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263节

  殷仲文的投降,如同一把利刃刺向桓玄心口,桓玄靠在城楼上久久不语。

  卞范之急道:“事急矣,城中尚有三万人马,陛下可率大军出城决战,以激励人心士气!”

  江陵已经守不住了,城中到处都有人纵火作乱,响应外面的北府军。

  都是一些项城之战逃回的俘虏,对桓玄恨之入骨,对桓楚失望至极。

  “抚军将军来了,以后就不用挨饿受冻了!”

  “抚军将军一向仁义,会汝豫州一般分田分地!”

  颍川离荆襄并不太远,就在襄阳的头顶上,那边的一举一动,早就传遍荆襄。

  给普通百姓分田,这种事情简直闻所未闻。

  荆襄跟江左一样,也是豪强林立,山川河林全被人占了,寻常百姓砍柴都没地方。

  “怎么打?他刘裕三千人马破我五万精锐,刘道规一万乌合之众败我两万精锐水军,你这是让朕出城送死吗?”

  桓玄怒不可遏。

  卞范之脖子一缩,“臣不敢、不敢。”

  “陛下勿忧,臣愿出城与敌决一死战!”

  关键时候,桓振站了出来。

  桓玄上下打量这个侄儿,再看看乱成一锅粥的江陵城,顿时心力交瘁,“罢了,人心已弃我去,此城不可守,速退!”

  “陛下先弃建康,再弃江陵,以后还有何处可去?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古之常理也,今若放弃江陵,以后桓氏有灭族之厄!”

  事到如今,桓振什么都敢说,竟然劝桓玄殉国。

  若有这等胆气,当初也不会放弃建康,落到如今的地步,桓玄面红耳赤的斥道:“一派胡言,来人,给朕叉出去!”

  几个甲士将桓振推了出去。

  桓振嚎啕大哭,“祖父何其英雄,子孙沦落至此,桓氏岂有幸理!”

  但这哭声丝毫没有感动桓玄,反而让他更加心烦意乱,“还等什么,走!”

  说完转身就下了城楼,正准备上马,岂料人群中射来几支暗箭,当即冲出一伙儿僧人,人人披着铁甲,抡着刀斧,叫嚷着要除掉逆贼,与桓玄的甲士厮杀在一起。

  这些僧人平日吃肉喝酒,一个个膀大腰圆,冲杀起来,竟然连桓玄的亲卫都挡不住。

  霎时间,桓玄甲士倒下一片。

  “拿下逆贼,营救陛下!”僧众们越杀越兴奋。

  桓玄初入建康,便发现佛门猖獗,藏污纳垢,到处放高利贷,逼得百姓卖儿卖女,还不用上缴赋税。

  掌握土地、人口、钱粮,佛门顿成法外之地,威胁到了桓玄。

  便下令抑佛,指责其“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

  不过佛门已经了成了势,与士族高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桓玄既无决心又无魄力,登基之后,为了争取佛门的支持,又对其网开一面,弄得里外不是人。

  但无论桓玄如何示好,都比不上司马家,当初孝武帝、司马道子、司马元显都是佛门信众,以身侍佛,连宫中都常有僧人、比丘尼出入,还能影响国政决策。

  沙门中人甚至可以不用遵守礼制,不敬皇帝。

  如今晋室复辟在即,这群人最是积极。

  “走,随我投梁州!”桓玄高呼。

  梁州刺史桓希是桓玄的族兄,汉中之地险峻,可以暂时避过北府的锋芒。

  说罢,也不管那些厮杀的甲士,带着百余部众和亲信策马朝西市奔去,惶惶如丧家之犬,连家室都不管了,直接钻入船中。

  晋帝司马德宗、琅琊王司马德文,以及晋穆帝皇后何法倪及皇后王神爱俱陷于城中……

第342章 桓

  “城中之人,敢持兵刃者,皆以逆贼论处,杀无赦!”刘道规入城下的第一道军令就是针对这些佛门中人。

  以前只觉得天师道会来事,隐患巨大,如今再看这些佛门中人,比天师道更危险。

  天师道造反都在明处,佛门的危害则在暗处。

  “刘都督速来拜见陛下!”一身披明黄僧衣的僧人双手合十。

  身边聚着一群披甲僧人。

  士卒们纷纷望向刘道规。

  “没听到本都督军令么?放下兵器!”刘道规眼中杀气凛然。

  这不是拜不拜见皇帝的事,而是此人借皇帝之名,要压刘道规一头,顺便拦下救驾的大功。

  “刘都督如此跋扈,莫非要做苏峻第二吗?”对面手上捏着司马德宗和司马德文,十分硬气。

  刘道规不怒反笑,“佛门中人,果然非同一般,却不知长了几个脑袋,众将士听令,此等妖僧挟制陛下,公然抗拒我军,杀!”

  一个“杀”字出口,刘遵便与几十虎贲提着刀弩向前。

  “你——”

  对面话还没说完,就被几支弩箭射翻在地。

  其他僧众也是没想到刘道规说动手就动手,仓促应战,被虎贲砍翻在地。

  两百余众眨眼间就倒在血泊之中。

  刘道规踩在血水中上前,那个僧人还没死,“汝……不是苏峻,实乃董卓……”

  “还有何遗言?”刘道规缓缓拔刀。

  “你……敢杀我……”

  “你这不是废话吗?没看已经杀了?”刘道规提起刀,朝着他的面门刺了下去,鲜血飞溅。

  周围士卒看自己的眼神越发畏惧了。

  “哇——”尸体之中,皇帝司马德宗竟然大笑起来。

  而他旁边的琅琊王司马德文面如土色。

  “陛下和殿下为妖僧裹挟,臣救驾来迟,还请恕罪!”刘道规盯着司马德文。

  皇帝动不得,但司马家的王爷,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办了他。

  弄不好这群僧人就是司马德文召来的。

  司马家到处修建佛寺,僧人地位水涨船高,两边早就穿一条裤子。

  “刘都督辛苦了,这些妖僧罪有应得,该杀!”司马德文说的大义凛然。

  刘道规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这时孟干之策马赶来,“都督,桓玄从西城逃走,”

  “令毛德祖骑兵追击,不可走了桓玄!”刘道规扫了一眼司马家的两兄弟,“来人,送陛下和殿下入军中休息,不可令乱贼惊扰圣驾!”

  “领命!”刘怀敬立即带着千余甲士护送二人去了城外。

  城中传来一片惊叫声。

  北府军入城,只要看到持兵仗者,一概斩杀。

  桓玄虽然逃了,但城中仍有非常多桓楚余孽,在城中杀人放火。

  随着北府军的推进,不到一个时辰,城中烟火渐消,喊杀声也淡了。

  刘遵抓来几个颇有姿色的妇人,冲刘道规挤眉弄眼。

  妇人虽然惊恐,但看身上穿着的绫罗绸缎明显不是普通人家,其中几个还冲刘道规搔首弄姿。

  刘道规眉头一皱,“这都是什么人?”

  刘遵一脸神秘,“桓玄的妃子,还有——皇后、王妃……”

  “你他娘的,是要害我不成?”

  士卒的追求很简单,无非就是财色,但刘道规不同,到了爱惜名声的阶段,以自己现在的权势,要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

  刘遵强词夺理道:“我一片好意……”

  “你什么心思我岂会不知?休要多言,眼下大敌未灭,一个桓氏都没捉到,若敢懈怠,定斩不饶!”

  这厮是先来腐化自己,只要刘道规一松裤头,其他士卒就可以有样学样。

  刘道规将皇后、王妃送出城外,与司马德宗司马德文团聚,其他女子暂时看押起来。

  这些女人一送出去,士卒皆为之一震。

  江陵城迅速恢复安宁。

  不过桓玄还是没追到,刘道规不禁失望起来,没捉到桓玄,桓楚就不算覆灭,这场大战也就不那么完美。

  刘道规一夜未眠,守在中军大帐中,以免桓氏反扑。

  好在这一夜并未大事。

  天亮时,正要睡觉,孟干之赶来禀报:“禀都督,益州刺史毛璩的人马也在追击桓玄!”

  刘道规一愣,“益州的人马怎会在荆襄?”

  “宁州刺史毛璠病逝,毛璩派侄孙毛祐之及参军费恬等领数百人送毛璠丧至江陵!”

  益州刺史毛璩、宁州刺史毛璠、天门太守毛珍皆荥阳毛氏出身,与毛德祖同出一宗,但三毛祖父毛宝在永嘉之乱时,就南下入荆襄,为平南将军温峤府参军,击退叛将韩晃进攻,平定苏峻之乱,平定郭默之乱,名噪一时。

  后在邾城迎战石鉴、夔安、李菟等五万羯赵大军,庾亮见死不救,毛宝突围出城,却溺水而死。

  其子毛穆之从桓温北伐,也是转战东西南北,战功赫赫,淝水之战,氐秦攻陷襄阳,毛穆之率三万大军进攻巴郡,苦战多年,从氐秦手上夺回巴蜀。

  也就是说,现在的巴蜀是毛家的地盘。

  并且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刘裕起兵反楚,毛璩联合武陵王司马遵,共同起兵反桓,拜征西将军、散骑常侍。

  如今他们也来插一脚,明显是来抢功的。

  江陵虽然拿下了,但襄阳、长沙、武陵、宜都、临贺、始兴等重镇。

  巴州益州宁州都在毛家手上,荆州治下的天门郡也在他们手上,若是在吞下这些城池,便与蜀中连成一片,势力比江左还要强大。

  而且毛家本就是西府出身,当年追随过桓温、桓豁,天然容易被西府势力接受。

  刘道规道:“煮熟的鸭子,不能就这么飞了,刘遵听令,再率两百骑兵,务必堵住桓玄。”

  毛璩既是西府的人,还支持司马遵,与北府不是同路中人。

  “若是遇上毛家的人,该当如何?”刘遵睁大眼睛。

  刘道规翻了一个白眼,“我没见过毛家的人,只知道遇上逆贼,除恶务尽!”

  “领命!”刘遵嘿嘿笑了两声,转身跨上战马,带着两百骑向西奔去。

  不过他的人马还未出城,毛德祖就带着桓玄、卞范之等人返回。

  “属下幸不辱命!”

首节 上一节 263/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