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良江之败,虽然有曹友闻死守独龙关,但是宋军还是伤亡惨重。甚至不少将士的家眷,沦落安南人之手。将士们都不敢想像,他们会遭到何等待遇。
不知多少将士暗暗自责,如果自己作战再英勇一些,再拼命一些,会减少多少伤亡。
赵赫去告诉他们,他们无罪!
无需任何自责,他们都对华夏有功,是华夏的英雄!
不知多少将士此时心怀激荡,眼圈有些泛红。
赵赫继续道:“如果再来一次,你们还不会信任异族,丝毫不加防备?”
“不会!”
“绝对不会!”
“杀光波斯人,一个不留啊!”
“将蒲开宗一家,全部千刀万剐!”
……
宋军将士们齐齐应声。
甚至有人喊道:“天花!用天花武器!安南人不是要用瘴疫对付我们吗?我们就用天花对付他们!凡是不肯归于华夏的,全部让他们去死啊!”
现在华夏的种痘之术,已经推广全国。
就连宋军,赵朔都看在同属华夏一脉的份上,支援了种痘之术。
宋国当初就有人提议,在安南大军中散布天花,减弱安南人的抵抗力量。
但是,宋国朝廷以有伤天和为由,拒绝了这个提议。
现在,将士们对安南已经没有半分仁慈!
赵赫继续道:“如果,再入安南,尔等可愿意奋勇作战,将安南纳入我华夏掌握之中?”
“我们愿意!”
“很好,我会给你们补充你们的战马,更换你们的铠甲、兵器,并且所有军队,按照八旗军进行整编。发挥你们的力量吧,我带你们去安南复仇!”
“复仇!”
“复仇!”
“复仇!”
宋军将士们刀枪齐举,呐喊声震耳欲聋。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赵赫从八旗军中抽调三个汉军千户,加入原来的宋军中,将他们整编为三个万户。并且将他们的装备,全部换成了八旗军的制式装备
其实,原本宋军的装备也算不错。不过,经过这几年安南的战争,战马只剩下三千多匹了。
铁甲也损坏了很多,只有一万多具。刀枪也大半不再犀利。
赵朔汗国虽然战事颇多,但是相对庞大的国家来说,每次动员的士兵并不多,战争规模也不算大,库存着大量的军需物资,战马更是在所多有。
赵赫干脆将宋军的装备全部更换,让他们统一向八旗汉军看齐。
直到一个月后,整编完毕,赵赫才一声令下,向安南进军。
这支大军的前锋,就是原来赵朔汗国驻广西那个万户,以及宋军的一个万户。
宋军这个万户,既熟悉安南地理,又积攒了大量在安南的战争经验。
广西这个万户,称得上是对安南的气候环境最适应的了。
他们虽然战力弱一些,但只是先锋而已。如果前面的敌军太过强大,完全可以等待后方支援。
……
……
与此同时,距离界首关仅仅一百二十里的支棱隘中,安南大军已经做足了准备。
“支棱隘”是个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险隘”。这个名字虽然没有辨识度,但对安南来说,确实是块关系国运的风水宝地。
此地并没有人工筑造的堡垒,却有极其险恶的地形。
这是一片被群山环抱的狭长山谷地带。
通道最初非常狭窄,军队只能排成长列缓慢通过。
进入隘口后,内部有一片相对开阔的盆地,容易让军队产生松懈情绪。
出口处又异常崎岖复杂,并被周围高山上的密林所覆盖。
更险恶的是,山谷四周全是陡峭的山岭和茂密的热带原始丛林,极便于隐藏大量伏兵,并能从高处向下发起攻击。
这种“入口窄、中间宽、出口险、四周高”的地形,是设置“口袋阵”的理想场所,一旦敌军主力进入谷地,伏兵四起,封堵两头,便可瓮中捉鳖。
还有更关键的。
那片原始森林覆盖着方圆一百五十里之地,对于非当地人来说,简直是完全的禁区。
即便占领了附近地区,对这片原始森林也无可奈何。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元朝大将唆都,率领三万大军,兵败于此。明朝大将柳升,率领大军进入安南,镇压叛乱。越军主力埋伏于此,柳升不仅战败,而且当场被越军击杀。
完全可以说,面对华夏的大军,这个名叫“支棱隘”的地方,是最适合伏击的地形。
“两个万户?很好!赵朔攻我大越的正规军,总共才十万,我看吃了他这两万军后,他怎么进攻我大越!”
支棱隘安南军的主帅陈日皎得了禀报之后,脸上露出了胜券在握的笑容。
他是安南皇帝的兄弟,今年才十六岁,率领安南两万正规军以及十万辅兵,早已埋伏在了支棱隘附近的原始丛林中。
指挥这么多大军,按照安南传统,当然要王室成员领军。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安南皇帝陈煚的哥哥陈柳领军。
不过,这不是李福金逃了出去,嫁给了赵朔吗?
为了加强陈煚的正统性,陈守度做主,将陈柳的老婆,也就是李福金的亲姐姐李莹嫁给了陈煚。
陈柳是大哥却没坐上皇位,还把老婆都丢了,哪有这么欺负人的?
陈柳当即起兵造反,却被陈守度镇压了。
虽然陈煚最终还是原谅了陈柳,没有杀死他,但绝不敢让陈柳统领这么多兵马。
陈柳不行,陈守度本人要坐镇中枢,那就只剩下了刚刚十六岁的陈日皎了。
陈日皎,现在受封为钦天王。
“钦天王英明!”
陈日皎的副将,正是安南大将黎秦。
他不仅杀伐骁勇,而且是安南的大贵族和北部山区的那些蛮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非常合适的副帅人选。
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他会在和元朝的大军中大放异彩,并且被安南朝廷赐名“黎辅陈”。因为战功,这黎辅陈还娶了李佛金,这位安南的退位女皇。
黎秦道:“赵朔摆明了也出动他三个万户的海军,肯定以为我大越的主力,要死守升龙府,防备他的海军偷袭呢。”
“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我们敢拿出两万主力大军,在界守关仅仅百里之外设伏。这就叫灯下黑!赵赫的两万前锋军,我们是吃定了!”
第298章 战象逞威,但不好意思,迎接火器时代吧!
赵朔汗国征安南的先锋军,从界首关到支棱隘这段路,走得并不快。
其一,是因为这一路上大部分在安南谅山路进军,山峦密布,只有几条高低不平的小路通行。
即便仅有两万大军,还是不得不分作数股,拉出了长长的队列。
其二,是因为军队中存在着大车,运输着军械和粮食,拖慢了行军速度。
他们日行六十里,两日后才到支棱隘前。
当夜晚间,汉军中军帐内,一场例行军议正在进行。
参加这场军议的,有赵朔汗国驻广西那个万户的万户长国用安,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赵赫派驻宋军的汉军千户长刘全,以及赵朔的第十三子赵卓。
毫无疑问,这两万先锋军的主将就是国用安。
赵卓虽然仅仅是个副千户长,但王子的身份已经足够参加这场军议了。
“国万户长,十三王子,谨防支棱隘有伏兵!”
宋军第一万户万户长毗富道,首先发言。
他原本是宋国的“摧锋军”的统制官,麾下有四千“摧锋军”。
“摧锋军”有“粤中柱石”之称,是南宋时期广东地区最具战斗力的军队。此军名义上隶属南宋殿前司,实际受广东经略司节制,兵力规模长期维持在三千至八千人之间,通过严格选拔北方精壮与吸纳本地土人而补充兵源。
摧锋军在南宋前中期先后参与七十余场平叛战争,屡立战功。
在历史记载中,即便到了南宋灭亡之时,摧锋军都在奋勇作战。
最后,摧锋军残部守潮州,势穷力殚,全部战死,主将也全家自尽。
赵朔改变了历史,进入安南的宋军中,就有摧锋军六千人。经过富良江惨败,现在就只剩下四千余人了。
赵赫整编宋军,任命摧锋军统制毗富道,为宋军第一万户的万户长。
此人中等身材,沉默寡言,治军严整,是一员相当不错的将才了。
他指着军帐中的地图,道:“这支棱隘的入口,长达六里有余,两面是高山密林,中间只容一辆大车通过。进入山谷之后,地势开阔了一些,道路能容两辆大车通过,但是两侧仍然是密林,长达十四里。然后,有两条小路出谷,依旧只容一辆大车通过。如此险恶的地形,我们不能不考虑安南人的伏兵。”
如果是在华夏,为了确定密林中到底有没有伏兵,还可以派出斥候搜索,甚至占据了两侧的高山后再全军通过。
但是,这安南的热带原始森林中,树木遮天蔽日,绿藤环绕其间,闷热异常,湿度常年超过百分之九十。毒蛇、蚂蟥、毒蚊、巨蚁层出不穷,还有表面看起来完好实际吞噬生命的沼泽之地……实在是太恐怖了。别说在安南待了几年的宋军了,就是本地的蛮人都不愿意深入。
汉军派出斥候搜林浅了,人家安南人就算真有伏兵还可以往后面躲。搜林深了,即便没有敌人都活着出来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现在就是需要国用安做出判断的时候了。
这国用安相当不简单,他原本是李全的手下。
其人本名咬儿,身材矮小,面白无须,却骁勇善战,颇有谋略,算是文武双全的大将了。
在历史记载中,国用安在李全战死后,奉杨妙真为主,同降蒙古,称都元帅,行山东路尚书省事。
后来,又杀蒙古帅阿术鲁部将张进及杨妙真部海州元帅田福,降于金国,任金平章政事兼都元帅,京东、山东等路行尚书省事,特封兖王。赐姓完颜,改名用安。
其后,又因劫杀宿州帅刘安国,与徐州王德全相攻,退归涟水,降蒙古东平万户石抹查剌军。
然后又叛归宋朝,任浙东总管、忠州团练使。
最后,败于蒙古军之手,投水而死。
此人一生屡降屡叛,在金、宋、元都任过高官,乃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枭雄。
赵朔改变了历史。
国用安初为李全麾下一名百户长,后来在西征的过程中,因功受封千户长,被赵朔赐名用安,没有和李全一起留在西方。
后来,赵朔整编广西宋军,就让国用安做了这个万户的万户长。
国用安听了毗富道的话后,微微点头,道:“其实,我早就研究过安南的地理了。的确,除非安南军主帅是个傻子,要不然,不可能不在此安排伏兵。对了,你们宋国当初进攻支棱隘时,遇到安南的伏兵没有?”
毗富道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有!安南军曾经发动了五千蛮人,在出口处设伏。当时就是末将率摧锋军探路,在那里击破了他们。这次,难保安南人不会故技重施。”
“上次是五千蛮人,这次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