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344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道规私下里揣摩过此人的行径。

  投奔姚兴取得信任,杀岳父没奕于吞并破多兰部起家,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连续击败西秦、南凉、姚秦,越打越强,在西北强势崛起。

  刘义兴道:“若儿所料不差,赫连勃勃应该在等天时。”

  “天时?”

  “西北苦寒,如今已至九月下旬,即将入冬,届时天寒地冻,虎卫军必战力下滑,赫连勃勃大肆反攻,胜算颇大。”

  西北的冷,跟中原不一样。

  高原上寒风如刀,即便穿着厚实的盔甲和皮裘,也挡不住这种刻骨的寒冷。

  虎卫军精锐大部分都是京口、广陵、彭城、襄阳的侨人,已经习惯了南方的气候。

  赫连勃勃的人马,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不惧苦寒。

  刘道规鼓励道:“继续说。”

  “儿以为,既然无力剿灭胡夏,不妨见好即收,放弃北地和上郡,全力防守安定郡,以待明天天暖,再行出兵,阿父初定关中,人心未稳,当以稳妥为上。”

  “此老成谋国之言。”刘道规大为赞许。

  赫连勃勃,没有都城,再拖半个月,大雪一降,想走都走不了。

  北地郡和上郡地域极大,还有很多城池没有攻克,虎卫军的攻势已经不如之前。

  刘道规采纳刘义兴之策,下令诸军退回。

  只留毛德祖所部,镇守安定。

  朱氏兄弟和沈田子都听令退回,不过王镇恶所部却没有动静,连斥候也联系不上,竟然不知所踪了。

  十日期限早已过去,西面、北面都没见到什么动静。

  八百里秦川连着河南地、河西、陇右、河湟、汉中,山重水复,随便往哪个山沟里面一躲,神仙也找不到。

  朝中文武不禁担忧起来,他手上的一万四千多人马,也是一支百战精锐,若遭不测,会折损军威。

  “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王镇恶深谋远虑用兵老练,不必多虑。”刘道规安慰众人。

第438章 奇

  话说这么说,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在西北崛起的这些豪酋,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

  王镇恶所部都是步卒和水军,遇上胡人起兵,弄不好就是全军覆灭。

  各军陆续退回,将士们护着大车小车,车上装着女人、毡毯、帐篷、金银器等物,车后面跟着牛羊,一个个欢声笑语。

  下了车,这些女人竟然主动帮忙驱赶牛羊,收拾辎重,温顺如羊。

  这年头汉人还有族群意识,胡人根本不在意这些。

  魏国除了鲜卑人,还有大量柔然、乌桓、丁零、杂胡,赫连勃勃麾下也有不少鲜卑人羌人汉人。

  东北的北燕,国主竟然是一个汉人,这几年励精图治,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诸族融洽,竟然比慕容氏当家时还要稳固,隐隐竟有中兴之势。

  草原上规矩,谁强依附于谁,奴隶、僮仆无所谓,只要能活下去,女人更是如此。

  刘道规觉得这是好事,胡女生下来的子嗣,也是汉家血脉。

  下令士卒善待这些女人,不可始乱终弃,若有身孕,官府按照民户的标准抚恤,生男丁分田二十亩,羊一只,生女,田十五亩,犬一条。

  以虎卫军的家底,别说养活一个女人,就是五六个也不在话下。

  军功田、每月例钱、年底赏赐、战场缴获,家家户户都是中小地主,而按照军功爵制,每户还可蓄奴两户,连田都不用自己种了,只须上缴田赋、算赋,一家老小免除徭役,可以一心一意放在军事上。

  他们生的越多,良家子就越多。

  “报,发现王都督所部!”斥候终于找到了王镇恶所部。

  刘道规麾下只有四个都督,一是毛德祖,另一人则是王镇恶,还有镇守蜀中的毛修之,以及开拓南中的庲降都督朱林。

  沈田子之前也是都督,但败于赫连勃勃之手,被降了职,现在也没恢复。

  “在何处!”

  斥候高声道:“陇西,王都督昼伏夜行,在陇山中蛰伏多日,乞伏炽磐见我军攻打安定郡,陈兵街亭,王都督选拔三千精锐,令其从弟王昭为前部督,袭取上邽!”

  街亭是陇西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位于陇山东北面,与安定郡相联,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形势一片大好,陇右诸郡皆降,却因马谡失街亭而功亏一篑。

  毛德祖攻打安定郡,恰好吸引了乞伏炽磐兵力,为王镇恶袭取上珪创造了条件。

  “什么?”众人无不惊讶,此次出兵重点打击的是胡夏。

  所有目光都放在北面。

  谁知王镇恶不循常理,出兵陇西,对西秦忽然出手。

  不过有一说一,他这一手堪称神来之笔,西秦南北凉与胡夏已经结成同盟,不拿下陇西,关中侧翼便始终处于威胁之中。

  “西秦必亡。”刘道规笑了起来。

  王镇恶拿下上邽,打开了陇西东门,剩下的便是攻城掠地了。

  灭不了胡夏,灭西秦也是一样,陇右四郡本就是汉家故地,也是羌氐的祖地,无论如何也不该被鲜卑人占据。

  难怪王镇恶信誓旦旦,原来是早就知道这一战灭不了胡夏,于是盯上了西秦。

  不愧是王猛的孙子。

  不过西秦在乞伏炽磐的治理下,正处于极盛之时,疆域东迄平襄、略阳,西至金城、白土,南抵层城、赤水,北达度坚山以北,拥民七十余万口,步骑之数不下于八万。

  其都城枹罕雄踞河首,是陇西数一数二的坚城。

  王镇恶手上一万多兵马,想要灭西秦,难度不可谓不大。

  刘道规本想下令毛德祖、傅弘之诸部支援他,再令沈田子率步骑驰援,但一想起王镇恶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和睦,遂打消此念。

  王镇恶至今没有向长安求援,说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兵贵精而不贵多,人多势众,内部矛盾也大……

  上邽。

  王镇恶拿下此城之后,乞伏炽磐并没有着急反攻,而是将兵力收缩至略阳、冀县、卤城一带,让上邽始终处于被三面夹击的状态。

  王镇恶攻任何一城,其他两路便会分进合击。

  而且西秦军以骑兵为主,压的王镇恶动弹不得。

  王昭劝谏道:“乞伏炽磐也算一代枭雄,既然拿下上邽,攻入陇右,不妨先休养生息,待明年天暖,长安大军来援,再长驱直入,灭亡西秦。”

  王镇恶道:“明年形势只怕更比不上今日,西秦之后有胡夏二凉,唇亡齿寒,必会援手,明年更不可能灭秦。”

  “然则乞伏炽磐一心一意固守,我军无可奈何。”

  如果野战,这一万多西府精锐凭借渭水,以弩车却月阵迎战,根本不惧西秦步骑。

  但乞伏炽磐缩在坚城之中,让西府军无可奈何。

  一两座城池不难攻陷,但上邽到枹罕,一路上有十几座坚城,西府军再精锐,也会被消耗殆尽。

  王镇恶傲然道:“谁说我无可奈何,天下人皆以为我灭不了西秦,我偏要灭给他们看,传令仇池国主杨盛,出武都郡,攻打卤城!”

  “仇池!”王昭先是一愣,接着大喜。

  仇池国恰好在西秦的东南面,当年诸葛武侯北伐,几次从此地攻打陇右。

  而现在,仇池国成了一支奇兵。

  长史王修道:“然则杨盛会出兵吗?唇亡齿寒,西秦覆灭,仇池亦难以持久。”

  王镇恶自信道:“我军若没攻入陇右,杨盛一定不会出兵,如今大势已定,仇池必会出兵,否则就是给我们灭它的借口。”

  仇池趁晋室内乱时,占据汉中,后刘道规一道军令,杨盛主动让出汉中。

  如今刘道规迁都长安,北府西府精锐悉数聚集于关中,傲视群雄,胡夏、西秦、二凉或许能挡住这一次,但挡不住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双方实力摆在这里,汉国背靠中原,一家独大。

  仇池国更不敢不听话。

  “只要杨盛牵制一路兵马,我便可脱手,杀入陇右腹地,乞伏炽磐便不得不战,战则必为我所擒,灭西秦只是第一步,其后尚有南北凉、吐谷浑、西域,此乃不世之功,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名传万事,诸位当勠力同心!”

  王镇恶野心极大,早就不局限在区区一西秦。

  “都督威武!”堂中诸将无不热血沸腾。

  刘道规以“汉”为国号,西府北府仿佛血脉苏醒一般,比以往更尚武、更勇猛。

第439章 堵

  灵洲位于贺兰山之东,黄河以西,属北地郡,汉初属北地郡富平县,惠帝四年(前191年),置灵洲县。

  此地也是河套最肥沃的地区。

  贺兰山挡住了西北面大部分风沙,蜿蜒的黄河滋润了两岸的土地。

  胡夏的三万精锐一直驻扎在地,赫连勃勃原本等着虎卫军渡过黄河后,忽然从贺兰山以南的谷地杀出,不料他们竟然退兵了。

  加上去年的一场劫掠,即便匈奴人富足,也扛不住被人接二连三的劫掠。

  牲畜也就罢了,关键是人口,前后两次,俘斩将近五万众。

  还丢失了安定郡。

  胡夏已然伤筋动骨。

  “贼子!晋人都是贼子,抢我们的女人也就罢了,连孩童都不放过!”赫连右地代无比郁闷。

  王买德小心翼翼道:“为今之计,只能向北魏称臣,引魏人为援,一同对抗北府。”

  赫连勃勃面无表情,赫连右地代却怒道:“拓跋珪杀我父,灭我满门,此仇不共戴天,我欲生食拓跋氏之肉,怎可与他们结盟?”

  太元十六年(391年)七月,刘卫辰派遣刘直力鞮率军九万人进攻北魏南部,被拓跋珪六千精骑大破于铁岐山,刘直力鞮匹马逃窜,拓跋珪趁胜追击,大破铁弗部,杀刘卫辰宗族亲眷部众五千余人,弃尸黄河。

  有这种血仇在,胡夏与北魏一直剑拔弩张。

  不过胡夏一直觊觎关中,北魏的精力放在河北与中原,这些年倒也相安无事。

  “立刻派人出使魏国,朕愿意与拓跋氏摒弃前嫌,一同抵抗晋人!”赫连勃勃前半生的苦难皆因北魏,如落水狗一般四处辗转,先后投奔叱干部、破多落部、姚秦。

  “杀父之仇不报,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赫连右地代须发皆张,满脸通红。

  赫连勃勃狭长的眸子动了动,“大丈夫不拘小节,若能成大事,死便死了,何足为道?”

  赫连右地代低下头去,不敢再争辩,这么多年的亲兄弟,深知他的秉性,若是一句话没说好,弄不好连他的性命都不保。

  自从当上大夏天王后,赫连勃勃越发凶残凉薄,也越发的刚愎自用。

  “禀报天王,乞伏炽磐向我军求援!”这时斥候匆匆来报。

  赫连勃勃略感诧异,“晋军精锐皆在攻我,乞伏炽磐求什么援?”

  斥候道:“西府军王镇恶部一万余兵马趁其不备,翻越陇山,攻克上邽,仇池国杨盛尽起国中精锐,攻破卤城,二军联手,乞伏炽磐节节败退。”

  杨盛虽然不出名,但其兄杨定、族兄杨安皆是前秦名噪一时的名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与邓羌、张蚝齐名。

首节 上一节 344/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