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362节

  赵卓现在越发理解,赵朔让诸子从军的决断了。

  不但是让他们积攒战争经验,更是让他们了解先人开疆拓土的不易,理解将士们远征的疾苦。

  “真是不容易啊!我身体的先天素质如此之好,又有夜枭卫辅助,还如此辛苦,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将士们?以后,对麾下的将士们,务必要尽可能的好一些。”

  赵卓一边对黎秦紧追不舍,一边暗暗想着。

  渐渐地,他身后的汉军将士们,开始和他脱节。

  事实上,何止是赵卓的将士们开始脱节?黎秦的部下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始森林中的地形太复杂了,安南军不断被切割。

  而且,这些安南正规军,大都是红河三角洲地区的安南人出身。他们对安南气候当然适应,但这种原始丛林中行进的经验并不比汉军强太多。

  不管怎么说吧,跟随黎秦的士兵也越来越少。

  两个时辰后,赵卓身边只剩下十六名夜枭卫了。两名夜枭卫战死,一名夜枭卫失踪,也不知是被安南人杀了,还是被什么猛兽偷袭,或者干脆就是迷路。

  还有一名夜枭卫,不慎落入了沼泽之中,当场殒命。

  黎秦身边也只剩下二十多人了。

  他也曾经数次甩开了赵卓,但赵卓身边的夜枭卫有丰富的丛林经验,很快就重新追了上来,根本就逃不脱。

  “不跑了!”

  黎秦终于下定了决心,看向陈日皎道:“不把那个汉军小将杀了,我们就别想逃。今日,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活!”

  “好……好!黎将军小心!”陈日皎气喘吁吁地道。

  陈日皎虽然怕得要死,不想厮杀。但是,他的体力几乎耗尽,就算让他跑也跑不了多远了。

  不到半刻钟,赵卓就带人追了上来。

  黎秦手持一把短矛而立,高声用汉语道:“我就是这次围攻你们的安南大军副帅黎秦,那员汉军小将,你是什么人?”

  “赵朔汗国十三王子赵卓!””

  “好好好!”黎秦咬着牙微微点头,道:“这次我兵败于此,杀了你这个王子,也算个收获!杀!”

  他率领二十名亲卫,向赵卓的方向冲来。

  “杀!”

  赵卓率领十六名夜枭卫,直迎而上!

  当当当!

  眨眼间,赵卓的大刀,和黎秦的短矛,交击十数下。

  黎秦力气不敌,竟然节节后退。

  他早就想杀赵卓了,只是赵卓在冲锋中表现了惊人的战力,黎秦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是,现在他才发现,何止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简直是必败!

  这位十三王子不但气力比他大,而且招数兼具着沉稳和灵活,简直无懈可击。

  不过,没关系,他还有后手!

  “去死!”

  陡然间,一个安南人从一片落叶堆中一跃而起,从侧方向着赵朔兜头便砍!

  这就是黎秦安排的杀招了。

  他一边后退,一边把赵卓引到了这片必杀之地。

  “好小子!”

  赵卓见状,怡然不惧,大喝一声,不向后退,反而侧身狠狠向着那安南人撞去。

  他的动作太快了,那跃起的安南人的刀还没砍到他的铁甲上,已经被他恶狠狠地撞在了身上。

  “啊!”

  噗!

  随着一声惨叫,那安南人被撞出了三丈多远,大口吐着鲜血。

  呜!

  与此同时,黎秦的短矛已经逼近了赵卓的腰胁。

  赵卓在间不容发之间,微微侧身,那短矛刺破了他的铁甲,刺着外层的皮肉划过。

  与此同时,赵卓左手一挥,已经搂住了黎秦的脖颈!

  咔吧!

  随着一声脆响,黎秦的脖颈被硬生生的扭断!

  噗通!

  黎秦的尸体,软绵绵地倒在地上,再也不活了。

  然后,赵卓持刀上前,和夜枭卫一起,接连砍翻五个安南军士。

  现在的安南人,只有一个身穿华丽铠甲,从未动手的少年战立。

  不过,他马上就不站立了。

  噗通!

  陈日皎直接跪倒在地,道:“十三王子饶命!别杀我!别杀我!我是现在安南皇帝的兄弟,钦天王陈日皎!我愿意投降,我愿意投降啊!”

  “钦天王又如何?”

  唰!

  赵卓大刀一挥,陈日皎的头颅,冲天而起!

  笑话,赵卓是王子,对于他来说,活的安南亲王,和死的安南亲王,战功有什么差别?

  而且,他早就听赵朔说过了,安南人其实没有留多少人的必要。

  很简单的道理,那些蛮人就不用说了,就是占人口最多的安南人,占据了安南适合农耕之地,已经处于人口过剩状态,华夏根本就无法进行移民。

  让他们向西方进行移民呢?他们又对华夏毫无忠心。

  难道,赵卓还需要留着什么钦天王,收安南人心不成?

  还是一刀砍了爽利!

第300章 血腥报复:变发易服,割头皮 !

  支棱关大捷,一万八千汉军斩首敌军一万四千三百五十九级,俘敌六万三千六百四十二,其余蛮人和安南官兵遁入了山林。

  赵赫一声令下,那被俘的六万多安南军,被全部斩首,筑成了一个巨大的京观。

  这些逃入山林的蛮人和安南官兵,也并不能说是安全了。

  安南的原始森林,对于安南本地人也是巨大的考验,恐怕得有六成的人葬身林海。

  再加上十三王子赵卓亲手杀死了这支安南军的主帅陈日皎和副帅黎秦,全军士气大震。

  然后,大军兵分三路。

  世子赵赫自领中军,攻略谅山路。七王子赵烨领军攻略安南的太原路,八王子赵翊领军攻略安南的海东路。

  安南正规军总共才有八万人,在支棱隘一战中,就被消灭了两万,还要动用大部分兵力保卫国都升龙,防备赵朔汗国海军的出动。

  谅山、太原、海东三路空虚,远不是汉军的对手,仅仅二十日,已经全境落入汉军之手。

  然后,汉军合兵一处,进至谅江路,伐木为舟,渡过了安南的昌江。

  不过从昌江再往南,就没有遇到抵抗了。

  因为安南人意识到,这种守城办法,不过是给汉军送菜罢了。

  他们已经将昌江至富良江中间的地区的安南人,全部迁到富良江以南地区。

  除了这些人之外,安南人还从富良江南岸州府中强行发动百姓,男女老幼皆有,共一百七十余万人,在富良江沿岸布防,整条防线长达九百里。

  非但如此,安南人还将富良江南岸的红木砍伐削尖,插入富良江中,号曰“立椿”。大船根本就无法通行,小船过江则会遭遇安南军的集火。

  很显然,安南人和汉军拼了。

  他们死守富良江防线,要和汉军打持久战。

  等待来年六七月份,气候湿热、瘴疠兴起的时候,再全力发动反击,收复失地。

  汉军中军帐内。

  “你们怎么看?”

  赵赫缓缓向诸将看来,道:“事到如今,我们无非是三个法子。其一,动用海军,趁着涨潮时分,由白藤江口入富良江,进军升龙府。但是,安南人在白藤江口同样大量立椿。我们的海军能否趁着涨潮时分击破安南水军,并不好说。”

  “其二,安南九百里防线,怎么可能全无疏漏?我军可以试探性进攻,寻找安南人的薄弱之处。然后,派部分兵马渡江。击破部分安南军,全军渡江。”

  “其三,就如了安南人的愿,在这里耗着。看是我们先受不了安南人的瘴疫,还是安南人先受不住他们的一百七十余万人的动员。”

  哗~~

  赵赫话音刚落,大帐内一阵喧哗。

  “当然选第二个法子,攻城略地还得看我们汉军八旗,哪里用得着海军?世子让海军从海东路给我们运粮就行了。”

  “世子说得对,九百里防线,不可能没有破绽。我们多试探几次,总能找到合适的突破之地。”

  “其实,就是和安南人这么耗着,也不是不行。我们宋人跟安南都耗过好几年了,只是当初安南人没这么拼命罢了。一百七十万人啊,谁来种田?谁来运粮?耗也能把安南人耗死。”

  “我也觉得第二个法子好,咱们的海军将士,不应该浪费在安南的小河沟里。”

  “安南的瘴疫,不能不考虑,还是用第二个法子稳妥一些。”

  ……

  诸将纷纷发言。

  大多数人赞同第二个法子,有少部分人选择第三个法子,就没有一个人选第一个法子的。

  毕竟,海军如果建了这场征安南之战的首功,让汉军八旗的面上往哪里搁?

  待诸将的声音渐低,七王子赵烨忽然站了起来,高声道:“大哥,我赞同第三个法子。”

  他这话一出,大帐内顿时鸦雀无声。

  毕竟,赵烨是赵朔和华筝的第三子,乃是赵朔的嫡子。征安南的大军中,除了世子赵赫本人外,就是七王子赵烨的地位最为尊贵了。

  赵赫微微点头,道:“老七,详细说说你的理由。”

  “我认为,选择哪个法子,要看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到底,是取了安南,让安南臣服。还是,将安南彻底纳入我华夏版图。”

  “如果是前者,那毫无疑问,应该动用海军。我就不信了,我三万海军只要稳扎稳打,还破不了白藤江口?”

  “但是,如果是后者,那就需要选择第三个法子了。我认为,我们这次征安南,宜慢不宜快。”

  赵赫眼中精光一闪,饶有兴致地道:“详细说说,这个宜慢不宜快。”

  “是。”

首节 上一节 362/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