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第503节

  这条路是范忠信托大同府那位高官特意寻的,平时路过的人很少,而且守关的将领还是那位大人物的亲信。

  界壕的关卡就在前方百丈处,两侧是山壁,只有中间一条通道,几名金兵抱着长矛守在那里。

  范忠信坐在马车上,手心沁出些汗来,这是他头回做走私生意,虽早打通了关节,可心还是悬在嗓子眼。

  “车上装的什么?”

  关卡将领地走过来,目光扫过车队,语气带着例行公事的敷衍。

  “回官爷,是些木材。”

  范忠信笑着翻身下马,顺手递过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刚从山里砍的,运去草原换点皮毛。”

  将领掂了掂钱袋,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挥挥手让士兵不用检查。

  只是随便看了一眼马车上的东西,上层铺着一层新鲜树枝,绿油油的还带着叶子。

  树枝下面,连检查都免了。

  “行了,走吧。”

  范忠信心里松了半截,嘴上连连道谢。

  车轮碾过界壕的山口时,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过了这道防线,就算踏出金国边境了。

  直到车队越走越远,范忠信才重重松了口气,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得发潮。

  可紧接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涌了上来。

  他拍了拍身边的粮袋,里面装的全是高粱米。

  在大同府,每石不过两贯铜钱,运到草原,转眼就能涨到十贯。

  “五倍的利啊……”他低声咕哝,喉结忍不住滚动了一下。

  这利润足够让任何人疯狂,哪怕其中六成要孝敬给大同府那位大人物,路上打点这些“小鬼”又花去不少。

  再刨去车马人工的开销,为了让伙计们甘心跟着冒杀头的风险,他给的工钱是平时的好几倍。

  算下来,一趟能落得一倍利就不错了。

  可回程时,商队还能装上草原的牛羊皮、苁蓉、黄芪这些稀罕物,运回大同府又是一笔横财。

  这一刻,范忠信眼中闪烁着光,就算提着脑袋走这遭,也值了。

  离开了界壕防线,眼前的草原愈发开阔,风里带着青草与牲畜粪便混合的气息。

  这里已是汪古部的地盘。

  这支部落在草原上向来以“亲汉”闻名,与金国往来密切,却终究是游牧部族,粮食永远是他们的软肋。

  这一日清晨,车队刚转过一道土坡,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的矮树丛里传来。

  范忠信心里一紧,抬头便见五十余骑卷着烟尘冲了出来。

  全部都是的皮甲弯刀,手持弓箭长矛。

  “是汪古部的骑兵。”

  听到向导的呼喊,范忠信下意识地心中一紧,但表面依旧强作镇定。

  他在高昌城见过北疆铁骑踏破城门的威势,那铺天盖地的冲锋比惊雷还可怖,眼前这些汪古部骑兵虽悍勇,终究差了截火候。

  可惜他终究是个商人,对付金国官员能靠银子,面对这些马背上的游牧士兵,还是力有未逮。

  只能转头看向一旁的老六。

  老六却依旧稳如泰山。

  他抬手按住范忠信的肩膀,跳下马车,从怀里掏出一面青狼旗,这是不久前,胡立派人送来的克烈部信物。

  旗面在风里一展,青灰色的狼头狰狞毕露。

  他冲着汪古部骑兵挥了挥旗帜,又让随行的翻译高声喊话。

  “汪古部的勇士们,我们不是敌人,是克烈部王罕派来送粮食的,和你们是一家人。”

  听到这些粮食是要送往克烈部的,汪古部骑兵闻言,脸上的凶悍顿时敛了几分。

  一个个勒住马缰,神色凝重起来。

  汪古部虽然与金国亲近,但克烈部可是草原上的霸主,若非万不得已,汪古部也不敢招惹。

  更何况在前不久,克烈部联手扎木合,在合兰真沙陀把铁木真打得落荒而逃。

  俨然一副要统一漠北的势头,谁看了不怵?

  为首的骑兵嘀咕了几句,挥了挥手,队伍便向两侧退开,让出了通路。

  范忠信松了口气,却没立刻催马前行。

  他深知商路得靠细水长流地维系,而且这些汪古部的人,以后也可能是他的重要客户。

  当即让人卸下两石粮食,笑着对汪古部骑兵比划:“一点心意,给弟兄们填填肚子。”

  为首的骑兵眼睛一亮,哈哈一笑,对其表示感谢。

  范忠信摆摆手,指挥车队继续前进。

  接下来的一路上,老六将克烈部的青狼旗挂在了车头上,沿途遇见的零散的部落骑兵,没有再敢上前拦截的。

  直到两天后,车队在一片荒野中行走的时候,前方山丘后方忽然出现了大队的骑兵。

  乌压压的向着车队紧逼而来。

  范忠信心脏瞬间跳到了嗓子眼,老六却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不用担心,这是克烈部的兵马。”

  不久后,克烈部南部边界的营地外,桑昆指尖捻着高粱粒,连声道:“好!好!有了这些粮食,看看还有谁愿意跟着铁木再继续挨饿。”

  随后,又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胡立,笑声里带着快意:“还是你们北疆懂草原人的心思,这些粮食可比那些亮晶晶的石头实在多了。”

  胡立拱手笑道:“殿下满意就好,大都护说了,只要克烈部需要,河西商行还会送更多的粮食过来。”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营地角落那些被绳索串着的女俘,“只是不知殿下准备何时交割那些女奴?河西商行的车队已在北边山谷候着了。”

  桑昆“嗯”了一声,挥挥手招来亲卫:“去把那些乞颜部的女人都带过来,让北疆的人清点。”

  他看着亲卫领命而去,对胡立道:“这些女人留着也是浪费粮食,换你们的粮食,划算。”

  胡立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而另一边,河西商行的车队也与范忠信的商队在营地外完成了交接。

  河西商行的管事指挥着伙计,将一袋袋皮毛、捆捆药材搬下车,这些不利于运输的东西,都是他们从克烈部收购来的。

  只有那些体积小,便于运输,却又值钱的东西,是专门从北疆运来。

  琉璃、火折子、皂块、胭脂等等,都是北疆特有的商品。

  “范掌柜,咱们虽然是第一次做生意,但请相信河西商行的信誉绝对有保证。”

  “这些东西的价值,定然对得起你运来的粮食。”

  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乃是负责漠北草原生意的河西商行管事。

  又指着货物笑道:“尤其是这胭脂,用河西走廊上好的红花做的,在中原怕是贵得很。”

  范忠信拿起一面镜子,看着里面清晰的人影,又捏了块皂块在手上,用水搓了搓,去油的效果让他惊讶。

  又拿起一支胭脂在指尖抹了点,艳而不俗的红色让他眼睛发亮,嘴里不停嘟囔:“发了,发了!”

  “这些东西带回漠南,那些达官贵人还不得抢破头?”

  伙计们忙着将货物搬上范忠信的空车,他摸着光滑的琉璃盏,笑得合不拢嘴。

  羊皮、药材虽然能赚不少钱,但利润终归是可见的,毕竟别人也有渠道。

  真正让范忠信惊喜的还是北疆这些稀罕物。

  回到中原卖掉,至少也能再赚十倍的利润。

  要知道,这些东西目前可只有他手中有货。

  夕阳西下时,三方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克烈部得了粮食,范忠信赚了钱,河西商行则是买了大量的女奴。

  这些女奴将会被尽数送往西海,也就是原本乃蛮部的地盘。

  覆灭乃蛮之战中,虽然俘虏了大量的乃蛮女人,但早已经分配给了六镇将士,如今很多乃蛮女人都已经生下了汉家血脉的孩子。

  而在去年,李骁又向西海迁去两个万户的百姓,有不少的军汉民夫,仅靠当地乃蛮的女子,根本满足不了移民们组建家庭的需求。

  所以,就必须从草原上继续抢掠或者购买女奴。

  “管事,您看这队伍后面,跟了多少人呐?”

  河西商行的伙计望着后面攒动的人影,咋舌道。

  车队刚进西海地界,就被闻讯赶来的军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里时不时响起兴奋的议论声。

  “都是盼着能领个媳妇的弟兄。”

  管事笑了:“咱们这趟差事,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人群中,一个年轻男人挤到车边,声音发颤地问:“这些女人……当真八贯就能领走?”

  管事笑道:“年轻的八贯,年纪大些的五贯,童叟无欺。”

  “你看看这些姑娘,手脚利索,模样也周正,买回家准能生娃持家。”

  这些女奴在克烈部营地交割时,年轻的才三贯三百文,年纪稍大或太小的不过两贯铜钱。

  如今运到西海,价格翻了两倍有余,可即便如此,河西商行也赚不到多少。

  毕竟一路上的吃喝拉撒以及折损的女奴,也都要算进成本里去。

  只要不赔钱就行,毕竟河西商行存在的意义就不是为了赚钱。

  这些女奴送来西海之后,很快便被售卖一空。

  即便是这些移民而来的百姓没钱,也没关系。

  可以赊欠。

  而且给这些百姓背上负债,也是李骁的初衷。

  有压力才有动力去为北疆奋斗嘛。

  他将这些百姓迁移来西海,可不是让他们躺平的。

  而对于这些乞颜部的女奴来说,嫁给这些北疆汉子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在之前的部落里,除了贵族外没几个能吃饱饭的。

  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去挖野菜吃草根。

  如今来了西海,有着相对公平的资源分配,至少能够让她们吃的饱饭。

  ……

  龙城,大都护府内。

首节 上一节 503/6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