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38节

  别提钱财的损失了,做生意是要讲信誉的,出七成运力,张家就只能保持和主要几个大客户的生意了,不知会损失多少商誉。

  要不是张德素来德高望重,人们这时候恐怕就会纷纷质疑了。

  张德却面色肃然,道:“为什么?有三个理由。”

  “其一,这不仅仅是上报王上恩德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拉近和朝廷关系的问题,而是证明我们自己的问题!”

  “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居于四民之末。王上仁德,对我们商人并无任何歧视之处。但我们自己要问问自己了,我们不事生产,凭什么拥有泼天的财富?我们真比士人工人和农民,对朝廷的贡献大?”

  “现在,王上用着我们这些海商了,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表现机会,证明自己对国家的用处!不竭尽全力,行吗?”

  “其二,我们是泉州最大的海商家族。如果我们到时候出的运力,比其他家族少了,朝廷会如何看我们张家?既然如此,更应该竭尽全力,出的运力远超其他家族!”

  “其三,王上一直说,愿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他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这天下,也有我们海商一份,也有我们张家一份!如今,王上自己都要御驾亲征了,我们还舍不得那点子钱财和商誉,你还算是个人吗?我都替你们害臊!”

  哗~~

  张德话音落地,祠堂内顿时如同开了锅一样,一片沸腾。

  “对!族长爷爷说得对!”

  “七成!就七成!这天下也有我们一份,这其实是给自己干啊!”

  “看看当初的泉州蒲家吧?现在海贸哪还有他们的份儿?国家兴,我们张家才会兴,这是家国一体!”

  “对,出七成运力!绝不能再少!证明我们商人,对国家用处的时候到了!”

  “和我们合作的那些商人,应该能够理解!”

  ……

  众人议论纷纷,决心已定。

  赵朔汗国,不仅仅是赵朔一家的国度,还是汉人和蒙古人共同的国度!

  泉州张家拿出七成运力,运输军粮!

  ……

  ……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大草原,哈尔喀贵城。

  “阿尔塔纳,你得帮我们向王上说句话啊!这次东征扶桑,怎么能少了我们蒙古人?”

  朵儿伯多黑申虽然和阿尔塔纳都是蒙古千户,但很显然,阿尔塔纳既是赵朔的老班底,又长期驻守哈尔喀贵城,比朵儿伯多黑申要受赵朔重视多了。

  当初,赵朔让朵儿伯多黑申的儿子朵儿赤歹,去耽罗岛养马,意指扶桑。

  这次调令下达,赵朔御驾亲征,却除了黑骑军之外,没带其他蒙古千户,朵儿伯多黑申真急了,前来见阿尔塔纳。

  阿尔塔纳皱眉道:“这让我怎么说话?王上麾下的蒙古千户,一部分在欧亚大陆之间,是国家的最前线了。还有一部分,在八里湾草原,镇压天竺波斯等地区。留在草原的就这么几个千户,还得防……这还不叫重视?”

  他没有具体说防备什么,但意思是显然的。

  哈尔喀贵城,不仅是赵朔的北都,还有着众多的高科技工坊,能不留下心腹重兵镇守,防着草原上的人?

  就算赵朔想用蒙古兵征扶桑,也抽调不出多少兵力来啊!

  朵儿伯多黑申道:“那可以调一部分汉军来守哈尔喀贵城,和我们换防啊!我们这几个千户,随王上出征!”

  阿尔塔纳依旧摇头,道:“凭什么?你真觉得,我们比汉军实力强?王上再偏心我们蒙古人,这么调动也不合适吧?”

  “等的就是阿尔塔纳你这句话!”

  朵儿伯多黑申猛地一拍大腿,兴奋道:“真刀真枪的打起来,我们还真未必是汉军的对手。但是,我们能吃苦啊!”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整个扶桑有四岛,九州岛,本州岛,四国岛,和北海道。扶桑人真正占据的只有三岛,北海道却是在虾夷人手中。”

  “跨海远征最容易登临的地方,就是九州岛。但是,那地方扶桑肯定重兵把守。虾夷人的北海道,却肯定没防着我们。”

  “我当然知道,王上为什么不从北海道进军。一个是海运路途遥远,后勤难以接济。一个是,虾夷人太穷了,连个城池都没有,怎么就地筹集军粮?”

  阿尔塔纳眼前一亮,道:“天下论吃苦耐劳,无后勤作战,没有超过我们蒙古人了!你的意思是,我们这几个千户,从虾夷岛登陆,不要后勤,直插扶桑的薄弱之地?如此一来,扶桑腹背受敌,焉能不灭?”

  “就是这个道理!”

  朵儿伯多黑申道:“汉军的实力越来越强,我们这些蒙古千户长,凭什么和汉军的万户长平起平坐?得自己立下战功,让人家看得起才是。这最难的仗,就得我们蒙古人来打!”

  阿尔塔纳点头,道:“草原战士们,也的确需要打仗获取战利品。好,就这么定了。我们几个千户,联名向王上上书,请求作为一支偏师,东征虾夷岛!”

  蒙古战士的求战之心如此之切,汉军就得加一个“更”字了、

  “看王上这架势,是要将扶桑直接亡国灭种啊!我实在太喜欢了!扶桑女子不是喜欢来华夏‘渡种’吗?这回,华夏的种人,直接来了!哈哈!”

  刘整已经获得批准,在孟珙麾下,随赵朔东征扶桑了。

  他当然明白,赵朔对扶桑抵抗的城市如此苛刻,以及给府兵发女奴,是意味着什么。

  就是要亡其国,灭其种。只是为了让扶桑人心怀侥幸之心,没有明说罢了。

  但刘整还真是振奋异常。

  其一,以前身为宋军,有文官掣肘,厮杀起来束手束脚。赵朔如此放任将士们杀戮,实在太对他的胃口了。

  其二,他功名之心甚为热切,渴望着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赵朔御驾亲征,对这场征扶桑之战的重视,可见一斑。

  他此去扶桑,只要立下大功,未必不能官至万户长,也捞个爵爷当当!

第283章 碾压扶桑,一面倒地屠杀!

  一二三九年四月初五,赵朔在黑骑的护卫下,抵达帝国高丽行省的釜山港。

  在釜山港,赵朔接见了帝国五大港口的海商代表。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这时候华夏主要有三大对外港口。这三大港口都处于江南地区,分别是明州港(后世宁波),泉州港,还有广州港。其中,泉州港天下第一。

  不过,赵朔改变了历史,现在北方的经济不但比历史上更加发达,而且由于赵朔一直对海运非常重视,北方的登州港和莱州港也非常发达,和广州港、明州港并驾齐驱、只是比不上泉州港而已。

  五大港口的海商贡献的运力,质量是相当高的、

  现在华夏对外贸易的主要船只,长十丈,宽三丈,载重量高达四十万斤。并且采用了这个时代领先世界的“水密隔舱术”技术,有十三个船舱,即便一个船舱漏水,也不会影响其他船舱。

  这是什么概念?

  一个士兵一天吃三斤粮食的话,光一艘商船所运的粮食,就够赵朔的十二万大军吃一天的。

  而五大港口海商光贡献这样的海船,就贡献了一百六十七艘!

  其余各种载重量在十万斤到二十万斤左右的中型海船,多达八百六十三艘。

  要不是这些海商怕船只太小,官府看不上眼,没敢拿出那些载重量在几万斤的船只来充数。他们就是凑起一支万艘海船的舰队为赵朔运输后勤物资,都不是不可能。

  即便考虑到还要运输大批的战马,以及战马需要的草料,这运力也太富余了。

  要知道,从釜山港、耽罗岛,到扶桑的九州,也就是三天的海路而已。

  一个星期的时间,都够这些船只走个来回了!

  不得不说,赵朔的汉人血统和这个“赵”字,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部分地区传檄而定,既保留了华夏元气,又加强了百姓的认同感。

  再加上赵朔“与汉人蒙古人共天下”的口号和实际行动,如今一道诏书,就聚集了如此运力。

  赵朔非常高兴,五个海商代表,俱皆赐七品官衔。其余人等,凡是贡献运力超过百万斤的,俱皆赐九品官衔。

  这官衔虽然没俸禄,但是朝廷认可其身份,可以穿符合官员品级的官服,可以按照品级修建坟茔,见了地方官也不必跪拜,当然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些贡献百万斤以下运力的商人,虽然朝廷不会赠与官衔,但是,官府会赐一“忠君爱国某氏”的牌匾,使其面上有光,光宗耀祖。

  再说了,为大军运输后勤,赵朔不是不给钱,而是比市价还要高出两成,他们还有不满意的?

  众海商得知消息之后,尽皆满面笑容。

  当然了,现在还不是大船最合适出动的季节。这些人真正派上用场,怎么也得五月了。

  到了五月,东海海面上原本东北季风才会完全消失不见,换成了稳定的西南季风,最适合东渡扶桑。

  这时候海水的流向也非常合适,“对马海流”从西南方向流向日本海,五六七月是最为稳定的时候。

  到了八月九月和十月,则是最不适合出兵的季节了、

  那时候,不但西南风渐少,东北风渐多,而且会不定时出现台风肆虐的情况。

  历史上忽必烈的大军,为什么两次东征扶桑,都遭遇了所谓的“神风”?

  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

  第一次元军征扶桑,十月上旬出兵,简直就是找死。直接在十月下旬的退兵途中,遭遇了台风。

  第二次元军征扶桑,五月初出兵是合理的。但是,因为已经攻过一次扶桑了,扶桑既积攒了战争经验,又修筑了“元寇防垒”,扶桑已经不是那么好打了。

  先期的不到四万元军,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只能苦苦支撑。

  而作为这次东征主力的十万江南汉军,磨磨蹭蹭到六月中旬才从明州出兵,好死不死的是又偏航了,等到了扶桑已经是六月二十四。

  江南汉军没有碰防御工事完备的“元寇防垒”,而是占领了平户岛和鹰岛,等到两路大军会师,已经是七月底。

  这时候两路大军又因为进军方向起了争执,拖延到八月初一夜,“雹雨风交作,舟不得泊,随惊涛上下触击,皆碎”“洪涛万丈涌山起”,十四万大军又交代了。

  所以,不是什么“神风”保卫扶桑,而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元军没有抓住进军的关键时机。

  不管怎么说吧,直到五月初八,已经连续五日未见东北风了,赵朔才一声令下,海军正红旗留守釜山港,准备接应。

  海军正蓝旗、海军正黄旗,从耽罗岛出发,共载一万八千汉军八旗陆战官兵,连同两个海军旗万户在内总共就是三万八千人,攻向扶桑。

  他们的任务,是占据扶桑九州岛一部分地区,为后续赵朔主力大军进军扶桑铺平道路。

  必须要快!

  还是那句话,五六七月是最适合东向扶桑的季节。赵朔要在八月之前,利用华夏的庞大运力,为后续大军在扶桑囤积至少可用半年的粮草。

  两日后,三万八千大军抵达对马岛。

  对马岛长一百六十四里,宽三十六里,是扶桑九州岛与高丽之间的日本最大岛屿。

  此岛位于扶桑九州最北端,岛区大致呈南长条状,西北隔高丽海峡同高丽相对,东南隔对马海峡同壹岐岛及九州岛相望。

  赵朔的先锋军,派四个千户登上了该岛。

  如今扶桑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御家人”(镰仓幕府的武士)控制下。

  但是,对马岛是个例外。

  这里不但从八百年前,就为阿比留氏所统治,而且得到了扶桑朝廷的册封。

  如今历史正常发展的话,镰仓幕府会在六年后,以阿比留太郎在扶桑和高丽之间走私为理由,派“御家人”惟宗重尚讨平对马岛豪族阿比留氏,彻底控制该岛。

  现在,此岛当然还在阿比留太郎的掌握之中。

  阿比留太郎在扶桑的处境尴尬,又在海贸中大发其财,哪里愿意为幕府效忠?

  当得知赵朔大军的四个汉军千户登上对马岛后,马上率他的八十多名武士,向汉军投降、

  赵朔的先锋军兵不血刃,占领对马岛。

  第二天,先锋军在对马岛留下一个千户守卫,其余兵马继续向壹岐岛进军。

  壹岐岛已经为镰仓幕府控制了,此岛虽然面积比只有马岛五分之一,但作为扶桑的“初生八岛”之一,人口比对马岛还要多,能有九千多人。

  所以,赵朔先锋军派了六个千户上岛。

首节 上一节 338/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