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许上前,从袖中取出一把锋利的小刀,手法娴熟地轻轻刺破兔子肚皮处的筋脉,瞬间,鲜血汩汩涌出,那血流之势颇为汹涌,难以止住。大殿内众人皆屏气敛息,目光紧紧锁定在兔子身上。
春许不慌不忙,打开金疮药瓶,小(cafd)心翼翼地将药粉倒在兔子伤口上。刹那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原本汹涌而出的鲜血,竟如同遇到了克星,迅速凝固、结痂,短短十几个呼吸的工夫,血就彻底止住了。
春许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之色,手中的药瓶差点滑落,他脱口而出:
“这……这简直是神药啊!陛下,臣钻研止血草药半生,所制之药与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药效强过臣所研草药百倍不止。若此药能在军中广泛推行,臣敢断言,伤兵的存活率至少能增长到五成以上。
届时,我大秦锐士在战场上只需专心防范那‘七日风’,性命之忧将大大减少。”言罢,他眼中满是兴奋与渴望,“陛下,臣恳请有机会能见见这位研制出神药的神医,也好向他讨教讨教。”
嬴政心中此时已然笃定,这金疮药确是难得的疗伤神药。
他看向李斯,微微示意,李斯心领神会,上前一步,将一份军报递给春许:“春御医,你看看这个。这金疮药的研制者可不简单,他还带来了一场军中伤兵营的变革。”
春许满心疑惑地接过军报,目光刚一触及内容,整个人便激动得颤抖起来。
只见军报上详细记载了赵北辰推行的医道改革:
刀具严格消毒、烈酒用于杀菌、规范包扎流程《"等一系列举措,使得伤兵营的存活率从以往的不足两成,硬生生地增至了五成。
春许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陛下,此人是大才啊!是神医!他对医道的见解和精通程度,远超臣之所及。
臣行医多年,见过诸多疑难杂症,也钻研过无数医理药理,可与他这一套完整且精妙的伤兵救治之法相比,臣自愧不如。
大秦能拥有这样的人才,是我大秦之福分。
有他在军中,臣敢说,伤兵的存活几率可增至八成,无数将士将因他而活命。
陛下,此人立下的可是旷世奇功,当重赏啊!”
春许越说越激动,眼眶竟微微泛红。
当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到军报下方赵北辰的名字时,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吃惊之色,他轻轻摇头:“这名字,臣倒是从未听闻。”
可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中却泛起一阵涟漪。
他想起女儿阿房曾说过的话,若是以后有个男孩,就取名叫嬴辰。
如今看到这“赵北辰”三字,虽说姓氏不同,可读音如此相近,让他不禁暗自感慨世间巧合。
同时,心底深处对女儿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阿房如今身在何处?
是否安好?
这些问题再次萦绕心头,让他一时有些神伤。
嬴政将春许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他微微皱眉,心中揣测着春许的所思所想。
不过,此刻他更关注的还是赵北辰之事。
他开口道:“春许,你今日验证了金疮药的药效,又看了这军报,想必心中已有数。
这赵北辰,朕定会重赏,不仅为他晋爵,还要让他将这医道之法在全军乃至全国推广,造福更多大秦子民。至于你想见他一面,日后有的是机会。
眼下,还是先关注这攻韩之战的收尾,确保万无一失。”
春许回过神来,连忙跪地领命:“臣遵旨。陛下圣明,有赵北辰这般人才相助,我大秦必能如虎添翼,早日统一天下。”说罢,他缓缓起身,退至一旁.
第155章 春许之惑
章台宫大殿内,气氛庄重而又透着几分忙碌。
嬴政手持金疮药的配方,目光炯炯地望向御医春许,将那承载着无数希望的羊皮纸递了过去,声音沉稳有力:
“春许,你且看看,依此配方,能否大批量制作这金疮药?”
春许双手接过,目光迅速扫过配方上的一行行字迹,眼中的钦佩之色愈发浓烈。
他微微摇头,似是在惊叹这配方的精妙:
“陛下,此药虽有神效,所需材料却并不繁杂,皆是些常见且易寻之物,依臣之见,定能大批量制作。相较之下,臣往日所研制的止血草药,工序繁琐,取材艰难,远不及此药易于操作。”.
嬴政听闻此言,一直紧绷的神情稍稍舒缓,他微微仰头,当即颁布诏令:
“既如此,春许,朕现赋予你调动太医院一应人等的权柄,同时准许你从国库调拨所需财帛,全力搜集药草,务必以最快之速度,将这金疮药制作出来,遍及全军。”
春许跪地领诏,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犹豫片刻后开口:
“陛下,臣以为,这金疮药既是赵北辰将军所献,研制一事,是否应由他来主导-更为妥当?”
嬴政微微一怔,旋即解释道:“春许,你有所不知,这赵北辰并非专职医师,他如今已是大秦十封爵之一的左庶长,兼领万人将之职,肩负着战场厮杀、冲锋陷阵之重任。”
春许面露惊讶之色,显然未曾料到赵北辰还有这般身份,他连忙躬身:
“臣愚昧,未曾了解清楚。既如此,臣领命。”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配方收入袖中,又郑重承诺:“陛下放心,臣定当严守配方机密,不使外泄分毫。”随后,稳步退出大殿。
待春许离去,嬴政的目光扫向殿内一众重臣,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你们对这金疮药有何看法?”
话音刚落,子非率先一步跨出,他身着朝服,身姿挺拔,言辞恳切:
“陛下,这金疮药,无疑是神药!有了它,我大秦军队在战场上的伤亡必将大幅减少,那些善战的老兵得以保全,军队战力亦能长久不衰。
而献出此药的赵北辰,更是功不可没,理当重重有赏,依臣之见,封侯亦不为过,此乃旷世之功啊!”
李斯、冯去疾等重臣纷纷点头,相继出声附议:“子非大人所言极是,赵北辰此举,于大秦而言,恩同再造,若不重赏,何以激励后来者?”
嬴政坐在龙椅之上,微微颔首,眼中满是坚定之色:
“朕亦深知,赵北辰既勇立战功,又献出这等神药,其功劳堪比灭国之功,不重赏,确有失朕为君之风范。只是,这封赏一事,却也让朕有些为难。”
说着,他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陷入沉思:
·· 0求鲜花····· ···
“如今赵北辰为左庶长、万人将,往上便是五万人将、十万人主将。若仅封他为五万人将,这恩泽似显不足,难以匹配他此番大功;可若直接封他为十万人主将,又怕恩泽过重,引得军中其他将领心生变故,不利于团结。”
子非目光敏锐,一眼便看穿了嬴政的难处,他略作思索,上前一步进言:
0 ... 0
“陛下,臣有一策,不妨暂缓对赵北辰的封赏,待灭韩之战结束后,再行定论。
眼下,赵北辰正值年轻,锐气正盛,想必在后续战事中,还会再有作为。若他能再立大功,届时,陛下便可给予更高规格的封赏,如此,既彰显了陛下的公正,又可避免他人诟病。”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微微点头:
“子非,你所言甚是,朕便依你之策。”
说罢,他缓缓起身,转身看向殿内那巨大的天下沙盘,目光深邃,似是穿透了层层山河,看到了前线的赵北辰。
他心中暗自期待,这位年轻将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究竟还能绽放出怎样的光芒,而自己,又该给予他怎样一份足以匹配其功绩的封赏……
此时,前线的赵北辰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灭韩的决战,丝毫不知朝堂之上,围绕着他的封赏,已展开了这般激烈的讨论么.
第156章 新郑!
韩都新郑,王宫之内,一片死寂般的压抑。
韩臣跌跌撞撞地闯入大殿,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噗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王上,大事不好!王翦、王贲亲率秦军,已然从多面合围而来,如今都城之内,兵卒不过三万,还大多是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这般兵力,如何能守得住啊!”
韩王坐在王座之上,双手“零六零”紧紧抓住扶手,指节泛白,身子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惊惶与不甘。他咬着牙,恶狠狠地问道:“那赵魏两国呢?他们可曾突破王翦的防线前来救援?”
一旁的韩非,身着素袍,面容冷峻,微微摇头,语气冰冷:“王上,莫再心存幻想,王翦布防严密,赵魏两国根本无机可乘,如今摆在您面前的,唯有降秦与死战两条路。”
韩王的身子猛地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他哪里肯与这将倾的韩国共存亡,所谓的复国之志,此刻也不过是嘴上逞强,说到底,是对死亡的畏惧让他乱了分寸。
韩非瞧出韩王的心思,心中满是失望,自己多年来的抱负,辅佐君王、振兴韩国,此刻看来,终究是要化为泡影.
韩王定了定神,强装镇定道:“哼,本王怎会轻易投降!传令下去,即刻整顿兵马,死守新郑,本王要坐镇王宫,与秦军决一死战!”
可谁能想到,这韩王背地里却另有打算。
他暗中早已派人联系赵国,此刻,得知赵国已派来千人精锐潜入新郑,只等他撤离都城,便会前来接应,护送他前往赵国。
韩王心中暗喜,脸上却不露声色,只盘算着,除了自己的亲卫,绝不能惊动任何人。
待夜深人静,他便要从密道悄悄离开王宫,逃离这即将覆灭的新郑。
一想到到了赵国,还能控诉秦王政的“暴行”,煽动天下诸国合纵灭秦,韩王的嘴角就忍不住微微上扬,似是已经看到了秦国兵败如山倒的画面。
与此同时,新郑城外,却是另一番天地。大秦锐士如黑色的潮水一般,层层叠叠,无边无际,疯狂地朝着新郑城扑来。
天空中,漫天的乱箭遮天蔽日,呼啸着飞向城头,噗噗噗地扎入城墙、城楼以及守城韩兵的身体。
紧接着,巨大的投石机发出沉闷的轰鸣声,一块块磨盘大小的巨石被高高抛起,划过弧线,狠狠地砸向新郑城,城墙上砖石飞溅,不少韩兵惨叫着被砸成肉饼.. 0
在秦军这般凶猛的攻势下,韩兵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勉强招架。
王翦身着玄甲,身姿挺拔,拔剑出鞘,高高举起,厉声下令:“开启第二轮进攻!”
刹那间,十万大秦锐士齐声怒喝,声浪滚滚,如雷霆万钧,向着新郑城推进的气势,仿佛能碾碎一切阻挡。
新郑城在这秦军的强大威势下,摇摇欲坠,宛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而在新郑地界的另一侧,赵北辰率领着他的万众大秦锐士严阵以待。
这其中,有三千精锐骑兵,马蹄刨地,焦躁地打着响鼻,骑手们紧握着缰绳,5.3目光冷峻地注视着前方
另有七千步卒,列成整齐的方阵,长矛如林,盾牌紧密相连,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斥候们如鬼魅般穿梭在四周,不断向赵北辰禀报:“将军,东南方向,无敌情!”
“西北方向,暂无异常!”
从当下的情形来看,似乎暂时还没有敌人出现,但赵北辰深知,战场上瞬息万变,这平静之下,或许正隐藏着惊涛骇浪.
第157章 韩王夜遁!
新郑城外,秦军的营帐一座连着一座,好似一片钢铁铸就的丛林,在风中散发着肃杀之气。
营帐内,屠睢和章邯一脸懊丧地站在赵北辰面前,屠睢猛地一跺脚,溅起些许尘土,粗声粗气地说道:
“赵将军,您瞧瞧这新郑城,城内的韩军跟发了疯似的负隅顽抗,咱们在这城外巡视了好几圈,眼瞅着是没机会第一个冲进城去了,这攻破韩都的大功,怕是要旁落咯!”
章邯亦是眉头紧锁,微微摇头,附和道:
“是啊,将军,在咱大秦,战功可是军人晋升的唯一门道,这下可如何是好?”
赵北辰看着两人这副模样,不禁哑然失笑,他上前一步,拍了拍两人的肩膀,朗声道:“两位莫急,莫急!我且问你们,是20攻城之功大,还是斩将擒王之功大?”
屠睢和章邯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屠睢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回道:“自然是斩将擒王之功大,可这韩王龟缩在王宫之内,咱哪有这机会?”
赵北辰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胸有成竹地说:“今日,咱们这边获得的战功,只会比攻城的更大,你们就瞧好吧!”屠睢和章邯虽满心狐疑,但军令如山,也只能无奈地应了一声.
赵北辰微微仰头,望向远方,似是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轻声感慨道:“现今这战场上,战马实在难驯,骑兵的威力还远未发挥到极致。
待此战结束,定要想法子弄出个骑战三宝,好好提升咱大秦骑兵的战力。”屠睢和章邯听得一头雾水,还欲再问,却见赵北辰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就在众人稍作歇息之时,一个斥候如疾风般冲进营帐,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急促地禀报:“将军,在南面密林发现一小股敌人的踪迹,经仔细探查,乃是赵军!”
赵北辰眼中精光一闪,脸上却露出了一抹早就料到如此的笑容,他霍然起身,握紧手中的霸王戟,大步跨出营帐,高声下令:“章邯、屠睢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