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城内,冯去疾的书房中,烛火摇曳。冯去疾手持南阳战报,双手微微发颤。“韩非!韩非!”他疾步走入书房,声音因激动而拔高,.
“赵北辰将军在南阳,用空城计大破赵魏联军!”他展开战报,逐字念道:“城中遍布火油,引敌军入城,一举歼灭十八万,我军仅伤亡数千!”
韩非原本正在翻阅竹简,闻言猛地起身,夺过战报细看,眉头越皱越紧:“十八万……这等战果,当真前所未闻!”
冯去疾在屋内来回踱步,眼中满是兴奋:“此等大功,当奏请秦王重赏!依我看,赵将军怕是要晋升上将了!”韩非将战报交还,点头感叹:
“赵将军之能,远超常人。有他在,大秦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两人商议片刻,决定即刻备马,亲自赶往咸阳上奏。他们深知,这一战的意义非凡,必须尽快将捷报呈递给秦王。
南阳军营内,战鼓隆隆。点将台上,赵北辰立于中央,身后旌(cafd)旗猎猎。十五万锐士整齐列队,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诸位将士!”
他展开竹简,高声宣读,声音响彻整个军营,“此战,我秦军阵亡2685人,伤者九成可愈!赵魏敌军,近十万横尸当场,八万余被俘!”
台下一片哗然,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高呼:“大风!大风!”喊声如浪,直冲云霄,声浪中充满了自豪与兴奋。赵北辰抬手示意安静,继续道:
“论功行赏!原秦锐士,每人晋升一爵!韩卒降卒,即日起剥夺奴籍,为正式大秦锐士,与诸位同等待遇,可凭军功晋升!”
话音未落,军营内沸腾起来。降卒们纷纷跪地叩谢,泪水在脸上纵横,他们终于摆脱了奴籍,获得了新生;老秦兵们也纷纷叫好,为同伴和自己的晋升感到高兴。赵北辰接着宣布:
“缴获赵魏两军半年辎重,今日备肉犒赏!管够吃饱,但禁酒!待平定敌国,再开怀痛饮!”全场再次响起欢呼,声浪掀翻营帐,士兵们的士气达到了顶点。
与此同时,咸阳秦王殿,朝会正在进行。嬴政端坐龙椅,手中批阅着奏章,却频频望向殿外。李斯奏报律法修订之事,他只是机械地点头,心思全然不在其上。
“陛下?”李斯唤了两声,嬴政才回过神。“无事,继续。”他挥挥手,心中却在暗自思忖:南阳之战,赵北辰究竟布局得如何了?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让他心急如焚。
朝会结束,众臣退下,嬴政并未离开,而是在殿内来回踱步。他不时望向咸阳城外方向,眼神中透着焦急与期待。
赵北辰此役,关乎大秦东进之策,若能大胜,便可直逼赵魏腹地,加速一统天下的进程;若有闪失……他不敢再想,只盼着快些传来捷报,好让他悬着的心落下。
而此时,官道上尘土飞扬,冯去疾与韩非正快马加鞭,向着咸阳疾驰。他们怀中的战报,承载着一场辉煌的胜利,即将在这朝堂之上,掀起一阵惊涛骇浪,也将彻底改变大秦的命运走向.
第199章 史册上也留一笔
咸阳宫章台殿内,青铜烛台上的火焰明明灭灭,将满朝文武的身影投射在殿壁之上,恍若群魔乱舞。李斯身着紫袍,手持竹简疾步上前,额间渗出细密汗珠:.
“陛下!赵魏两国大军已压境韩境南阳,杨城大营驻军至今未发一兵一卒驰援!赵北辰、冯去疾至今生死未卜,恳请陛下速速定夺!”
话音未落,右丞相冯劫已出列,朝服下摆扫过金砖地面:“杨城大军乃大秦精锐,若此时按兵不动,韩境恐有失!”尉缭抚须沉吟:“
赵魏此番来势汹汹,赵北辰虽善战,可寡不敌众……”群臣你一言我一语,殿内顿时乱作一团,唯有嬴政端坐龙椅,玄色冕旒下的面容不辨喜怒。
“够了。”嬴政抬手轻叩龙椅扶手,声音虽不高,却如重锤般砸在群臣心头。他起身踱步至殿前,腰间玉玦相撞发出清响:“诸位以为韩境危在旦夕?实则,这一切皆是寡人与-赵北辰设下的局。”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嬴政负手而立,目光扫过群臣惊愕的面孔:“赵北辰早已料定赵魏会借刺客行刺之机发难,提前布下天罗地网,将刺客尽数诛杀。
他与冯去疾、韩非,自始至终都未受伤。”说着,他指了指案上竹简,“调动杨城大军、派春许前往韩境,皆是为了让赵魏以为韩境生乱,诱其出兵。”
李斯面色骤变,握竹简的指节泛白。他万没想到,自己暗中推波助澜的“良机”,竟是嬴政与赵北辰设的局。老将王翦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赏:“陛下与赵将军此计,当真是妙啊!”群臣这才如梦初醒,低声议论纷纷。嬴政望着下方交头接耳的臣子,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要的,就是这出其不意的效果。
正议论间,殿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锐士浑身尘土,佩剑尚未入鞘便闯入殿中,单膝跪地:“陛下!韩境急报!”嬴政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夺过战报。展开竹简的刹那,他紧绷的嘴角终于扬起,眼中迸发惊喜:“好!好个赵北辰!”
群臣纷纷踮脚张望,却见嬴政高举竹简,声音铿锵:“魏国公子魏泰,被赵北辰以十石弓一箭诛杀!”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魏泰身为魏国宗室统帅,此等死法,无疑是对魏国的一记重击。
嬴政扫视群臣,缓缓吐出第二句:“赵国上将曹颖,亦被赵北辰所杀!”这句话如惊雷炸响,殿内瞬间死寂。曹颖作为赵国军中元老,历经数十战未尝败绩,如今竟折于赵北辰之手,这意味着赵魏联军彻底失去主心骨。
“赵高,宣读捷报。”嬴政重新落座,冕旒下的目光带着难以掩饰的得意。赵高展开竹简,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 0求鲜花····· ···
“南阳之战,赵北辰先率秦军坚守城关六日,以强弩、滚石拒敌。待赵魏联军以为秦军力竭,第七日故意示弱,引敌军入城。待联军主力尽入,城中火油齐燃,南阳城化作火海……”
随着捷报内容被逐字念出,群臣的表情从震惊转为骇然。“赵魏联军十八万,秦军仅阵亡两千六百八十五人,伤三千余人,却诛敌近十万,俘获近八万!”赵高的声音微微发颤,而殿内早已炸开了锅。
0 ...... 0
“这……这如何做到?”李斯喃喃自语,手中竹简险些滑落。冯劫盯着捷报,反复确认数字:“伤亡如此悬殊,亘古未有!”老将王翦捋着胡须大笑:“好!好!赵北辰这小子,当真是后生可畏!”
捷报最后一段,更是让群臣议论纷纷。“赵北辰对韩境降卒一视同仁,不仅免除奴籍,更许以军功晋升。此番赵魏联军以高官厚禄拉拢,竟无一人动摇!”尉缭抚掌赞叹:“得人心者得天下,赵将军深谙此道啊!”
嬴政靠回龙椅,指尖有节奏地敲击扶手。这场大胜,不仅重创赵魏,更让他看到了赵北辰掌控全局的能力。他望向殿外渐暗的天色,嘴角勾起志在必得的弧度——有此良将,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而此刻,咸阳宫内外,关于赵北辰的议论声仍在蔓延么.
第200章 功震朝堂,宏图初展
咸阳宫章台殿内,青铜烛台上跳跃的火苗将光影投射在冰冷的墙壁上,十二根蟠龙柱巍然耸立,环绕着整个大殿。嬴政端坐于九旒金镶龙椅之上,玄色冕服绣着日月星辰,腰间悬挂的和氏璧玉佩随着呼吸微微晃动。
满朝文武身着深色朝服,在青砖铺就的地面上整齐列队,青铜香炉中升腾起袅袅青烟,将凝重的气氛又添了几分压抑.
“启奏陛下!”李斯跨出一步,紫色官袍下摆扫过地面,“赵北辰于南阳大破赵魏联军,此等战绩,实乃我大秦之幸!”他话音落下,殿内先是一片死寂,紧接着便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李斯垂眸盯着青砖缝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赵北辰这一战不仅粉碎了自己暗中打压的盘算,更如同一“零九零”颗巨石,彻底打乱了他在朝堂的布局。
赵北辰获封上将,以其在军中威望与嬴政的赏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地位必将受到严重威胁。
嬴政抬手轻叩龙椅扶手,鎏金螭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都住口!”声音如洪钟般在殿内回荡,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他起身走到殿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韩境大捷已定,赵魏两国经此一役,精锐尽失,元气大伤。
此乃天赐良机,我大秦出兵,正当此时!”说罢,他猛地转身,冕旒随之摆动,“朕意已决,先灭强赵,再取魏国,一统天下!”
老将王翦甲胄相撞,大步上前,“陛下圣明!赵魏新败,军心不稳,我大秦铁骑此时出击,定能势如破竹!”王毅、冯劫等大臣纷纷出列,“臣等愿效犬马之劳,随陛下征战四方!”一时间,殿内请战之声此起彼伏。
冯劫捋着胡须,拱手道:“陛下,赵北辰将军于南阳一战,居功至伟。若无他精心布局,何来如此大胜?此等战功,若不重赏,何以服众?何以激励三军将士?”此言一出,得到众多大臣响应,“冯大人所言极是,当赏!当赏!”
嬴政目光扫过李斯,“李卿,你意下如何?”李斯心中犹如翻江倒海,却不得不强装镇定,疾步出列,深深躬身,“臣附议。赵将军智勇双全,大破赵魏,实乃大秦栋梁。陛下厚赏,必能使天下贤才闻风归附,彰显我大秦威仪。”
“好!”嬴政大笑一声,转头对赵高道,“拟诏!”赵高迅速展开竹简,手持狼毫,屏息以待。嬴政朗声道:“赵北辰于南阳之战,立三大不世功勋。
其一,巧用空城之计,火焚南阳,稳固韩境,使秦土再无后顾之忧,此乃安邦之功;其二,以十石强弓,一箭诛杀魏国公子魏泰,阵前斩赵国上将曹颖,重创赵魏军心,此乃破军之功;
其三,歼敌近十万,俘敌八万余,以两千余秦军伤亡,换此悬殊战果,此乃灭寇之功!”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激昂,“今特赐赵北辰爵晋两级,为第十五爵少上造,升为上将,赐玄铁虎符,统帅一军,韩境军务,可自行决断,无需奏报;
赏黄金三千镒,布帛三千匹,良田万亩,另赐宅邸一座,婢女五百,奴隶一千;其私兵可扩充至两千五百人,粮草军械,皆由大秦府库调拨;封地以杨城外百里为界,以李家村为中心,原有万亩田地,再加赐万亩,赋税尽归其所有!”
诏命宣读完,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被如此丰厚的封赏震惊。这不仅是大秦开国以来罕见的重赏,更意味着赵北辰一跃成为大秦举足轻重的人物。
片刻后,群臣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嬴政满意点头,“赵高,即刻命快马将诏书送往韩境,为赵北辰加封。再选派得力官员,前往杨城李家村,向其家人宣告功劳与封赏,务必隆重!”
安排完封赏,嬴政踱步至巨大的军事沙盘前,手指重重按在赵国边境,“赵魏兵败,我大秦东进之路已通。此番攻赵,师出有名!”
他目光转向相邦,“相邦总领全局,协调各部,全力调拨六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粮草,郑国、冯劫辅助,务必确保粮草充足,不得有误!”
又看向尉缭,“尉缭先生,速与将决将军制定出征计划,与王翦将军紧密配合,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
最后看向李斯,眼神锐利如鹰,“李斯,你全力协助众臣,若有懈怠,军法处置!朕命你们,两个月内,大秦兵出函谷,攻破赵国边城!”
满朝文武齐声领命,士气高昂.. 0 朝会结束后,群臣陆续退下,嬴政却依旧盯着沙盘,久久未动。尉缭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是否传召赵北辰,令其率军从韩境突袭赵国,与我大军两面夹击?”
嬴政摆了摆手,目光坚定,“不必。朕观赵北辰,有勇有谋,野心勃勃。他既知大秦战略,定会把握时机主动出击。若他能助力大秦一统天下,朕必让他成为大秦第一将,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与此同时,春许完成使命,风尘仆仆赶回咸阳。嬴政在偏殿召见他,见其面容疲惫,心中愧疚,“此次让卿家为大秦大计奔波,朕心有不安。”春许连忙跪地,“陛下心怀天下,为一统大业殚精竭虑,臣万死不辞。”
嬴政示意他起身,望着窗外飘落的枯叶,声音低沉,“当年,朕尚未亲政,手中无权,致使阿房离去……此乃朕一生之憾。”春许理解地点头,“陛下对阿房姑娘的情谊,老臣知晓。这些年,陛下心中始终念着她。”
嬴政收回目光,看向春许,“卿家在韩境见到赵北辰,此人究竟如何?细细说来。”春许思索片刻,道:“赵将军年轻有为,手段果决狠辣。
南阳一战,布局周密,先诱敌深入,再5.3火烧连营,尽显大将风范。在军中,他恩威并施,将士们对其忠心耿耿,威望极高。韩非能投效大秦,也是因他劝说,可见其口才与谋略皆属上乘。”
嬴政闻言,不禁回忆起赵北辰从新兵营崭露头角,到如今立下赫赫战功的历程,脸上露出欣慰之色,“从无名小卒到封疆大吏,此人不简单。”他喃喃自语,眼中带着探究,“不知他的性格与样貌,究竟是何模样?竟能如此了得。”
春许欲言又止,赵北辰与阿房女相似的面容在脑海中浮现。但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有些话一旦说出,必将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他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陛下,赵将军有此才能,实乃我大秦之福。假以时日,必能为陛下立下更多战功。”.
第201章 咸阳春许大人求见
咸阳宫偏殿内,青铜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嬴政手持竹简,目光落在案牍上未批阅完的奏章,却迟迟未动笔。春许立于阶下,风尘仆仆的衣袍还沾着韩境带来的尘土。
“春许,你在韩境见着赵北辰,此人究竟生得何等模样?”嬴政将竹简搁在案上,抬头问道。
春许微微躬身,回道:“赵将军身姿挺拔,剑眉星目,身着战甲立于点将台时,不怒自威,颇有大将风范。”.
嬴政摩挲着案上的玉镇纸,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如此人物,倒叫人愈发想见上一见。待灭赵之后,朕便召他回咸阳。”他顿了顿,又道:“听闻他妻儿在李家村?”
“正是。”春许心中一动,上前一步,“臣斗胆请命,想去李家村看望赵将军妻儿。一则代陛下慰问,二则臣略通医术,可为赵夫人诊疗,开些滋补药。”
嬴政颔首:“准了。李嫣儿20刚生产不久,确实该好生调养。”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声音低沉:“春许,你追随朕多年,应当知道,朕一直在寻一个人——阿房。”
春许身子一震。这个名字,在咸阳宫曾是禁忌,唯有嬴政敢唤。“陛下,阿房姑娘她……”
“阿房,阿房……”嬴政喃喃念着,“这个称呼,唯朕能用。”他转身看向春许,目光锐利,“你若在李家村有所发现,立刻回禀。”
春许只觉后背发凉,强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跪地应道:“臣遵旨。”退出偏殿后,他脚步匆匆,心中思绪万千。赵北辰曾说母亲叫赵阿房女,如今嬴政又提起阿房……这其中难道真有什么关联?他不敢耽搁,回到府中便命人备马,连夜往李家村赶去。
三日后,一队车马浩浩荡荡驶入李家村。村民们纷纷探头张望,只见领头的侍卫高举大秦玄色旌旗,中间一辆马车上插着绣有“诏”字的黄旗。
赵北辰家的宅邸经扩建,已颇具规模。青砖灰瓦的大门前,李嫣儿身着素色襦裙,怀中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身后跟着一众侍从、婢女,正翘首以盼。
“圣旨到——”尖锐的声音划破长空。李嫣儿带着众人跪地迎接。一名寺人手持黄绢圣旨,展开宣读:“赵北辰于南阳之战,立三大功勋。
其一,稳固韩境;其二,诛杀魏泰、曹颖;其三,歼敌近十万,俘敌八万余。今特赐爵晋两级,为少上造,升任上将;赏黄金三千镒,布帛三千匹,良田万亩;封李家村方圆百里为其封地……”
宣读完毕,整个李家村一片寂静。村民们面面相觑,随后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赵将军威武!”“咱们村出了个上将!”
李嫣儿双手接过圣旨,声音微微发颤:“臣妾谢陛下隆恩。”她吩咐婢女取来银钱,赏赐传诏的寺人,又命人安置秦王赐予的奴仆。
正忙乱间,门外传来马蹄声。“王将军、王公子到——”守门侍卫高声通报。李嫣儿忙整了整衣装,迎出门去。
王翦身着便服,与儿子王贲一同下马。李嫣儿见到二人,当即跪下行大礼:“多谢王将军、王公子救命之恩!若不是你们在朝堂上为北辰说话,嫣儿和孩子怕是……”说着,眼眶便红了。
王翦连忙伸手搀扶:“赵夫人快起!北辰是大秦栋梁,我等为他说话,也是为大秦社稷。”
王贲在旁笑道:“赵夫人莫要折煞我父子。北辰兄弟如今立此大功,我等高兴还来不及!”
众人寒暄一番,入府落座。李嫣儿命人奉茶,问道:“不知北辰何时能归来?”
王翦抿了口茶,道:“大秦即将攻赵,战事吃紧。北辰身为上将,需坐镇韩境,短时间怕是回不来。不过待灭赵之后,陛下定会召他回咸阳。”
王贲打趣道:“北辰兄弟立功的速度,比我等骑马还快。父亲,您可得催催我,早日给您添个孙子,不然可要被北辰比下去了!”
众人皆笑。090王翦笑骂道:“你这小子,还有脸说!”
正说笑间,一名婢女匆匆来报:“夫人,咸阳春许大人求见,说奉陛下旨意,为夫人诊疗。”
王翦神色一凛,对李嫣儿道:“春许是陛下贴身御医,地位非同一般。赵夫人须得好生接待,不可失礼。”
李嫣儿点头,命人将春许请入府中。片刻后,春许步入堂内,见李嫣儿抱着孩子,身旁站着王翦父子,忙行礼道:“见过赵夫人、王将军、王公子。”
他抬眼打量李嫣儿,心中暗自思忖:这便是阿房女的儿媳?不知她是否知晓其中隐情……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笑道:“陛下挂念赵夫人身体,特命臣前来诊疗,开些滋补药。”
李嫣儿忙道:“有劳春许大人。”命人引春许去内室。春许临走前,又深深看了李嫣儿一眼,心中已然打定主意:此次定要弄清楚,赵北辰与阿房女,究竟有何关联.
第202章 他的父亲是嬴政!?
李家村赵府堂前,青石板上还留着晨露的痕迹。李嫣儿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起身相迎,发间银饰随着动作轻晃,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点。
春许跨过高高的门槛,身后药箱带子在粗布长衫上蹭出细微响动,腰间挂着的铜制药铃也跟着轻轻摇晃。赵夫人不必多礼,某与赵将军在韩境相识,能为夫人诊脉开药,实乃荣幸。
他话音未落,已从袖中取出块干净的绢帕,擦拭着案几边缘并不存在的灰尘。
正说话间,王翦父子从偏厅转出。王翦按剑行礼,青铜剑鞘磕在靴面上发出闷响:春许大人。王贲跟着弯腰,目光却打量着春许褪色的衣角——.
那布料洗得发白,针脚细密,明显是自己缝制的。春许疾步上前,双手虚托住王翦胳膊:王将军这是折煞在下!笑容堆满眼角皱纹,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与咸阳宫时冷硬如铁的神情判若两人。
王翦眉峰微挑。他记得清楚,上月朝会时,春许给谏官诊脉都冷着脸只说三句话,诊完便将银针在火上炙烤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