊天一炸,已经从辽东传递到了江东。
“只是得知,天子在青州时曾召集方士,随后便制出能够炸破城墙的东西。”
孙权皱眉:“尽快打听!”
“喏。”
不过顾雍也说道:“如今最要紧的,还是尽快派人前往长安,和天子请封!”
“与朝廷兵戈相见,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故此,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和朝廷发动战事。”
“既然天子能够允许董卓、贾诩成为诸侯,那为什么不能让吴候也成为诸侯呢?”
孙权、顾雍始终都有一丝希冀——
“若是能够不起兵戈,在江东长治久安,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第543章 卷七 子瑜之惑
如今朝廷和江东的力量悬殊实在太大。
朝廷即便是重返西域,也并未损耗太多国力,甚至就连将领、士卒都没有从中原腹地调走太多。
而且随着思维的改变,政策的宽松,贸易的繁荣,朝廷的国力简直是蒸蒸日上,完全不给孙权弯道超车的机会。
其实这两年,孙权也在努力发展江东。
不仅加大对山越围剿的力度,还引入曲辕犁,在江东大肆开垦荒田。
可也正因为如此,孙权才对自己与朝廷的差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若不是长江天险,孙权自己都快要失去和朝廷对抗的勇气。
如今听到天子开始册封诸侯,孙权也开始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
万一呢!
万一天子答应了呢?
反正都是分封,封一个凉国和封一个吴国又有什么区别?
本来是想要让李儒前往长安,但李儒现在的态度实在不明,让孙权不敢派遣。
“如此,便让子瑜前往吧!”
诸葛瑾得令后,立刻乘舟前往荆州,向文聘说明来意。
文聘对待名士夙来礼敬,故此没有为难诸葛瑾,反而派人护送他前往长安。
诸葛瑾来到襄阳,见到汉水忙碌,江面上的船只如同大河之沙,一眼望不到头,便询问身边之人:“为何此地如繁忙?难道朝廷是要出兵攻打江东吗?”
这话惹得身边人暗自发笑。
“非也!这些不过是从蜀地以南的安南都护府中运来的货物!乃是运载货物的货船,并非战船。”
“而且若是要攻打江东,何必需要这样的阵势呢?单单是甘将军麾下的水师便已经足矣!”
诸葛瑾表面平淡,内心却还是掀起了波澜。
大汉的国力,竟然已经充沛到了这样的地步吗?
诸葛瑾于是又道:“自古都是重农抑商,朝廷如此使人趋利,难道就不怕世风日下,民风不古吗?”
诸葛瑾终究还是传统的君子,江东又相对封闭,思维终究还是停在了以往的陈旧中。
所以周围人也是教育他道:“当年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贡也是商人,难道社会的风气会因为他经商而败坏吗?”
“当年瓜分晋国的三家诸侯倒不经商,但是他们的行为不是也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吗?”
“故此,风气败坏不在于经商与否,而在于当权者,在于肉食者!”
诸葛瑾并未因此被说服。
“那如果百姓都去经商了,谁来种地呢?”
“民以食为天,若是土地荒芜,没有了粮食,那即便是经商赚取大量的钱财又有什么意义呢?”
身边人笑道:“子瑜说的倒是容易,好像这世上谁想经商就能够经商一样。”
“就如这趟安南都护府的生意,利润虽然惊人,但是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也是一笔大钱。”
“这种大钱,如果不是殷富之家,又有几个人能够拿出来呢?”
“而且经商虽然利润巨大,但亦是存在风险,一朝不慎,满盘皆输!又怎么可能有人真的不顾一切的变卖田产,贸然前去经商呢?”
诸葛瑾还是摇头:“商人私心太重,只利己,不利人,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农民创造的财富,是肉眼可见的粮食。
但商人创造的财富,却太过抽象,很难有人去说明白。
见状,身边人则是邀请诸葛瑾往襄阳周围的农田一观。
“子瑜看见了吗?”
“往前五年,甚至往前三年,襄阳都没有这么多的耕牛。”
“正是河北的商人用河北的铁器、布匹、丝绸换来草原的牛羊,然后再由襄阳的商人用从安南都护府运来的奇珍异宝换取对方手中的牛羊,这才使得这些本应该在草原的耕牛出现在襄阳。”
“而耕牛一旦变多,又有曲辕犁和肥料那样的东西作为利器,百姓开垦的田地只会多不会少。”
“就算是相同的一块田地,百姓在农田上耕作的时间也会变少,这样他们就有多余的时间去读书、识字,乃至探讨学问,或者前往工坊当中做工……这样难道不是圣人们推崇的天下大同吗?”
诸葛瑾仔细去看农田,果然看到耕牛的数目远胜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