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72节

  ...

  张良和伏念脚步轻快,仿佛带着凯旋的劲风,神清气爽地回到儒家圣地。

  就在前几日,他们受荀子嘱托,前往百越和狼谷,意图游说两国出兵袭扰秦国边境,想让秦国内忧外患,嬴政无暇他顾,同时吸引秦军注意力,便于后续反秦计划推进。

  他们原以为任务艰巨,毕竟两国素来畏惧秦国,怎会轻易触怒秦军。

  然而令二人意外的是,刚表明来意,百越和狼谷的掌舵人竟欣然应允。

  原来,他们觉得秦国统一六国后休养生息数年,待国力强盛必然对周边小国下手,不如先发制人,将隐患扼杀。

  而且秦国地大物博,若计划成功,他们还能从中获利。

  如此,张良和伏念准备的诸多说辞毫无用武之地,游说攻秦之事顺利达成。

  之后,他们便满怀喜悦折返。

  幻想着师祖荀子听闻喜讯后,会给予赞许。

  然而,当二人匆匆掀起珠帘,踏入屋内的那一瞬,却仿若被一道冰寒的电流击中,浑身的热血瞬间冷却。

  只见屋内,师祖荀子面如枯槁,原本饱满的脸庞如今深陷下去,身形削瘦得仿若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的一只手竟然已是断臂,伤口处的绷带早已被鲜血浸透,干涸的血迹斑驳地附着其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气。

  此刻的荀子,气息奄奄,双眼微闭,躺在那张破旧的竹榻上,生命的烛火仿若风中残烛,摇曳不定,大限将至!

  ............丸.

第81章 赵北辰:蒙恬,你要替朕做决定?

  荀子白发凌乱,衣衫褴褛且血迹斑斑,平日里温润儒雅的面庞此刻苍白如纸,唯有那双深邃眼眸中还燃着一抹不甘的火苗。

  他凄惨一笑,干裂的嘴唇微微颤动,自顾自地喃喃道:“我还是低估了他的力量啊...”.

  “我本以为,凭借那万春丹,再狠心自废一层修为,便能从这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

  “却万万没料到,那火焰竟如此霸道绝伦!”

  伏念见状,眼眶瞬间泛红,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双手颤抖着扶住荀子,生怕这风再大些,就能将他孱弱的身躯吹倒。

  一旁的张良亦是满脸忧色,眉头紧锁,目光在荀子身上来回扫视,试图找寻解救之法。

  荀子缓缓摇头,掀开了自己的衣服,露出腹部。

  只见那里,一团金色火焰仿若燃烧的纸团般,悠悠跳跃,诡异至极。

  那火焰看似温和,实则透着无尽的毁灭之意。

  每一次闪烁,都仿佛在啃噬着荀子的生机。

  他的身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慢消散,丝丝缕缕的灵力仿若破碎的光影,飘散在风中。

  不难看出,荀子此刻正在承受着仿若万蚁噬心般的剧痛,冷汗如雨,滚滚而落,却硬是咬紧牙关,不吭一声。

  张良只一眼,便认出那金色火焰的来历,骇然叫道:“恕瑞玛皇帝!”

  荀子听闻,惨然一笑,“没错...前些时日,我秘密潜入咸阳。”

  “我隐匿气息,以墨家老祖的身份出手,与那恕瑞玛皇帝交了手。”

  “可叹啊,我终究还是低估了他的能耐,在他面前,我竟似蝼蚁一般,毫无反抗余地...”

  伏念与张良不禁相顾失色,满心震惊。

  要知道,荀子乃是传说之中的陆地神仙境界强者。

  一“九八零”身修为深不可测,纵横江湖多年,罕有敌手。

  可如今,却被这神秘的恕瑞玛皇帝逼至如此绝境。

  那恕瑞玛皇帝,究竟强大到了何种令人颤栗的地步?

  伏念眼眶含泪,扑通一声跪地,“老祖,儒家上下,愿倾尽所有,哪怕赴汤蹈火,也要为您续命!您乃我儒家支柱,万不可就此离去!”

  荀子目光中闪过一丝暖意,却又缓缓摇头,气息愈发微弱:“莫要为我这将死之人浪费时间了...”

  “时不我待,如今风云变幻,局势动荡。速速...伐秦...”

  言罢,荀子的眼眸渐渐失去光彩,头颅无力地垂下,溘然长逝。

  ...

  咸阳宫,麒麟殿内。

  晨光穿透琉璃瓦隙,化作金辉,洒满这庄严殿堂,更显其威仪。

  朝臣们身着华服,玉佩轻响,依次步入,按序而立,神色凝重。

  诸多公子也身姿挺拔地站于一侧,唯独长公子赵北辰之位空缺,未见其人,缺席朝会。

  嬴政高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加身,冕旒下的面庞此刻满是怒容,仿若暴风雨前的暗沉天空。

  他紧握情报,其上似载无尽怒火,猛然掷于李斯脚下。

  “混账!”

  李斯正低眉敛目,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他脚下一个哆嗦,险些失态。

  他赶忙躬身,双手颤抖着将情报捡起。

  展开情报的瞬间,目光扫过其上内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李斯扑通跪地,额头猛叩地砖,身子颤抖不已。

  “陛下息怒...这两国蛮夷吃了熊心豹子胆...”

  殿中的百官们面面相觑,满心疑惑,皆被这莫名的一幕弄得满头雾水。

  嬴政强压着怒火,胸膛微微起伏,好不容易平复了些许心情,可一听到“两国蛮夷”四字,那怒火便再度熊熊燃起,一挥手道:“李斯,你念给他们听!”

  “是,陛下!”

  李斯叩首应道,起身微颤,清嗓后,朗声诵读情报:

  “昨日,百越与狼谷同时出兵,侵入大秦边境。”

  “狼谷出动十万精锐狼骑,百越派出二十万坚韧藤甲军。”

  “两国大军贸然越境,攻秦城掠村寨,烧杀无度,残忍尤甚匈奴。”

  “边境两地,民遭屠戮,村焚田芜,十室九空,惨状难言...”

  李斯话落,大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之声,仿若一阵寒风呼啸而过。

  众文武大臣一片哗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诸多公子们也按捺不住,或蹙眉低语,或神色凝重。

  龙椅之上,嬴政目光如炬,扫视一圈,那威严的气场仿若实质化一般,大殿瞬间安静下来,针落可闻。

  嬴政这才缓缓开口:“关于此事,众卿如何看待,有何建议?”

  蒙毅若有所思,上前一步出列,拱手道:“陛下,以臣愚见,狼谷在北,百越在南,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两个地方,竟然能在同一时间做出如此举动,其中定有蹊跷,若说先前没有串通好,任谁也不会相信。”

  蒙毅言辞恳切,分析得头头是道,嬴政微微点头,这与赵北辰的观点不谋而合。

  蒙恬见状大步跨出,声如洪钟:“陛下,臣认为,不管两国打着什么主意,我大秦都当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和制裁。”

  “臣愿领三十万铁骑,直取狼谷百越,斩草除根,以振我大秦之威!”

  此话一出,蒙恬周身气势如虹,豪情万丈。

  其身边的蒙毅也点头微笑,为兄长这句壮语暗自赞许。

  公子扶苏站在一旁,听闻蒙恬这番话,眉开眼笑,心中暗自为其点赞。

  他深知己位未稳,蒙恬若建功,日后必为臂助。

  助己稳朝堂,复东宫之位,指日可待。

  与扶苏的欣喜形成鲜明对比,胡亥站在公子队列中,眼睛瞪得溜圆,一个劲地向李斯、赵高努嘴。

  他满心期盼着自己的谋士能为自己争取这出征立功的机会,好让自己在父皇眼中的分量更重几分。

  再说嬴政,听得蒙恬这番言论,心中确实有所触动。

  往日里,这般热血豪迈之语定会让他当场下达任命,放手让蒙恬去大干一场。

  然而此刻,他心中却另有考量。

  想起长子赵北辰在朝中一无根基,二无党羽,三无战功,如此情形下若立储君,必定会遭到朝堂上下诸多不满,乃至排斥。

  虽说当下自己还能庇佑一二,可一旦...

  念及此景,嬴政不禁眉宇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眼下这场战事,不正是为赵北辰刷军功、增加日后登临君位筹码的绝佳机会吗?

  百越和狼谷,乃是临近大秦的最大的两个国家,地势险峻,地理奇特。

  先前他不是没有动过征伐的心思,只是诸多阻碍,不得不暂且搁置。

  没想到如今,对方竟然敢放弃天险主动出击,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龙椅之上,嬴政眸中寒芒乍现,心中已然笃定。

  “呼!”嬴政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仿若要将心中的权衡与决心一并吐出。

  他目视殿下众人,“传寡人旨意!令长公子赵北辰为主帅,着蒙恬为副帅,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

  “即日出征,先平百越,再征狼谷,绝其本,灭其族!为大秦江山清除障碍,建永恒之基!”

  嬴政的声音仿若龙吟虎啸,响彻麒麟殿。

  闻听此旨,众臣皆心头一凛,遍体生寒!

  什么?

  长公子?

  就是那个平日里闭门不出、鲜少露面的那个?

  当下就有不少大臣面露不满,嘴唇微张,欲要开口反对。

  可当他们抬眼向上看去,迎上了嬴政那冰冷得仿若能冻彻骨髓的目光,顿时吓得连连后退,话语梗在喉间,不敢再吐露半字。

  中?.:转,!中,蒙家兄弟脸上阴晴不定。

  他们心中波涛汹涌,暗自揣测:莫非陛下心意已决,定要力挺赵北辰?

  这一变故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让他们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再说李斯赵高二人,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的意图。

  只见李斯立马躬身赞道:“陛下英明。长公子才能出众,正是此番出征的最佳人选!”

  李斯这一番发言,殿堂内,众文武一时呆滞。

  都在思忖这宰相大人今日何故?

  未替胡亥公子争取机会尚且不论,反而赞同长公子出征?

  莫非是...抛弃胡亥公子,转向支持了?

首节 上一节 72/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