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33节

  同赵必恊一样,受爵文臣的统一封号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

  武将的统一封号,则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

  文臣武臣的爵位待遇是一样的。

  公爵,授予周长八百里之地。如果换成内地面积,大概就是三到四府之地,着实不小了。

  侯爵,周长四百里土地,大概相当于内地一个小些的府。

  伯爵,周长二百里土地,大概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土地。

  子爵,周长百里土地,大概相当于内地三到四个乡镇的土地。

  男爵,周长五十里土地,大概相当于内地一个乡镇的土地。

  在他们的领地内,华夏人受赵朔汗国法律的保护。但是,对于当地的土人,各位爵爷可以制定自己的律法。

  朝廷在每个爵爷的土地上,都会派出监察官员,核定各位爵爷应该向朝廷缴纳的税收,监督各位爵爷对华夏百姓的待遇。

  当然了,土地不仅有面积的区别,还有贫瘠之分,地下各种矿藏也是不同的。

  这就根据实际的功劳,在封爵时进行考虑,到底把每个爵爷封在哪里了。

  各个封地允许建的堡垒数量,乃至于允许的武装力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另外,这份诏书特别说明,发现海外新土的功臣,视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一应待遇与文臣等同。

  诏书下达之后,天下震动!

  ……

  ……

  东北地区,会宁城,王宫内。

  “自从大汗御驾亲征以来,赵朔汗的各种大动作层出不穷。又是天下求贤,又是从江南向西方移民,还下了什么《海外封爵诏》。如今,更是不得了,又有了《南洋私掠诏》以及《天下封爵诏》。姚先生,你说,赵朔究竟想干什么呢?”

  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向拖雷一系第一谋士姚枢开口问道。

  蒙哥、忽必烈、拨绰、末哥也齐齐向姚枢看来。

  旭烈兀、阿里不哥则远奔赴伊拉克,经营封地去了,却没有在会宁城。

  “赵朔所图者甚大!”

  姚枢道:“华夏的始祖,公认是轩辕皇帝。其后,又有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夏启家天下,汤武革命。但是,奠定华夏版图的,其实是周朝。”

  “周朝建立之时,其实真正能控制的,不过是中原之地。正所谓北胡南蛮,西戎东夷,堪称四面皆敌。是周朝分封诸侯,将大量贵人分到了四周的蛮夷之地。历经春秋战国,虽然天下不断大战,重归于秦朝。但是,华夏的版图,已经大致抵定了。诸侯分封之土,变为了华夏熟土。”

  “现在赵朔的情况也是类似。天下太大了,有数不尽的蛮荒之地。想要将这些地方变为华夏熟土,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分封给诸侯。”

  “如果真让他办成了,赵朔就是另外一个华夏始祖!什么秦皇汉武,在他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说实话,姚枢现在真有些后悔。

  当初,他怎么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拖雷的手下了呢?如果加入赵朔的麾下多好。

  从小的方面来说,也有可能封爵,传给后世子孙安身立命的爵位和土地。从大的方面来说,参与华夏崛起的如此盛事,才算不负此生。

  当然了,现在再后悔也没用了,他还是得殚精竭虑的为拖雷家族出谋划策。

  忽必烈微微点头,道:“我读了汉人不少书,也认为是如此。但是,事到如今,我们该怎么办呢?赵朔的种种措施,姚先生认为,我们可有什么借鉴之处?”

  姚枢摇头道:“恐怕借鉴不了。虽然陆子布在草原推行教育,但是辛苦读书哪里有沙场厮杀来得痛快?蒙古贵人到了封地,还不是要色目人来治理?他们到了封地之后,恐怕不是把当地变为蒙古熟土,反而会被当地人所同化。”

  “还有更关键的,草原人实在是太少了。大规模封爵之后,别说为我们开疆拓土了,恐怕连足够的保卫草原的勇士都不够了。”

  蒙哥不甘心地道:“那我们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赵朔的根基越来越稳固,我们和赵朔的差距越来越大?”

  姚枢苦笑道:“恐怕也只能如此。不过,蒙哥汗也不需太过担心。观赵朔汗所为,是颇念成吉思汗旧情之人。只要蒙古人不主动挑衅,他也会尽力克制,维持大蒙古国的存在。”

  忽必烈摇头道:“但这并不可靠。就算赵朔姑父以及他的儿子赵赫,都是念旧情的人。以后的继承人呢?又能对蒙古有多少香火情?这天下,恐怕还是要落在他赵家的手中。”

  “但是赵赫的儿子,就未必有那么英明睿智了。”

  姚枢站起来,正色道:“事到如今,我们千万不能着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想办法,成为蒙古大汗。然后,谨慎地对待赵朔父子,不给他们翻脸的借口,缓慢恢复蒙古汗庭对其他三系的权威。至于以后能不能自保,只能看长生天的意思了。”

  ……

  ……

  与此同时,中都城,杨安儿的府邸。

  “恭喜杨大哥!贺喜杨大哥!您得封狼牙修公爵,实在是可喜可贺!来,我敬您一杯!”

  刘二祖手持一盏酒,向杨安儿说道。

  杨安儿年纪大了,又因为早年的义军生涯积攒了太多伤病,刚刚退役。

  就在他退役的当日,赵朔封其为“狼牙修公爵”,将南洋的狼牙修国封给他做封地。

  杨安儿对现在的状况,当然非常满意。

  他的妹妹杨妙真,为赵朔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女儿暂且不论,儿子肯定要封王的!

  外甥封王,自己又得封公爵。

  别说是在山东做小贩的时候了,杨安儿就是当初为义军的时候都朝不保夕,哪能想到如今的风光?

  “来,干!”

  杨安儿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道:“咱们之前都是万户,现在我封了公爵,你却只是侯爵。刘兄弟,跟我说句实在话,不会有什么不甘心吧?”

  “那怎么可能?”

  刘二祖连连摇头,道:“我这万户到底怎么来的,别人不知道,自己还不清楚吗?当初,是我先向王上请求退役,王上可怜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才让我做了两年万户的。如今,别说是侯爵了,就是什么爵位都不给,我都心满意足之极!”

  这是他的心里话。

  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会造反啊?虽然当初刘二祖也为义军首领,但是脑袋随时可能搬家。

  本来,他以万户的身份退役之后,能享受退役前七成的待遇,已经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退役之后没几年,还有爵位赐下!

  另外,刘二祖是归顺赵朔后,才娶妻生子的,现在孩子们还没有成年。原本还有些遗憾,没机会给孩子在军中铺路。除了钱财之外,没什么能留给后世子孙的

  做梦都没想到,王上封他为侯爵!

  想到侯爵拥有的一府之地,能留给自己的后世子孙,他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顿了顿,刘二祖又补充道:“还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初,宋国是怎么待那些武将的?杯酒释兵权!给些钱财,就打发了!而王上,却是确确实实给土地啊!”

  “我听人说,咱们华夏,自从汉晋以来,就没有实封了,王上这是开了天恩啊!我要是还不知足,那还是个人吗?”

  杨安儿点头道:“王上对我们这些老兄弟的安排,确实没得说!以后啊,我们这些老兄弟逐渐退下去,新的年轻的大将成长起来。帝国肯定会更加强大,更加兴旺发达!”

  “来,咱们再干一杯!愿王上万岁,愿帝国长治久安,更加强大!”

  “干!”

  二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

  ……

  湖北行省,随州城外。

  “儿啊!你此去中都武学,可得好好学习,勤练武艺,上报答王上的恩德,下取得功劳,光宗耀祖啊!”

  李原向他的儿子李庭芝仔细叮嘱着。

  李庭芝在历史上相当不简单。他初投效于孟珙,被授知建始县,后积官至两淮制置使。宋军被元军大溃于芜湖,沿江诸城不战而降,李庭芝独守扬州,屡杀招降者,加参知政事。

  后来,谢太后降元后两次勒令李庭芝降元,李庭芝均予以严辞拒绝。后扬州食尽,李庭芝突围。转战至泰州后,李庭芝被元军所俘,被杀于扬州。

  此人足以称得上是宋朝末期,数得着的名将了。

  当然了,现在李庭芝年仅十八岁,还是一个刚刚长成的年轻人。他自幼聪颖,又天生体格魁伟强健,膂力过人,如今已经通过考试,为中都武学录取。

  只要从中都武学毕业,就可以加入八旗军了。

  “父亲,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征战沙场,我咱们李家挣一个爵位来!”

  现在的李庭芝,真是心中豪情万丈。

  大理、缅甸、扶桑、天竺,甚至南宋小朝廷久攻不下的安南,以及非洲和西方的无数土地。

  这仗以后还有的打呢!

  汉家好男儿,何愁不能建功立业,获得属于自己的封地?

  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第279章 掏出华夏黑账本,清算天下诸国!

  就在《天下封爵诏》下发三个月之后,赵朔又有一个大动作。

  他将中都皇城的正南门宜阳门,正式改名承天门。

  承天门外,一个大工程开始动工了。

  这里要建一个巨大的广场,称“承天门广场”。这承天门广场,会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举行各种大型庆典以及阅兵活动,平日里不禁军民百姓在此休息娱乐。

  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赵朔会在这承天门广场上,建一高台。

  高台上建一阁楼,立开国三十六名文武功臣之图像于其上。平日虽有士兵守卫,却欢迎天下军民百姓参观。赵朔以后历代君王,会在每年元旦之日,率文武百官进行祭拜。

  消息一出,文臣武将们顿时急红了眼。

  这是什么?

  汉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啊!

  这个阁楼本身当然重要,享受国祭当然更为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份名单是要上史书,千古流芳的!

  没有什么民族,比汉人更重视身后名了。

  谁能进去,谁进不去,在后世的评价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赵朔有二十九个汉军万户,十四个色目万户,这已经是四十三个万户,已经超过三十六了。

  再者,还有蒙古人呢?

  格日勒,赵朔的结义安答,能不排进去?

  海日格,飞鹰军统领,西征副帅,曾经麾下下辖十几个色目万户,能不排进去?

  抹赤别都温,全军的军法官,也得排进去。

  合答黑把秃儿,黑骑统领,不排进去也不合适吧?

  已经去世的老将苏和,既是赵朔父亲赵邕的安答,又帮助赵朔初步建立了班底,还把女儿嫁给了赵朔,排进去似乎也没毛病。

  其他蒙古千户,也有排进去的可能。

  再说了,这是“三十六名文武功臣”,还得分文臣一部分呢。虽然赵朔没有说文武的名额是等同的,但起码得分出去三五个吧?

首节 上一节 333/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