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25节

  手中长刀一挥,刀光闪烁,韩臣们吓得噤若寒蝉,纷纷缩回到牢房角落。随后,千人将依照命令,将韩非带出牢房。

  韩非被带出牢狱,他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赵北辰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心中暗自揣测,这赵北辰此时要见自己,莫不是要送自己上路?

  不过他倒也不惧,神色平静地跟着锐士们前行。

  赵北辰见韩非到来,抬手示意众人退下。很快,庭院之中,只剩下他与韩非二人相对而坐。韩非缓缓落座,目光直视赵北辰,率先开口问道:

  “将军今日见我,所为何事?莫不是来送我这将死之人一程?”

  赵北辰微微摇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韩先生误会了。我见先生身处牢狱,却面不改色,不惧死亡,倒是与那些贪生怕死、只知求饶的韩臣大为不同。”

  韩非嘴角勾起一抹苦笑:“(cafd)将军谬赞了。人皆有求生本能,那些韩臣所为,虽看似不堪,倒也无可厚非。

  我不过是坚守自己的底线罢了。敢问将军,若秦国他日面临同样绝境,朝中臣子又会如何?”

  赵北辰闻言,并未反驳,只是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韩非,心中对他的话暗暗认可。少顷,他转换话题,问道:“韩先生执意求死,是为何故?”

  韩非微微仰头,望向天空,眼中满是悲凉:“国破家亡,我身为韩臣,若此时投降,日后何颜面对列祖列宗?苟且偷生,亦非我所愿。”

  赵北辰微微点头,接着又问:“那先生对如今的天下大势,又有何看法?”

  韩非目光变得深沉,缓缓说道:“秦国如今强盛无比,韩国既已覆灭,大秦东出之路已然开启。

  秦王嬴政,野心勃勃,志在天下。反观山东诸国,各自为政,人心不齐,如此下去,必被秦国各个击破。不出十年,这天下,大概率要归秦了。”

  赵北辰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既然先生看清了天下大势,为何不愿为这大势出一份力,非要困守于这已亡之国的执念之中?”

  韩非轻轻摇头,语气坚定:“我生为韩臣,食韩禄,受韩恩,若此时背弃,与不忠不义之人何异?再者,秦国一统天下,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又有何干?”

  赵北辰听到此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微微向前倾身,目光紧紧锁住韩非:“韩先生,自周立国以来,这天下战乱频繁,百姓饱受战祸之苦。

  各国征伐,同室操戈,多少生灵涂炭。若秦国能一统天下,结束这纷争局面,让炎黄族群得以共享太平,这难道不是天下人共同的心愿?先生熟读史书,深明大义,难道就不愿为这苍生谋福祉?”

  韩非闻言,沉默良久。许久之后,他抬起头,目光直视赵北辰,问道:“将军今日所言,莫不是在劝我投降秦国?”

  赵北辰微微摇头,又缓缓点头:“是,也不是。我想让先生效忠于我,再通过我,为大秦效力。”

  韩非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继而露出一丝讥讽:“将军受秦王如此厚恩,如今却说出这番话,莫不是有了不臣之心?”

  赵北辰神色平静,淡然道:“我以自身性命与赫赫战功博取今日之功勋,若王权要无端取我性命,我自不会坐以待毙。”

  韩非心中一凛,他瞬间明白了赵北辰的意思。若自己不答应,今日怕是难以活着离开。而且赵北辰这番话,对王权如此不敬,若是传了出去,那可是杀头之罪,不过死人是不会外泄机密的。

  想到此处,他心中一横,开口质疑道:“秦王有雄才大略,有能力让天下归一,我若归秦,尚可一展抱负。将军如今虽有战功,可又有何能力,让我信服?”

  赵北辰并未多言,他缓缓起身,踱步走到韩非身边,居高临下地看着他,问道:“韩先生,你可相信这世间有超越凡俗的力量?”说罢,不等韩非回答,他突然出手,以内力催动,快速点向韩非身上几处穴道。

  刹那间,韩非只觉一股无形之力侵入体内,身体瞬间动弹不得,喉咙也仿若被锁住,想要开口却发不出半点声音。他眼中满是惊恐与震惊,瞪大双眼看着赵北辰。

  赵北辰见状,微微一笑,又轻轻在他身上几处穴道一点,解了他的穴道。韩非顿感身体恢复如常,他大口喘着粗气,看向赵北辰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敬畏,颤声问道:“将……将军,你刚刚……做了什么?”

  赵北辰负手而立,神色平静:“韩先生,这只是一点小手段,让你见识一下我的能力。我虽年轻,却也有自己的底气与谋略。若先生肯与我携手,日后必能让你见识到更多不凡之处,为这天下苍生,也为先生自己的抱负,寻得一条真正的出路。”

  韩非坐在原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望着赵北辰,脑海中不断思索着他的话,以及刚刚那神奇的一幕。他深知,自己如今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坚守旧念,走向死亡;

  要么放下过往,与眼前这个充满变数的年轻人合作,或许真能开启一番新的天地。

  而赵北辰,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他的答案,他知道,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已经让韩非动摇,接下来,就看这位法家大才如何抉择了…….

第175章 慑服!

  晨光熹微,透过窗棂的缝隙,洒在赵北辰书房的地上,仿若细碎的金鳞。赵北辰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如松,他的对面,是韩国公子韩非。

  “韩非,你可知这世间有一种力量,名为武道之力。”赵北辰声如洪钟,打破了室内的沉静。他微微抬手,指尖轻点虚空,“就如这看似空无一物之处,实则暗藏玄机,武道高手能以指力透入人体穴位,或制敌,或疗伤,皆在一念之间。”

  韩非目光灼灼,紧紧盯着赵北辰的手指,眼中满是探究与好奇。他身为韩国公子,才学出众,遍览古籍,却从未听闻如此神奇之力。

  “若你效忠于我,日后,我自会让你拥有这般力量。”赵北辰目光深邃,仿若能洞悉韩非心中所想,“武道修炼至化境,更可突破生死桎梏,达长生不死之境。”

  韩非身形猛地一震,脸上满是震撼之色,长久以来,他钻研法家学说,试图以律法治国,挽韩国于狂澜,却屡屡受挫。如今,这武道长生之说,仿若一道惊雷,在他心间炸开。

  “哼,口说无凭,你如何证明?”韩非挑眉,虽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面上却仍强装镇定.

  赵北辰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他缓缓拔剑,刹那间,室内剑气纵横。只见他身形一闪,如鬼魅般掠至窗前,手中长剑一挥,一道无形剑气仿若怒龙出海,呼啸着斩向五丈外的石台。

  “咔嚓”一声巨响,那坚固的石台仿若豆腐般,被剑气一分为二,碎石飞溅,烟尘弥漫。

  韩非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满脸皆是惊叹之色。他心中清楚,这般超凡入圣的力量,绝非寻常人可比,拥有此等力量,莫说在这韩国之地,就算是面对强秦的王权,也有了抗衡的底气。

  “如何?韩非,你可愿效忠?”赵北辰收剑归鞘,目光-紧紧锁住韩非。

  韩非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沉声道:“若秦王一直对我恩宠有加,你当如何?难道要我背信弃义-,反叛秦王?”

  赵北辰微微仰头,大笑出声:“韩非,你多虑了。秦王于我有知遇之恩,我自当铭记于心。只要秦王在世一日,我必忠心耿耿,护大秦安稳。”

  韩非目光闪动,紧接着又问:“那若秦王陨落,其子继位,你又作何打算?你我皆知,大秦后继者,未必有秦王这般雄才大略。”

  赵北辰眼神一凛,声音仿若透着冰寒:“哼,若真有那般时候,大秦若走向歧途,我自不会坐视不管。我所求,是天下苍生能安居乐业,而非一家一姓之荣耀。”

  韩非沉默良久,心中权衡利弊。他深知韩国大势已去,如今这赵北辰,既有超凡武力,又有治国谋略,或许,追随他,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好,赵北辰,我韩非愿效忠于你。”韩非拱手,行了一礼。

  赵北辰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他抬手查看系统面板,只见韩非的忠诚值稳稳停在了75,这是个不错的开端。

  “张铁!”赵北辰高声唤道。

  张铁匆匆而入,单膝跪地:“大人,有何吩咐?”

  “去,将府邸后院那处闲置的院子清理出来,给韩公子居住,务必打扫干净,不可有丝毫懈怠。”赵北辰下令道。

  “是,大人!”张铁领命而去。

  “还有,去牢狱传令,将那些不臣服大秦的人,全部杀掉,莫要留后患。至于臣服者,放出牢狱,等候分配职权。”赵北辰眼中闪过一抹狠厉。

  张铁心头一凛,连忙应是,快步退下。

  处理完韩非之事,赵北辰刚回到府邸前厅,还未及坐下歇口气,张铁又匆匆入内。

  “大人,有咸阳来的人求见,此人持有路引文书,还说非得见到大人您,才肯禀明要事。”张铁恭敬说道。

  赵北辰剑眉一皱,心中隐隐觉着此事不简单,略一思忖,沉声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大步走入。此人名为黄岐,身着一袭黑袍,目光四处打量,当他的目光落在赵北辰身上时,眼中瞬间闪过震惊之色,不过,那震惊之下,仿若还隐藏着一丝嫉妒。

  “你便是赵北辰赵大人?”黄岐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倨傲。

  赵北辰冷哼一声:“正是本大人,你有何事,速速道来,莫要浪费本大人时间。”

  黄岐眉头一皱,似是不满赵北辰的态度,他扬了扬下巴:“我乃廷尉府之人,此番前来,有要事相商,还请赵大人屏退左右。”

  赵北辰目光一寒,心中怒火升腾,他最看不惯这般狗仗人势之人,不过,他倒想看看,这黄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都退下!”赵北辰挥了挥手,厅内侍从纷纷退下。

·· 0求鲜花····· ···

  黄岐见众人退去,神色稍缓,可那语气仍带着几分拿捏:“赵大人,我此番前来,是奉廷尉李斯之令。”

  赵北辰眼神一眯:“哦?既是奉李廷尉之令,可有王诏?”

  黄岐脸色微变,干笑两声:“赵大人,这只是廷尉大人的私事,无需王诏。”

  “哼,私事?”赵北辰冷笑一声,“你且说来听听,何事值得你这般大张旗鼓跑来见我。”

  黄岐眼珠一转,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赵大人,听闻您收押了诸多韩臣,不知其中可有韩非此人?”

  赵北辰心中一动,瞬间猜到了李斯的盘算,他不动声色,佯装不知:“韩非?确有此人,怎么,李廷尉打听他作甚?”

0 .... ....

  黄岐面露得意之色,仿若觉着自己掌控了全局:“赵大人,您有所不知,这韩非乃是韩国公子,与我家廷尉大人素有间隙。他一心向着韩国,绝不会真心投效大秦。廷尉大人的意思,是希望赵大人您能暗中处置了韩非,也好绝了后患。”

  赵北辰心中冷哼,这李斯,果然手段阴狠,想借自己之手除掉韩非,既不落人话柄,又能达成目的,当真滴水不漏。

  “哦?如此大事,可有文书凭证?”赵北辰挑眉问道。

  黄岐一滞,脸上闪过一抹慌乱,随即又强自镇定:“赵大人,这是廷尉大人的密令,自然无文书。您只需照办便是,廷尉大人定不会亏待您。”

  赵北辰仰天大笑,笑声仿若能震碎屋瓦:“好你个黄岐,真当本大人是你随意拿捏之人?回去告诉李斯,韩非已臣服大秦,愿为治理韩境出谋划策。本大人留着他,自有大用。莫要再耍这些下作手段,否则,别怪本大人翻脸不认人!”

  黄岐脸色惨白,双腿发软,他没想到赵北辰竟敢这般顶撞李斯。可如今,他也不敢再多言,唯唯诺诺地应了几声,便灰溜溜地退下了。

  厅内,赵北辰负手而立,望着黄岐离去的方向,目光仿若能穿透墙壁,望向那咸阳城中的暗流涌动。

  他清楚,随着自己势力渐长,往后,这般明争暗斗只会越来越多,不过,他赵北辰岂会畏惧?

  他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天下人知晓,他的名字!么.

第176章 哥哥,死了!?

  晨晖洒落在赵北辰的府邸,静谧中暗藏汹涌。黄岐踏入前厅,脚步匆匆,脸上还带着几分长途跋涉的疲惫,可当听闻韩非已投降的消息时,那疲惫瞬间被惊愕取代,他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张,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韩非投降了?”黄岐的声音陡然拔高,在厅内嗡嗡回响。他此次前来,背负着李斯的密令,本以为凭借李斯在朝堂的威望以及韩非一贯的刚硬做派,这赵北辰断不会轻易收服韩非,哪晓得局势竟全然出乎他的意料。

  赵北辰端坐在主位之上,身姿如松,冷峻的面庞仿若刀削斧凿。他目光扫过黄岐,带着几分不耐,只淡淡开口:“如若无事,那你便离开吧~。本将还有许多事要处置-。”言罢,便不再看他,自顾自地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那动作不疾不徐,尽显从容,却也将逐客之意表露无遗。

  黄岐却仿若未觉,眼珠子滴溜一转,上前一步,陪着笑脸道:“赵将军。虽然韩非投降了,但他是一个韩人,是不是真心投降还不一定,而且他是否投降的决策权还不在你吗?”

  赵北辰冷哼一声,仿若冬日冰窖中吹出的寒风,冻得人一哆嗦。他将茶杯重重一放,溅起几点水花,目光如炬,直视黄岐,冷冷道:“滚。”这一个字,仿若一道惊雷,震得黄岐身形一晃。

  “你...你说什么?”黄岐脸色骤变,笑容僵在脸上,恰似被霜打了的茄子。他纵横咸阳官场,仗着李斯的权势,几时受过这等羞辱,此刻心中怒火中烧,却又因忌惮赵北辰的兵权,不敢贸然发作。

  “张铁。”赵北辰看也不看黄岐,高声唤“零七七”道。声音在府邸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铁闻令,大步迈入。他身形魁梧壮硕,脚步落地有声,每一步都踏出一股肃杀之气。来到黄岐面前,张铁微微仰头,俯视着对方,毫不客气地开口:“走吧。”那语气硬邦邦的,如同他手中的钢刀,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

  “赵北辰。”黄岐恼羞成怒,脸上涌起一片红晕,仿若熟透的番茄。他双手握拳,身子微微颤抖,“你可知道我背后是什么人?为了一个韩非开罪廷尉,你可知道是什么后果?”他的声音因愤怒而变得尖锐,仿若夜枭啼鸣,在厅内刺人耳膜。

  “张铁。”赵北辰眼中闪过一抹厉色,看向张铁,微微点头示意。

  张铁会意,右臂猛地一甩,手掌高高扬起,“啪”的一声,一个大耳瓜子狠狠扇在黄岐脸上。黄岐被打得踉跄倒退,脚下一个不稳,差点摔倒在地。他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个通红的掌印,仿若被烙印上去一般,嘴角也渗出一丝鲜血。还没等他回神,张铁已一个箭步上前,仿若猎豹扑食,直接提拎着他的衣领,向着大殿外走去。黄岐一路挣扎,双手在空中乱挥,嘴里不停地叫嚷着,可张铁仿若未闻,手上的力道丝毫不减,仿若提着一只毫无反抗之力的小鸡崽。

  到了府外,张铁将黄岐交给亲卫,冷冷下令:“直接赶出城。”亲卫们齐声应和,动作迅速地押着黄岐离开。

  “将军,已经丢出去了。”不多时,张铁回来复命,身姿笔挺,低头等候指令。

  “他离开城后,处理了。”赵北辰冷冷说道,声音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透着彻骨的寒意。他很清楚,今日拂了李斯的面子,以李斯那狭隘的心性,定不会善罢甘休。可赵北辰会在乎吗?他手握重兵,身负绝世武力,又怎会畏惧这等小人的算计。更何况,秦始皇可不是昏君,如今这时期的嬴政,壮志凌云,凡事亲力亲为,李斯若敢在这件事上耍手段,嬴政一旦知晓,绝对不会轻饶他。

  “诺。”张铁一愣,随即立刻领命。在他心中,赵北辰的话就是天令,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不会有半分违背。

  赵北辰微微仰头,望向远方,目光仿若能穿透重重楼阁,看到那咸阳城中的风云变幻,喃喃自语道:“李斯,或许你是一个人才,但我现在有了韩非,就不得不与你为敌了。你之所以针对韩非,就是嫉妒他的才能强于你,害怕他有能力与你争夺相邦之位。但我偏偏要与你作对下去了,我偏偏要想办法让韩非争夺这相邦之位,治理韩境就是韩非立功的跳板。”

  与此同时,李家村沉浸在一片既期待又紧张的氛围之中。

  “村民们都出来了。”“杨城大军凯旋了,军队派人来颁布我们村子参军儿郎的消息了,还有爵位,岁俸发放。”老村正手持铜锣,迈着大步在村子里吆喝着。铜锣声声,打破了村子往日的宁静,仿若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赵北辰家中,李嫣儿正坐在床边,轻抚着高高隆起的肚子。她面容憔悴,却难掩眼中的期盼之光。听到那锣声,她的心猛地一颤,仿若被电击了一般,眼中瞬间闪过几丝慌乱与担心。

  她深知,军队里的消息闭塞,大秦军人的家人想要知道自己亲人的消息,要么就是等到大军凯旋,要么就是等到战争结束。

  同时,哪怕是爵位的封赏与岁俸下发也是一样,都在这个时候才有消息。

  在军队之中,若非自己主动提出要拿岁俸,否则都是下发至家中。

  而在大秦,军纪严明,依法治国。哪怕是将士阵亡了,原本属于他的岁俸也不会使家人少得一点,相反还会有至少两倍以上的抚恤补偿。

  “辰哥哥,你一定不会有事的。”李嫣儿喃喃自语,眼眶微红,仿若被晨雾笼罩。“你说过一定会回来娶我的。再有不久,我们的骨肉就会出世了。

首节 上一节 125/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