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人马调集情况如何?”王贲声如洪钟,目光扫过众人,落在负责调度-的石敢身上。
石敢上前一步,抱拳行礼,朗声道:“将军,合围战略已然部署完成,我军各部配合紧密,明日便可直逼韩都,开启这场灭韩的终极决战。”
此话一出,大堂内瞬间如炸开了锅,将领们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久经沙场,深知这破都之战意味着什么,那是无上的荣耀,是战功赫赫的见证,是青史留名的契机。
“将军,末将请命为先锋,率部攻破韩都,定当为大秦立下头功!”一位虎背熊腰的将领率先站出,声如雷霆,眼中满是渴望与决绝。
“末将也请命!愿率敢死队,为大军撕开韩都城门,让我大秦军旗率先飘扬在韩都上空!”
又一将领不甘示弱,跨步而出,甲胄碰撞,发出铿锵声响。
一时间,除了赵北辰,其他万人将纷纷挺身而出,你争我抢,都欲在这灭韩的最后关键一役中拔得头筹。
王贲微微皱眉,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赵北辰,问道:“赵北辰,众人皆争先锋之位,你为何不请命?”
赵北辰身形挺立,不卑不亢,拱手答道:“将军,攻韩数月,末将已然立下不少战功,此次破都之战,这先锋之功,末将便不争了。”
王贲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微微点头:“嗯,你此举甚好。
这战场上,锋芒太露易招人嫉恨,树大招风并非好事,懂得收敛,是为将者的智慧。”
赵北辰心中暗自腹诽,他岂是真的不想出风头?
在这大秦的铁血军队中,他从不惧他人针对,强者为尊的世界,实力才是话语权。
他不争这先锋,实则是另有盘算,心中惦记的是那韩王项上人头,杀王之功可比单纯的破城之功分量重得多,那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荣耀。
正当众人热议先锋人选之际,一位亲卫将领匆匆步入大堂,打破了这略显喧闹的氛围。
他满脸喜色,快步走到王贲身前,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份军情奏报:“将军,大喜!自杨城全军沿用赵北辰将军的医治方法后,我军伤兵营变化惊人,存活伤兵数量大增!”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赵北辰。王贲亦是一脸震惊,急声问道:“详细说来,究竟如何?”
亲卫将领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此次攻韩之战,杨城大营出兵二十万,另有五万押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随军出征,全军伤卒将近两万之众。
以往按照旧法救治,这两万伤卒往往仅能存活两三千人,可如今沿用了赵北辰将军的方法后,截至目前,还存活伤兵一万三千余人。
短短几日时间,便成功救回四千余人,存活率已然接近五成,照此趋势,预计未来存活率还会更高。”
王贲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赵北辰,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般:“没想到,你这医治方法竟有如此神效!”
赵北辰微微拱手,谦逊道:“将军过奖,末将不过是见兄弟们死伤惨重,于心不忍,略施小计,能救下诸位袍泽,实乃万幸。”
说罢,他从身后行囊中取出十瓶金疮药,上前几步,将其中八瓶郑重地交到王贲手中。
“将军,这金疮药功效特殊,对止血有奇效,还望将军妥善保管。
·· 0求鲜花····· ···
目前仅余两瓶供末将备用,且请将军传令,只有那些无法止血的重伤者,才可动用此药,其他伤兵仍用军中现有的中草药医治即可。”
王贲接过金疮药,仔细端详,心中对赵北辰愈发敬重。
这等神药,在战场上那可是救命稻草,赵北辰能毫无保留地献出大部分,足见其胸襟。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怀揣着对明日决战的憧憬,各自回营准备。
赵北辰也不例外,他深知明日之战虽看似胜券在握,但战场上变数丛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回营途中,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伤兵营中那些曾经痛苦呻吟的面孔,如今因自己的方法重获生机,嘴角不禁泛起一抹欣慰的笑意。
0 ... 0
同时,对于明日如何在混战中直取韩王首级,他心中也在悄然谋划……
夜幕降临,杨城大营灯火通明,士兵们抓紧这最后的时光磨砺兵器、检查装备,炊事兵们忙碌地准备着出征前的干粮。
而在伤兵营内,军医们依旧在忙碌,按照赵北辰传授的方法,有条不紊地救治着新送来的伤员。
经过改良的消毒流程、合理的用药规范,让每一位伤员都多了几分存活的希望。
赵北辰悄然走进伤兵营,看着眼前这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
曾经那混乱不堪、死伤无数的惨状历历在目,如今却已大为改观。他知道,自己改变的不仅仅是伤兵的存活率,更是大秦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这将为日后更多的征伐之战奠定坚实基础。
“将军,您来了。”一位军医发现了赵北辰,上前行礼。
赵北辰微微点头,轻声问道:“今日新送来的伤员情况如何?”
军医答道:“回将军,新伤员伤口处理及时,暂无大碍,依目前情况看,存活几率颇高。”
赵北辰满意地拍了拍军医的肩膀:“好,继续努力,务必照顾好每一位兄弟。”么.
第151章 金疮药的妙处
在那威严庄重的秦军议事大殿内,气氛凝重而又透着几分激昂。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一众身着甲胄的将领身上,映出冷硬的光芒。
赵北辰所推行的全新医治方法,宛如一场悄然而息却震撼人心的变革之风,彻底吹散了笼罩在杨城大军伤兵营上空许久的阴霾.
此前,按照军中旧有的救治惯例,每一场大战过后,伤兵营便是人间炼狱的翻版。
此次攻韩之战,杨城大营出兵二十万,另有五万押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随军出征,全军伤卒数量将近两万之巨。
在以往,这两万伤卒能侥幸存活下来的,不过寥寥两三千人,大多数伤员都在伤口感染、高烧不退中痛苦离世,那惨烈之景,让每一位经历过的将士都刻骨铭心。
然而,自赵北辰“零六零”力排众议,将他精心钻研的医治之法推行开来后,情况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军医们严格遵循他所制定的规则:刀具必先以烈火反复灼烧,直至刀刃通红,彻底祛除其上沾染的病菌;
烈酒不再仅仅是镇痛的工具,更成为消毒杀菌的利器
无论是术前浇灌伤口,还是术中按需适量使用,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扎用的白布,必须经过碱水的反复搓洗,再用沸水蒸煮、晾干,确保无菌。
甚至连看似不起眼的草药熬制、用药时机,都有了精细的讲究。
如此这般,在未大量动用那珍稀的金疮药的情况下,伤兵营的存活率大幅攀升。
截至目前,近两万伤卒中,存活下来的还有一万三千余人,短短几日,便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千多条鲜活的生命,存活率直逼五成。
大殿内,将领们起初听闻王贲传达这医治方法有所改变时,并未太过在意,毕竟在他们心中,战场厮杀、攻城略地才是正事,这医治之法能有多大作为?
可当亲卫将领详细报出这一串惊人的数据时,众人不禁动容。王贲更是激动得霍然起身,他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那份军情奏报,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许久,他才缓过神来,转头望向赵北辰,眼中满是震撼与欣喜:“没想到啊,这小小的医疗方法改变,竟能起到如此翻天覆地的作用!”
他微微仰头,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日后若金疮药能在全军普遍使用,伤兵存活率大幅提升的画面,不禁脱口而出:“若是那金疮药也能足量供应,我大秦伤兵的存活率,说不定能达到七成,甚至八成!”
话音刚落,王贲整了整衣甲,神色庄重地起身,面朝赵北辰,郑重地躬身一拜。
这一拜,拜得深沉,拜得诚恳,他声音略带沙哑却饱含深情:“赵将军,我王贲今日代大秦百万锐士,谢过你了!
你这一变革,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军将士在战场上的活命机会。若那金疮药得以施用,活命机会更是能提高至八成,这一礼,你当受得起!”
众将领见状,先是一愣,随即从最初的惊诧转为深深的钦佩。
他们望向赵北辰的目光中,不再仅仅是对其战场勇猛的认可,更有了对他精湛医术、悲悯医者仁心的敬重。
这些在沙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硬汉们,深知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更明白赵北辰此举对于大秦军队意味着什么。
于是,众人纷纷效仿王贲,面朝赵北辰,整齐划一地躬身一拜。那一刻,大殿内静谧无声,唯有甲胄碰撞的轻微声响,却似奏响了一曲对英雄的赞歌。
在他们心中,赵北辰战力卓绝,又精通医道,他用自己的智慧与担当,让大秦免于折损无数军人,这样的人,值得每一位大秦锐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赵北辰望着眼前这一幕,眼眶微微泛红。
他心中感慨万千,入伍从军以来,历经风雨,有过质疑,有过挫折
可此刻,看到大秦锐士们如此上下一心,他深知,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这份军旅生涯,他此生无悔。
王贲直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赵北辰,开口道:“赵将军,你此番功绩,无人能夺。待此间战事了结,我定会将你所提出的医疗方法以及那神奇的金疮药配方,如实上奏秦王。秦王圣明,定会对你重重有赏,你对我大秦上战场的锐士,有再造之恩呐!”
赵北辰微微拱手,谦逊道:“王将军过奖了,末将所为,于公,是为了我大秦昌盛,将士少些伤亡;于私,也是为了自己能在这军中站稳脚跟,责无旁贷.. 0 ”
王贲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转身,对亲卫将领下令:
“你立刻将伤兵营如今的详细情况、金疮药的配方以及一瓶金疮药,快马加鞭送往咸阳,呈给秦王。
务必让秦王第一时间知晓我军这一重大喜讯。”
“诺!”亲卫将领领命而去,大殿内的气氛也随之从对赵北辰功绩的感慨,转回到即将打响的灭韩之战的紧张谋划上。
王贲大步走到沙盘前,手中的马鞭轻轻敲击着沙盘上代表韩都新郑的位置,沉声道:“伤兵营之事,且等秦王定夺。当下,我们最要紧的,是议定这灭韩的最后一战。
我欲集结十万大军,强攻韩都新郑,力求在半月之内平定韩都,生擒韩王,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此语一出,众将热血沸腾,齐声高呼:“末将愿往!请将军赐末将先锋之位,定当为大秦荡平韩都!”那呼喊声震得大殿的梁柱都似微微颤抖。
王贲目光在众将脸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一位名叫郑雄的将领身上,沉声道:“郑雄,此次便由你率先锋军,强攻韩都。务必奋勇向前,为大军撕开敌军防线!”
“末将遵命!谢将军信任!”郑雄激动得满脸通红,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重重5.3地拜谢。
王贲又看向赵北辰以及另外两位万人将,安排道:“赵北辰,还有你二位,率部在侧翼辅助大军进攻。韩都局势复杂,若攻城有变,你们需立刻驰援。切不可掉以轻心!”
“末将领命!”赵北辰等人齐声应道。赵北辰心中暗自盘算,这侧翼辅助之位,看似不如先锋那般引人注目,实则暗藏玄机。
侧翼作战,可灵活调兵遣将,更容易捕捉战机。他熟读史书,深知这韩王并非愚钝之人,不会轻易困守王宫,坐以待毙,往往在被逼无奈之时,才会出城投降。
而他,便要在这混乱战局之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直取韩王首级。
毕竟,杀王之功,才是这灭韩之战中最耀眼的功勋.
第152章 嬴政再度震惊!
咸阳城,章台宫。
这座巍峨壮丽的宫殿在日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威严庄重的气息。
宛如大秦帝国权力的心脏,每一寸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期许.
嬴政身着玄黑色绣金龙袍,头戴冕旒,高坐在大殿之上。
身姿挺拔如松,深邃的目光凝视着眼前那巨大的天下沙盘。
仿佛能透过这沙盘上的山川河流、城邑关隘,看到千里之外的烽火硝烟。
自四个月前,嬴政决然下诏动兵攻韩,开启这大秦灭国、统御天下的第一步起。
他每日都会来到这章台宫的天下沙盘前,静静等待着前线的军报。
这每一份军报,都如同连接前线与朝堂的命脉,传递着关乎帝国命运的信息。
此刻,一名身着黑色劲装的锐士,步伐矫健而沉稳,匆匆步入大殿。
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军报,口中朗声道:“陛下,王翦将军军报!”
嬴政微微抬手,示意近侍接过军报,展开细读。
只见他的眉头先是微微一蹙,随即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原来,王翦在军报中奏明,赵魏两国见韩国求援,心生20觊觎,妄图出兵干涉,搅乱大秦的攻韩战局。
王翦却临危不乱,迅速调兵遣将,据守边境,以强大的军威和精妙的战略部署,让赵魏两国不敢轻举妄动,成功保证了大秦边境的安稳。
嬴政轻轻点了点头,对身旁的赵高道:“下诏勉励王翦,告诉他,战场之事,朕信他的决断,朕只要那最终的结果——一个完整纳入大秦版图的韩国。”
赵高连忙躬身应诺,领命而去。
嬴政刚松了口气,还未及从对王翦的欣慰中完全回神,又一名锐士匆匆入殿,同样呈上一份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