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246节

  王元德道:“慕容德并无死战之心,就是为了拖住我军,疲惫我军!”

  刘遵骂骂咧咧,“这条老狗若是落入我手中,定扒皮抽骨!”

  刘钟目光一闪,“既然慕容德杀入泰山郡,都督当速速南下,渡江入京口,主持北府大局!”

  谁先进入京口,谁就是名正言顺的北府之主,也是这一战的首功。

  “我只要一动,慕容德必卷土重来,袭扰彭城,截断粮道,而且桓玄手上还有一支筹码,西府水军,我们的水军不是他们对手!”

  刘道规麾下虽然也有水军,但跟西府水军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么多年经营,也才五条楼船,两百多艘大小战舰。

  西府水军本来就强,桓玄兵不血刃入主建康,吞并了司马恢之手上的水军,以及司马家的船只,实力更强。

  众将一阵气馁。

  刘道规对着舆图思索,两条腿的步卒追四条腿的骑兵,基本是天方夜谭。

  累个半死,还容易被以逸待劳的慕容德突袭。

  刘道规目光挪向青州。

  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要打疼慕容德,只能是青州,但眼下诸军疲惫,青州山重水复,没有精力杀过去。

  青州的西面门户历城没了,南面门户穆陵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道规目光顺着青州上挪,落在河北,脑海中灵光一闪,“魏国!”

  王元德立即明白过来,“都督是说向魏国求援?”

  “不错,魏与燕是世仇,青州空虚,正是魏军的好机会。”刘道规越想越觉得成功几率越大。

  只要魏军出手,慕容德就不得不返回青州。

  他们狗咬狗,刘道规就能放开手脚南下。

  王元德道:“但拓跋珪在国中厉行革新,休养生息,岂会出兵?且都督与其有仇……”

  枋头一战,魏军伤了元气。

  拓跋珪现在正忙着国中改制。

  刘道规道:“拓跋珪是雄主,不拘小节,燕国壮大,对他威胁更大,我割邺城与他,定会出兵!”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原本就没想过死守邺城,以现在实力和局面其实也守不住,迟早会丢。

  萧承之、沈庆之、刘钟的人马调往济北,邺城空虚,拓跋珪伸伸指头,就能拿下邺城。

  与其等拓跋珪提刀来抢,不如送给他做个顺水人情。

  “邺城这么大的一座城,怎可轻易与人?”刘遵对邺城念念不忘。

  刘道规斜了他一眼,“成大事者,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邺城守不住,也经营不了,在我们手上如同鸡肋,还会增加防御压力,不如割给拓跋珪。”

  邺城位于河北腹心,周围地势平坦,却偏偏位于太行山之东,远比寻常城池大,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坐不住。

  王元德拱手道:“都督妙计!属下愿快马出使平城!”

  “可!”刘道规点头同意。

  事关北府生死存亡,必须一个得力之人北上。

  王元德有勇有谋,正统的太原王氏出身,其父曾出任过氐秦官吏,熟悉北方形势。

  刘道规挑选了五十骑,一人三马,随其北上。

  “都督稍待数日,属下定不辱使命!”王元德跨上战马,向北狂奔而去。

第323章 刀

  趁着回到彭城,刘道规下令中兵休沐,返回家中与父母妻儿短暂团聚。

  兖州全境已经坚壁清野,慕容德野无所掠,粮草也开始捉襟见肘。

  从历城南下的粮道被沈庆之截断,琅琊郡西进的粮道也被毛德祖截断。

  若是现在是春夏之交,战马可以啃食野草,加上之前劫掠的粮草,这两万燕军精骑早就崩溃了。

  慕容德手上还有一些俘虏,按胡虏的习性,真断绝粮草了,什么都能吃。

  在北地粮草从来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刘道规也返回府中,与妻儿团聚。

  望着天真无邪的义兴和义武,心中的疲惫去了大半。

  不知不觉,一个五岁一个四岁,刘道规忍不住感叹时光飞逝。

  不过这种安宁日子注定无法长久,四天后,王元德的消息还未传回,南面合肥的消息先到。

  皇甫敷并未攻打寿春,而是提兵直奔项城,与冯该、苻宏一同围攻刘裕!

  “左将军神武盖世,冯该、苻宏、皇甫敷必不是敌手,且左将军至今没有求援,应当无甚大事,今三支楚国精锐被拖住,都督可速速南下,先入广陵,呼应京口,寻机渡江,直扑建康!”

  戴耆之满脸阴鸷。

  楚国精锐现在都集中在江北和荆州,桓玄手上只剩下西府水军,如果刘道规能成功渡江,以现在的名声和威望,振臂一呼,江南士民必风起云涌。

  刘钟、刘遵一声不吭的望着刘道规。

  刘穆之欲言又止。

  北府连问都不问彭城,就忽然起兵,方才导致如今的窘境,在众人心中都留下一根刺。

  “你没想过没有,如果兄长覆灭,桓玄能抽出手,与慕容德一心一意的对付我们,到时候如何抵挡?”

  刘道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刘裕只凭三四千人马就顶住了冯该、苻宏的三万余众,扛住了楚国大半精锐。

  没有他顶在前面,现在的刘道规只怕压力更大。

  仅凭一个兖州就想对付拥有整个长江流域的楚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连兄长都不救,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你这老儿,坏我兄弟情分,该死!”刘遵怒气冲冲,上来就要捉人。

  戴耆之脸色一白,“在下只是……就事论事,并无其他心思……”

  “够了。”刘道规挥手制止。

  刘裕、刘道规、刘遵从小一起长大,纵然刘裕在起兵一事上做的有些不地道,但也不能因此见死不救,不顾大局。

  刘毅、孟昶这些人指望不上,能指望的只有自己的手足兄弟和彭城刘氏。

  慕容垂还有兄长慕容恪提携,司马昭也有司马师在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宗族的时代,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事。

  而前面的对手,除了桓玄,还有妖贼、士族,乃至北府内部……

  刘穆之语重心长道:“猛虎卧龙,合则大事可期,分则必为他人作嫁衣!”

  “刘兄之言是也!”刘道规深以为然,自己差不多是兄长带大的,无论是手足之情,还是眼下大局,都不能袖手旁观。

  “报,都督,冀州庾岳、达奚斤率军南下,扑向青州!”斥候在堂外禀报道。

  “大善!”

  这算是近日听到的唯一一个好消息。

  拓跋珪果然出手了。

  只要南燕还存在,就是对魏国的最大威胁。

  拓跋珪出手,慕容德就不得不返回青州,不然老巢都要被人掀了。

  “战机已经成熟,江左命数,皆在项城一战!”刘穆之虽不知兵,却看得懂大势。

  的确,桓玄将三支西府精锐押了上来,项城反而成了棋盘上的胜负手。

  这已经不是刘裕个人安危,而是事关此次起兵的成败。

  刘裕被灭,北府断掉一臂,西府军士气大涨,刘道规独木难支,广陵的刘毅、孟昶,京口的何无忌、刘怀肃也撑不了多久。

  “立即召集精锐,随我支援项城!”刘道规取下兰锜上的宝刀新亭侯。

  拔出一尺,虽有些许缺口,却锋利如故,寒光照人,睹物思人,每次见到这把刀,都不禁想起刘牢之,该放手一搏的时候,总是畏畏缩缩,最终兵败身死……

  两边拉扯了这么久,终于要进入决胜的一局。

  四千余中兵聚集,士卒们与家人团聚了几日,士气恢复不少。

  至少没有之前的那股疲惫感,消失的锋锐感又回来了,仿佛一把出鞘的宝刀。

  兵贵精而不贵多,人马多了,长途行军,粮草转运麻烦,四千北府精锐,足以纵横天下。

  项城危急,大军征召起来需要时日,刘道规拿出彭城的战马牲畜给士卒们代步,刘钟率两万府军和水军在后。

  “诸位可敢与吾南下一战乎?”

  “杀、杀、杀——”

  喊声直冲云霄……

  项城坐落在颍水河道上。

  一百五十年前,司马懿自颍水而下讨伐王凌,王凌自缚请降,押解至项城,向司马懿讨要棺材钉,司马懿给了,王凌自知必死,大呼“行年八十,身名并灭邪”,服毒自尽。

  如今项城被鹿角堑壕围的水泄不通。

  冯该和苻宏不止三万人马,还从附近的汝南、淮南征发了两万青壮,深沟高垒,将项城彻底困死。

  按说这种局面,城内守军早就崩溃了。

  但刘裕率领的人马却是例外。

  陷入死地,士气却并不受到多少影响。

  当初在句章、海盐面对十几万的妖贼,手上人马不足千人,形势比眼前更为恶劣,刘裕依旧三番五次大破妖贼。

  “似乎是皇甫敷的人马到了。”孟龙符指着东南面的旌旗。

  “皇甫”二字迎风招展。

  旗下铁甲成群,缓缓进入楚军营垒之中。

  “大丈夫就要敢赌!”刘裕微眯着眼,望着西边缓缓下沉的太阳。

  孟龙符笑道:“我看将军赌赢又犯了,不如来几把樗蒲如何?”

  刘裕一脸认真道:“战场和樗蒲有何分别?桓玄押上楚国的气运,我便押上自己的性命。”

  孟龙符精神一振,“将军是要出手?”

  “西府四虎,四鼠辈而已,自己送上门来,某岂有拒之门外之理?”

  强大的自信,让周围士卒无不振奋起来。

  “嘿,兄弟们就等将军这句话!”沈田子沈林子兄弟也凑了过来。

首节 上一节 246/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