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寂然用饭间,外头响起一阵急促脚步,旋即门帘“唰”地被掀开,景晴之母杜氏快步走了进来。她满面红光,喜气盈腮,也顾不得周全礼数,只对着元春略一福身,便扬声道:“奶奶!天大的喜事!大爷回来了!”
元春正夹着一筷笋尖,闻言忙将那笋尖丢回碗中,且放下了箸。她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急问道:“果真?”
杜氏激动得语无伦次:“不止呢!奶奶!大爷他……他竟是穿着皇子的袍服回来的!外头在传,说咱们大爷原是当今圣上流落民间的龙子,如今已归宗,成了正经的皇子爷了!”
此言一出,恍如平地惊雷,震得满堂女眷目瞪口呆!
一时间,厅内所有动作都停滞了,女眷们纷纷怀疑是自己暑热耳鸣听错了,或是杜氏欢喜得疯了在说胡话。
元春则忽地站起身来,一双美目瞪得圆圆的,声音都变了调:“你……你说什么?皇子爷?!”
杜氏道:“奶奶,这等天大的事,我岂敢浑说?我原也不敢相信,然方才外头的人跑进来报的信,说亲眼所见,千真万确!”
元春竟如泥塑木雕般呆立当场,心中霎时间涌起滔天巨浪,惊喜、恍然、难以置信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原来夫君他……他果真身负龙血!且如今竟已正位皇子!这……这真是……”
她心潮澎湃,几乎要落下泪来。
一旁的孟氏,虽昨日已听丈夫贺赟私下推测过此事,心中有所准备,然亲耳听到这消息成为现实,仍是喜不自胜,双手合十,念了声佛。
满堂女眷,从极度的震惊中缓缓回过神来,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与抽气声。
素来端庄沉稳的薛宝钗,此刻则不禁失态,檀口微张,满面皆是惊诧,心中瞬间明悟:“原来如此!怪不得大爷他命运多奇!原来他并非十三王爷之子,竟是……竟是当今圣上的血脉!我真真是有眼无珠了……”
景晴愣愣地站着,脑中回荡着一句话:“皇子……皇子……我竟是皇子的妾室?”她一时竟不知是梦是醒。
内厅之中,方才那食不语的肃静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沸腾的惊诧、狂喜与难以置信。
夏日炽热的阳光涌入厅堂,仿佛将每个人的脸庞都照得亮堂起来,又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元春乍闻夫君竟以皇子之尊归来,一颗心早已飞了出去,恨不得立时抛却一切规矩,飞奔至外宅迎接她的大爷,她的皇子爷!
然,她终究是贤德识礼、曾在皇太后身边为女史、执掌姜家内帷已一年多的元春。电光石火间,她强压下满腔沸腾的欣喜与急切,深知今时不同往日,夫君既已正位皇子,自己身为他的正室夫人,一言一行更须端庄合度,不能失了皇家的体统与礼数。
她深吸一口气,稳住微颤的嗓音,吩咐封氏、杜氏二人速去迎一迎大爷。封氏、杜氏忙不迭应声,匆匆而去。
元春又环视众人,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静:“孟大娘、薛妹妹、景妹妹、岫烟妹妹,且随我至檐下迎候。”
说罢,她便领着孟氏、薛宝钗、景晴、邢岫烟并一众丫鬟,款步出了内厅,在朱漆廊庑之下垂手侍立。
厅内桌上,饭菜犹自冒着丝丝热气,然则此刻谁还有心绪用饭?众人皆翘首望向那通往前头大厅院落的小门,有些人心中还如擂鼓一般。
过了片刻,方见封氏、杜氏等人簇拥着一人,自大厅旁侧的小门进来,迈入了内厅院落。
日光灼灼,倾泻而下,正正照在那人身上——但见他身穿秋香色蟒袍,色泽庄重华贵,一条金黄绦带紧束腰间,带上四块金方版镶嵌着血红宝石,光华璀璨,逼人眼目。不是姜念更是何人?
只是此刻的他,已是皇子袁易,蟒袍玉带,英姿勃发,尊贵威仪,与三日前离去时那御前侍卫的模样仿佛已是云泥之别。
这一下,元春、孟氏、薛宝钗、景晴、邢岫烟并所有丫鬟,俱觉眼前一亮,恍如天人降世,竟都看得呆住了,怔在原地,忘了呼吸,忘了动作。
元春回过神来。她强抑住心头翻涌的万千情绪,忙急步迎上前。袁易早已看见她,目光温润,含笑走向她。
待得二人相近,元春不禁问道:“大爷怎的这身服色?”
袁易微微一笑:“我本是今上的骨血,蒙太上皇、圣上隆恩,如今圣上已明发谕旨,公告我为皇子,赐名‘袁易’。”
尽管众女眷适才已听闻此事,此刻听他当面亲口这般说,还是纷纷又一次震撼。
元春见他亲口认证了此事,方才深深蹲下身去,行了一个极尽恭敬的万福礼,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微颤,却依旧清晰:“妾……恭迎皇子爷归府!爷万福金安!”
这一声“妾”“皇子爷”与“万福金安”,如同惊醒梦中人。
一时间,孟氏、薛宝钗、景晴、邢岫烟并所有丫鬟仆妇,皆恍然惊觉,纷纷跟着深蹲下去,行起了待皇子的礼仪,声音参差不齐,却纷纷格外恭敬。
袁易伸手虚扶元春:“起来,不必多礼。”
元春就着他的手势抬起头来,泪眼模糊地细细打量眼前人。依旧是那熟悉的剑眉星目,挺鼻薄唇,挺拔身材,然那一身煌煌皇子服饰,却将他衬托得龙章凤姿,尊贵不可言喻。
看着看着,元春强忍了许久的泪珠儿再也抑制不住,从腮边滚落下来。她也顾不得擦拭,只哽咽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只是这……这真是……”竟是喜极而泣,语不成声。
这泪水之中,饱含着这三日的担忧牵挂,更蕴含着此刻云开月明、夫贵妻荣的巨大惊喜与欣慰。
炽热的日光照耀着她的泪珠,也照耀着她夫君崭新的服色与身份,似也照耀着这个家从此非比寻常的未来。
当下,元春、孟氏、薛宝钗、景晴、邢岫烟并一众丫鬟仆妇,真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袁易步入内厅。
袁易目光扫过饭桌,见杯盘罗列,菜肴尚温,转头对元春莞尔一笑,语气轻松一如往日:“我倒是真觉出饿来了。正好,赶上了家里的饭食。”
元春见他虽身份骤贵,言谈间却并无骄矜疏离,仍是温和体帖,心中的忐忑顿时消散不少,嫣然一笑,柔声回道:“爷回来的正是时候,还热着呢。”
言语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未称“皇子爷”这略显奇怪的称呼,也未称“大爷”。因元春知道,夫君既已归宗为皇子,按皇室辈分,便不是“大爷”了。
当即,袁易在上首主位坐了,元春随侍在侧。
袁易看向了孟氏,微微一笑,道:“大娘也坐吧。”
孟氏忙道:“不敢,爷与夫人用饭,我在一旁伺候便是。”
袁易笑道:“大娘不必如此拘礼,坐下一同用些。”
孟氏这才告了罪,在下首斜签着身子坐了。
袁易目光一转,又落在邢岫烟身上,道:“邢姑娘也坐。”
邢岫烟冷不丁被点名,竟似受惊的小鹿般,慌得连连摆手,粉面飞红,声音细若蚊蚋:“不……不敢,民女不敢……”
她本是客居,何曾想过能与皇子同席?
袁易见她窘迫,和颜悦色再次相邀:“今日我方归来,不必论那些虚礼,坐下吧。”
邢岫烟这才惴惴不安地、极其拘谨地在凳沿上挨了半边身子。
袁易眼尖,见桌上分明摆着五副碗筷,碗中皆已盛了饭食,显是方才仓促起身迎接时留下的。他心下明了,便问元春:“适才你们是几人在此用饭?”
元春忙回道:“是妾,孟大娘,邢姑娘,还有薛妹妹与景妹妹。”
她话音未落,袁易已含笑看向侍立一旁的薛宝钗与景晴,道:“既如此,你二人也一同坐下用饭。”
薛宝钗忙敛衽躬身道:“奴妾不敢僭越。”
景晴见薛宝钗自称“奴妾”,也依样这般谦辞。
袁易笑道:“虽则规矩要紧,然今日乃家宅之内,又是我叫你们坐的,但坐无妨。”他语气虽温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
薛宝钗与景晴不敢即刻应承,齐抬眸望向元春,目光中带着请示。元春会意,微微颔首,道:“爷既已发话,你二人便坐下吧,莫要辜负了爷的体恤。”二人这才低声应“是”,恭谨地在下首位置坐了。
一时间,席面重开。
香菱忙为袁易捧上香米饭,抱琴悄步上前,将一双箸轻轻安放在袁易手边。元春则亲自执起汤勺,为袁易布了一道清炖鸡笋汤。
袁易是真饿了,也不多言,执起箸便安静地用起饭来。
元春在一旁悄悄打量,见他用的香甜,心中虽有许多疑问、感慨恨不能立时倾吐,然见他此刻专心用饭,食不语,便将满腹话语暂且按捺下去,只默默陪着,偶尔替他布一筷子他平日爱吃的菜蔬,自己也跟着悄无声息地用了些饭食。
内厅之中,一时寂然,唯闻轻微的碗箸碰撞之声。
阳光透过窗棂,静静流淌在厅内,将袁易的袍服蟒纹映得微微闪动,也将这顿不同寻常的的午饭,映上了一片奇异而尊荣的光晕。
……
……
且说荣国府一众车马,经宁国府回到荣国府后,贾母下了那八人大亮轿,面色沉凝,也顾不得歇息,便径直吩咐贾琏:“去,立刻传大老爷、大太太到荣庆堂来见我!”声音里透着一股罕见的急怒与焦灼。
此时荣庆堂内,唯有贾母、王夫人并大丫鬟鸳鸯三人。
鸳鸯正拿着美人拳,小心翼翼地替贾母捶着腿,却见贾母心神不属,一只手紧紧地攥着拐杖。
姜念忽以皇子身份归来,让贾母大为震惊,震惊之余也有悔恨——早知今日,头里何必冷了那边府里的心?如今人家飞黄腾达,竟成了天璜贵胄,这关系却已生分至此!然则,悔恨之中又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期待,终究是连着筋骨的姻亲呢……
正心乱如麻间,听见帘栊响动,贾琏引着贾赦、邢夫人走了进来。
贾赦与邢夫人二人,脸色皆灰败难看,皆带着惧色,显是已听说了那石破天惊的消息,此刻惊魂未定。
他二人刚迈进堂中,还未及行礼请安,贾母已是按捺不住,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痛骂:“你们两个糊涂油蒙了心的孽障!如今可都看见了?往日里我一再劝诫,你们只当耳旁风!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开罪念哥……开罪元春与咱们府上的姑爷!生生将好好一门亲戚逼得与咱们生分了!如今可好,元春的夫婿竟成了皇子,凤子龙孙回来了!你们……你们真是将我荣国府的运势作践了!”
贾赦与邢夫人被骂得狗血淋头,皆垂手站着,郁闷难当。
贾赦终究忍不住,嘟囔着辩解道:“老太太息怒……只是……只是这事儿也忒稀奇了些!好端端的,那小……那姜念怎地摇身一变,就成了皇子了?这……这未免太过突兀……”
贾母气得将拐杖重重一顿,冷哼道:“哼!稀奇?突兀?事到如今,我也不怕告诉你,关于此事的传闻,我早已有所耳闻,只是事关天家血脉,乃绝顶机密,岂敢轻信,更不敢妄言!如今不过是传闻坐实了罢了!只恨你们有眼无珠!”
贾赦听了这话,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只剩下一脸惊惧。
第252章 生母迁葬,追封为嫔
贾母又猛地转向邢夫人,目光如刀,厉声道:“你更是糊涂透顶!为了你邢家那个叫岫烟的姑娘,三番两次上门去作耗!听闻念……皇子爷这三日不在家,你倒越发得了意?又亲自上门讨要了?如今可还想去要吗?”
邢夫人被戳中心事,脸色惨白如纸。
原来,姜念被羁押畅春园的三日里,邢夫人竟又接连两次去姜家要邢岫烟,先是遣了王善保家的去碰钉子,后竟自己按捺不住又亲去了一趟。奈何元春咬紧牙关不松口,硬气顶着,姜家又有一群天子亲兵守着,邢夫人才没能得逞。
贾母越说越气,复又瞪着贾赦:“如今可好!人家成了凤子龙孙,却与咱们形同陌路!适才我在街口遇上,人家的皇子车驾径直过去,连声招呼都不曾打!这分明是记恨上咱们了!你……你说说,如今这般局面,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挽回?”
贾赦心里如同塞了一团乱麻,又闷又堵,支吾了半晌,竟是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贾母又看向贾琏:“琏儿,你素日里还有些主意,你说呢?”
贾琏也是满面难色,低头嗫嚅道:“孙儿……孙儿一时也想不出万全之策……”
贾母见这对父子拿不出个章程,不由得长长叹了口气,闭目沉吟片刻,方对王夫人缓缓道:“如今也唯有指望二老爷与你了。且待二老爷今日从衙门里下值归来,让他携你一同过那边府里去走动走动,你二人好歹是元春的父母,是那皇子爷的岳父岳母,那皇子爷总该……总该会给你二人一些体面吧……”
王夫人点头应下。
贾赦、邢夫人见状,皆愈发郁闷。
……
……
自贾母一行人从外头归来,“姜念竟成了皇子”的消息便在荣国府内激起千层波澜,快速传遍了府内上下各个角落,无论是主子还是奴才,皆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将这桩石破天惊的奇事咀嚼了又咀嚼。
李纨素来是个沉静守份的,带着儿子贾兰寡居,平日以针黹女红、教子读书、陪伴姑娘度日。
此刻她独坐窗前,手中虽拿着针线,却半晌未动一针。
她早已存了心思,觉着姜念文武双全,年轻有为,前程远大,想让儿子贾兰多去亲近请教,只碍于自家寡妇身份,又恐旁人议论,一直犹豫未决。
如今乍闻姜念成了皇子,她心中这念头登时如春草般疯长起来:“天爷!他竟是皇子!兰儿若能得他青眼,将来的前程岂不是……”
想到此处,又是激动又是懊悔,悔不该早下决心。
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正聚在迎春的房里。
迎春手里绞着帕子,喃喃叹道:“难怪大姐姐是正月初一生的!夫君竟成了皇子,她便是皇子夫人,这福气……真是羡煞人也!”语气中满是钦羡。
探春目光炯炯:“原来如此!我往日就常觉奇怪,大姐夫怎地就得了圣上那般青眼,年纪轻轻便三任钦差,升迁之速竟那般惊人。如今才算明白了,根子原在这里!竟是龙子凤孙流落在外,如今认祖归宗,真真是一飞冲天了!”她心中除了羡慕,更多了几分豁然开朗的明悟。
饶是惜春性子孤僻冷漠,也听得目瞪口呆,只觉此事如同戏文里唱的一般离奇,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
林之孝家的正与丈夫林之孝说话,叹道:“哎哟!真真是走了宝了!早先只想着,咱们待他这位姑爷,面上过得去便罢了,何曾想过要好好巴结?如今可好,人家一跃成了皇子爷!咱们竟是错失了天大的机缘!若早先勤快些,多巴结巴结,如今岂不也能沾些光?”
林之孝在一旁也是唉声叹气,后悔不迭。
荣国府的其他下人们无不议论纷纷。有的惊叹天威难测,造化弄人;有的羡慕早先随着元春陪嫁过去的那些荣国府下人,这些人从此竟成了天家的下人了;更有那等势利的,已在暗自盘算如何寻机去那边府里献殷勤,巴结元春及那位皇子爷。
整个荣国府,从主子到奴才,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动了心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了震惊、羡慕、懊悔、期待等。往日里或许还有人对姜家有轻视或隔阂,此刻却都被那“皇子”二字的赫赫威光所震慑、所吸引。
……
……
宁国府内,袁易用罢午饭,便要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