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57节

  “那父汗答应不答应呢?”

  “准了。”

  赵卓的武艺,是相当拿的出手。

  而且,看他这副样子就知道绝对没有半分妇人之仁,应该不会在安南之战中吃亏。

  赵朔已经答应了赵卓的要求。

  他甚至道:“你的个人武艺不凡,这次征安南,还真是颇有用武之处。毕竟,安南水网密布,稻田甚多。丛林密布,遮天蔽日。别说骑兵无法奔驰了,就是步兵很多时候都没有合适的列阵之地。个人武勇,在安南最容易发挥。”

  “谢父王!”

  “另外,这场征安南之战,半年后才会开始。你不必等你大哥他们一起行动了,这就去广西吧。”

  “为什么?父王可是要做这次南征的先锋?”赵卓跃跃欲试。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我麾下那么多大将,哪里用得着你做先锋?不过,征安南,一直在我的计划之中。这些年,福建、广东、广西的汉军万户中,一直训练着一种新的战法。你提早过去,也好熟悉熟悉。”

  “什么战法?”

  “鸳鸯阵。”

  鸳鸯阵,是明代军事大家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战特点等情况,发明的阵法,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安南地形复杂,很多地方和江南“河渠纵横、道路窄小”的情形类似,正适合鸳鸯阵发挥效能。

  谁说,赵朔在江南的汉军旗万户,和赵昀麾下的宋军差不多的?

  除了后勤补给、战马、兵器、士气的差别外,他们还被教授了新式的战法!

  “鸳鸯阵?好!我这就去广西,看看父王的鸳鸯阵,究竟是何等厉害!”

  “去吧。你不是一直相中那匹小红马吗?如果你果真在安南立下大功,那匹小红马就是你的了!”

  赵朔的坐骑金闪闪,如今早已老去。

  现在他骑的已经是金闪闪的第三代了。

  这第三代金闪闪的后裔中有两匹最为出色,一匹是金色的,一匹是红色的。

  那匹金色的,当然是赵朔以后的坐骑。

  赵卓早就看中那匹小红马,都不知道要了多少回了,赵朔一直没有松口。

  “谢父王!”赵卓高声答应。

  就这样,赵朔出征安南的大军中,已经安排了六个儿子。

  赵赫是按照赵朔继承人培养的,在长子西征的过程中也证明了自己能力。

  其他五个儿子,就要在这场征安南的过程中,看谁可堪早就了。

  安南,已经成为赵朔诸子的试金石!

第297章 抄赵朔作业,宋军觉醒,血腥而恐怖的复仇大军!

  自从赵卓离开中都开始,赵朔汗国对安南的战争准备,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一二四一年,三月二十七,赵卓入广西,任驻当地汉军镶黄旗第三万户之第八千户之副千户长。

  其实,赵朔的汉军八旗序列里,没有副千户这个职司。

  这个职位可以看做王子专设了。

  八月初九,赵卓所在的汉军万户,全部进入安南境内,与宋军会师。

  八月二十一,广西府兵三万人,进入安南。

  九月初三,广东、福建两个汉军万户,进入广西。

  九月初五,福建、湖南的四万府兵,全部进入广西境内,听候世子调令。

  九月初八,海军正红、正蓝、正黄三个海军万户,齐至琼州(海南岛)港。

  那里,已经积聚了广东、福建二省送来的海量物资。

  在这三万海军的战船上,还搭载着广东征发的三万府兵。

  六万大军随时听世子赵赫调令,兵发安南。

  九月十六,赵赫、四位王子,以及孟珙、高达的两万大军,正式进入广西,与广东、福建那两个万户会师。

  九月二十七,赵赫率领四万大军抵达界首关。

  界首关,又名大南关,是宋朝和安南的边境关隘,也就是后世的镇南关。

  当然了,如今此关已经归于赵朔汗国。

  赵昀不敢进入赵朔汗国境内,携两万残兵败将,以及数百名文武官员,在关前相迎。

  一座三丈高的点将台以已经搭起。

  赵昀走上点将台,高声道:““小王参见世子!小王见识浅薄,不识异族狡诈。固执己见,不听忠臣之言,丧师近十万。罪孽深重,虽百死莫赎,请世子治罪!”

  咚!

  咚!

  咚!

  赵昀跪倒在地,向赵赫连磕三个响头。

  然后,伸手将头上的王冠摘下,请赵赫治罪。

  他真是知道自己错了。

  原本在宋国时,他只是在深宫之中,指挥全局,将士们的伤亡在他心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但是,自从兵入安南以来,愿意随他走的不过是二十万军民百姓。去除那三万波斯人,就只有十七万了。

  十七万人,不过是宋国繁华的一个县的人口。

  赵昀说穿了,只是华夏一个上县的县令而已。

  赵昀再也摆不了宋皇的架子了,也学着书上所写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以收拢军心。

  这就让他更深切的了解了这些将士的疾苦,以及这些将士携妻子随他来安南丛林中作战,是多么地难能可贵。

  然而,由于他不听曹友闻之言,造成了这场大败。

  不知多少将士战死沙场,不知多少将士的妻子沦为安南人的奴隶。他麾下最能打的大将曹友闻,宁愿被安南人千刀万剐,都不肯投降。曹友闻的亲兵们,明知必死,也要奋起反抗,被安南人当场乱刃分尸。

  每每想到这些,赵昀都夜不能寐,痛彻心扉。

  他知道自己错得厉害。

  他对不起那么多忠勇的将士们!

  也许,他本来就应该在乡间做一个普通农民,或者一个基层小吏,这宋王的位置实在不是他该做的。

  现在,赵赫如果要将他削职为民,他不会有任何遗憾。哪怕是当场处斩,他也会毫无怨言。

  “此次战败,非宋王一人之过,还有吾等之过,请世子治罪!”

  咚咚咚!

  点将台下,三百六十三名宋国官员紧随其后,一起叩首。

  他们倒是没有和赵昀一样,把官帽脱下。

  很简单的道理,大家如果都脱帽,那不成了宋国君臣一起撂挑子不干了吗?

  这是请辞,还是威胁?

  而且,他们也真是认为他们有罪。

  重用波斯人不加防备,就不用说了。不但是赵昀的意见,而且是宋国朝堂上众多官员的意见。

  而且,他们扪心自问,对得起那么高的俸禄?

  赵朔汗国麾下同品级官员的俸禄,远没有他们高。而宋军将士的待遇,却远没有赵朔的八旗兵待遇高。

  经此一败,不知多少人心中暗想,把这些俸禄省下来会如何?用这些省下来的俸禄,增强将士们的装备,又会如何?

  如果,有机会再入安南,他们又该如何?

  这些人都对大宋忠心耿耿,已经意识到,要抄赵朔汗国的作业,就要照单全抄。

  怀着私心,只抄一部分,害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其实,对于如何处置赵昀和宋国大臣们,赵朔和赵赫已经商议过了。

  杀了赵昀,让这些官员都辞职,似乎也不是不行。

  但话说回来,剩余的十一万宋人,堪称宋国的死忠了。这么一干,这十一万人也就没法用。

  赵朔虽然不缺十一万人,但还真缺十一万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打白工,每年贡献两万异族奴隶的人!

  说到底,宋国君臣不就是外战战败嘛。

  世界这么大,帝国应该鼓励开疆拓土。如果严厉处置外战战败的人,效果并不好。

  赵朔父子想对外传递一个信号,只要愿意为华夏开疆拓土。哪怕过程中有什么罪过,朝廷也可以优容。

  “起来吧。”

  赵赫道:“赵昀你的罪过,刚才你自己已经说了。的确,百死莫赎。但你既有开疆拓土之心,父王也愿意网开一面。不过,父王需要你做到三件事。”

  咚咚咚!

  赵昀再磕三个响头,道:“昀谨听王上旨意。”

  “其一,曹友闻将军和众多战士战死,你难辞其咎。待我军取了安南,收敛了他们的遗骨之后,你要披麻戴孝,为他们送行。”

  “此事理所应当。即便王上没有此旨,昀也会如此。”

  赵赫继续道:“把王冠带上吧,你依旧为宋王。只是我军既然兵入安南,这安南已经不适合做你的封国了。以后会另择一地,让你继续为王,延续大宋国祚。”

  赵昀再次叩首,道:“王上待昀实在是有天高地厚之恩!”

  赵赫道:“其三,从现在开始,所有宋军归我指挥调动。待安南覆灭后,让他们自择去处。愿意归于朝廷的你不得阻拦。愿意跟你走,延续宋国国祚的,朝廷也不会干涉。”

  “谢王上!谢王上带他们复仇!”

  “很好,那你下去吧。”

  “是。”

  赵昀走下了高台,高台下那些请罪的宋国文武官员也一齐起身。

  然后,赵赫向着高台下的将士们看来。

  “我华夏忠勇的将士们!”

  赵赫高声道:“富良江之败,赵昀有罪,宋国文武官员,都可以说有罪!但是,尔等无罪!不但无罪,还是我华夏的英雄!”

  “你们曾经,每年向我华夏贡献两万安南奴隶。这些奴隶为我华夏修桥补路,兴修水利,改善了华夏百姓的生活,增强了华夏的国力。你们和安南的大军奋勇作战,摸清了安南的地理,积攒了战争经验,消耗了安南的有生力量!你们,都是有功之人!”

  “谢世子!”

  宋军将士齐齐拜倒。

首节 上一节 357/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